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①早在十七世纪,荷兰学者惠更斯就发现了火星极冠。1761年,俄国罗蒙诺索夫根
据金星凌日的观测作出了金星表面有大气存在的正确结论。这一时期对大行星的研
究主要还只限于对它们作表面细节的观测。此后不断有人描绘火星表面图。1877年
以后,意大利斯基帕雷利绘制的火星表面图较为有名。火星上有“运河”的设想便
是他提出来的。

   ②海王星的发现,是这一时期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781年,F.
W.赫歇耳偶然地发现了天王星。此后四十年中,它的计算位置与实际观测始终不符。
人们设想这是因一颗未知行星对天王星摄动的结果。1844~1846年,J.C.亚当斯
和勒威耶各自独立地进行了计算,伽勒根据勒威耶的推算,在1846年9月发现了海
王星。

   ③1772年,德国波得宣布了反映行星距离规律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天王星
发现后证明也符合这条定则。因此人们开始注意并努力在这条定则所指出的木星和
火星之间的空隙寻找未知天体。1801年,意大利皮亚齐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
神星。高斯的计算表明,它的轨道正在木星和火星之间。第二年德国奥伯斯又发现
了一颗小行星──智神星。1804和1807两年又各有人发现一颗小行星。它们之所以
被称为小行星,因为它们的体积都很小。它们同太阳的距离都与谷神星相似。因此
,奥伯斯提出第一个小行星起源的假说,认为小行星是一颗大行星崩溃后的碎片。


   ④此后发现的小行星逐年增加,到1876年已达 172颗。1877年,美国柯克伍德
指出,由于受到木星强大的摄动,小行星空间分布区域中有空隙。在空隙区域里,
小行星周期和木星周期成简单比例。这个发现在天体动力学的演化研究上有重要
意义(见小行星环的空隙)。

   ⑤1758年底哈雷彗星回归,证实了哈雷于1705年所作的预言。此后,彗星成为
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811年,奥伯斯提出,彗星是由微小质点所组成的,被一种
带电的斥力将它们抛向同太阳相反的方向。1877年,俄国勃列基兴按斥力和太阳引力
之比将彗尾分为三型,由此开始了近代彗星结构理论的研究。

   ⑥太阳黑子观测是在天体物理学诞生以前太阳研究中最有成绩的一项。1826~
1843年,德国施瓦贝根据长达十七年的观测,得出黑子有10或11年的周期变化。
1849年,瑞士R.沃尔夫追溯了直到伽利略的观测,提出用统计方法研究黑子的消长
规律,并定出标志太阳活动的指数,即沃尔夫黑子相对数。它至今仍为天文学界广
泛使用。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