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化学年史--公元1900-公元191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13 20:22:57 2004), 站内信件
1900年
美籍俄国科学家冈伯格,从分子量测定首次发现自由基三苯甲烷,自由基是电子出
于激发状态的分子或分子碎片,具有自由价,化学性活泼。
法国科学家格林雅尔德,制得金属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有机合成中的中间体。
德国科学家多恩,证明镭射气是一种新的惰性气体——氡。
法国科学家维尔纳,试制成功人造宝石并投入工业生产。
美国科学家兰米尔,通过氢分子在钨丝上分解,制得氢原子喷灯,可产生近于太阳
表面的温度,开始了气体在金属表面上吸附及催化的研究。
英国科学家霍普金,发现蛋白质有两种,一种能维持生命,一种不能维持生命如明
胶。
1901年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提出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而不出现在最
终产物中,认为所有反应都可以进行催化,并指明催化剂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
法国科学界德马尔塞,发现63号化学元素铕。
美国科学家吉·路易斯,提出逸度和偏克分子的概念,并统一活度概念,使原来根
据理想体系条件求得的热力学关系式仍适用于实际体系。
1902年
英国科学家泡帕,用12年时间制得氮、硫、硒、锌等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后也获
得不包含不对称原子的、因空间位阻而造成的旋光异构体。
1903年
瑞士科学家齐格蒙第,发明观察胶体粒子运动的超显微镜,它也是直接观察平衡涨
落的直观仪器。
法国科学家比·居里、英国科学家威·雷姆赛、索迪,居里等观察到镭盐水液有气
泡逸出,索迪等证实这是辐射引起的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这是辐射化学研究的
开端。
1904年
德国科学家艾贝格,用五年时间从惰性元素稳定性和元素周期律分为八族出发,首
先用电子观点来解释价键。认为一个原子可以被电子占据的位子数是八;一个元素的最
大正负价总和常为八,这即为艾贝格定律,是电价学说的“八偶律”的萌芽。
日本科学家高峰让吉,首次人工合成激素——肾上腺素。
英国科学家哈顿,分解得到非蛋白质小分子“辅酶”,这是酶催化不可缺少的物质
。
1905年
意大利科学家斯佩西亚,利用温差籽晶生长法制备水井,成为人造水晶技术的基础
。
美国科学家科布伦兹,将红外光谱和各类有机分子的结构系统的联系起来,使红外
光谱在结构分析上获得广泛应用。
德国科学家塔曼,首先提出玻璃为过冷的液体,对晶体的晶核生长和发展作了系统
研究,研究晶核数目及晶核发展速度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用热分析法研究合金,为现
代金相学奠定基础。
美国科学家玻特伍德,从铀矿中铀的衰变指出,铀衰变的最终产物是铅。首次提出
了从铀矿的含铅量及铀的衰变速度来测定地球年龄。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提出胶体是物质多分散聚集状态的观点,把胶体化学发
展为表面化学。
1906年
英国科学家巴拉克,从X射线的散射和吸收,发现化学元素的特征X辐射。
美国科学家波特伍德,在铀的残余物中发现化学性质和钍相同的新放射性物质,这
是第一次发现同位素。
俄国科学家兹维特,发明层析分析法,为分离性质相似的复杂混合物提供了重要方
法。
德国科学家博登斯坦,发现链式反应,并提出有关机理。
德国科学家维尔斯坦特,用色层分析法,研究叶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知道Mg存
在于叶绿素中,而铁也以同样形式存在于血红素中。
1907年
德国科学家艾·费歇,经过五年研究,证明蛋白质是由简单的氨基酸相连而成,首
次人工合成由十八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这是蛋白质结构与合成的开始。
美国科学家吉·卢意思,提出任何物质膨胀系数与压缩系数的热力学关系式,以及
他们与热容的关系。
法国科学家乌斑和德国科学家威斯巴克,各自独立发现化学元素镏。
1909年
丹麦科学家塞雷森和德国科学家哈伯,引入pH表示酸度,设计一种玻璃电极,用以
迅速测定溶液酸碱度。
俄国科学家谢·列别姐夫,首次人工合成橡胶。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发明硝酸的工业制法——氨氧化法。
美国科学家兰米尔,在白炽灯中充入惰性气体,改善钨丝在真空中的挥发和氧化,
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
德国科学家华莱赫,对大量重要天然产物,尤其是香料等进行结构测定,发现它们
都具有萜的结构,称为异戊二烯规则。
1910年
英国科学家索迪,提出同位素假说,后又提出放射元素位移法则,放射化学开始成
为独立的学科。
法籍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提出高能辐射的初级化学过程全是形成离子的观点。
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惰性气体放电,开始生产霓虹灯。
1911年
提出电解质离子在半透膜两边平衡的理论,这种平衡是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英国 唐纳)。
发现用特种细菌可以合成丙酮、丁醇等化合物,这是微生物合成的早期工作,以后
被用到合成配尼西林、维生素B12等 (以色列、英籍俄国人 维茨曼)。
推得球形粒子流体力学的粘度公式,即被用于胶体(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1912
发现硫化锌晶体X射线衍射,证明了X射线的波性,促进了近代结晶化学的发展(德国
冯·劳厄等)。
提出范德华力是偶极间引力的学说(德国 刻松)。
1911—1913年,确立了有机物的元素碳、氢、硫、氮、磷等几毫克的微量元素分析
法(奥地利 普雷格尔)。
提出光化当量定律(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1913年
提出由 粒子散射求得的原子核电荷,可能决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后即为摩
斯莱所证实(荷兰 范德布洛克)。
从X光谱发现原子序数定律,是周期律的一个重要进展,并从而开始建立了X射线光
谱学(英国 摩斯莱)。
1909—1913年,发明氨的铁催化合成法,投入生产。并以合金钢代替碳钢,解决了
高温高压下钢材脆裂的问题(德国 哈伯、波许)。
1913—1918年,开始用示踪原子于无机化学分析,测定了最难溶无机铅盐的溶解度
(丹麦籍匈牙利人 赫维赛)。
分离出花色素——花青甙,并阐明了花色素因酸、碱条件不同而引起花的颜色的变
化(德国 威尔斯塔特)。
发现组成可变的金属间化合物——“柏托雷体”(俄国 库尔纳可夫)。
发明晶体反射式X射线谱仪,提出X射线反射公式,用于结晶的结构分析。证实在氯
化钠晶体中并没有单个的氯化钠分子,而仅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英国 布莱格
父子)。
重新精确校定6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从不同矿石中,测得铅原子量不同,支持了同
位素理论(美国 理查兹)。
发现存在于脂肪中的维生素,从此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美国 麦克可
仑)。
镍、铬不锈钢开始获得实际应用(英国 哈德费尔德)。
发明高压加氢催化法,使重油、煤转化为高辛烷值的燃料、优质润滑油、甲醇等,
并实现工业化。发明裂解木材成简单分子,进而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醇和糖(德国 伯戈斯
)。
1914年
发展了精确测量X光波长的技术,从而发现每个元素 X光谱,支持了波尔的原子壳层
模型(瑞士 西格朋)。
1915年
1915—1917年,分别制备战争用毒气,如氯气、光气、芥子气等(德国 哈伯,英国
泡帕)。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