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kale (空水澄鲜), 信区: Communication
标  题: WiMAX与3G的技术博弈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Dec  7 10:04:33 2005)

 当前在WiMAX问题上出现了与几年前人们对Wi-Fi的狂热鼓噪相似的现象。

  根据定义,WiMAX有两种标准。一种用于“固定”,另一种用于“移动”。固定标准已
经开始进行互通性测试,很有可能会用于WWAN网络的回传(是从基站到核心网络的链路)以
及一点对多点的应用。这个市场的确存在,但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仅是整个移动无线标
准市场的一个细小组成部分。因此,WiMAX标准落脚点还是802.16e——一种移动标准的衍
生物。

  原先预计,WiMAX的移动标准可在2004年晚些时候定型,但直到现在仍未确定。而且在
WiMAX移动标准的发展中情况始终不明朗, WiMAX论坛和供应商们对“移动WiMAX”的真实
数据三缄其口。

  韩国Hanaro Wireless公司就是最新的一个案例。一心想继续推动技术向前发展的的韩
国人推出了一款变体 WiMAX,定名为“WiBro”。 Hanaro在韩国占有频段,部署了大量基
础设施,并推出了 WiBro网络。他们真的达到了 WiMAX人士宣称的“50公里 75Mbps”的水
平吗?不,目前他们只达到了1-2公里 500kbps至2Mbps的水平,而且Hanaro公司刚将其频段
还给了韩国政府。这件事是悄无声息地发生的,静得令WiMAX的支持者们都感到惊讶。WiB
ro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

  因此,我们相信固定 WiMAX有它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但很难说它在移动通信带来
的机遇中是否能抓住这块细小市场。但我们并不清楚移动WiMAX如何优于 CDMA2000 1x EV
-DO或 WCDMA?uHSDPA。关键是 WiMAX的支持者甚至不能在理论上说服人们,在2007?u2008
年预计实现的WiMAX可以和在2004?u2005年实现的3G WWAX相对比,甚至无法以使用20MHz待
定频段的理论系统的性能与使用更少频谱的 3G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

  这对移动WiMAX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看来,移动 WiMAX很有可能被“夹”在几种标准之
间:前有快速发展的 CDMA2000 1x EV-DO和 WCDMA HSDPA等WWAN标准,后有从802.11 a/b/
g向 802.11n演化的WLAN标准,周围还有例如Flash-OFDM等其他进化中的标准。

  因此,一方面,我们已有许多3G运营商正在全球范围内投入数千亿美元的资金从事基
础设施建设。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当然是语音服务在给运营商创收。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统计,超过1.7亿的用户的每月语音呼叫时间超过750分钟。尽管数据服务已成为运营商业
务越来越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但仍然是语音服务在买单。是语音业务在创造收入,而这
些收入又大量回投到了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业务拓展之中。

  同时,Wi-Fi继续进入更多的家庭和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Wi-Fi,越来越多的人
的手机和PDA都具备了不同的3G技术,通过PC卡用在PC机上的3G技术更是越来越多。今年起
,3G技术正在广泛置入笔记本电脑中。

  除了有专业用途的行业应用之外,专门的无线数据服务公司还进行了一些宝贵的尝试
,但都以失败而化为乌有。Metricom垮了两次; Proxim破产被收购;就连高通在巴西和达科
他的“只传输数据”网络也以失败而告终。有几位业内分析师试图在有限的几个持续增长
和盈利的工业系统之外寻找“只传输数据”的网络,但没有找到。

  2005年夏,在按使用收莹的无线上网热点领域,一家实力强大的面向全美国的无线上
网热点服务提供商终于公布了一些用户数据。他们宣布,在为美国范围内数千条用于支持
无线上网热点的昂贵的T-1接入线缆付费的前提下,他们的每月无线上网人次达到了100万
。用户访问时长一直在增加,已达到64分钟。这也就意味着,经过几年推广后,在他们网
络上的付费 Wi-Fi使用时间已达6400万分钟。让我们将这种情况与语音服务比较一下。在
美国,每月有1.75亿以上的用户,月语音呼叫时间超过750分钟。这也是说,每月使用总时
间超过 1270亿分钟。在美国(或其他地方)很难找到有关WWAN数据卡或WWAN PDA使用情况的
数据,但是可以说,其实际使用时间远超过美国最大的Wi-Fi运营商每次64分钟的使用时长
,大体的比率是 2000:1。所以,WWAN有执行一定标准的厂商,有规模经济,有每天都在摊
销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WiMAX的支持者们对城区及其他地区和乡村的信号覆盖问题一直没有清楚的解释。他们
对规模经济和知识产权制度方面也只有模糊的描述。无论如何,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没
有任何“只传输数据”系统的实例可以说明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也没人讨论过,如果 WiM
AX的支持者开展语音服务的话,怎样才能渗透到一个每年增加近10亿台设备的价值链?u无
线生态系统中去。

  事实上,WiMAX发射塔的安装和WWAN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WiMAX使用的是2.5GHz或
3.5GHz频段,需要的基础设施会比 WWAN多得多。在今年的亚洲通讯展上,WiMAX支持者们
在展览会上展出的所有基础设施看起来和WWAN蜂窝式设备很接近。因此,如果他们不得不
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基础设施从频段的角度看是弱势的,如果该标准的产品数
量很少,而且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如果其性能不能明显超过 WWAN系统,如果WiMAX系统还
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还需要去融资、推销设备、推销服务、维护服务,那么他们到底如何
开创一项新的业务呢?而另一方面,所有的Wi-Fi厂商都在不断地嵌入更多的设备以提高系
统的性能;他们的 3G竞争对手也在以全球批量生产而降低成本,同时努力改进他们的系统
,以期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已经看到的规模效益最大的价值链的基础上达到或超过现有
服务的“单位比特成本”。

  如果需要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看到2008年或以后,我们也许会看到WiMAX的部署,包
括固定和移动两种 WiMAX。但和Wi-Fi服务提供商一样,WiMAX也要经历艰难的发展过程。


  WiMAX能有超过3G WWAN的价值链和运营商吗?只能用事实说话了。

--



 

http://www.topicphoto.com/RP2/J1/011/med/113658.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5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