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①1718年,哈雷把他观测到的恒星位置同喜帕恰斯、托勒密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发
现天狼、参宿四、大角等星的位置本身有变化,由此发现了恒星的自行。

②1748年,布拉得雷提出,恒星自行可能是太阳运动和恒星运动的综合结果。
1783年,F.W.赫歇耳通过对7颗星的自行的分析,得知太阳在向武仙座方向运动,此
后又通过对27颗恒星的分析,求出运动向点是在武仙座λ附近,和今测点相差不到
10°。1837年,德国阿格兰德尔分析了390颗星的自行,证实了F.W.赫歇耳的结论。

③英国赖特(1750年)、德国康德(1755年)、朗伯特(1761年)等人都提出了恒
星组成一个有限的呈扁平圆盘状的银河系,而且银河系外还有别的星系的思想。从
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开始,F.W.赫歇耳首创用统计恒星数目的方法来研究银河系结构
。他计数了从赤纬-30°到+45°的117,600颗星。1785年,他接受了银河系为扁平
圆盘状的假说。他的儿子J.F.赫歇耳曾到好望角计数恒星,再次证实了北半球的统
计结论,并进而提出了银河平面的概念,把它作为恒星系的基本定标平面。

④1802年,F.W.赫歇耳从双星间距离的测定中发现,有些双星有互相环绕作周期
运动的现象。后来В.Я.斯特鲁维(见斯特鲁维家族)在爱沙尼亚使用游丝测微器
对双星轨道进行了大量的精密测定。这项工作为研究恒星质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⑤由于仪器的进步和技术的提高,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终于测出自哥白尼以来天文
学家长期寻求的恒星三角视差。1837年、1838年、1839年三年间,В.Я.斯特鲁维
、贝塞耳和英国T.亨德森分别报告了他们对织女一、天鹅座61和半人马座□ 的观
测结果。从此, 天文学家才有可能获得对恒星距离的科学认识.

⑥1887年,В.Я.斯特鲁维的孙子Л.О.斯特鲁维从银河系是个固体的假设出发
,分析恒星的自行,得出银河系自转的结论;不过,所得出的角速度值很不准确。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