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anfordboy (stanfordboy),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日本新型纳米粒子可将药物送至癌细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l  3 11:52:42 2003)

日本新型纳米粒子可将药物送至癌细胞 
 
2003/07/03 

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教授谷泽克行和副教授黑田俊一等人,与日本的神户大学、
冈山大学、庆应大学日前合作,成功开发出可将药剂直接送至癌变肝脏部位、并释放出药
物的纳米粒子。这一方法对治疗其它癌症的纳米粒子的合成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在通过
将药物直接传送到患部、进行无副作用治疗的DDS(药物输送系统)的开发方面,迈出了重
要的一步。 

  这种纳米粒子按如下步骤合成:首先,将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L遗传
因子”组合到造酒用的酵母中。这样就可以量产乙肝病毒外表的主要成分“L蛋白质”。L
蛋白质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中空状的纳米粒子“L粒子”(图1、2)。L粒子的尺寸为
,内径50~500nm、平均80nm。在80nm的情况下,由110个L蛋白质分子构成。 

  通过上述步骤合成的L粒子,原本就是只与肝脏结合的乙肝病毒的表皮,因此如果在里
面装入肝癌治疗药物,就会只传送到肝脏部分,并在那里释放出药物。这是因为构成L粒子
的L蛋白质胶曩外部为N末端,这里的pre-S区域对肝细胞具有特别的结合功能。为确认这一
情况,在开发的L粒子中装入干扰素遗传因子等,进行了确认治疗效果的动物试验。为了将
遗传因子装入L粒子,将L粒子和遗传因子混合于溶液中,装入称作实验皿的夹有电极的管
内,然后施加几百伏、几毫秒的脉冲电流。 

  此次开发的新技术刊登在了生物技术专门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的网络版上
,文章由负责L粒子合成试验的神户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研究科研究生山田忠范主笔。今
后,将以位于日本冈山县的生物风险公司Vehicle为中心,推进该技术的应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123.15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