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公元一九零零年
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 (Chamberlin) 与天文学家穆尔顿 (Moulton) 对太阳系起源
提出新的理论。
公元一九零一年
新星 Persei 出现。
公元一九零五年
专为研究太阳而兴建的威尔逊山天文台 (Mount Wilson Observatory) 落成。后来
也用于观察行星、星云及星系。
公元一九零五年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Einstein) 发表论文 " 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其后成为「狭义相对论」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的
基础。这个理论建基于两个公设 (Postulates):
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每一个惯性参考系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光在真空里的速度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公元一九零八年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 (Hertzsprung) 发现巨星 (Giants) 和矮星 (Dwarfs)。
美国天文学家勒维特 (Leavitt) 发现造父变星 (Cepheids) 的周期与其绝对星等
(Absolute Magnitude) 间的关系。
威尔逊山 (Mount Wilson)上一台六十吋口径反射望远镜建成。
公元一九一一至一四年
赫茨普龙 (Hertzsprung) 与美国天文学家罗素 (Russell) 分别独立地发现恒星光
谱类型 (Star Spectral Type) 与绝对星等 (Absolute Magnitude)间的关系;后
来更编制成图表,称为「赫罗图」(Diagram H-R)。
公元一九一四年
美国物理学家戈达德 (Goddard) 开始火箭实验研究。
公元一九一五年
美国天文学家亚当斯 (W S Adams) 发现天狼星伴星 (Sirius B) 是颗白矮星
(White Dwarf)。
公元一九一六年
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 (Eddington) 提出恒星内部结构理论。
爱因斯坦 (Einstein) 提出「广义相对论」(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他
以物体对时空几何结构的影响来解说物体间的重力作用。
公元一九一七年
威尔逊山 (Mount Wilson) 上的一百吋口径胡克反射望远镜 (Hooker
Reflector) 落成。
公元一九一八年
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 (Shapley) 提出第一个银河系结构模型。
公元一九一八至二四年
美国天文学家坎农 (Cannon) 提出哈佛光谱分类及发表著名的《德雷珀分光星表》
(简称HD星表)。
公元一九一九年
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 (Barnard) 出版暗星云表。
公元一九二零年
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 (Slipher) 宣布发现星系光谱里的红移现象 (Red-shift)。
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 (Michelson) 与天文学家皮斯 (Pease) 首次利用恒星干涉
仪 (Interferometer) 来测量红巨星的角直径。
公元一九二三年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 (Hubble) 证认出仙女座大星系 (Andromeda Galaxy) 中的造父
变星,证明河外星系的存在。
公元一九二六年
戈达德 (Goddard) 发射第一枚液态燃料火箭。
瑞典天文学家林德布拉德 (Lindblad) 提出银河系中心位于人马座 (Sagittarius)
的方向。
公元一九二七年
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 (Oort) 与林德布拉德 (Lindblad)建立了银河系「较差自转
」 (Differential Rotation) 的动力学理论,并导出著名的「奥尔特公式」。
公元一九二九年
哈勃 (Hubble) 从光谱线的红移计算出星系的视向速度 (Radial Velocity) 和它
的距离成正比,证明星系正在互相远离。
公元一九三零年
美国青年汤博 (Tombaugh) 根据洛厄尔 (Lowell) 的预测发现冥王星 (Pluto)。
公元一九三一年
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央斯基 (Jansky) 发现「宇宙无线电波」 (Cosmic Radio Waves)。
公元一九三七年
无线电工程师雷伯 (Reber) 建造第一座射电望远镜 (Radio Telescope)。
公元一九三七至四零年
苏联裔美国物理学家盖莫夫 (Gamow) 提出他的第一个恒星演化理论。
公元一九四二年
Strand 推测「天鹅座 61」 (61 Cygni) 拥有一颗行星。
公元一九四四年
奥尔特 (Oort) 的研究生范德胡斯特 (Van de Hulst) 提出宇宙间的氢气会放射波
长二十一点一厘米的 无线电波。
公元一九四六年
Bay 获得第一幅月球的雷达影像。
公元一九四七年
苏联天文学家阿姆巴楚米扬 (Ambartsumian) 发现「星协」(Star Associations)。
公元一九四九年
帕罗马山 (Mount Palomar) 上的二百吋反射望远镜 (Hale 200-inch
Reflector) 落成。
公元一九五一年
美国的尤恩 (Ewen) 与珀塞尔 (Purcell) 观测到范德胡斯特 (Van de Hulst) 所
预测,由宇宙间氢气放射出来的二十一点一厘米无线电波讯号。
公元一九五一至五四年
确定本银河系的螺旋结构。
公元一九五五年
澳洲天文学家帕西 (Pawsey) 与麦克里迪 (McCready) 在海岸边 (Jodrell
Bank) 建成一座二百五十呎射电望远镜- 一台四天线干涉仪 。
公元一九五七年
十月四日 -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一号」。
公元一九五八年
美国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
公元一九五九年
苏联派遣卫星 (Luniks Satellites) 探测月球 。其中「月球一号」(Lunik I) 掠
过月球,「月球二号」(Lunik II) 降落月球表面,而「月球三号」(Lunik III)
则拍摄得月球背面照片。
公元一九六一年
四月十二日 - 苏联航天员盖加林 (Yuri Gagarin) 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公元一九六二年
第一个美国航天员 (John Glenn) 在地球轨道上飞行。
发射行星探测器 - 苏联的「火星一号」(Mars I) 及美国的「水手二号」
(Mariner II) 对火星进行探测。
美国天文学家贾科尼 (Giacconi) 等人利用高空火箭发现第一个太阳系外之X射线
辐射线源 - 天蝎座 X-1 (Sco X-1)。
公元一九六三年
范德.彼德 (Van de Kamp) 发现巴纳德星 (Bernard's Star) 拥有一颗行星。
发现第一个类星体 (Quasar) "3C 273" - 美国天文学家施米特 (M. Schmidt) 发
现星体 "3C 273" 的光谱发射线出现大幅度的红移。
公元一九六四年
美国的「流浪者七号」(Ranger 7) 拍得摄月球的近距离照片。
公元一九六五年
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 (Penzias) 与威尔逊 (R. W. Wilson) 发现早期宇宙遗留下
来的「背景辐射射线」(Background Radiation),为「大爆炸宇宙论」 (Big Bang
Theory) 提供直接证据。
公元一九六六年
第一次软着陆月球 - 苏联的「月球九号」(Luna 9) 及美国的「勘测者一号」
(Surveyor 1) 。
公元一九六七年
第一次着陆金星 - 苏联探测器「金星四号」撞击金星表面。
英国天文学家休伊什 (Hewish) 与他的研究生贝尔 (S J Bell) 发现脉冲星 (Pulsar)。
公元一九六八年
人类首次环绕月球飞行 - 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八号」(Apollo 8)。
公元一九六九年
人类首次踏足月球 - 七月二十至廿一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十一号」
(Apollo 11) 乘载两位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Armstrong) 及 Aldrin 成功登陆月球。
公元一九七零年
美国的「乌呼鲁」(Uhuru- 意即自由) 卫星透过X射线扫描宇宙,发现数百个X射
线源,其中包括X射线双星及第一个被怀疑是黑洞的物体- 天鹅座 X-1 (Cygni X-1)。
首次软着陆金星 - 苏联探测器「金星七号」(Venera 7)。
公元一九七一年
苏联的二百三十六吋反射望远镜进行最后测试。
首次环绕并软着陆火星 - 苏联探测船「火星三号」(Mars 3)。
第一部人驱机械车辆在月球上行驶 - 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十五号」(Apollo
11) 携同月行车登陆月球。
公元一九七二年
美国发射「哥伯尼卫星」(Satellite Copernicus) 对恒星及星际物质进行高分辨
率「分光紫外观察」(Spectroscopic Ultraviolet Observations)。
美国发射的「小型天文卫星」开始透过伽玛射线对宇宙进行观察。
美国发射第一枚木星探测器「先锋十号」(Pioneer 10)。
公元一九七三年
「先锋十号」(Pioneer 10) 发回首批木星近距离照片。
公元一九七四年
美国探测器「水手十号」(Mariner 10) 发回首批水星表面照片。
公元一九七五年
苏联在 Zielenczukskaja 的六米口径望远镜落成。
公元一九七六年
美国探测器「维京一号及二号」(Viking 1 and 2) 软着陆火星。
公元一九七七年
美国埃利奥特 (Elliot) 等人发现天王星光环。
公元一九七八年
发现冥王星的卫星 - 查伦 (Charon)。
美国发射X射线卫星「爱因斯坦」(Einstein Satellite) 收集天体最新资料。
公元一九八零年
美国探测器「航行者一号」(Voyager 1) 近距离拍摄得土星及其光环,并发回首批
照片。
公元一九八三年
荷兰、美国和英国共同发射的「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 透过红外线对扫描宇宙。
公元一九八四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 - 于南极洲发现一块相信来自火星的陨石 (ALH84001,0)。
公元一九八六年
一月廿四日 - 美国探测器「航行者二号」(Voyager 2)飞越天王星。
一月廿八日 - 美国穿梭机「挑战者号」(Challenger)在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后七
十三秒,因 "O-ring" 故障发生爆炸,成为太空探测史上最悲惨的灾难。六位罹难
航天员包括: Francis R. Scobee, Micheal Smith, Judith Resnik, Ellison S.
Onizuka, Gregory B. Jarvis, Ronald E. McNair 及 Christa McAuliffe(中学教师)。
三月 - 苏联探测器「维加一号及二号」(Vega 1 and 2) 与欧洲探测器「治奥图
」(Giotto) 掠过「哈雷彗星」(Halley's Comet)。
公元一九八七年
二月廿三日 - 观察到「大麦哲伦星云」(Large Magellanic Cloud) 中发生超新
星爆发, 其光度肉眼可见。该次超新星爆发称为 「SN 1987A」。
公元一九八八年
在大约一百七十亿光年的距离发现类星体。
公元一九八九年
五月四日 - 在「麦哲伦任务」 (Magellan Mission) 中以雷达勘测金星表面。
八月廿四日 -「航行者二号」(Voyager 2) 飞越海王星。
九月十二日 - 冥王星经过近日点。
十一月十八日 - 美国太空总署发射人造卫星 "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 (COBE)。
公元一九九零年
四月廿四日 - 「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 由美国穿梭机「
发现号」(Discovery) 放进地球轨道。
十二月五日 - 夏威夷的 「却克望远镜」(Keck Telescope) 拍得首张照片 (位于
波江座的星系 NGC 1232),并于 Los Angeles Times 内刊登。
十二月七日 - 美国探测船「伽利略号」(Galileo) 在从金星飞往木星途中接近地
球,成为首艘掠过地球的行星探测船。
公元一九九一年
二月七日 - 苏联的 Salyut 七号残骸在阿根廷上空冲入大气层。
四月五日 - 美国发射「康普顿伽玛射线观察台」(Compton Gamma Ray
Observatory, GRO)。
七月 - 在夏威夷和墨西哥出现的日全蚀成为当地旅游焦点。
十月 - 「伽利略号」(Galileo) 飞越小行星 Gaspra。
公元一九九二年
四月 -「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 在「大麦哲伦星云」
(Large Magellanic Cloud) 中发现有纪录以来最热的恒星 (华氏三十六万度)。
四月廿四日 - 人造卫星 "COBE" 所收集的资料证明「宇宙背景辐射」 (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 的温度起伏,成为支持「大爆炸宇宙论」(Big Bang
Theory) 的有力证据。
九月十六日 - 首次在「柯伊伯带」(Kuiper Belt) 发现冥王星以外环绕太阳公转
的物体。
九月廿五日 - 美国太空总署发射探测船 "Mars Observer" 研究火星的大气和表
面。
十月三十一日 - 梵蒂冈教皇约望保绿二世 (Pope John Paul II) 宣布当年对伽
利略 (Galileo) 及其理论的指摘是错误的。
公元一九九三年
一月三十一日 -「康普顿伽玛射线观察台」(GRO) 探测到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
伽玛射线爆发」 - the Super Bowl Burst。
三月廿八日 - 观测到位于大熊座 (Ursa Major) 内的 M81星系发生超新星爆发。
八月廿一日 - 在即将进入火星的大气层的前三天,探测船 "Mars Observer" 跟
美国太空总署失去联络。
十二月 - 美国航天员乘穿梭机「奋进号」(Endeavour) 为「哈勃太空望远镜」
(Hubble Space Telescope) 进行维修,这次维修使太空望远镜所摄得影像的品质
大大提高。
公元一九九四年
七月廿日 - 彗星 Shoemaker-Levy被木星引力撕裂后撞击木星,成为天文史上最
壮观的景象之一。
公元一九九五年
十二月七日 - 探测船「伽利略号」(Galileo) 飞越木星。
公元一九九七年
七月四日 - 美国探测船「探路者」(Pathfinder) 成功登陆火星,为未来连串火
星探测任务揭开序幕。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7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