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ppolo (want come back my friends ),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几何优化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Nov 12 22:27:43 2004)

前面讨论了在特定几何构型下的能量的计算,可以看出,分子几何构型的变化对能量有很
大的影响。由于分子几何构型而产生的能量的变化,被称为势能面。势能面是连接几何构
型和能量的数学关系。对于双原子分子,能量的变化与两原子间的距离相关,这样得到势
能曲线,对于大的体系,势能面是多维的,其维数取决与分子的自由度。
3.1 势能面
势能面中,包括一些重要的点,包括全局最大值,局域极大值,全局最小值,局域极小值
以及鞍点。极大值是一个区域内的能量最高点,向任何方向的几何变化都能够引起能量的
减小。在所有的局域极大值中的最大值,就是全局最大值;极小值也同样,在所有极小之
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具有最稳定几何结构的一点。鞍点则是在一个方向上具有极大值,而在
其他方向上具有极小值的点。
一般的,鞍点代表连接着两个极小值的过渡态。
3.2 寻找极小值
几何优化做的工作就是寻找极小值,而这个极小值,就是分子的稳定的几何形态。对于所
有的极小值和鞍点,其能量的一阶导数,也就是梯度,都是零,这样的点被称为稳定点。
所有的成功的优化都在寻找稳定点,虽然找到的并不一定就是所预期的点。
几何优化由初始构型开始,计算能量和梯度,然后决定下一步的方向和步长,其方向总是
向能量下降最快的方向进行。大多数的优化也计算能量的二阶导数,来修正力矩阵,从而
表明在该点的曲度。
收敛标准
当一阶导数为零的时候优化结束,但实际计算上,当变化很小,小于某个量的时候,就可
以认为得到优化结构。对于Gaussian,默认的条件是:
    力的最大值必须小于0.00045
    均方根小于0.0003
    为下一步所做的取代计算为小于0.0018
    其均方根小于0.0012
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比如,对于非常松弛的体系,势能面很平缓,力的值已经小于
域值,但优化过程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非常松弛的体系,当力的值已经低于域值两
个数量级,尽管取代计算仍然高于域值,系统也认为找到了最优点。这条规则用于非常大
,非常松弛的体系。
几何优化的输入
Opt关键字描述了几何优化
例3.1 文件 e3_01 乙烯的优化
输入文件的设置行为
#R RHF/6-31G(d) Opt Test
表明采用RHF方法,6-31G(d)基组进行优化
检查优化输出文件
优化部分的计算包含在两行相同的:GradGradGradGradGradGradGradGradGradGrad…之间
,这里有优化的次数,变量的变化,收敛的结果等等。注意这里面的长度单位是波尔。
在得到每一个新的几何构型之后,都要计算单点能,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优化,直
到四个条件都得到满足。而最后一个几何构型就被认为是最优构型。
注意,最终构型的能量是在最后一次优化计算之前得到的。
在得到最优构型之后,在文件中寻找
--Stationmay point found。
其下面的表格中列出的就是最后的优化结果以及分子坐标。
随后按照设置行的要求,列出分子有关性质
例3.2 文件 e3_02 氟代乙烯的优化
3.3 寻找过渡态
Gaissian使用STQN方法确定反应过渡态,关键词是Opt=QST2
例3.3 文件 e3_03 过渡态优化
例中分析的是H3CO --> H2COH 的变化,输入文件格式
#T UHF/6-31G(d) Opt=QST2 Test
H3CO --> H2COH Reactants
0,2
structure for H3CO
0,2
structure for H2COH
Gaussian也提供QST3方法,可以优化反应物,产物和一个由用户定义猜测的过渡态。
3.4 难处理的优化
有一些系统的优化很难进行,采用默认的方法得不到结果,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所计算出
的力矩阵与实际的相差太远。当默认方法得不到结果时,就要采用其他的方法。
Gaussian提供很多的选择,具体可以看User's Reference。下面列举一些。
Opt=ReadFC 从频率分析(往往是采用低等级的计算得到的)所得到的checkpoint文件中读取
初始力矩阵,这一选项需要在设置行之前加入%Chk= filename 一句,说明文件的名称。

Opt=CalCFC 采用优化方法同样的基组来计算力矩阵的初始值。
Opt=CalcAll 在优化的每一步都计算力矩阵。这是非常昂贵的计算方法,只在非常极端的
条件下使用。
有时候,优化往往只需要更多的次数就可达到好的结果,这可以通过设置MaxCycle来实现
。如果在优化中保存了Checkpoint文件,那么使用Opt=Restart可以继续所进行的优化。

当优化没有达到效果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加大优化次数。这是注意观察每一步优化的区别
,寻找没有得到优化结果的原因,判断体系是否收敛,如果体系能量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那么增加优化次数是可能得到结果的,如果体系能量变化没有什么规律,或者,离最小点
越来越远,那么就要改变优化的方法。
也可以从输出文件的某一个中间构型开始新的优化,关键词Geom=(Check,Step=n)表示在
取得在Checkpoint文件中第n步优化的几何构型
3.5 练习
练习3.1 文件 3_01a (180),3_01b (0) 丙烯的优化
从两种丙烯的几何异构体进行优化,一个是甲基的一个氢原子与CCH形成180度二面角,另
一个是0.优化结果表明,二者有0.003Hartree的差别,0度的要低。
练习3.2 文件 3_02a (0),3_02b (180),3_02c (acteald。) 乙烯醇的优化
乙烯醇氧端的氢原子与OCC平面的二面角可以为0和180,优化得到的结果时,0度的能量比
180度的低0.003Hartree,但同时做的乙醛的优化表明,乙醛的能量还要低,比0度异构体
低0.027hartree。
练习3.3 文件 3_03 乙烯胺的优化
运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乙烯胺的优化。
比较本章的例子和练习,可以看到不同取代基对乙烯碳碳双键的影响。
练习3.4 文件 3_04 六羰基铬的优化
本例采用STO-3G和3-21G基组,在设置行中加入SCF=NoVarAcc对收敛有帮助。
3-21G基组的优化结果要优于STO-3G
练习3.5 文件 3_05a (C6H6),3_05b (TMS) 苯的核磁共振
采用6-31G(d)基组,B3LYP方法优化几何构性,采用HF方法,6-311+G(2d,p)基组在优化的
几何构型基础上计算碳的化学位移。注意,核磁共振的可靠程度依赖准确的几何结构和大
的基组。输入文件如下
%Chk=NMR
#T B3LYP/6-31G(d) Opt Test
Opt
molecule specification
--Link1--
%Chk=NMR
%NoSave
#T RHF/6-311+G(2d,p) NMR Geom=Check Guess=Read Test
NMR
charg & spin
同样,还需要采用同样方法计算TMS。下面是计算结果
绝对位移              相对位移    实验值
TMS         Benzene
188.7879    57.6198   131.2       130.9
练习3.6 文件 3_06a (PM3),3_06b (STO-3G) 氧化碳60的优化
C60中有两种碳碳键,一是连接两个六元环的6-6键,另一是连接六元环和无元环的5-6键。
氧化C60就有两种异构体。本例采用PM3和HF/STO-3G方法来判断那种异构体是稳定的,以及
氧化后的C-C键的变化。
采用Opt=AddRedundant关键词可以在输出文件中打印所要求的键长,键角,这一关键词需
要在分子构型输入结束后在增加关于所要键长键角的信息,键长用两个原子的序列号表示
,键角则用三个原子表示。
计算结果显示,6-6键的氧化,碳碳键仍然存在,接近环氧化合物,而5-6键已经打开。
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几何结构相差不多,但在能量上有很大差异。
在采用MNDO,PM3,HF/3-21G方法得到的能量数据中,5-6键氧化的异构体的能量低,但采
用HF/STO-3G得到的结果,确实6-6键氧化的能量低。
Raghavachari在其进行的上述研究中阐述
    动力学因素同样是重要的;
    实验上还没有发现那个是能量最低的异构体;
    应该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练习3.7 文件 3_07 一个1,1消除反应的过渡态优化
分析反应 SiH4 --> SiH2 + H2,可以采用Opt=(QST2,AddRedundant)关键词来进行过渡态
优化,同时特别关注过渡态结构中的某个键长
练习3.8 文件 3_08 优化进程比较
采用下述三种方法优化二环[2,2,2]
    直接采用默认方式冗余内坐标优化 Opt
    采用迪卡尔坐标优化             Opt=Cartesian
    采用内坐标优化                 Opt=Z-Matrix
结果显示,冗余内坐标优化的优化次数最短,内坐标优化的次数最多。

--
http://www.nsfc.gov.cn/nsfc/cen/nami/image/5997203.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159.226.36.3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