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香山会议150次讨论会综述-纳米科技中的基本科学问题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Jun  4 16:14:09 2004)

纳米科技中的基本科学问题


    200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题为“纳米科技中的基本科学问题”

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50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聘请白春礼院士和解思深研究员为本次会议执行

主席。参加本次会议的约有近40位来自物理、化学、材料、微电子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其

中包括严东生、吴全德、闵乃本、王占国、钱逸泰院士和郑厚植院士,美国乔治亚理工学

院的王中林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沈平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李述汤教授,以及中科院和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学者。科技部基

础司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同志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对国内外纳米科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特别是对

于我国近年来在纳米科技方面取得的进展及未来方向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围绕纳米材料

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纳米探测技术和器件,纳米科技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专题

讨论。

    白春礼院士在题为“纳米科技研究进展及前景”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介绍了近年来

国际纳米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代表性进展,对于纳米科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主要研究领域

及前沿方向,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

及前沿方向,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

了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沈平教授以“三维尺度设计材料”为题介绍了在光子晶体和局域共振声

学材料研究方面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果, 提出应重视理论分析在指导材料设计方面的作用

。香港城市大学李述汤教授以“一维纳米材料”为题报告了碳纳米管、硅线、金属线的生

长控制研究。严东生院士介绍了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改性,组装及主客体效应的研究进

展。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报告了纳米尺度上的接触、联接及与输运过程相关

的基本问题研究。

    合肥固体物理所张立得研究员介绍了一系列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组装,以及

将纳米组装与传统技术结合实现有序的纳米图案模板合成方法。他提出应注意与生物现象

类似的内禀生长方法的研究。

    在纳米探测技术和纳米器件研究方面,北京大学朱星教授重点报告了纳米尺度上光学

检测实验技术,特别是近场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中科院力学所靳刚研究员介绍了蛋白质

芯片实验技术及其在医疗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全面介绍了介电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包括多种人工制备微

结构(如离子型光学晶体)的光波和弹性波传输特性研究。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占国院士以

“低维结构与量子器件”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介绍利用纳米结构调控电子态产生新的量子

器件,如量子点发光器件,单电子存储和单电子晶体管器件等。物理所王太宏博士介绍了

制备单电子器件的实验结果。
制备单电子器件的实验结果。

    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我国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建议进一步

加强在纳米科技领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工作,加强纳米科技研究中新探测技术

的研究和开发,加强纳米科技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及与邻近学科的交叉。

    与会专家还探讨和归纳了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中的基本科学问题。认为,纳米材

料不仅应具有纳米尺寸,更关键的在于材料是否具备与微观的分子、原子及宏观物质有区

别的特性。纳米科学研究也应与单分子、单原子物理化学和微米技术融合,使它们成为纳

米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纳米科学的发展应在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同时,着重基础研究

与应用研究衔接领域的发展。纳米科技基础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前沿目标要结合

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其他学科领域融合,给自己以适当的定位。应用研究和开发

要与现有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应鼓励将纳米结构化和功能化在终端产品上实现,结合我国

的富有资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纳米科技产业。



    与会专家建议开展的纳米科技中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有:

    * 纳米材料奇异物性的起因;

    * 纳米结构亚稳态的基本问题;


    * 纳米材料制备或加工过程中纳米尺度上的实时、原位检测;

    * 纳米结构的设计、控制、合成的原理;

    * 纳米器件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工作原理;

    * 纳米界面体系中能量传输及物质输运过程中的化学及物理过程;



    与会专家建议开展的纳米科技中的重要应用问题研究有:

    * 纳米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

    * 表面修饰及对纳米结构的影响;

    * 纳米结构的稳定性(环境、时间);

    * 终端产品的纳米功能化中的关键技术;

    * 纳米材料在信息、能源、军事、生物、健康及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




    与会专家建议成立国家纳米中心。该纳米中心应由两部分组成,即:纳米基础研究中

心和纳米工程研究中心。这两个部分应由国家纳米中心统一领导,在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

开发的前提下,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基础与应用研究的衔接领域。纳米基础研究中心应

加强纳米结构的加工能力、纳米结构及物性的表征、纳米探测方法的标准化及新方法的研

究,并为相关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同时也将进行纳米科学的前瞻性理论研究。纳米工程

中心应以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研发、纳米产业标准、纳米工程综合策划为重点。









    参会人员名单:

    白春礼 院士 中科院

    解思深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解思深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钱逸泰 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严东生 院士 中科院

    万立骏 副主任 中科院化学所

    马志中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金 铎 研究员 中科院基础局

    高瑞平 副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翁 端 教授 清华大学

    靳 刚 研究员 中科院力学所

    陈运法 研究员 北京中科院化冶所

    朱 星 教授 北京大学

    谢 毅 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谢 毅 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王占国 院士 中科院半导体所

    施剑林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沈 平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李玉良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姚建年 研究员 中科院感光化学所

    洪茂椿 研究员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

    张立德 研究员 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所

    王 琛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高鸿钧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阎永廉 研究员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江 雷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江 雷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成会明 研究员 中科院金属所

    于作龙 研究员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

    崔 平 研究员 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所

    金钦汉 教授 吉林大学

    闵乃本 院士 南京大学

    郑厚植 院士 中科院半导体所

    王中林 教授 Georgia工学院

    范守善 教授 清华大学

    都有为 教授 南京大学

    俞大鹏 教授 北京大学

    邹广田 教授 吉林大学
    邹广田 教授 吉林大学

    刘忠范 教授 北京大学

    吴全德 院士 北京大学

    金晓峰 教授 复旦大学

    李述汤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胡柏顺 研究员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张 钧 研究员 中科院软件所

    郑红乔 高工 香山科学会议

    杨炳忻 教授 香山科学会议


--
等到风景都看透
http://bbs1.nju.edu.cn/file/1.mp3


    金晓峰 教授 复旦大学

    李述汤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胡柏顺 研究员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张 钧 研究员 中科院软件所

    郑红乔 高工 香山科学会议

    杨炳忻 教授 香山科学会议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