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二十世纪以来,天体测量学有了飞跃的发展:
①国际时间局、国际纬度服务、国际极移服务等国际机构的工作,定出全世界
统一的时间服务和极移服务的标准。所采用的测时测纬仪器,除了光电中星仪、棱
镜等高仪、光电等高仪、天顶仪和照相天顶筒外,六十年代起陆续发展了人造卫星
多普勒观测、人造卫星激光测距、月球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法(见甚长基
线干涉仪)等新技术。天文时计也由摆钟发展为石英钟和原子钟。这些技术上的发
展使天体测量的精度大为提高。
②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了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并由此出现了从世
界时到历书时更进到原子时这样的时间计量系统的发展过程。同时还深入研究了地
极的周年摆动、张德勒摆动和长期极移。地球自转的理论研究与地球有关分支学科
相互渗透形成了天文地球动力学这个边缘学科。
③随着基本天体测量学和照相天体测量学的发展,出现了GC、FK3、N30和FK4等
基本星表以及一系列照相星表,1984年还将编出新的基本星表 FK5(见星表)。随
着射电天文方法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射电天体测量学
和空间天体测量学这两个新的学科分支。
④十九世纪末建立的纽康天文常数系统使用了近七十年之后,终于出现了新的
天文常数系统──196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1984年起还将采用更新
的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