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reshwind (浮云流水|生命何物), 信区: Communication
标 题: 重要用户电路备份解决方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4日21:59:0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浙江省数据通信局运维部 黄巍
进入21世纪,通信业发展更加迅猛,中国电信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拓
展新兴业务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出路。目前,
许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利用我们的基础数据网络(DDN、FR/ATM)组建了自己的
内部通信网,这些用户对租用电路的运行质量要求都比较高,为保证通信质量,纷
纷提出电路备份的要求。而我们中国电信正在由简单的网络元素出租向提供全面服
务的方向转变,因此适时地推出电路备份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缩短排障时间,也有利于业务包装,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加收益。
本方案将首先对各种备份方法进行描述,然后针对几种主要的用户情况和服务要求
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电路备份解决方案,希望能在客观上对保障用户通信、提高
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初步探讨了实施电路备份解决方案对已有业务体系
、维护体系和建设体系的要求,这是保证最终很好地贯彻落实备份方案的关键。
一、备份方法分类描述
1、按物理设备不同,可以将备份分为:用户侧设备备份(由用户负责)、接入设
备备份、传输线路备份(铜线、光纤等物理媒介)、传输路由备份、局端数据设备
备份(端口、板卡、机框、交换机)、虚电路备份(指非DDN电路)和网络备份等
几种。
用户侧设备备份是指用户自己为了网络安全可靠,将路由器、局域网设备、主机系
统等配置成冗余,可以随时切换和广域网的连接。银行、证券等实时性要求很高的
重要用户一般都有自己的设备备份手段。
用于接入数据网络的设备主要有三种:放置用户侧的DDN节点机、传输光端机和调
制解调器。放置用户侧的DDN节点机上可配置备用端口或板卡;用户侧和局侧的传
输光端机上也可配置备用端口或板卡;采用调制解调器的用户,可以增配用户侧调
制解调器以及局侧调制解调器用于备用。
传输线路也主要有两种,光纤和铜线。重要用户可以预留光纤资源,或者增放若干
对铜线,预留的光纤资源和铜线要测试过以确保可用。对于光纤接入的用户,可以
采用铜线 + 基带调制解调器/xDSL的方式做备份以满足临时使用时的基本带宽需求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光纤传输路由可以走两个局向,行成环路。铜线一般没
有双向路由可走,除非走架空明线,但不太安全,不提倡这种方法。由于使用铜线
+ 调制解调器/ xDSL 的方式带宽一般为2Mbps以下,有的还低于64Kbps,因此可
以采用拨号的备份方法用作急用。
对于局端数据设备,可以在不同物理位置上实现不同可靠程度的备份。可以预留端
口,以防止端口故障;可以预留同类型板卡,防止整块板卡故障;可以预留机框甚
至交换机,以备系统级故障的发生。用于备份的物理设备平时应有显著标记,不被
占用,而且为了保证完全可用,建议定期地测试其可用性。
在帧中继/ATM网中,虚电路一级也可以提供备份,即开放同样的PVC电路。通常,
同一个物理端口上的PVC备份是没有意义的,物理连接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其上的所
有PVC的质量,因此虚电路级的备份常常与交换机端口备份相结合。建议在交换机
备份端口的备份PVC上配置同样的DLCI号(FR电路)或VPI / VCI号(ATM电路),
这样,如果用户端的设备有备份端口,备份的PVC使用同样的参数可以照常通信;
如果没有,则需要插拔广域网连线,使用同样的PVC参数就可以减少重新配置用户
设备(如路由器)的麻烦,实现即插即用。
网络备份是指不同的数据网络之间实现备份。如DDN电路和FR/ATM电路互为备份,
甚至可以用X.25网来备份。但前提是,用户端设备必须支持不同的广域网协议,保
证备份可实现。常见的情形是,DDN电路为FR/ATM电路做备份,因为DDN电路协议简
单,代价也低,而且很多宽带FR/ATM用户原来用的就是DDN电路,可以适当保留几
条做备用。
2、按备份性质不同可分为热备份和冷备份两种。
所谓热备份是指完全增开电路,完全占用网络资源,平时就是可用的,可以有流量
,实现负载分担;也可以完全空闲,等需要时再使用,这取决于用户的实际需要。
冷备份是指部分占用网络资源,当需要使用时再人工设置参数,完全占用网络资源
。对DDN电路,可以配置好电路,但将端口disable,这样不占用中继带宽,只占用
端口资源,使用时再将端口active,建立完全可用连接。对于FR/ATM电路,可以配
置好备用端口,使用时将主用端口上的PVC般移到备用端口上即可。
热备份的优点是无须人工干预,随时可用,但网络代价昂贵。冷备份的优点是占用
网络资源少,但需人工干预,对运维人员的应急能力和维护体制有一定的要求。在
资费上对上述两种备份应有明显区别。
3、按主备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1:1备份或N:1备份(N>1)。
对于重要的汇接端口和电路(地市级以上),可以采用1:1的冗余备份;一般的端
口和电路,视重要程度采用N:1备份。主备之间的数量关系,关键取决于电路重要
性和备份代价之比。
4、按备份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备份、定时备份和临时备份。 长期备份是长期
实施的备份策略,定时备份是定期性的备份,临时备份是暂时的备份。如果用户在
一段时间内要求重点保障某些电路通信时,可以用临时备份的方式加强保障力度,
如公安电路在严打的时候要求重点保障通信。如果用户在每月的固定时间段内要求
重点保障某些电路通信时,可以用定时备份的方式解决,如每月月底银行出帐时可
开备份电路。
长期备份和定时备份较容易在资费上体现,因为占用的网络资源和服务比较多,用
户也可以理解。如果临时备份容易实现(占用网络资源和服务成本少),可以当作
一项免费服务来提供,如果占用资源多,就应考虑能否尽量在资费上体现。
5、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几种备份应视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用,端到端考虑才
有实际意义;全程通信中,各种短距离连接电缆的备份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备
用电路的开通是以用户通信不中断为目的的,在备份条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如果
备用手段降低了速率,但能保障基本的通信,可以临时替用,但不能长期替用,替
用之前必须征得用户同意。
二、用户分类及备份解决方案
按照业务部门对已有用户的分类,可以将FR/ATM用户分为资费敏感型(如省公安厅
)、服务敏感型(如省工行、省建行)、竞争型(如省电大、省地税)三种。同样
,可以将DDN用户也分为资费敏感型(如省地震局)、服务敏感型(如省建行)、
竞争型三种。
不论哪种用户,今年要实现的一个大的原则要求是:重要用户在地市级以上的业务
汇接点,有条件的,一律采用光纤线路作为物理接入手段,以提高电路质量,降低
故障发生率,也防止业务轻易流失。基于这样的前提,为了备份,我们还要求这些
业务汇接点的光纤路由尽可能实现双局向,并且用户侧和局侧的光端机上配置冗余
端口,DDN交换机和FR/ATM交换机也要预留备用端口。光纤不能接入的业务汇接点
,要求增加配置一对铜线,以及调制解调器/ xDSL。用户端的光端机和调制解调器
/ xDSL设备的投资与产权问题由当地电信公司和用户协商解决。
对于资费敏感型用户, 如公安,我们除了地市级以上业务汇接点在物理上采用双
路由光纤接入外,可以采用冷备份的方法,备份DDN电路或FR/ATM电路。这些用户
一般不愿意为了网络安全,支付太昂贵的代价,因此冷备份比较合适,用户只需支
付不多的资源占用费。同时,冷备份可以用速率低一点的端口,采用N:1的方法,
或者用DDN电路给FR/ATM电路做备份。几种方法综合考虑,和用户协商后确定。
对于服务敏感型用户,如银行,我们除了地市级以上业务汇接点在物理上采用双路
由光纤接入外,可采用热备份1:1或N:1的方法,备份DDN电路或FR/ATM电路。用
铜线接入的一般业务汇接点,要增放铜线和调制解调器/ xDSL设备。非业务汇接点
,可免费提供分组拨号手段做备用。这些用户一般愿意为了网络安全,支付较昂贵
的代价,我们的服务也将是最高级别的,要提供足够的备份资源给用户。 对于竞
争型用户,有些备份如果在资费上可以体现最好,如果不能体现,但为了市场竞争
的需要,该备的还是要备,哪怕花大的代价。
总之,无论何种用户,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必要时要了
解到用户电路上加载的流量的实际业务特性,是语音、数据,还是图象、传真,忙
时在白天还是晚上,月初还是月末,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用户需求的变
化适时地调整备份策略。考虑备件情况、网络资源情况、运做成本以及用户负担能
力等综合因素,寻找最佳结合点。
三、实施备份方案涉及的一些问题
要较好地实施重要电路的备份方案,对原有的一些业务体系、维护体系、建设体系
有一些新的要求。在业务的包装上,要能体现出不同级别备份方案的资费差别,并
向用户宣传我们的备份方案。在前台受理时,业务登记表上要反映出用户的备份要
求和具体方案,以便于后台实施和配合。在运维体系中,针对不同用户、不同级别
的备份方案,各级数据部门要能够合理调配人力、财力资源,坚决予以保障。如果
网络资源不够,而备份又是用户急需或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运维部门应向建设部门
提出扩容需求(或在运维费中开支),必要时可采取打破常规,先购买后立项的办
法,尽快满足用户需求。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起服务第一的理念,将
重要用户电路的备份保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用户提供切实可靠的电信级的
网络服务。
2001年05月21日
--
十年磨一剑
努力为报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e.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