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rmouse (出征 V 号带飘扬), 信区: Communication
标 题: 移动通信各种制式及相关术语速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8日09:16:4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classic (真的好爱你), 信区: Telecom
标 题: 移动通信各种制式及相关术语速查
发信站: 华南网木棉站 (Mon May 1 15:25:15 2000), 转信
A AMPS, A1-Net, AC
B B-CDMA
C C-450, C-Net2, Comvic, Composite CDMA/TDMA, CDMA, cdmaOne, cdma2000,
CT-
2, CT-3, CTS
D D-AMPS(IS-54), DCS1800, DECT, DCS
E E-Netz, EGSM, EMSR
F FDMA, FH
G GSM
I Inmarsat, Iridium, IS-54, IS-95, IS-136
J JS-008
L LTE
M Micro-BTS
N N-AMPS, NMT450, NMT900, NMT-F, NTT, N-CDMA
P PCS, PACS-TDMA, PDC, PHS, PCM, PMR
R RC2000
S SDMA
T TACS, TDMA, Telecentre-H, TETRA, TRX
U Ultraphone 110, UMTS
W W-CDMA, WLL
------------------------------------------------------------------------
----
----
AMPS 高级移动电话系统。运行于800Mhz频带。19世纪7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创立,
并于1983年前次在美国商用。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蜂窝标准。
A1-Net GSM 900网的奥地利名称。
AC 现时转换
B-CDMA 宽带码分多址。现称为W-CDMA(参见下文)。在移动电话系统中运用。
C-450 80年代在南非设立,使用450Mhz频带,类似于C-Net2。现在被看作是车载电话,
由Vadacom SA运作。
C-Net2 主要在德国和奥地利建立的较早的蜂窝技术,使用450Mhz频带。
Comvic 1981年8月由Comvic网络公司在瑞典推出。
Composite CDMA/TDMA 运用于CDMA和TDMA的无线技术。大蜂窝有许可的频道和小蜂窝无
许可的频道均可使用。蜂窝间用CDMA,蜂窝内用TDMA。基于Omnipoint技术。
CDMA 码分多址。
除最初高通公司推出的N-CDMA (一般就称CDMA,在美国也称IS-95,参看下文的
N-CDMA), 还有其它多种CDMA,最新为B-CDMA,W-CDMA和相对CDMA/TDMA。高通
公司最早开发的CDMA具有大容量,小蜂窝半径, 运用宽波技术和特殊密码主题
的特点。1993年被电信产业协会采用,第一个基于CDMA的网络正在运营。
B-CDMA
是三代UMTS的基础。
cdmaOne 第一代的窄带CDMA(IS-95)。
cdma2000 新式第二代CDMA。
CT-2 第二代数字无绳电话标准。
有40个声道(40个载体×1个双重连接/载体)。
CT-3 第三代数字无绳电话标准。非常类似DECT并作为它的前身 。
CTS GSM无绳电话系统。在室内环境下,GSM-CTS与可提供完美室内广播覆盖(HBS)
的CTS室内基站连接。CTS-HBS连接起固定网络并提供了最优的固定与移动技术
:来自公用切换电话网的低成本和高质量,来自GSM网的服务与移动性。
D-AMPS(IS-54) 数字AMPS。
使用3时隙时分多址的TDMA转换,又称IS-54。模拟AMPS的高级版。可使现
有分址频道更为有效。D-AMPS运用如同AMPS的相同的30Khz频道空间与824
-849及869-894Mhz频段。使用TDMA来代替FDMA, IS-54将每一频道的用户
数量从一增加到三(加强TDMA可达十用户)。 一个AMPS/D-AMPS基础设施
可支持无论模拟机还是数字机的使用,这是因为联邦通讯委员会认定其为
美国唯一的数字蜂窝, 必须在有模拟的双重模式下运行。均在800Mhz频段
运行。
DCS1800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现称GSM1800,即1800频段的GSM网,是与GSM900网不同频
率的一个GSM网。GSM电话除非具有双频功能,否则不能在DCS 1800网使用。
DECT 泛欧数字无绳电话。运用12时隙时分多址TDMA技术。始于爱立信的CT-3,但已发展
到了ETSI的欧洲数字无绳标准制式。 倾向于比CT-2灵活得多的标准,有更多的RF频道(
10个RF载体×12个双重连接/载体=120双重声道)。接通32kbit/s后更具有良好的多媒体
表现。爱立信已经开发了双重GSM/DECT手持装置。
DCS 数字蜂窝系统
E-Netz GSM1800网的德文名。
EGSM 扩展GSM
EMSR 数字集群系统制式之一
FDMA 频分多址
FH 频率切换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运行频率900Mhz。第一个欧洲的数字移动电话标准,是用来建
立全欧洲的蜂窝相容。它已经成功地覆盖到世界各地,目前有80多个GSM网在运营。
Inmarsat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系统。运用GEO卫星,以InmarsatA、B、C和M的形式存在。
Iridium 铱星系统。1998年11月推出的移动卫星电话/寻呼网。卫星间的连接用TDMA,使
用2Ghz频段。
IS-54 D-AMPS系统,在800Mhz使用,基于TDMA技术。
IS-95 N-CDMA标准,运行于800Mhz,基于CDMA技术。
IS-136 基于TDMA技术。
JS-008 用于1900Mhz的CDMA技术。
LTE 线路终端设备。
Micro-BTS 微型转换接收基站。
N-AMPS 窄带高级移动电话系统。运行于800Mhz。摩托罗拉公司作为一种模拟和数字之?
的过渡技术推出,容量相当于AMPS的三倍多。
NMT450 北欧移动电话/450。利用FDD FDMA技术,使用范围25Km,在450Mhz频带运行。
ERICSSON & NOKIA特别为丘陵、山地等地区设计推出的。即为具有北欧特点的地区服务
。
NMT900 北欧移动电话/900。利用FDD FDMA技术。使用范围25Km,运行于900Mhz频道。
比NMT450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更便于手持。
NMT-F NMT-900的法语版本
。
NTT 日本电报电话。早期的日本模拟标准,大容量版本称为HICAP。
N-CDMA 窄带码分多址,或简单称之为最初的CDMA,在美国又称IS-95。由高通公司创立
,具有大容量,小蜂窝半径的特点。它使用与AMPS相同的频率并且利用扩频技术和特定
的密码键支持AMPS的运行。1993年被电信产业协会采用。第一个CDMA网正在运营中。
PCS Personal Cellular System个人通讯系统。PCS的频段在1850-1990Mhz,即可让新的
宽范围的数字蜂窝标准,如N-CDMA和GSM1900连接。GSM900单频电话不能在PCS网上使用
。PCS网在整个北美均运行。
PACS-TDMA 一种8时隙时分多址的TDMA标准。最初设想为步行者使用。起源于贝尔核心无
线通路在许可频段的应用。由摩托罗拉公司支持。
PDC 个人数字蜂窝。是日本的TDMA标准,在800Mhz和1800Mhz频段运行。
PHS 个人手持系统。一种日本中心式的TDD TDMA系统,可提供快速的数据服务和出色的
清晰音质。实际上是仅可覆盖300m至3km范围的WLL系统。
PCM 暂停密码调谐器
PMR 专业移动收音
RC2000 1985年11月推出的法国移动电台系统。
SDMA 空分多址。被认为是第三代的数字蜂窝/普遍的移动电话标准的成果。
TACS 完全通路通信系统。由MOTOROLA公司推出,类似于AMPS。在900Mhz频率范围内运行
。1985年最先应用于英国,日本称其在本地的版本为JTAC,
TDMA 时分多址。已开发的第一代美国数字标准。1992年被电信产业协会采用,1993年第
一个TDMA商业系统开始运行。具有多种变换形式。
Telecentre-H 个人本地无线环路系统。30km内在350-500Mhz和800-1000Mhz范围内运行
。 运用FDD FDM/FDMA和TDM/TDMA技术。
TETRA 可转换型泛欧远程收音系统。用来支持个人/公用摩托车,货运车的声音数据传输
。属最新技术,支持漫游。并不能完全实现。
TRX 转换接收器
Ultraphone 110 IDC的个人本地无线环路系统。30km内在350-500Mhz运行,运用FDD FD
M/FDMA技术。这种电话系统允许四组通话在25Kmhz空间频段上同时进行。是典型的24频
道WLL系统,可支持全部95个双声环路在1.2KHz波长上。
UMTS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将在2004年出现的下一代的全球蜂窝。设定数据速率小于2Mb
ps,运用TDMA/W-CDMA联合技术, 运行频段大约2GHz。
W-CDMA 继TDMA,cdma2000之后的UMTS的一种最新成果。它具有5MHz空气界面,是更高的
宽带数据速率的基础。
WLL 无线本地环路有限号码系统。通常安装在固定线路不可能使用的偏远地区。大多数
现代的WLL系统使用CDMA技术。
※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38.249.53]
--
I am dormouse. 我是睡鼠
too lazy.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ormouse.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