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DEC),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原卟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4日08:16:0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目前,人类已经制造出各种各样具有潜在用途但也可能被误用的
合成制品,如炸药、毒气、灭虫剂、除草剂、防腐剂、去污剂、医药
等,真是不胜枚举。但是,合成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弥补消费者所需物
品之不足,而且还能为纯化学研究服务。

   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即不论是由活组织产生的还是由有机化学家
用设备合成的复杂化合物,即使根据它所经历的化学反应的性质作出
种种推导,也只能得出一个假定的结构式。在这种情况下,出路就是
用所设计的一系列反应(旨在制造出像所推导出来的结构式那样的分
子结构)来合成出一种化合物。如果所产生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第一次
研究的化合物的性质完全相同,那么,化学家们就可以信赖原先推导
出来的结构式。

    在这方面,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例子是血红蛋白,它是红血
球的主要成分,是使血液呈现红色的色素。1831年,法国化学家勒卡
努将血红蛋白分解成两个部分,其中较小的部分称为血红素,占血红
蛋白质量的4%。现已发现,血红素的实验式为C34H33O4N4Fe。由于
像血红素这样的化合物还存在于其他重要的物质中,即存在于植物界
和动物界中,因此,血红素的分子结构对于生物化学家来说是极其重
要的。然而,在勒卡努分离血红素之后的将近一个世纪内,人们所能
做到的只不过是把它分成更小的分子。铁原子(Fe)很易分离出来,
而剩余部分则分裂为大致相当于原分子1/4大小的碎片。这些碎片原
来是吡咯。吡咯的分子是由5个原子(其中4个为碳原子,l个为氮原
子)构成的环组成的。吡咯本身的结构如下:

       

    实际上由血红素获得的吡咯拥有若干个含1个或2个碳原子(连接
在环上以取代1个或多个氢原子)的小型原子团。

    20世纪20年代,德国化学家H.费歇尔更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
既然吡咯的大小约为原血红素的1/4,于是他就决定设法将4个吡咯
结合在一起,看看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东西。他终于获得成功,得到
一种他称之为卟吩(源于希腊语,意为“紫色”,因为它是紫色的)
的四环化合物。卟吩的结构式是这样的:


       

    然而,由血红素获得的吡咯原来含有一些与环连接的小侧链。当
吡咯组合成卟吩时,这些侧链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含有各种侧链的
卟吩组成了一族称之为卟啉的化合物。在血红素中发现的拥有特殊侧
链的那些化合物叫做原卟啉。H.费歇尔将血红素的性质与他所合成
的卟啉的性质加以比较之后发现,血红素(减去它的铁原子)就是一
种原卟啉。但究竟是哪一种呢?根据H.费歇尔的推论,由血红素获
得的各种不同的吡咯能结合成不下15种不同的原卟啉(每种都具有不
同的侧链排列),而其中任何一种都有可能是血红素。

    将这15种化合物逐一合成出来,并分别检验它们的性质,便能够
得到答案。H.费歇尔将合成工作交给他的学生们去做,他仔细选用
了一些化学反应,每次只允许合成其中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原卟啉。
在这15种不同的原卟啉合成出来之后,他将它们的性质与血红素的天
然原卟啉的性质进行了对比。

    他于1928年发现,这个系列中编号为IX的原卟啉正是他要寻找的
那一种。因此,那种天然原叶琳至今仍称为原卟啉IX。要使原卟啉IX
添加1个铁原子转变为血红素是很容易的。化学家们终于相信,他们
已经知道了这种重要化合物的结构。下面就是H.费歇尔研究出来的
血红素的结构式:

       

    由于这项成就,H.费歇尔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新方法


    在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合成有机化学方面取得的全部成就无
疑是巨大的,但所使用的方法却与古代炼金术士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即将几种物质加以混合并进行加热。加热是使分子增加活力并发生相
互反应的可靠方法,不过,就本质而言,这样的反应通常是随机的,
并会产生一些短暂存在的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而对于这些中间产物的
性质则仅能进行猜测而已。

    化学家们所需要的是一种更精细、更直接地使分子具有活力的方
法,即能够使一群分子全都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大致相同的方向运
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消除反应的随机性,因为这时一个分子如何
行动,其余的分子也都会照此办理。一种方法是在电场中加速离子,
犹如在回旋加速器中加速亚原子粒子。

    1964年,德国血统的美国化学家沃尔夫冈借助一种可称为化学加
速器的装置来加速离子和分子,使之达到很高的能量。这种装置所产
生的离子速度若用加热方法来达到,则温度必须高达1000℃—
100 000℃。 另外,这些离子还以相同的方向运动。

    如果有电子存在的话,被加速的离子就会抓住这些电子并转变为
中性分子,而且仍以极高的速度行进。美国化学家华顿已于1969年获
得了这样的中性分子束。

    至于化学反应的短暂的中间阶段,电子计算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电子计算机可以解在不同原子组合中决定电子状态的量子力学方程,
还可以计算出在碰撞过程中将会发生的各种事件。例如,1968年,在
意大利血统的美国化学家克莱门蒂的指导下,曾利用一台计算机使氨
与盐酸在闭路电视监视下碰撞以生成氯化铵,结果,所发生的事件正
是计算机计算出来的事件。计算机计算的结果表明,所形成的氯化铵
是温度为700℃的高压气体。这种情况以前并不知道,但在几个月后
被实验所证实。

    近10年来,化学家们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研究出了一些新型工具。
迄今尚未知晓的一些反应的细枝末节将会被弄个水落石出,许多在过
去无法获得的或至多只能少量获得的新产品将会被合成出来。也许我
们正站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奇境的人口处。

--
在长长的一生里,                             .oooO  Oooo.
  为什么,                                   (   )  (   )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 (    ) /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_)  (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