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机器猫),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双螺旋》一书的作者及出版概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9日06:54:2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斯坦特

沃森(James Dewey Watson)于1928年 4月6日出生于芝加哥,16岁入芝加哥大学
学习,1947年得动物学学士学位。此后,他在印第安纳大学做研究生,在卢里亚的
指导下,完成了一篇关于X射线对细菌病毒的致死作用的论文,1950年得哲学博士
学位。接着,沃森得到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默克博士奖学金的资助,先在哥本
哈根大学和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的卡尔喀和马勒实验室工作,后又到剑桥大学卡文
迪什实验室工作。不过,他在剑桥与克里克合作共同发现DNA双螺旋期间,则完全
是靠美国国家小儿麻痹症基金会的奖学金资助的。1953年秋,沃森离开卡文迪什实
验室到加州理工学院任高级研究员,名义上是在负责德尔布吕克实验室的、其实已
经名存实亡的遗传学研究工作。因为,当时德尔布吕克本人对基因问题已不再感兴
趣了(他认为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一些杰出人才在进行)。德氏此时已经开始研究活
细胞把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或电能的机制。

    1956年,沃森在哈佛大学生物系任教,在那里创建了一个实验室。一代有建树
的分子生物学家就是在这里培养出来的。由于发现DNA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及威尔
金斯共同获得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金。同年,佩鲁兹和肯德鲁获得诺贝
尔化学奖金。1968年,沃森离开哈佛转到冷泉港实验室担任指导工作。这是一所规
模较小的生物科学研究站,位于长岛北岸。德尔布吕克曾在噬菌体小组筹组期间,
将此处选为研究中心。

    六十年代中期,分子生物学已逐渐成为一间受到确认的独立学科。这时,沃森
决定写一本叫做《发现DNA结构的个人记事》的书。哈佛大学出版社同他签订合同
,准备出版他的回忆录。在1966-1967年间,他将初稿送给书中涉及的人员传阅。
那时,这本书定名为《诚实的吉姆》。这份初稿遭到了猛烈的批评,但并不是由于
作者对某些历史事实记述得不够确切或者作者在自我吹嘘,而是认为作者对很多人
的描写没有必要如此尖刻,或者说,有些言论显得简慢无礼。由于这些批评,沃森
删去或至少是冲淡了一部分过于触犯人的章节,又补写了一个“尾声”,公开恳请
人们纠正那些作者的记忆与他们有出入的地方。作者触犯得最厉害的可能要数罗莎
琳德·富兰克林了。但是那时既然她已离开人世,不能再应作者的请求提出什么意
见,作者因此同意承认它“对她在学术和个人品德方面的最初印象(书中最初几页
曾有记录)常常是错误的”。作者在“尾声”的最后部分,对富兰克林大加赞扬。
可以看出,作者在努力纠正书中对她形象所作的含有贬意的描写。但是,正象本书
引证1968年2月25日《纽约时报》所说的那样,由于沃森显然没有按批评者的意见
把那些过分触犯人的章节作出较为满意的修改,哈佛大学出版社奉命取消了出版该
书的合同。这时,书名已改为《双螺旋》了。后来,一家商业出版社——阿森纽(
Atheneum)于1968年2月26日出版了这本书。就在出版前不久,《双螺旋》一书曾
稍作修改首先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一月号和二月号上分期连载
,1969年门特书局(Mentor Books)出版了平装本。 

--
明明知道我们已经跋涉千里,           .oooO  Oooo.
  我仍觉得你我才初初相遇.           (   )  (   )
      胸怀中满溢着幸福,              \ (    ) / 
        只因你就在我眼前,             \_)  (_/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