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afer (快乐的化身),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飞秒化学的先驱者3[转]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l 11 09:18:33 2003)

发信人: minney (minney),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飞秒化学的先驱者3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1月02日22:03:05 星期四) , 站内信件

从宏观上去解释化学反应,无法完整描述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真实变化过程。这是因为宏

观上的描述都是大量分子的平均行为。分子反应动力学这个新领域的出现,就是要试图

通过先进的物理、化学和光学及光电子学手段,弄清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机理和中间体

的变化,并且为更准确地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产物提供基础。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本世纪量子力学的出现使得人类从分子层次上去认识化学反

应变成可能。1927年,Heitler-London用量子理论计算了氢分子体系。1930年H.Erying

和M.Polanyi计算了H+H2反应的势能面来描述反应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1935年,Ery

ing,Evans和Polanyi提出了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的寿命非常短,当时还无法

从实验上进行观察。
  1949年和1953年,Norish,Porter and Eigen分别发展了闪光光解和弛豫方法,并研

究了寿命为微秒(10-6s)的反应中间体。后来,Herschbach,李远哲使用交叉分子束去研

究高真空条件下分子反应的单次碰撞过程,使得人类对反应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Pola

nyi(前一个Polanyi之子)则通过红外化学发光的方法研究了振动激发的化学反应产物,

使化学激光的发展成为可能。
  要彻底明白反应的真实过程,我们必须了解分子内部的能量传递,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能量状态,以及过渡态的真实状况。但是这些过程实际发生的时间都往往是在皮秒(1

0-12s)和飞秒(10-15s)的量级,所以要想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检测,我们必须使用脉宽为

飞秒的激光脉冲去研究反应。
  科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的进步。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出现之后的20年里,

激光脉冲宽度从纳秒(10-9s)逐渐缩短。Shank和其合作者在1981年发展出了CPM染料激光

器,产生了6飞秒(6×10-15s)的超短激光脉冲。从那时起就有许多科学家开始了利用飞

秒激光研究各种超快过程的探索。90年代以来,更加稳定和容易使用的全固体的超快掺

钛兰宝石(Ti:Sapphire)飞秒激光逐渐取代了CPM染料激光,飞秒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的

研究的工具更加前进了一步。目前Ti:Sapphire激光最短脉冲可达4飞秒。
  另一方面在理论上,Heller、Kinsey、Imre、Kosloff、Metiu、Manz等人研究了化

学反应中分子的量子态在非常短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使得飞秒的理论计算变成可

能。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交叉的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就是飞秒化

学。
  在飞秒化学中,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发生在气相、液相、固相、团簇和界面中分子

的动力学行为,同时也希望从量子态-态相互作用的层次上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实现控制。

除此以外,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发生在生物体系中的种种变化。这一切,将对人类对世

界的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知道,从分子的角度来说,化学反应的本身就是分子体系的波函数随时间的变

化,在势能面上运动的过程。实验上,通过观察在不同时刻体系的性质,就可以得到这

种演化的图像,从而理解反应的具体动力学过程。由于分子内部、化学反应过程中及凝

聚相中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发生的,比如说,化学反应过渡态的寿

命一般只有几十个飞秒(10-15s),所以必须在飞秒的时间尺度上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检

测。也就是说,要象照相一样,要用足够短的“快门”,来捕捉分子运动和变化的瞬间

行为的信息。一般的像机快门为125分之一秒,好的像机也不超过4000分之一秒。普通的

快电子检测时间分辨只能达到纳秒(10-9s)数量级,特殊的电子检测也只能到若干个皮秒

(10-12s),所以无法对更快的过程进行直接测量。所以都无法达到对飞秒过程“拍照”

的“快门”要求。
  飞秒时间分辨的“快门”,是由一前一后的两束飞秒激光来达成的。这是因为一次

“快门”的运动需要“开门”和“关门”两个动作。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由

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如果我们把一束激光分成两束,从一束光引发化学变化,到第二束

光探测为止。如果要两束光到达分子的时间相差只有1个飞秒,此时两束光的光程差别只

能有0.3个微米(10-6m)。所以,实验中需要对两束以上光路进行精确的控制,其实验的

难度可想而知。
  运用激光的一个好处是,不同波长的激光可以选择性地激发和检测不同的分子,或

者同一分子的不同内部能量状态,或量子态分布。通过对时间和波长的精心选择和控制

,Zewail教授进行了许多经典的飞秒化学实验。在ICN→I+CN的实验中,他第一次测得了

光解反应的过渡态寿命约为200飞秒。这是人类第一次直接从实验上观察到过渡态的变化

过程。在另一个重要实验中,Zewail了NaI→Na+I的光解反应,第一次观察到了反应的过

渡态在势能面上的震荡和解离的全过程。Zewail教授还研究了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化

学和生物体系中各种类型的反应,包括单分子,双分子反应,其中有异构化,解离,电

子转移,质子转移,分子内部的弛豫过程,还有许多生物过程的反应。他在实验观察的

基础上,也从理论上也对这些过程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大大推进了人类

对比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在Zewail教授开创性工作的带动下,世界上的化学家已经开始用飞秒技术去研究各

种反应,包括发生在表面,溶液,高分子和生命科学中的过程。了解反应机理也为进一

步实现控制反应创造了条件。
  在化学动力学的领域内,飞秒化学改变了人类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相对模糊的活

化能和过渡态的概念,发展到了对反应的真实过程的观测,如原子在反应中的运动等。

在1996年,美国物理化学杂志创刊100周年纪念特刊中,处于当代物理化学前缘的科学家

们对近期物理化学学科的前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Zewail教授关于飞秒化学的文章在40

多篇文章中拔得头酬,列在第一篇。他在文章中指出,从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是化学

动力学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内,科学家们将通过使用现代的实验技术(如激光,分

子束,各种大型的仪器)和数学物理的知识,利用高速度计算机,从分子层次上去了解化

学反应的本质,进而试图去控制化学反应。
  回首这一领域几十年来的重大发展,我们认识到两个重大趋势。一是现代的技术发

展对科学研究产生的巨大影响。大规模并行计算机,激光技术,电子技术,低温技术,

各种精密探测仪器的出现,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现代的数

学物理知识和化学结合起来,如量子力学,统计理论,电磁理论,光学探测走入化学,

不仅仅出现了许多新的领域,甚至改变了人类对化学本身乃至整个科学的理解。生物技

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物质科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正是

围绕着物质在原子、分子、超分子等不同层次上的结构、反应机理和动态过程的研究。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物质科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162.105.97.124]
------------------------------------------------------------------------------
--
.. 返回


--
           ----       归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122.3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