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afer (快乐的化身),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第IB族[转]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l 24 18:13:32 2003)


发信人: arkong (体元主人),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第IB族包括铜、银、金三种元素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ue Nov 16 17:42:33 1999) , 站内信件

周期系第一副族元素,即第IB族包括铜、银、金三种元素,通常称它们为铜族元素。
铜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1)dns,从最外层电子来看,它们和碱金属一样,都只

有一个s电子。但次外层的电子数不相同,铜族元素的次外层为18个电子,而碱金属的次

外层是8个电子。
由于18电子层结构对核的屏蔽效应比8电子结构小得多,使铜族元素的有效核电荷较大,

对最外层s电子的吸引力比碱金属强。因此,与同周期的碱金属相比,铜族元素的原子半

径较小;第一电离势较高;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为正值;单质的熔沸点固体密度及硬度

等均比碱金属的高,所以铜族元素的金属活泼性远小于碱金属。
在族中自上而下,按铜、银、金的顺序,铜族元素的金属活泼性递减,与碱金属在族中

自上而下金属活泼性递增的顺序恰恰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铜族元素中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加不大,而核电荷却明显增加;次外层18
电子对核的屏蔽效应较小,也就是有效核电荷对价电子的吸引力增大;因此表现出金属

活泼性依次减弱。另一方面从能量数据分析固体金属形成一价水合阳离子的能量包括:
a、固体金属升华为气态原子时吸收的升华热;
b、气态原子电离为M(气)吸收的第一电离势;
c、M(气)与水结合形成水合离子M (aq)放出的水合热。
铜族各元素由固体金属形成M(aq)过程所需的能量即总的热效应列入表IB—
2中:
从总热效应看,由金属形成+1价水合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按铜、银、金的次序越来越大

,所以从铜到金性质越来越不活泼。
铜族元素的氧化数有+1、+2、+3三种,而碱金属的氧化数只有+1一种。
 这是由于铜族元素的电子和次外层的d电子能量相差不大,与其它元素化合时,不仅ns

电子能参加成键,(n-1)d电子也可以部分参加成键,因此铜族元素表现出几种氧化数。

铜最常见的氧化数是+ 2,银是+1,金是+3。
由于18电子结构的离子具有很强的极化力和明显的变形性,所以铜族元素一方面易形成

共价化合物,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离子的d、s、p轨道能量相差不大,能级较低的空轨道较

多,所以铜族元素也易形成配合物。
铜和金是所有金属中仅有的呈现特殊颜色的二种金属。铜是紫红色,金为黄色。
铜族元素的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金属中都是最好的,银占首位,铜次之。
由于铜族元素均是面心立方晶体,有较多的滑移面,因而都有很好的延展性。


--
           ----       归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5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