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①1725~1728年间,布拉得雷在测定天龙座γ的视差时发现周年光行差现象。
1727~1732年他又发现章动现象);经过二十多年的观测,终于在1748年确认章动的
存在,并定出光行差常数。
②1716年哈雷提出了观测金星凌日的方法来定太阳视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
效果仍不理想。小行星发现后,德国伽勒提出改用观测小行星来定太阳视差。这个
方法一直使用到现在。1895年所得结果为8□802,同今测值已十分接近。
③经纬度和钟差的测定是这个时期中天体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完成这项任务
的几个重要环节是:1756年德国迈耶尔导出中星仪测时基本公式;十九世纪初高斯
提出同时测定纬度和钟差的多星等高法;1857年美国太尔各特改进了十八世纪丹麦
赫瑞鲍的发明,提出测定纬度的太尔各特法。这些成果至今仍有实际意义。
④纬度测定精度的提高,使德国屈斯特纳得以在1888年发觉观测站所在纬度的微
小变化,由此证实了1765年欧拉预言过的极移现象的存在。1891年美国张德勒分析
出极移的周期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测时测纬精度,1899年成立了国际纬度服务机构,
由这个机构提供地极坐标。
⑤在这两个世纪中,天文学家编制了许多星表,其规模越来越大,精度越来越高。
其中著名的有1798年和1805年出版的两册《布拉得雷星表》,它对近代恒星自行的
研究超过重要作用。1859~1862年发表的《波恩巡天星表》,载星24,000多颗。直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要求重印这份星表及其所附星图。1872年
纽康编的N□星表和1879年、1883年德国天文学会分两次发表的《奥韦尔斯基本星表》
(FK星表)是两个重要的基本星表系统的开端。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