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meran (竹晨), 信区: Biology
标 题: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1日20:22:5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
为了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在每次细胞分裂之前,遗传信息载体必须精确地复制自己
。过去的概念认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就是DNA,现在发现许多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是RNA而
不是DNA。因此,本章除了对DNA的复制作详细的论述外,对RNA的复制也加以阐述,以期
对遗传信息的复制有个全面的了解。1953年,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模型时就
指出,由于互补碱基的配对原则,在DNA复制时,只要双链DNA解开,以每一条链为模板
以合成其互补链,即可形成两个与亲代完全一样的DNA分子。DNA复制的基本过程正如Wa
tson和Crick所预测的那样,但是在DNA复制中涉及了许多细胞成分。DNA的复制过程大体
上可以分为复制的启动,复制的延伸,和复制的终止三个阶段。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
DNA由两条螺旋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的碱基通过A:T和G:C之间的氢键联结在一
起。在复制过程中首先两条链间的氢键破裂并使双链解旋和分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新的互补链,结果由一条链成
为互补的两条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在
此过程中,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
称此过程中,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
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semi 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的实验首次有力地支持了半保留复制方式。他们先将大肠杆
菌放在15NH4C1培养基中生长15代,使几乎所有的DNA都被15N标记后,再将细菌移到只含
有14NH4C1的培养基中培养。随后,在不同的时间取出样品,用十二烷硫酸钠(SDS)裂解
细胞后,将裂解液放在CsC1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140000g,20小时)。离心结束后,
从管底到管口,溶液密度分布从高到低形成密度梯度。DNA分子就停留在与其相当的CsC
1密度处,在紫外光下可以看到形成的区带。14N-DNA分子密度较轻(1.7g/cm3),停留在
离管口这较近的位置;15N-DNA密度较大停留在较低的位置上。当含有15N-DNA的细胞在1
4NH4C1培养液中培养一代后,只有一条区带介于14N-DNA与15N-DNA之间,这时在15N-DN
A区已没有吸收带,说明这时的DNA一条链来自15N-DNA,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含有14N的
新链。培养两代后则在14N-DNA区又出现一条带。在14NH4C1中培养的时间愈久,14N-DN
A区带愈强,而14N-15NDNA区带逐渐减弱,但始终未出现其他新的区带。按照半保留复制
方式培养两代,只能出现14N-15NDNA两种分子,而且随着代数的增加14N-DNA逐渐增加。
Meselson和Stahl的实验完全证实了保留复制的设想。
复制起点和复制子
DNA复制在生物细胞中要从DNA分子上特定位置开始。这个特定的位置就称
为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用ori表示。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
点为止,每一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replicon)。在原核生物中,每个
DNA分子上就有一个复制子;而在真核生物中,每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复制子,每个复制子
长约50-200kb。因此,真核细胞DNA的复制是由许多个复制子共同完成的。既然DNA复制
不是随机的从DNA分子上的任何一点起始,而是从特定的区域开始,这说明复制起点有其
结构上的特殊性。分子遗传学者们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起
点oriC。它由422bp的DNA片段组成,其核苷酸序列已经搞清。其结构特点该为(1)在ori
C区域内有一系列对称排列的反向重复序列,即回文结构(palindrome),这表明区域与复
制酶系统的识别有关(2)在oriC区中还有两个转录启动区(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这暗示
了转录可能在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起始着重的作用。目前已有许多实验表明转录确实
是复制的起始所必需的,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又克隆分析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typbimurinm),产气肠杆菌
(Erterobacteraerogers),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pneumnonia)等许多细菌的ori区,
发现它们在结构上相似,在核苷酸序列上有相当的保守性,而且在分类关系上愈是接近
的细菌之间其同源性愈高,这些反映了DNA复制起点的重要性。
DNA复制的特点
DNA复制的最主要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另外,它还是半不连续复制(Semi-ondisctin
uous replication)。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因此,在复制起点处两条DNA链
解开成单链时,一条是5'→3'方向,另一条是3'→5'方向。以这两条链为模板时,新生
链延伸方向一条为3'→5',另一条为5'→3'。但生物细胞内所有催化DNA聚合酶都只能催
化5'→3'延伸,这是一个矛盾。冈崎片段(Okaxaki fragments)的发现使这个矛盾得以解
决。在复制起点两条链解开形成复制泡(replication bubbles),DNA向两侧复制形成两
个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s)。以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为基准,一条模板链是3'→5',以
此为模板而进行的新生DNA链的合成沿5'→3'方向连续进行,这条链称为前导链(leadin
g strand)。另一条模板链的方向为5'→'3',以此为模板的DNA合成也是沿5'→3'方向进
行,但与复制叉前进的方向相反,而且是分段,不连续合成的,这条链称为滞后链(lag
ging strand),合成的片段即为冈崎片段。这些冈崎片段以后由DNA连接酶连成完整的D
NA链。这种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是普遍存在的,称为DNA合成
的半不连续复制。
--
欲讯秋情众莫知, 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7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