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lyhua (1000), 信区: Biology
标  题: 第三课 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4日21:22:3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第三课 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截止1998年底只有一个III期几个II期临床试验在进行;所有其它认可的基因治疗试
验报告是小规模的I/II期试验。基因治疗公司/Novartis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治疗
的疾病是多形成胶质细胞瘤,一种恶性脑肿瘤。治疗时,合理地把有能力杀死肿瘤细胞
的基因嵌入肿瘤块中而保护正常的脑细胞。使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1TkSvNa)包括作
为选择标记的抑制新霉素和疱疹单一胸苷激酶基因。真正注入肿块的的材料是鼠产细胞
线(PA317)上生产,,它产生一种携带G1TkSvNa载体的逆转录病毒颗粒。由于脑肿瘤生
长区域中的唯一分离细胞是肿瘤细胞,并由血管系统的细胞供血给肿瘤,逆转录病毒只
传导分离细胞,接受载体的唯一细胞应该是肿瘤细胞和它的血液载体。病毒HSTK能把一
个磷酸盐基团加到不带磷酸盐基团的核苷上,而内源的人体胸苷激酶却不会接受磷酸盐
基团。因此,象药物ganciclovir这种异常的核苷提供给病人时,只有表达HSTK基因的细
胞将磷酸脂化药物,并一起进入DNA合成环节中,最终被杀死。
  在近期的III期试验中,把携带HSTK基因载体颗粒的鼠产细胞接种到残留肿瘤和肿瘤
周围区域,接下来切除肿瘤。五月后,病人接受了ganciclovir的治疗。理论上,采用包
括HSTK基因的载体传导的肿瘤细胞将磷酸脂化ganciclovir; 然后ganciclovir三磷酸盐
封闭DNA合成环节并杀死它们。
  事实上,在试验报告中,提出了四个不同的肿瘤死亡机理。第一,磷酸脂ganciclo
vir对肿瘤细胞传导的直接作用;第二,“旁观者”效应,即杀癌毒素剂(ganciclovir
三磷酸盐)通过间隙进入邻近细胞并杀死它们;第三,由注射鼠细胞引起的自身局部炎
症;第四,系统性免疫应答。III期临床试验在北美和欧洲占了总数的40%多,总共达25
0名病人,到1997年报2月底前,超过200名病人接受治疗。
  几个II期试验正在把基因治疗载体作为“疫苗”来试验,既抗癌又抗AID。Vical有
两个积极的II期试验,在该试验中,使用了配有阳离子16脂质的HLA—B7/B2—微球蛋白
的基因质粒。一个试验是为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癌,另一个是为头和颈的磷片状癌。概念
是把不表达肿瘤的HLA基因注射进肿块,而表达的外部抗原应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癌的
反应。所以资料建议免疫系统不仅发展抗B7抗原的应答,而且还有针对其它肿瘤细胞的
抗体。由此而来产生对非传导肿瘤细胞的免疫进攻。Viagen/Chiron在过去的两年里已经
完成了大约200个病人的试验,在试验中,为诱导作为治疗AID而增大抗--HIV细胞毒素T
—细胞的应答。把编码有HIV—1(IIIB)键env和rev基因片段的逆转录载体注射进肌肉
。不幸的是,为HIV感染采用三倍药物治疗方法不可能决定治疗效应,但没有看到毒素的
迹象。
  最后,谈论一下原始的腺苷脱氨酶(ADA)缺陷基因治疗试验,ADA缺陷是一种在儿
童中产生严重免疫缺陷的罕见遗传疾病,自1990年开始,为医治这种疾病给两个女孩作
了自身T—淋巴细胞的基因矫正,两个女孩子都做得很好,并继续获得正常的生活。病人
1(A.D.)接受了总共11次的注入,最后一次接受注入是1992年夏天,她的总体T—细胞
水平和她传导T—细胞的水平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保持基本衡定。她随后在1996年感染了
水痘,为期望获得正常的十年生活,经历了相同临床病程。病人1和病人2(C.C)都继续
接受聚乙烯葡萄糖(PEG)--ADA治疗。虽然两个女孩子都在后来的七年多时间里,在她
们的循环中存在基因工程T—淋巴细胞。但还不能在她们明显的临床试验中就有关PEG—
ADA和基因治疗的相关作用作出明确的结论。
  美通过基因疗法修复心脏的起搏功能
  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疗法修复心脏细胞的起搏功能,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这
一方法将来有可能取代昂贵而又危险的电动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细胞的功能是产生生物电刺激,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在成年人的心脏里
,起搏功能局限于一小部分细胞中。由于衰老和疾病,这些起搏细胞会死亡或失效,引
起心脏病。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病例通过手术植入电动心脏起搏器。起搏器虽然挽救
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也存在需要更换电池、不能接近强磁场的缺点。
据新华网消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在1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
表报告说,他们使用基因疗法,改变心脏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流向,产生电压,使普通
细胞“变”成了起搏细胞,刺激心脏跳动。
  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能像水泵一样使带正电的钾离子流进细胞内部。研究人员使
用一种病毒为载体,将一个基因释放到细胞中,产生另一种蛋白质干扰“钾离子泵”的
作用。这样,细胞内外部就产生负电位,形成的电信号刺激其它心脏细胞收缩。
  科学家说,只需要对几千个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就能达到起搏的目的。他们已经在
豚鼠身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下一步将在猪身上做试验。科学家希望该技术4年内能够付
诸实用,成为一种比电动起搏器更安全、成本更低的疗法。
  不过在实际应用之前,这项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经转基因处理的细胞起搏
功能正常,并且把这种处理限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不适当的细胞获得起搏功能,导
致心跳节律失常。
  基因疗法副作用引发疑虑
  最近,法国一名接受基因治疗的患者得了白血病,这引起了巨大反响。因此,美国
和日本先后决定暂时停止进行基因治疗。日本今后一面关注欧美的动向,一面决定是否
恢复基因治疗。九月上旬,法国一名接手基因治疗的幼儿患了白血病,这一消息使日本
的医务人员产生了动摇。当时,东北大学附属医院和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正准备对患者
实施与法国相同的基因治疗方法。
  法国接受基因治疗的幼儿是一名X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无法制造出有免疫能力的淋
巴球的疑难病患者。医生的治疗方案是:以病毒为载体,在形成血液细胞的造血干细胞
中植入正常基因,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病毒进入了使造血干细胞变成白血球的基
因中去,结果刺激了会反复繁殖的癌基因,导致白血球异常增多。
  在目前的基因治疗中,医生还无法预测病毒会进入染色体的哪个部分。日本医科大
学教授岛田隆指出,从理论上讲,基因治疗产生这种副作用的几率为一千万分之一。
  法国有11名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疗。患白血病的只有1名患者,有9名患者的治疗效果
良好。基因治疗已有10多年的历史。发生这种始料不及的情况,可以说“影响很大”。

  各国对这件事做出了不同反应。法国决定暂时停止基因治疗,英国准备在观察每一
个患者的情况后再作决定。德国今年初发表了一篇关于一只老鼠在接受基因治疗实验中
患白血病的论文,随即决定停止进行临床应用。

--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 再别离
那么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