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巴比伦天文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5日12:12:5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古巴比伦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
河一带,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展地之一。

    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城市国家形成,到公元前64年为罗马所灭的三千
年间,虽然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多次更迭,但始终使用楔形文字。他们创造了丰富多
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些一直应用到今天。如分圆周为360°、分1小时为
60分、1分为60秒、以7天为一个星期,分黄道带为12个星座等。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学的成就为最大。据说在公元前三十世纪
的后期就已经有了历法,当时的月名各地不同。在现在发现的泥板上,有公元前
1100年亚述人采用的古巴比伦(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历的12个月的
月名。

    因为当时的年是从春分开始,所以古巴比伦历的一月相当于现在的三月到四月。
一年12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共354天。为了把岁首固定
在春分,需要用置闰的办法,补足12个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差额。

    公元前六世纪以前,置闰无一定规律,而是由国王根据情况随时宣布。著名的
立法家汉谟拉比曾宣布过一次闰六月。自大流士一世后,才有固定的闰周,先是8
年3闰,后是27年10闰,最后于公元前383年由西丹努斯定为19年7闰制。

    巴比伦人以新月初见为一个月的开始。这个现象发生在日月合朔后一日或二日,
决定于日月运行的速度和月亮在地平线上的高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塞琉古王
朝的天文学家自公元前311年开始制定日、月运行表。

    这个表只有数据,没有任何说明。它的奥秘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被伊
平和库格勒等人揭开。他们发现,第四栏是当月太阳在黄道十二宫的位置,第三栏
是合朔时太阳在该宫的度数,第三栏相邻两行相减即得第二栏数据,它是当月太阳
运行的度数。以太阳每月运行的度数为纵坐标绘图,便可得三条直线。前三点形成
的直线斜率为+18',中间六点形成的直线斜率为-18'。若就连续若干年的数据画图,
就可得到一条折线,在这条折线上两相邻峰之间的距离就是以朔望月表示的回归
年长度,1回归年=12.5朔望月。

    在这种日月运行表中,有的项目多到18栏之多,如还有昼夜长度、月行速度变
化、朔望月长度、连续合朔日期、黄道对地平的交角、月亮的纬度等等。

    有日月运行表以后,计算月食就很容易了。事实上,远在萨尔贡二世(约公元
前九世纪)时,已知月食必发生在望,而且只有当月亮靠近黄白交点时才行。但是
关于新巴比伦王朝(公元前626~前538年)时迦勒底人发现沙罗周期(223朔望月:
19食年)的说法,近来有人认为是不可靠的。

    巴比伦人不但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朔望月的误差只有0.44秒,
近点月的误差只有3.6秒,对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也测得很准确。这些数据远比
后来希腊人的准确,同近代的观测结果非常接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