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璀璨星河),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赫歇耳与恒星天文学(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25日07:24:1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赫歇耳对双星的研究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有一些天文
学家常碰见一些星,肉眼看去只有一颗,而用望远镜观看却是两颗(即双星)。但
双星一向被人当作是空间方向的两颗星,因透视作用偶然凑在了一起。赫歇耳是一
位系统观测双星的人,1782年他编制了第一个双星表,包括260对双星,其中有
227对是他发现的。1784年他又发表了第二个双星表,共434对,其中新发现的有
284对。1821年他发表了第三个包括145对新双星的星表。
赫歇耳观测双星的目的是试图从中找到恒星的视差。根据伽利略的设想:双星
中有一颗,几乎可以肯定就是较暗的那颗,应该极其遥远,以至于好像没有视差,
而较亮的那颗星则可能表现出视差,如果用暗星做亮星的参照物,就可以看出亮星
在一年之内的微小变化。赫歇耳以此为目的,经常地测量一些双星的相对位置,他
虽没有测到恒星的视差,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了不起的收获。在1802年~1804年,
他发现多数双星不是表面上的“光学双星”,而是真正的“物理双星”,它们之间
的相互引力使它们有物理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是一颗星绕另一颗星在运动。这
一重要发现,说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真的是“万有”的,它不仅适用于太阳系,
而且适用于遥远的恒星系。
赫歇耳的第三大功绩是对星团、星云的研究。最早系统地研究星云的是法国天
文学家梅西耶(公元1730~1817年),最初他是一位彗星观测者,他想确定这些星
云的位置,并将它们算出来,以免过后和彗星混淆。1784年他列出第一张星云、星
团表,即《梅西耶星云表》,共103个,以后人们便根据星云在该表中的位置,简
称为M1、M2等等。1783~1802年,赫歇耳把他的大望远镜指向这些目标,做系统观
测,并于1786年、1789年、1802年三次出版星云、星团表,记录了2000个星云和星
团。
赫歇耳发现有些星云用小型望远镜观看,只是一些发亮的光斑,用他的大型望
远镜看则是一大群星星,因此,他堪称是探测星云的鼻祖。后来他承认,有些星云
是不可分解的,例如弥漫星云和他称为“行星状”的星云。1811年,他根据对星云
形态的研究,提出从弥漫物质到形成恒星的一系过渡形式。他的这种分类和演化序
列虽然有错误,但却引起了人们对恒星起源研究的重视。
赫歇耳最重大的贡献,莫过于对银河系结构的研究。他是第一个确定了太阳所
在的这个恒星系统——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星数的人。当然在他之前,英国天文
学家赖特(公元1711~1786年);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和德国物理学家朗白尔,都独
立地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恒星组成了一个虽然极其庞大但范围终究有限的宏伟体系
。
赫歇耳终生的愿望就是想弄清楚“宇宙的结构”,其实在现在看来,他所追求
的不过是“银河系的结构”而已。他采用的方法是用他那些第一流的望远镜朝着天
空的各个方向观测,并且一颗一颗地数出在各个方向上所能看到的星数。显然,要
在望远镜中看到全天的恒星并数出全部数目是不实际的。于是他排出了683个区域
,从1784年起赫歇耳开始了恒星计算工作。在1083次观测中,他总共计数了
117600颗恒星。他发现越接近银河,恒星的分布就越密,银河平面内最密,而在与
银河面垂直的方向上恒星最少。
正是通过这样繁难的计数工作,赫歇耳确定了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这个庞大的恒
星系统的外貌,它大致呈透镜形状,其直径大约为天狼星距离的850倍,厚度则为
天狼星距离的150倍。当然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天狼星的距离,后来才弄清楚赫歇耳
的估计数字小了很多。他估计这个恒星系统中的总星数也许有若干亿,但与现在我
们所知道的1000亿颗以上这个数相比还是太小了。
由于这个庞大恒星系统的大部分星都位于银河之中,所以人们将这个透镜状的
星系本身也称为“银河系”。赫歇耳确认银河系结构的工作,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从太阳系扩展到了银河系,他不愧为近代天文学的鼻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