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Biology
标  题: 第15章 前路多艰:肿瘤的发育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7日06:33:3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

  在今天的美国,约有4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会患上癌症,其中一半可以
治愈,另一半则终将不治身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在美国一地,每年就有
50万条性命丧于癌症之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数字高得骇人。人体在这种恶疾
面前似乎太不堪一击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还没那么糟。三分之一的癌症死
因可归咎于烟草制品尤其是香烟的消费。十分之一的死因是结肠直肠癌,主要由不
良膳食结构尤其是大量摄入肉类和动物脂肪引起。只要遵循低脂肪、低肉类的膳食
结构,远离烟草制品,美国人可以把他(她)因癌症丧生的风险降低一半,也就是
说因癌症死亡的风险只有十分之一。一些流行病学家确信,只要严格遵守低脂、素
食的膳食结构,包括大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更多地降低风险。 
  对许多肿瘤生物学家而言,10%的癌症死亡风险似乎微不足道。这种乐观态度
来源于下列统计数字:在人类70年甚至更长的一生中,人体会产生10个细胞,多如
恒河沙数。这10个细胞将成长、分裂,历经各自的细胞周期。每一次分裂都可能是
一场灾难;细胞周期的复杂性为灾难的萌生提供了太多的可能。 
  综合这些数字,可以导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见解:有10个人,他们每人的生活方
式都高尚且健康、无懈可击,他们一共会经历10‘’次细胞分裂,但只有1个人会
丧生于癌症。每10次细胞分裂中只有1次致命的癌变。这个比例实在不坏。 
  通观全书,我们为这个令人欣慰的结果提供了很多种解释。在细胞意图形成肿
瘤的道路上,关山阻隔,人体设置了数不清的障物。正是这些路障将这种致命的恶
疾限制在极低的水平上。 
  细胞必须次第越过这些绊脚石,经过复杂的多步进程,才能顺利完成彻底的癌
变。障碍有很多种。最突出的就是细胞的信号系统,它峻拒一切由于某个癌基因的
激活或者某个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引起的混乱。 
  为什么一个细胞必须经过多步遗传改变才能脱离正常的生长模式,理由在于细
胞信号系统的精妙复杂。系统经过精心的设计,以抗拒由于某个部件出现功能障碍
时的失衡。因此,某个癌基因的激活或者某个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对细胞的繁衍
常常只有微弱的影响。 
  路远且长,险阻重重。即便癌基因胜利俘获了一个细胞,仍会触发细胞的凋亡
自杀程序,使癌基因美梦落空。即使通过这样那样的策略躲过了凋亡,前面还有细
胞老化和危象的威胁;只有当细胞通过危象,突破必死性障碍,它和它的后代才有
机会形成致命的肿瘤。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道路仍不平坦。许多研究人员相信免疫系统会筑起一道防
线抵御肿瘤的发育。例如,有一群叫做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白细胞,它们似乎专
司识别和歼灭变异的细胞。尽管在培养皿中可以清楚地看到NK和癌细胞遭遇时的细
胞杀灭现象,但是,NK战士在活体组织中能否抵御肿瘤还有待证实。NK细胞潜在的
抗癌功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阻挡癌变的障碍组合迫使演化中的癌前细胞经过多次遗传改变,每一次改变都
是为了规避或者胜过这个或那个障碍。每一种突变,通常都会影响某个原癌基因或
者肿瘤抑制基因,都是一个罕有的事件。由于癌症需要集众多事件的合力,而在人
类平均寿命周期内,这些事件不太可能全部发生,所以癌魔通常难以横行无忌。渴
望鲜血 
  即使这一小撮肿瘤细胞过关斩将、一路顺风,可是还有其他困难挡道。与所有
的人体细胞一样,形成早期肿瘤的细胞也需要来源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同时,它们
还必须不断地清除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只要肿瘤细胞群仍处在较小的规模——直径小于1毫米——它就可以靠扩散来
解决给养和排泄这两个后勤问题。癌细胞或者它的正常细胞邻居释放的分子都能够
很容易地扩散出这点短距离。可是,一旦细胞簇长到直径有1毫米大小,分子扩散
就遇到了困难。现在扩散已不再能给细胞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了,也不能迅速清
除废物。不久,细胞簇中充斥着排泄物,细胞们饥肠辘辘,内外交困。如前所述,
这些缺氧细胞常常死于P53引发的凋亡。 
  窒息和代谢中毒引起的细胞死亡率接近细胞的再生速度。细胞繁殖的收益被自
然减员所抵消,所以肿瘤细胞簇的体积保持不变。肿瘤细胞群落也许会几年甚至几
十年地处于停滞状态。 
  分裂而后或饿毙或窒息身亡,肿瘤细胞群必须突破这种无效周期才能具有致命
的威胁性。要胜利闯关,细胞队员必须有高度创意:它们必须发明一条获取养料、
排泄废物的更好的路子。 
  答案是发展自己的血液循环系统。当这一伙肿瘤细胞饿得奄奄一息时,它的正
常细胞邻居们却享用着充足的养料的氧气供应,因为后者和体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
联系。与肿瘤细胞群不同,正常组织内密布着毛细血管网。这样密集的毛细血管使
得组织内的每个细胞都能直接通达临近的一条毛细血管。这些微型通道,尽管宽只
够一列红细胞鱼贯通过,却能为全身所有的积极代谢组织提供给养、排除废物。 

  毛细血管也是由细胞组成的。这种上皮细胞精于柔体杂技,能够平放身体而后
曲成管状。这些管状细胞首尾相连组成毛细血管。正常组织中的细胞释放出专门的
生长因子,刺激上皮细胞敬业乐群,确保毛细血管的完好。如果某些细胞处在缺氧
状态,它们会释放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使内皮细胞增殖形成新的毛细
血管。如果没有这种刺激,上皮细胞不会不辞辛劳地在组织内部的间隙形成密如蛛
网的血管网。 
  要超越1毫米直径界限,癌细胞群必须想出办法来增加内部的毛细血管。波斯
顿外科医生朱达·福尔克曼(Judah Folkman)花了20年的时间才搞清楚癌细胞的
计谋。癌细胞簇中的一些成员,模仿周围的正常细胞,学会了分泌生长因子、从附
近组织中吸引内皮细胞、促使这些内皮细胞增殖的本领。毛细血管伸入癌细胞群内
部,最后,肿瘤细胞簇可以直接获取富含养分和氧气的血液。现在,细胞群可以迅
速挺进了。它们多年的增殖夙愿,饱经挫折,终于如愿以偿了。癌细胞的数量呈现
突破性增长的势头。 
  因为癌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刺激血管的形成,即构建血流通道,它们常被称为
“血管形成因子”。这些因子包括VEGF和bF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肿瘤细胞
群的终极胜利同它刺激血管生长的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只要细胞簇的成员开始释放
大量的血管生长因子,几个月之后,它们的后代细胞就能形成密布毛细血管的肿瘤
;这些肿瘤能够迅速生长、广泛扩张。如果肿瘤不具备发达的毛细血管网,它的进
展就会缓慢得多,通常患者的预后也比较好。有些内科医生也确实是依据肿瘤样本
中有无密集的毛细血管网来判断肿瘤的发育阶段,预测它们的未来趋势。 
  肿瘤细胞究竟如何获得这种生成内部血管的能力,仍然令人大惑不解。估计是
细胞中发生了某些基因突变,使得血管形成因子喷薄而出,再由这些因子为肿瘤的
长期扩张铺平道路。星火燎原 
  在直径1厘米的瘤块中包含的细胞数量可以达10亿之多。猛一看,这个数字真
是太大了。但是,比起人体细胞的总数,这个数字则相形见拙—一后者是前者的1
万倍。大多数致人死命的肿瘤要比它大得多。 
  癌症死者当中,只有不到10%的人死于在原发地茁壮成长的肿瘤。大多数情况
下,是由转移灶充当杀手的角色,即那些离开原发灶、在人体别的地方安营扎寨的
癌细胞远征军。正是这些新移民,确切地说是由它们播种的新肿瘤,常常致人死命
。 
  产生癌细胞远征的转移过程极其复杂。首先,肿瘤原发灶中的细胞必须突破其
生长的障碍物。这些路障在肿瘤中最为明显,构成肿瘤块最大的部分。癌症源自上
皮细胞,上皮细胞构成许多内脏的腔道内壁和皮肤的外层。上皮细胞层下有一层蛋
白质结构网,即分隔上皮和结缔组织、血液循环的“基膜”。基膜是试图离开肿瘤
母体的癌细胞遇到的第一道路障。 
  在通常情况下,细胞难以穿透完好无损的基膜,任何试图透过基膜的进攻只能
在基膜破损时发起。肿瘤细胞释放出一些酶,劈开构成基膜网的蛋白质。一旦基膜
网瓦解,肿瘤细胞就能通达皮下组织。此处,它们也许还要通过瓦解细胞才能侵入
和破坏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癌细胞的侵略依赖于它释放蛋白酶的能力,蛋白酶专门把蛋白链劈成小段。与
形成血管一样,分泌蛋白酶也是肿瘤细胞在肿瘤发育多步进程的后期学会的招术。
正常细胞形成和修复正常组织时,在复杂的建设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蛋白酶。
正如我们推测的,这些蛋白酶的释放和使用受到严密控制。扩张的肿瘤细胞颠覆了
控制权,然后滥用蛋白酶;它们不是审慎地斟酌用量,而是让蛋白酶在周围环境中
泛滥成灾。 
  通过病理学实验,很容易发现肿瘤组织中蛋白酶含量的升高。只要外科医生给
病理学实验人员一小片肿瘤组织,他们就能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这是他们的看家
本领。与出现密集的毛细血管网一样,肿瘤样本中高浓度的蛋白酶对患者而言,不
是个好兆头。它们意味着肿瘤细胞经过摸爬滚打,已经掌握了破坏邻近组织的窍门
,而且因此可能会蔓延到更远、范围更大的地区。 
  在最初穿透基膜的小步侵略时,肿瘤块只有微小的扩张;在上皮肿瘤的病例中
,局部肿瘤块称作原位肿瘤(Carcinoma in situ)。但是,侵略细胞却因此和通
往远方的高速公路网建立了密切联系。有些肿瘤细胞以血管作为移民路径;另一些
则选择了淋巴管。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细胞或一小簇细胞会脱离肿瘤母体,沿管
道漂流,在远处的某个地方上岸。 
  这些冒险者面临的几乎都是灭顶之灾。它们必须活着渡过循环系统的惊涛骇浪
。它们必须攀上淋巴管或者血管的峭壁陡崖,掘穿管道的保护层,进入底层组织。
在进入之后,这些细胞先锋队员还必须设法在受到各方排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结肠癌的迁徙细胞常常在肝脏落户。乳腺癌细胞在骨骼处找到了机会。肺癌细
胞有可能转移到脑部。每到一个新环境,这些细胞移民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们
将遭遇生长因子和身体结构不友好的对待。 
  当此时,即在肿瘤发育的后期,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已经变得极为浮躁不稳。这
种不稳定性导致肿瘤细胞群在总体上巨大的遗传多变性。不断产生新的突变基因组
合,并且不断接受考验。正如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少数恰好拥有特别有利的基因的
细胞,将赢得战争。在肿瘤发育的后期,能够带来侵略能力或者转移能力的突变基
因极为抢手。 
  只有少数肿瘤细胞通过随机突变获得了这些基因。绝大多数细胞移民经不住漫
漫远征途中的风霜雨雪和新居的恶劣环境,因此它们的殖民企图只好以自取灭亡告
终。此时,肿瘤母体已得到极大发展,足以不断派遣大量的侦察队员执行这种任务
。珠积寸累,水滴石穿,只要不断努力,几乎无望的使命终将得以完成。因此,在
远方的某个地点,终将建立起一些新的殖民地,并不断壮大。迟早,这些转移灶要
开始危及它们扎根的宿主组织的功能。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死亡的阴影才会笼罩在
癌症患者的头上。 
  对所有这些步骤的原理,我们所知不多。当转移细胞在淋巴管或血管中流动时
,它们的表面有某种受体分子使它能够攀附在血管壁上。这些锚受体有很多种。不
同的锚链使转移细胞能与不同的分子环境相结合。锚受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妨碍了
我们搞清楚它们的运作机理。 
  我们对转移灶仍然只有一鳞半爪的认识。指引大多数癌细胞迁徙的原理,与指
引黑脉金斑蝶的一样,都神秘莫测。对于癌症研究人员而言,转移灶的发展进程还
是未知的领域,很大程度上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