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rmouse (出征 V 号带飘扬), 信区: Communication
标  题: 以太网发展历史(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3日10:25:0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以太网发展历史(六)

10BASE-T

(1986--1990) 

在80年代中期, PC革命浪潮已是势不可挡,1986年,个人计算机在应用程序的驱
动下销售蒸蒸日上。Lotus l-2-3已成为 IBM PC AT的应用的有力对手--每一笔生
意中都 少不了它。 Apple的 Macintosh在1986年起飞后,因其非平行图形用户界
面而得到用户 青睬。同时人们希望共享昂贵的激光打印机来印刷他们的电子表格
和台式印刷出版物,适 得网络销售也特别红火。

发生两件大事使得以太网再度掀起高潮:一是1985年 Novell开始提交 Network,
这是 一个专为 IBM兼容个人计算机联网用的高性能操作系统,二是10BASE-T,一
个能在无屏 蔽双绞电话线上全速10Mbps运行的以太网。

光缆以太网和 UTP以太网

第一个以太网使用的是粗同轴电缆,几年以后, Metcalfe和 Eric Rawson证明 
CSMA型 信号能在光缆上运行。80年代初期,光缆引起轰动。 Xerox决定在光缆上
运行以太网。Er ic Rawson被任命为光缆以太网工程的负责人,不久 Ron 
Schmidt也参加进来。 Rawson和 Schmidt发现以太网的确能在光缆上运行,但只能
是星形结构,而不是典型的以太网总线拓 扑结构。 1985年, Schmidt又将光缆以
太网硬件改变成在屏蔽双绞线( STP)上运行,然而,由于 STP电缆价格昂贵而笨重
;因而在以后他又做了一些实验,证明以太网可以在正规的无屏 蔽双绞线(UTP)上
运行。

结构化布线: StarLAN和 Token Ring

1985年, IBM开始推出它的4-Mbps Token Ring LAN--这已是在 Metcalfe最初与 
IBM商讨建造 IBM PC用的以太网适配器的6年之后,也差不多是第一个 ISA 
EtherLink上市后的三年。虽然令牌环(Token Ring)网比10Mbps以太网差不多慢一
半,但它比以太网 有一个主要的优点--它是基于结构化的布线系统,它把中央集
中器或集线器用屏蔽双绞 线(STP)连到节点上。 到1986年,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
的 StarLAN 也开始上市,但不幸的是 StarLAN的速度 只有以太网速度的10%,即
 lMbps,因而无法取代常规的10MbpS以太网或4Mbps的令牌 环网。但是, 
StarLAN和令牌环的出现使得未来用双绞线布线和集中化布线集线器的前景 更加明
朗化。

SynOptics通信公司的诞生

再回到1983年, Schmidt已开始在 Xerox内部寻求一个经营单位来生产光缆以太网
,虽 然未能如愿以偿,但却在另一方面大有收获--他在 Xerox内找到了一个名叫
 Andy Lud wig的业务计划师,两人非常投机,经过与 Xerox的多次谈判后,到
1985年夏终于成立了他 们自己的公司,而 Xerox只是他们公司的一个小股东。在
获得一笔风险资金后, Schmidt和 Ludwig于1985年 l1月率领8名 Xerox雇员完全
脱离 Xerox公司,开始以名为 ASTRA通 信公司进行创业。该公司的目标是销售结
构化布线光缆和 STP以太网集线器。(ASTRA 这个名字没有维持多久,因为 NEC已
为该名进行过商标注册,并威胁要控告 Schmidt的新公司违反商标法。新公司的一
个董事长在浏览字典时偶然找到Synoptis这个词, SynOptics 通信这个公司的名
字就由此而诞生。)

10BASE-T批准为 IEEE标准

1986年, SynOptics开始进行在 UTP电话线上运行10Mbps以太网的研究工作。名叫
LATTIS NET的第一个 SynOptics产品于1987年8月17日正式投放市场。也就在同 天
, IE涨IEEE 802.3工作组聚在一起讨论在 UTP上实现10MbPs以太网的最好方法,
后来被命 名为10BASE-T。 除了SynOptics LATTISENT方案外,许多有竞争力的提
案也纷纷飞向 IEEE,其中最 著名的是3Com/DEC和 HP的提案。经过三年的时间,
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定期地云集在 IEEE802.3这面大旗下,探求在 UTP上运行
10Mbps以太网的最佳方案。最后IEEE同意 以 HP多端口中继器方案和改进型的
SynOptics LATTISNET技术为基础进行标准化.

1990年秋天,新802.3i/10BASE-T标准正式通过。次年以太网的销售量将近翻一番
,其吸引 力是靠新的10 BASE-T中继器、双绞线介质附属件( MAU)和 NIC网络接口
卡。 星形布线结构的出现是以太网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首先,以太网开始愈
来愈像电 话系统,都有设在布线室的中央交换机和连到每个节点的专用线。其次
, IBM Token Ring 已失去它的两个优势--结构化布线方法和采用双绞线布线。

Novell NetWare:联网"权威"

1980年初,一家很小的名叫Novell的软件公司开发了一个取名为 NetWare的网络操
作 系统。然而,要想运行 NetWare操作系统,就需要购买有关的网络硬件, 
Novell抓住这一机遇,开始销售网络接口卡,这时的接口卡只适用于以太网。几乎
一昼夜间,NetWare成为办 公室应用的"权威",它允许各个 PC访问共享打印机,
发送电子信函,交换文件和访问中央 数据库。 NetWare的巨大成功又推动了对以
太网适配器的大量需求,从而使得以太网成为 网络市场的领先者。以后, 
NetWare被修改成可适用于ARCnet和Token Ring(令牌环)网。 到此,以太网压倒了
所有其它的LAN技术。1980年Novell出卖了它的网络接口卡业务,但与此同时,它
开始向任何需要它的Novell Engineering(NK)以太网适配卡设计的人出售许可证,
从而出现了庞大的 NE2000仿制 生意,就像 IBM PC仿制工业那样兴隆。突然之间
,一些外行公司可以通过购买 NS半导体公司的芯片和从Novcll获得名称、设计和
相应软件来进入网络接口卡业务之中。有些公司甚至不顾受设计许可证的麻烦,只
要从 NS公司购买8390硅片和提交不带软件、但标有"NE2000兼容型"就万事大吉了
。由于 NE2000仿制者和3Com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 价格急剧下降。到1988年已有
数十家 NE2000卡制造商在营业,只要花200美元就可购买 Ethernet网络接口卡,
而 IBM的 Token Ring卡却要花1000多美元。到1990年, Western DigitaI(以后改
为 SMC)公司和一些台湾公司在内的一些 NE2000经销商甚至开始仿 制Nationa1 
8390以太网芯片。其结果是以太网营业额由于不断降价而上升,可供货的经销 商
愈来愈多,因竞争压力而使技术革新不断涌现。

Token Ring的消亡

直到1992年,许多工业和市场研究分析员错误地预测 Token Ring有朝一日要压倒
以 太网,但事实是 SynOptics公司于1987年12月向德克萨斯仪器公司( TI)和波音
航空公司 提交它的第一个以太网集线器时,给 Token Ring的未来以致命的一击。


80年代末,甚至连IBM都不敢再小看以太网的存在了:一个例子是 IBM开始为它的
个 人计算机和 AS/400小型机出售微通道以太网适配器,以满足十年来它的客户
一直在要求 提供的连网选件,另一个例子是 IBM为了适应世界潮流而推出 RS/
6O00工程技术工作站 产品线。工作站的首领--SUN微系统公司早就采纳以太网为标
准,而把以太网标准构件 建到它的每台机器之中。在1991年, IBM的 Austin、
Texas工作站分部迈出了出人意料的 一步--采纳以太网作为它的标准。从此 RS/
6000开始配备内建的Inte132位以太网协处 理器。

只有在90年代才使IBM的网络分部开始认识到: Token Ring是无法取代以太网的、
它 的网络战略已告失败。此时,以太网的销售量与 Token Ring的销售量之比为3
:1,而且这种 压倒趋势还在加速。就在即将退出网络舞台的最后一刻, IBM仍试
图以拷贝 Novell NE2000/Nationa18390仿制战略来停止市场份额被以太网蚕食的
趋势。1992年, IBM把 它的 Token Ring硅片组的许可证转给国家半导体公司( 
NS),以产生一个生产基地广大而 经济的仿制工业,但到1992年,Tocken Ring彻
底失败的结局已无法挽回,此时以太网已成为全球大、中、小各类公司局域网的事
实上的标准。四年来,以太网的销售量增加到十倍,从 1988年的1百万套到1992年
的 l千万套,这是多么令人瞩目的增长速度!Ω

--
  

    I am dormouse.    我是睡鼠
    too lazy.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ormous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