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meran (竹晨), 信区: Biology
标  题: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1日20:13:3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尽管我们现在对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知道还不多,但与原核生物比较它具有一些明显
的特点。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更多
  如前所述:基因表达是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整个过程
。同原核生物一样,转录依然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但真核基因转录发
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基因的转录在线粒体内),翻译则多在胞浆,两个过程是分开的,
因此其调控增加了更多的环节和复杂性,转录后的调控占有了更多的分量。
  图中标出了真核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即胚
原性基因组中某些基因会再组合变化形成第二级基因。例如编码完整抗体蛋白的基因是
在淋巴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由原来分开的几百个不同的可变区基因经选择、组合、变
化、与恒定区基因一起构成稳定的、为特定的完整抗体蛋白编码的可表达的基因。这种
基因重排使细胞可能利用几百个抗体基因的片段,组合变化而产生能编码达108种不同抗
体的基因,其中就有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此外,真核细胞中还会发生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即基因组中的特定
段落在某些情况下会复制产生许多拷贝。最早发现的是蛙的成熟卵细胞在受精后的发育
程中其rRNA基因(可称为rDNA)可扩增2000倍,以后发现其他动物的卵细胞也有同样的
情况,这很显然适合了受精卵其后迅速发育分裂要合成大量蛋白质要求有大量核糖体的
需要。又如MTX(methotrexate)是叶酸的结构类似物,能竞争性抑制细胞对叶酸的还原
利用,因而对细胞有毒性,但当缓慢提高MTX浓度时,一些哺乳类细胞会对含有利用叶酸
所必需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基因的DNA区段扩增40-400倍
,使DHFR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从而提高对MTX的抗性。基因的扩增无疑能够大幅度提高基
因表达产物的量,但这种调控机理至今还不清楚。
真核基因的转录与染色质的结构变化相关
  真核基因组DNA绝大部分都在细胞核内与组蛋白等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的结构、染
色质中DNA和组蛋白的结构状态都影响转录,至少有以下现象:
  染色质结构影响基因转录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大部分到间期时松开分散在核内,称
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松散的染色质中的基因可以转录。染色体中的某些区段到
分裂期后不像其他部分解旋松开,仍保持紧凑折叠的结构,在间期核中可以看到其浓集
的斑块,称为异染色质(hetrochromatin),其中从未见有基因转录表达;原本在常染
色质中表达的基因如移到异染色质内也会停止表达;哺乳类雌体细胞2条X染色体,到间
期一条变成异染色质者,这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全部失活。可见紧密的染色质结构阻止
基因表达。
  组蛋白的作用 早期体外实验观察到组蛋白与DNA结合阻止DNA上基因的转录,去除组
蛋白基因又能够转录。组蛋白是碱性蛋白质,带正电荷,可与DNA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
相结合,从而遮蔽了DNA分子,妨碍了转录,可能扮演了非特异性阻遏蛋白的作用;染色
质中的非组蛋白成分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可能消除组蛋白的阻遏,起到特异性的去阻
遏促转录作用。
  发现核小体后,进一步观察核小体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发现活跃进行基因转录
的染色质区段常有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1组蛋白)水平降低、H2A、H2B组蛋白二聚体
不稳定性增加、组蛋白乙酰化(acetylation)和泛素化(obiquitination)、以及H3组
蛋白巯基等现象,这些都是核小体不稳定或解体的因素或指徵。转录活跃的区域也常缺
乏核小体的结构。这些都表明核小体结构影响基因转录。
  转录活跃区域对核酸酶作敏感度增加 染色质DNA受DNaseⅠ作用通常会被降解成200
、400bp的片段,反映了完整的核小体规则的重复结构。但活跃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受
DNaseⅠ消化常出现100-200bp的DNA片段,且长短不均一,说明其DNA受组蛋白掩盖的结
构有变化,出现了对DNaseⅠ高敏感点(hypersensitive site)。这种高敏感点常出现
在转录基因的5'侧区(5'flanking region)、3'末端或在基因上,多在调控蛋白结
合位点的附近,分析该区域核小体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调控蛋白的结合而促进转录

  DNA拓扑结构变化 天然双链DNA的构象大多是负性超螺旋。当基因活跃转录时,RNA
聚合酶转录方向前方DNA的构象是正性超螺旋,其后面的DNA为负性超螺旋。正性超螺旋
会拆散核小体,有利于RNA聚合酶向前移动转录;而负性超螺旋则有利于核小体的再形成

  DNA硷基修饰变化 真核DNA中的胞嘧啶约有5%被甲基化为5-甲基胞嘧啶(5-methylc
ytidine,mC),而活跃转录的DNA段落中胞嘧啶甲基化程度常较低。这种甲基化最常发
生在某些基因5'侧区的CpG序列中,实验表明这段序列甲基化可使其后的基因不能转录
,甲基化可能阻碍转录因子与DNA特定部位的结合从而影响转录。如果用基因打靶的方法
除去主要的DNA甲基化酶,小鼠的胚胎就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可见DNA的甲基化对基因
表达调控是重要的。
  由此可见,染色质中的基因转录前先要有一个被激活的过程,目前对这激活机制还
缺乏认识。
真核基因表达以正性调控为主
  在真核RNA聚合酶对启动子的亲和力很低,基本上不能独靠其自身来起始转录,而是
需要依赖多种激活蛋白的协同作用。真核基因调控中虽然也发现有负性调控元件,但其
存在并不普遍;真核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蛋白也有起阻遏和激活作用或兼有两种作用者
,但总的是以激活蛋白的作用为主。即多数真核基因在没有调控蛋白作用时是不转录的
,需要表达时就要有激活的蛋白质来促进转录。换言之:真核基因表达以正性调控为主
导。

--
欲讯秋情众莫知, 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7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