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afer (快乐的化身),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无机化学研究最新进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03日15:20:1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http://www.nsfc.gov.cn/nsfc/cen/00/kxb/hxb/images/501.htm
陈 荣 梁文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北京 100085)

    近几年我国无机化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基础项目的支持下,基础研究
取得突出
进展,成果累累,一批中青年专家的工作脱颖而出。有的专家在科研成果转化、产
业化方面
作出了突出成绩;有的专家在国际高水平的专业杂志Science,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
rch , Angew.Chem.Int.ed., J. Am. Chem. Soc.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科学论文
。以化学

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和J. Am. Chem. Soc.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
来,大陆
学者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共发表论文44篇,其中无机化学领域的专家发表
18篇,占
41%。特别是近两年,大陆学者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共发表论文30篇,无
机化学领

的专家发表16篇,占53%,增长迅速;近10年大陆学者在J. Am. Chem. Soc. 上发
表论文53

,无机化学学者发表11篇,占20%;有机化学领域的专家,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共

Inorg. Chem.;成功地将部分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溶剂制备降至室温,其中一维
硒化物的
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和Adv. Mater.上;不定比化合物的制备和亚稳物
相的鉴定

如Co9S8等不定比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发表在Inorg. Chem.上,岩盐型GaN亚稳相的
高分辨率
电镜鉴定工作发表在Appl. Phys. Lett.上。

    2. 吉林大学冯守华、徐如人研究组应用水热合成技术,从简单的反应原料出
发成功地

成出具有螺旋结构的无机椨谢擅赘春喜牧希?/FONT>M(4,
4'-bipy)2(VO2)2(HPO4)4 (M=Co;
 Ni)。在这两个化合物中,PO4四面体和VO4N三角双锥通过共用氧原子交替排列形
成新颖的V
/P/O无机螺旋链。结构中左旋和右旋的V/P/O螺旋链共存。这些左旋和右旋的螺旋
链严格交

,并被M(4,4'-bipy)2结构单元连接,形成开放的三维结构。无机螺旋链的形成,
归因于M(4
,4'-bipy)2结构单元上的两个联吡啶刚性分子分别与两个相邻螺旋链上的钒原子配
位产生的
拉力。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00, Vol. 39, No. 13, 
2325-2327。

鉴于在国际上无机水热合成前沿领域的系统和创新性研究工作,吉林大学无机合成
与制备化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守华教授和徐如人院士2001年应邀为美国化学会《化学研究评
述》(Ac
counts of Chemical Reserch)撰写综述论文。综述题目为“New Materials in 
Hydrother
mal Synthesis” (Acc. Chem. Res.,34(3),239?/FONT>247,2001)。该文从
以下七个

面系统地总结了新材料水热合成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微孔晶体;离子导体;复合
氧化物和
Inorg. Chem.;成功地将部分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溶剂制备降至室温,其中一维
硒化物的
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和Adv. Mater.上;不定比化合物的制备和亚稳物
相的鉴定

如Co9S8等不定比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发表在Inorg. Chem.上,岩盐型GaN亚稳相的
高分辨率
电镜鉴定工作发表在Appl. Phys. Lett.上。

    2. 吉林大学冯守华、徐如人研究组应用水热合成技术,从简单的反应原料出
发成功地

成出具有螺旋结构的无机椨谢擅赘春喜牧希?/FONT>M(4,
4'-bipy)2(VO2)2(HPO4)4 (M=Co;
 Ni)。在这两个化合物中,PO4四面体和VO4N三角双锥通过共用氧原子交替排列形
成新颖的V
/P/O无机螺旋链。结构中左旋和右旋的V/P/O螺旋链共存。这些左旋和右旋的螺旋
链严格交

,并被M(4,4'-bipy)2结构单元连接,形成开放的三维结构。无机螺旋链的形成,
归因于M(4
,4'-bipy)2结构单元上的两个联吡啶刚性分子分别与两个相邻螺旋链上的钒原子配
位产生的
拉力。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00, Vol. 39, No. 13, 
2325-2327。

鉴于在国际上无机水热合成前沿领域的系统和创新性研究工作,吉林大学无机合成
与制备化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守华教授和徐如人院士2001年应邀为美国化学会《化学研究评
述》(Ac
counts of Chemical Reserch)撰写综述论文。综述题目为“New Materials in 
Hydrother
mal Synthesis” (Acc. Chem. Res.,34(3),239?/FONT>247,2001)。该文从
以下七个

面系统地总结了新材料水热合成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微孔晶体;离子导体;复合
氧化物和
Inorg. Chem.;成功地将部分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溶剂制备降至室温,其中一维
硒化物的
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和Adv. Mater.上;不定比化合物的制备和亚稳物
相的鉴定

如Co9S8等不定比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发表在Inorg. Chem.上,岩盐型GaN亚稳相的
高分辨率
电镜鉴定工作发表在Appl. Phys. Lett.上。

    2. 吉林大学冯守华、徐如人研究组应用水热合成技术,从简单的反应原料出
发成功地

成出具有螺旋结构的无机椨谢擅赘春喜牧希?/FONT>M(4,
4'-bipy)2(VO2)2(HPO4)4 (M=Co;
 Ni)。在这两个化合物中,PO4四面体和VO4N三角双锥通过共用氧原子交替排列形
成新颖的V
/P/O无机螺旋链。结构中左旋和右旋的V/P/O螺旋链共存。这些左旋和右旋的螺旋
链严格交

,并被M(4,4'-bipy)2结构单元连接,形成开放的三维结构。无机螺旋链的形成,
归因于M(4
,4'-bipy)2结构单元上的两个联吡啶刚性分子分别与两个相邻螺旋链上的钒原子配
位产生的
拉力。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00, Vol. 39, No. 13, 
2325-2327。

鉴于在国际上无机水热合成前沿领域的系统和创新性研究工作,吉林大学无机合成
与制备化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守华教授和徐如人院士2001年应邀为美国化学会《化学研究评
述》(Ac
counts of Chemical Reserch)撰写综述论文。综述题目为“New Materials in 
Hydrother
mal Synthesis” (Acc. Chem. Res.,34(3),239?/FONT>247,2001)。该文从
以下七个

面系统地总结了新材料水热合成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微孔晶体;离子导体;复合
氧化物和
物。

    他们还成功地构筑了一个新型的具有纳米级孔洞的类分子筛
[{Zn4(OH)2(bdc)3}· 4(dm
so)2H2O]n , 其中孔洞的大小近一纳米。骨架的金属可以是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团
簇。把多
齿羧酸大配体与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制成了多种含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
且具有大
孔洞的一维、二维和三维聚合物, [Gd2Ag2(pydc)4(H2O)4]n 
[{Gd2Cu3(pydc)6(H2O)12}.4H2
O]n ,[{Gd4Cu2(pydc)8 (H2O)12}.4H2O]n ,[{Gd2Zn3(pydc)6(H2O)12}.4H2O]n 
,[{Gd4Zn
2(pydc)8

金属纳米线和金属-有机纳米板的合成和结构研究。设计合成了一些金属纳米线、
金属-非金
属纳米线和金属有机纳米板,应用结构化学研究手段,研究它们的自组装规律、空
间结构、
电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探索空间结构与性质和性能的关系规律。

    5.北京大学高松研究小组在磁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外磁场
依赖的特
殊的磁弛豫现象。 在水溶液中以1:1:1的摩尔比缓慢扩散K3[M(CN)6] (M = 
FeIII,CoIII),
bpym (2,2’-bipyrimidine) 和Nd(NO3)3, 合成了第一例氰根桥联的4f-3d二维配
位高分子[
NdM(bpym)(H2O)4(CN)6]× 3H2O, 24个原子形成的大六边形环, 分别以顶点和边相
连, 构筑
成独特的二维拓扑结构。通过对结构相同的两个化合物的磁性比较研究,确定了
NdIII-FeII
I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尽管在2K以上未观察到长程磁有序,零外场下变温交
流磁化率

表现出通常的顺磁行为,但是,在外磁场(2kOe)存在时交流磁化率表现出慢的磁弛
豫现象,
与超顺磁体和自旋玻璃有类似之处。用该体系几何上的自旋阻挫给予了初步解释
(Angew. Ch
物。

    他们还成功地构筑了一个新型的具有纳米级孔洞的类分子筛
[{Zn4(OH)2(bdc)3}· 4(dm
so)2H2O]n , 其中孔洞的大小近一纳米。骨架的金属可以是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团
簇。把多
齿羧酸大配体与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制成了多种含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
且具有大
孔洞的一维、二维和三维聚合物, [Gd2Ag2(pydc)4(H2O)4]n 
[{Gd2Cu3(pydc)6(H2O)12}.4H2
O]n ,[{Gd4Cu2(pydc)8 (H2O)12}.4H2O]n ,[{Gd2Zn3(pydc)6(H2O)12}.4H2O]n 
,[{Gd4Zn
2(pydc)8

金属纳米线和金属-有机纳米板的合成和结构研究。设计合成了一些金属纳米线、
金属-非金
属纳米线和金属有机纳米板,应用结构化学研究手段,研究它们的自组装规律、空
间结构、
电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探索空间结构与性质和性能的关系规律。

    5.北京大学高松研究小组在磁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外磁场
依赖的特
殊的磁弛豫现象。 在水溶液中以1:1:1的摩尔比缓慢扩散K3[M(CN)6] (M = 
FeIII,CoIII),
bpym (2,2’-bipyrimidine) 和Nd(NO3)3, 合成了第一例氰根桥联的4f-3d二维配
位高分子[
NdM(bpym)(H2O)4(CN)6]× 3H2O, 24个原子形成的大六边形环, 分别以顶点和边相
连, 构筑
成独特的二维拓扑结构。通过对结构相同的两个化合物的磁性比较研究,确定了
NdIII-FeII
I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尽管在2K以上未观察到长程磁有序,零外场下变温交
流磁化率

表现出通常的顺磁行为,但是,在外磁场(2kOe)存在时交流磁化率表现出慢的磁弛
豫现象,
与超顺磁体和自旋玻璃有类似之处。用该体系几何上的自旋阻挫给予了初步解释
(Angew. Ch

    6.清华大学李亚栋研究组在新型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组装方面取得了突出
的进展。
李亚栋课题组首次发现了由具有准层状结构特性的金属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单晶多
壁金属纳
米管,有关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123(40), 9904~9905,
 2001)报
道。这是国际上首例由金属形成的单晶纳米管,铋纳米管的发现为无机纳米管的形
成机理和
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对象和课题。

    他们还设计利用人工合成的有机无机层状结构作为前驱体合成出金属钨单晶纳
米线和高
质量的WS2纳米管,并借助小角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电镜微结构分析,详细研究了由
层状前驱
体到纳米管的层状卷曲机制,为一维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这方面
的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41(2), 333~335, 2002)和美
国化学会
志(J. Am. Chem. Soc. 124(7), 1411~1416, 2002)上。

一维氧化物纳米线、带及管由于其广泛的应用情景而倍受重视。李亚栋等通过液相
反应途径
,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高质量的a 和b 二氧化锰纳米线和纳米棒,同时
实现了对
产物成相的调控。此外,他们还合成出了单晶MoO3纳米带和钛酸盐纳米管。这方面
的工作部
分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124(12), 2880~2881, 2002)等杂志
上。

    无机化学在最近几年里所取得的突出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
方面,在
某种程度上与国际保持同步发展。从传统的无机化学角度来看,生物无机化学和放
射化学的
研究则相对滞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化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
的共同支
持下,2002年3月5-7日在深圳举行了生物无机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分析了国
内外生物

    6.清华大学李亚栋研究组在新型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组装方面取得了突出
的进展。
李亚栋课题组首次发现了由具有准层状结构特性的金属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单晶多
壁金属纳
米管,有关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123(40), 9904~9905,
 2001)报
道。这是国际上首例由金属形成的单晶纳米管,铋纳米管的发现为无机纳米管的形
成机理和
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对象和课题。

    他们还设计利用人工合成的有机无机层状结构作为前驱体合成出金属钨单晶纳
米线和高
质量的WS2纳米管,并借助小角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电镜微结构分析,详细研究了由
层状前驱
体到纳米管的层状卷曲机制,为一维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这方面
的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41(2), 333~335, 2002)和美
国化学会
志(J. Am. Chem. Soc. 124(7), 1411~1416, 2002)上。

一维氧化物纳米线、带及管由于其广泛的应用情景而倍受重视。李亚栋等通过液相
反应途径
,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高质量的a 和b 二氧化锰纳米线和纳米棒,同时
实现了对
产物成相的调控。此外,他们还合成出了单晶MoO3纳米带和钛酸盐纳米管。这方面
的工作部
分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124(12), 2880~2881, 2002)等杂志
上。

    无机化学在最近几年里所取得的突出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
方面,在
某种程度上与国际保持同步发展。从传统的无机化学角度来看,生物无机化学和放
射化学的
研究则相对滞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化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
的共同支
持下,2002年3月5-7日在深圳举行了生物无机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分析了国
内外生物
无机化学发展过程和在目前生命科学和化学科学交叉发展相互促进的强大动力和趋
势。我国
生物无机化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发展的,当时落后于国际约10年。在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委员会十几年连续支持下,在全体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者的努力下,生物无
机化学的
研究10年内跃升了三个台阶,研究对象从生物小分子配体上升到生物大分子;从研
究分离出
的生物大分子到研究生物体系;近年来又开始了对细胞层次的无机化学研究,研究
水平逐年
提高。我国在金属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金属蛋白结构与功能、金属离
子生物效
应的化学基础,以及无机药物化学、生物矿化方面都有了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研
究队伍日
益年轻化。但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
研究经费
投入不足,研究周期较长,但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杰出的青年研究人才。放射化学
的研究也
表现出以上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要扶持年青的研究人才脱颖而出。

 

New Research Progres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Chen Rong, Liang Wenpi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Science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85)
--



生活就是重复,背单词也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86]
发信人: rainy (青苔满地初晴后),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为新版作贡献了,咔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03日16:47:1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e▔~"ゝ    (:~-─÷^≈     _^_^≈    (、  ≈.^_^,
   ≈'  ))ヘ╯    ╰-ヘ-._.`≈   ╱   )≈    )) ≈(  ~ \   ╭≈'^-^≈
   ≈ ︶╰──╮﹀≈'   )   ≈-(_`╱︶ ≈─╮╯ ≈ ~╲ _)─╮   ee  )≈─╮ ≈
  ︽(   )   ( ㄙ_    ︽(_  )   (︶人  )  ( く    人   ︶ ( ㄙ   |╭╯≈ (├╯
◎  ╱╱ ﹀-'︶乁〗◎ ╱へ╯─╯~<< \<_--'>╱   /╱╱ ---'~乁〗(..) ╱-╯╲〗
  ◎                 ◎'         ╰" ㄟ〗Θ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