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机器猫),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作者序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9日06:52:2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在本书中,我仅以个人之见介绍发现DNA结构的来龙去脉。在这样做的时候,我尽
量抓住战后初期英国的气氛,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就发生在那里。我希望本书将说明
这样一种观念,即科学很少会象门外汉所想象的那样,按照直接了当合乎逻辑的方
式进行的。相反,科学的进步(有时则是倒退)往往全盘是人为的事件,在这些事
件中,人物本身以及文化传统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为此,我试图在书中再现我对当
时的有关事件和人物的最初印象,而不是对自从发现DNA结构以来我所知道的一切
作出评价。虽然,后者或许更为客观,但它却无法真实地反映一种冒险精神。这种
冒险精神的特征是年轻人的自以为是,并且认为真理一旦发现就言简意赅、尽善尽
美。书中的许多评论似乎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公正的。但是,对于某种新生事物缺
乏全面了解就匆匆地评头论足的作法,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了。不管怎样,本书叙述
的是1951-1953年期间,我观察事物的方法,其他一些当事人和他们的想法,以及
我本人的情况。

诚然,书中涉及到的人谈起往事肯定会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因为我们的回忆绝不
会完全一致。再者,对于同一桩事看法也不会完全相同。在这个意义上说,要缜密
地写出一部发现DNA结构的历史,似乎我们都无能为力。不过,我感到有必要介绍
一下双螺旋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因为科学界的朋友对此颇感兴趣。对他们来说,这
本书叙述的内容即使挂一漏万,也聊胜于无。更为重要的是,我以为很多人对于怎
样“从事”科学研究这一点相当生疏。我当然不是说,一切科学研究都是按本书所
描述的方式进行的。事实远非如此,科学研究方式之繁多,济济然如世间人群。另
一方面,我认为在复杂的、互不相容的宵小之徒的贪欲和正人君子的坦荡作风并存
的科学界里,DNA的发现绝不是一种特殊的例外。

早在发现双螺旋结构之际,我就酝酿着要写这本书了。因此,我对跟这一工作有关
的许多事件的记忆比对我生活中其他事情的记忆要完整得多。那时,我每隔一个星
期就给父母亲写一封信。我写作时广泛地利用了这些信件,它们为核对许多事件的
确切日期帮了大忙。同样重要的是许多朋友所提的宝贵意见,他们读了初稿,有的
还为我的某些不完整的叙述作了详细的补充。毋庸置疑,我和其他人的回忆会有出
入。因此,本书只能看作是我个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本书的前几章是在森特-乔尔吉(Albert Szent-Gyorgyi),惠勒(JOhn A.
Wheeler)和凯恩斯(John Cairns)的家中写成的。我要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安静
的房间和面对窗外大海的书桌。后几章的写成得助于古根海姆奖学金,它使我能够
短期重返英国剑桥,并受到伦敦金氏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会成员的热情款待。

在本书审编过程中,奥尔德里奇(Libby Aldrich)及时提_出了一些深刻的意见。
莱博维茨(Joyce Lebowitz)在文字上帮助我订正,并对本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
许多的建议。对此,我深表感谢。最后,我要向威尔逊(Thomas J.Wilson)致以
谢意。从第一稿起,他就不断地给我很多帮助。要是没有他那智慧、热情和明确的
指点,这本书以我所想象的这样好的形式问世是不可能的。 

沃森

1967年11月于哈佛大学,麻省剑桥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