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哈雷彗星遙遙遠遠的來了。七十六年一次的約會,既是這樣漫長,又是如此短
暫。它從一個我們永遠都無法經驗到的時空裏,迅速而神奇的穿越而來。在冷寂廣
漠的行程中,大概只有地球上的人類,會以累積的方式,記在下對它的異歎。僅僅
是這匆匆一瞥的造訪,爭得地球上熱鬧紛紛。每個人都想目睹這一刻「宇宙」的驚
艷,做一次世紀的歡呼。正因為人生短暫,比起哈雷,真是如電光石火一般,莫怪
乎我們要常歎「哀吾生之須臾」,而希望「抱明月而長終」了。然而就在憑弔小我
約有限之餘,無數個七十六年的背後,也明顯的刻錄了人類文明的歷段,和對自然
界或敬或畏,微妙心理的變化。
說到哈雷的形象,在過去不管中外,都認為它是一種不祥之兆,將會帶來
不利。尤其它以長長的尾巴掃過天空,更引起人們對它的恐慌和猜度。我國自古以
來稱它為「彗」,便是取其形狀而說的。漢朝許慎的說文解字一書中,解釋「彗」
為「掃竹也」。掃竹就是我們今天打掃時所用的竹掃把。天文學上,便用「 」符
號來表示。在我國歷代天文志書中,哈雷除了稱彗星外,還有孛星、長星、蓬星、
客星等不同的名字。沿襲至今,我們仍用「掃把星」來專指那些帶來霉運的人。由
此可見,自然界的某種現象,有時對於人類的情緒或心理,都有多多少少的影響。
我們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幾千年漫長發展的歲月裏,保留了相當多
與星宿共同生活的資料。不論在崇天祀典方面,或是神話傳說與民俗信仰方面,在
在顯露出了「天人」思想的配合與協調。而這種謹慎敬畏的心理訴求,漸漸養成了
我們自來寬和不爭的生活理則與民族個性,訓練我們成為一支會生活,並懂得如何
生活的民族。下面我們便從各方資料中檢選一些,來看看我們自古以來對星宿信仰
的一些消息。
從古書的記載中得知,我們很早以前便有祭祀日月諸星的儀式,那是出於
一種對自然界敬畏、崇拜和感激的心理。在周禮春宮大宗伯篇裏,便記載了以牲體
置於積柴之上的祭祀方法。又有以積木撩祀司命、司中(文昌第四、第五星)和風
師(箕星)、雨師(畢星)。追究他們的動機,應是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以
獲得更多的福祐。此外,生活中馬是人類不可少的牲畜,於是又有祭房星、祭靈星
的儀式。
在另一方面,由於漢代陰陽五行的學說盛行,加上天人感應的宇宙觀籠罩
下,人們相信天象與人事有密切的關係。於是可以藉諸天體的種種變化,來判斷政
教的得失吉凶。例如南極老人星出現,則象徵政治安定,若不見則預兆將有兵禍發
生;歲星顯出赤色,則象徵國運昌隆,若遇赤黃色則預兆將有大災;狼星變色則將
盜賊四起;附耳星搖動,則有讒臣小人在側等等。表面看來,這些近於無稽的占星
之言,雖然非常荒唐,但是卻也提醒國君們要時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啻已成
為另一種治國施政自我督察的意思。
由於我國早已進入農耕生活,因此古人對於天象的觀測,瞭若指掌。根據
現有可信的史料,殷商時代的甲骨刻辭中,已有星象的記錄。此外如尚書、詩經、
春秋、史記等書也時有所見。所以顧炎武就曾說過:「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隨著通俗天文常識的普遍,民間從觀察星
象的好奇中,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力,編織許多美麗哀怨的神話故事。而其中最為大
家所艷稱的,就是牛郎與織女。
在故事中,牛郎是一個伶仃的孤兒,只靠著一頭牛耕田生活。後來有一天
織女下凡遊戲,兩人相遇之後相愛,便結為夫妻。然而這事不料被天帝知道,便派
王母娘娘下凡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這時牛郎真是忍受了分離之苦,但又無法上天
而去。於是聽了老牛的話後,被上牛皮,擔著一對兒女向天追去。王母娘娘為了懲
罰他們二人,順手拔下金簪,朝空一劃,形成了一道滾滾的天河,從此兩人只有隔
河對泣。後來天帝被感動了,便許他們在七月七日,由鵲鳥搭橋相會。其實牽牛織
女原來只是銀河兩邊的星座,百姓希望陰陽調和,所以將三星假想配對。
關於這段故事,在詩經小雅大東篇裏只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
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睕彼牽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說,這兩座星徒具牽牛織女的虛名而已,並不能真正織出美麗的布
匹,或者駕上車箱而行。
直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漢女。絨絨擢素手,札札弄機抒。
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才逐漸形成故事的雛型,為遙寂的天空憑添一段動人的佳話。
農曆的七月初七,除了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巧節外,同時也是魁星的誕辰。魁
星,其實就是北斗七星中最初的四顆(第五到第七顆為杓,魁、杓合為斗。)。它
是主科學文事的。所以在以前每一個學府都供有魁星神,神像以全身雕塑而成。凡
是在學的讀書人,都要時常祭拜,以祈求能夠高中金榜,仕途順利。
此外,因為天人感應之說的流行,認為地上的昆蟲庶物,甚至於人類,都是「
體生於地,精成於天。」所以天上的星星,都有精靈,與人有轉生的關係。例如在
「太平廣記」中有一則故事說道:東方朔在臨死之前曾說,天下沒有一個人知道他
的來歷,只有太王公一人曉得。不久朔過世後,武帝便傳召太王公問明此事,而太
王公反倒無法回答。於是武帝再問:天上的星星都在嗎?太王公回答所有的星都在
,只有歲星失蹤了十八年,現在又出現了。於是武帝才恍然大悟,對天興歎說:東
方朔在我身邊十八年,我竟不知他是歲星轉世。
又例如:一般民間以詩人李白為太白金星下凡,其說可見於「星學大成」
一書。明萬民英註解說,李太白的母親夢見長庚星(天上東有啟明星,乃水星之象
。西有長庚星,乃太白之象。),不久之後便懷孕,等到生下李白,他的詩才稱冠
天下,於是後來便流傳著長庚星入夢,必生產不世的奇才的說法。
而在小說戲曲中,此類附會情節,更是俯拾皆是。例如「伊尹耕莘」雜劇
中,東華仙令文曲星下凡,輔佐成湯完成功業。又如「雲台門」雜劇,是搬演漢光
武帝擒服王莽,平定海內之事。其中第四折嚴光便說道:「大人不知,貧道仰觀天
文,俯察地理。這眾臣僚,非同小可。天厭莽賊,暴虐生民,故遣天上二十八宿,
下降人間,扶立劉朝天下也。」
凡此種種,都是利用假託天命,星宿預徵的手段,來取信民眾。帝王革命
除寇翦賊是如此,而那些落草流民,亦往往假藉神明,組織秘密團體,以愚民弄權
,起亂為禍。例如五斗米教的創始人張陵,便以北斗星君的身份,籠絡眾徒,來破
壞社會秩序。而星宿應命之吉凶,同時也帶來了若干風俗儀式。凡星神降臨下界,
若為吉星,則老百姓自然喜歡迎入;若為凶星的話,則需要利用種種方法來躲星或
避星。在以往民間的習俗中,每逢元月初八日,便有祭順星的儀式。祭者向自己所
屬的星宿虔誠叩拜,敬獻香燭,希望能消災致福。
在一般民間的信仰裏,有一個是最遭人忌的星宿,那就是白虎星。白虎原
來為天上東西南北方四象之一(四家:東為青龍、西為白虎、北為玄武、南為朱雀
。)它實際包括了西方奎、婁、胃、昂、畢、觜、參七星。在古代它被畫在旌旗上
、以象徵威猛能殺。除主兵事外,也為歲中的凶神代表。犯上的必定多牽惹是非,
有喪服之災。
所以在「薛仁貴征東」小說中,第三回「見白虎仁貴傾家」中,便這樣敘
述:「再說薛仁貴到十五歲,尚不開口說話。一日睡在書房中,見一白虎揭開帳子
,撲身進來,仁貴嚇得魂不附體,喊聲不好了,才得開口。明日是爹娘五十歲的壽
辰,仁貴出來拜壽,就說爹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薛英夫婦見他說話,十分歡喜
,不曉得羅通白虎星透了薛仁貴,以就開口,不上幾天,薛英夫婦病死。只叫做白
虎當頭生,無災必有禍,真白虎開之口,無有不死。」
從這段文字看來,白虎星的確令人避而遠之,若和哈雷相比,只恐怕它也
要自嘆弗如了。然而話說回來,天上豈會有災星惡星來傷害我們,端看自己的行徑
正邪罷了。
到了廿世紀科學昌明的今天,隨著天文知識的普及,已使得我們對於那一
片眨呀眨的星空,不再感到陌生和畏懼,一切的疑惑和不知,都將在人類累積的智
慧下迎刃而解。對於那些古老瑰麗,而極具浪漫色彩的神話傳說,人類將永遠縣延
的流傳下去,以慰藉與生俱來憧憬奧祕的情懷;而對於那些不合時宜的信仰桎梏,
甚至迷信,相信也會因人類聰慧的不斷開發,而遁形匿跡。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1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