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rmouse (出征 V 号带飘扬), 信区: Communication
标 题: 三网合一新探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4日11:04:1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三网合一新探讨
2001-06-22 09:43:25.96 点击数:35
------------------------------------------------------------------------
--------
“三网合一”的目的,不能简单认为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个网
络的融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保证满足在不断增长的各种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最
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创造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能否实现
新一轮增长的主导产业。随着各种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
发展和统一的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业界呈现出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业务融
合的趋势。
“三网合一”的涵义
“三网合一”,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从分层分割的观点来看,
目前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它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
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TCP/IP通信协议,行业
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倾向统一。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形势的发展,“三网合
一”的涵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三网合一”主要问题
目前要实现“三网合一”,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不同部门、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通信界、计算机界与有线电视界观念上的巨大区别;
各种标准之间和各种结构之间不兼容、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
各种技术之间的透明度和网络互联互通性不理想;
“三网合一”的实现思想
数十年来,国际电信界在总体发展上有两类指导思想,一是业务综合思想,二
是网络融合思想。前者试图利用由一种基本体系构成的网络形态来支持各类信息业
务,从而实现多种网络之间的“一统天下”,即一个国家一个通信网,然而,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这种思路未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通过技术配合、资源
兼用、平滑过渡以及不同基本技术体系之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网络融合”,这种
思想在现实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因此,未来不同网络形态之间融合、补充的
趋势可能会更明显。
“三网合一”的三种论战
由于中国电信拥有将近80%的计算机网络的资源,所以“三网合一”其实也就
是“二网合一”。有关“三网合一”的实现模式和论战,一直没有中断过,其中最
引起人们关注的莫过于1998年的那次当时称之为“透过三只眼看中国电信”的关于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其中的“一只眼睛”便是主张开放电信服务的企业化和市场化经营,把我国形
成规模的电信基础网和有线电视网从经营性企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由政府控制的国
家信息网,最后依托公共信息网中的电视技术平台,直扑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
“三网结合”的产业前沿。
“第二只眼睛”是主张开放电信的竞争性经营,保持电信和广播电视两网并存
,并能通过两网的良性竞争发展计算机因特网,最终达到“三网合一”。同时,要
开放中国信息领域的竞争,在有线电视网扩容改造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因特网,
并最终以光纤入户替代现有的广电HFC网,以有线电视平台进一步取代旧的电信网
。
“第三只眼睛”则提出不管是电信对广电开放,还是广电对电信开放,都会遇
到一个“重复建设”的问题,但人们只看到了重复建设会产生一个社会的成本,而
没有看到如果不支付一个重复建设成本,社会可能要发生另一种成本,即无人重复
建设而导致的独家垄断成本。潜在竞争者重复建设的“浪费”,实际上是源于垄断
给社会增加的成本。垄断成本与重复建设成本,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要重复建设的
“成本”低于预期的竞争降价效果的“收益”,对社会而言就是合算的。
其实,“三只眼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网和如何来解决政策性障碍上,也
就是怎样来处理既要打破垄断又要尽量避免重复投资这对矛盾上。在基础网的政策
性障碍尚没有得到完满解决的情况下,在此笔者却要提出另一种“三网合一”的思
路。
“三网合一”存在误区
在有关“三网合一”的不断探索和争论中,笔者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误
区,“三网合一”的提法过于简单化,“三网合一”不能简单地以字面上的含义去
理解。当人们一厢情愿地要把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合而为一的时候,各
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光是一个关于基础网的问题就已经引发了“三
只眼”和背后无数只“眼”,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部门之间、公司之间利益冲突的
体现,只不过堂而皇之地被冠以各种合理的名目。
“三网合一”的进度必须加快,必须要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取得实质性进展,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避免在
竞争中被淘汰。然而,如果我们一味地把中国的网络朝着三网完全统一的“美好”
愿望发展的话,在一些关键性的敏感问题没有解决和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
,我们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我们再也不能在喋喋不休的争论和束手无策的等待中
耗费时间。由于国际上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我们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现存的网络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建设“三网合一”的道路。因此,
很有必要提出一种“三网合一”可实现的方式和模型。
“三网”合在何处?
要想使“三网合一”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三
网合一” 究竟应该合在何处?
在接入层率先实现“三网合一”
一般的承载网络可分成骨干层和接入层,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此起
彼伏,参与建设的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广电和吉通等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
白热化的地步,最直接地体现在用户侧的接入层。现在在接入层应用最多的接入方
式莫过于ADSL、 LAN接入和Cable Modem,当然还有少量的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
一时间,小区和大楼的接入方式五花八门,也不管用户是否愿意,各种各样的接入
线都拉进了用户家中,然后通过不同公司的不同网络连至因特网上。各个公司都把
自己的光纤拉到路边、大楼和小区,这样,前段时间流行的说法“最后一公里”已
经逐渐演变成了“最后一百米”。
虽然人们对于基础网的问题仍然在争论不休,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
由于基础网的关系而使不同公司之间产生的一种不公平性将会越来越弱,以前部分
公司由于没有骨干网而被卡住脖子的现象会越来越少,乃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
“最后一公里”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本地的垄断将不复存在。也就是在这个时
候,“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和机会就出现了。
时势造“英雄”
国外的趋势显示,提供“个性化”专用服务的专网将大行其道。在各个运营商
公平竞争的情形下,许多在以前垄断条件下非电信企业无法进行的业务,一下子就
获得了繁衍壮大的土壤。
“最后一公里”是建立在“最后一百米”的基础上的。在各个运营商都在大肆
建设基础网、骨干网和接入网的时候,“最后一百米”这块处女地才勉强得以幸存
。当各个运营商缓过气来要争抢这块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的时候,却受到另一
种势力的抵抗,这就是在法律上真正对这最后一百米拥有控制权的业主单位(有些
地区称为业主委员会,由业主中选出的部分居民组成,代表着业主的利益)。越来
越多的业主单位意识到了这一点:既然不存在本地的垄断企业,那么也就不存在用
户被谁控制的问题。在我国广东省的某些城市就有业主单位提出自己建设小区的网
络,他们架空了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牢牢地把用户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业主单
位可以把小区的信息建设权转让给另外的公司,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在这个时候
,边缘电信运营商也就悄悄出现了。他们可以凭借手中的用户向各个不同的运营商
要价,要求分得电信运营一部分的利润。谁掌握了用户,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AT&T以480亿美元收购有线巨子TCI的大手笔,读者一定记忆犹新,当时由于小贝尔
的存在,致使AT&T很难对本地用户下手,难道TCI拥有的 1400万的用户以及潜在的
总数为3300万的美国家庭的用户数,不是AT&T收购TCI的一个重要原因吗?
我们无须担心边缘电信运营商的生存问题,他们可以在边缘用户段网络中开发
各种各样的宽带业务和一些“个性化”的专用服务,同时,还可以加入物业管理系
统。更加有竞争力的是,多个边缘网络还可以联合起来,提供更大规模和更具个性
化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就被“截走”了,有人戏称这是
“挖墙脚者”。边缘电信势力将会很快崛起,电信运营的未来新贵将在此产生。
必将经历的网络现状
当小区的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小区的“
最后一百米”的网络被新兴的边缘电信运营商控制着,同时,此网络的中心控制机
房同时有好几根连着不同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光纤,想连至哪个运营商的网络就接上
相应电信运营商的光纤。但是,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网络终端对业务和提
供业务的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网络终端还没有完全融合的情况
下,要使用不同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必须在用户端同时使用不同的设备,这
不但增加了用户的麻烦,而且边缘电信运营商的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成本也会大幅
度上升。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新兴边缘电信运营商必须对用户段网络进行改造,使
其真正达到“三网合一”,只有这样才能节省成本。
“三网合一”聚焦
“三网合一”的焦点问题已经很明确了, “三网合一”合在何处?就是合在
图中的用户端接入设备和综合接入设备所在的两个点上。实现 “三网合一”的关
键,在于用户端接入设备和综合接入设备这两种设备的研制开发及商用化程度上。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边缘电信运营商的诞生、发展和壮大,这两种设备必将呼
之欲出,在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诱人利润的驱动下,研制开发工作的进度也将大大加
快。光纤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促使光纤和芯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就为两
种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商用奠定了价格基础,这两种产品的面世也将为期不远。
--
I am dormouse. 我是睡鼠
too lazy.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ormouse.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