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reamer (黑色旋风),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研究所研究员解晶莹(转载转载自:文汇报(上海)200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19 17:06:32 2003)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解晶莹生长于北国。如果不是投身科研,32岁
的她也许只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解晶莹不简单”:20岁起从事专业
研究,26岁拿到博士学位,2年后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转战”上海担任中科院创新项目
负责人,并在31岁当上了博导和教授!如此年轻有为,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想都不敢想。要
知道,若是在10多年前,一个年近40的教授就足以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
做学问,解晶莹有她的天赋。1998年,还在做博士后的她与一家公司合作,在国内率
先开发出方型锂电池,并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锂电池方面的专著。此前,解晶
莹守着应用电化学“老本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本科念到博士。1999年,到了要跨出
校门的时候,解晶莹选择了上海。
用解晶莹的话说,安家上海,是在自己和丈夫的江西老家之间找了个中间点。可对于
像解晶莹这样的“知识女性”,与其说是她选择了上海,不如说是上海选择了她。当时,
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微系统所的前身)正打算在能源研究室设立一个专门的锂电池项
目组,这与解晶莹的专长不谋而合。就这样,所里将创建项目组的重任“压”给了一个“
涉世未深”的女博士。
创业是艰苦的。即便是所里定下的发展方向,申请项目也无绿灯可言,任何人都必须
用实力说话,而当时整个能源室中熟悉锂电池的只有解晶莹一人。找课题、写标书、买仪
器、招学生,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她始终记得自己申请到的第一笔十万元课题经费。
她明白这其中包含着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还有自己的理想。打那时起,解晶莹看着
手中的锂电池一天天变小,而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却成倍提高。短短4年,由她主持的大小项
目就有6项,申请锂电池相关专利8项。
机会是难得的。心怀感激的解晶莹干劲儿十足,以至于“一到所门口,莫名的喜悦就
涌上心头”。2000年,深圳一上市公司希望引进最先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请求冶
金所的技术支持。盛夏,解晶莹带着不满4个月的女儿,拉着婆婆一起赶赴深圳。一边是反
反复复的商务谈判和技术评估,另一边是孩子无休止的哭闹。终于,2个月的努力不仅使设
备报价下降近1500美元,更换来了公司的首肯——投资1000多万与冶金所组建联合实验室
。
空闲的时候,解晶莹常常带女儿到实验室参观。这里到处是好玩的“小方块”,厚的
、薄的,大的、小的,全都是妈妈的最爱。在解晶莹眼里,这里有不一样的风景:当年一
个人的形影相吊不见了,20个人的研究团队处处散发着比自己更年轻的活力,这正是无数
创新灵感的“发源地”。
做老师让解晶莹感觉年轻,更体味着收获。一路走来,她知道当学生的快乐。由联合
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的上海吉赛能源科技公司上月正式投产,解晶莹兼任公司技术副总经
理。在这个位置上,有更多系统工程等着她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挑战意味着更
大的收获。
--
如果我不能骄傲的活着
我选择死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