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Communication
标 题: 电源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Apr 6 15:02:43 2005)
电源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
孟庆鼐
本文全面地论述了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干扰源、干
扰的传递途径,并介绍了有效抑制和防止干扰的各种措施及其原理。
1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的电子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前,电子设备已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这个发展过程仍以日益增长的速度持续着
。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必然导致它们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磁场电平的不断增
加。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在电磁环境(EME)中工作。因此,必须解决电子设
备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EMC)是一门关于抗电磁干扰(EMI)影响的
科学。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电磁兼容性问题已经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电磁兼容的中
心课题是研究控制和消除电磁干扰,使电子设备或系统与其它设备联系在一起工作时,
不引起设备或系统的任何部分的工作性能的恶化或降低。一个设计理想的电子设备或系
统应该既不辐射任何不希望的能量,又应该不受任何不希望有的能量的影响。
2 电磁干扰源的分类
——各种形式的电磁干扰是影响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它是电磁兼容
性设计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2.1 内部干扰
——内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内部各元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
有关)
——(2)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
扰;
——(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
;
——(4)大功率和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
2.2 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包括以下几
种。
——(1)外部的高电压、电源通过绝缘漏电而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
——(2)外部大功率的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线路、设备
或系统;
——(3)空间电磁波对电子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
——(4)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引起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
干扰;
——(5)由工业电网供电的设备和由电网电压通过电源变压器所产生的干扰。
3 干扰的传递途径
——当干扰源的频率较高、干扰信号的波长又比被干扰的对象结构尺寸小,或者干扰源
与被干扰者之间的距离r>>λ/2π时,则干扰信号可以认为是辐射场,它以平面电磁波
形式向外副射电磁场能量进入被干扰对象的通路。
——(2)干扰信号以漏电和耦合形式,通过绝缘支承物等(包括空气)为媒介,经公共
阻抗的耦合进入被干扰的线路、设备或系统。
——如果干扰源的频率较低,干扰信号的波长λ比被干扰对象的结构尺寸长,或者干扰
源与干扰对象之间的距离r<<λ/2π,则干扰源可以认为是似稳场,它以感应场形式进
入被干扰对象的通路。
——(3)干扰信号可以通过直接传导方式引入线路、设备或系统。
4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4.1 接地
——接地是电子设备的一个很重要问题。接地目的有三个:
——(1)接地使整个电路系统中的所有单元电路都有一个公共的参考零电位,保证电路
系统能稳定地干作。
——(2)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机壳接地可以使得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
量电荷通过大地泄放,否则这些电荷形成的高压可能引起设备内部的火花放电而造成干
扰。另外,对于电路的屏蔽体,若选择合适的接地,也可获得良好的屏蔽效果。
——(3)保证安全工作。当发生直接雷电的电磁感应时,可避免电子设备的毁坏;当工
频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因绝缘不良或其它原因直接与机壳相通时,可避免操作人员的触
电事故发生。此外,很多医疗设备都与病人的人体直接相连,当机壳带有110V或220V电
压时,将发生致命危险。
——因此,接地是抑制噪声防止干扰的主要方法。接地可以理解为一个等电位点或等电
位面,是电路或系统的基准电位,但不一定为大地电位。为了防止雷击可能造成的损坏
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电子设备的机壳和机房的金属构件等,必须与大地相连接,而
且接地电阻一般要很小,不能超过规定值。
——电路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类,即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单点接地是指
在一个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它各个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接
到这一点上。多点接地是指某一个系统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
,以使接地引线的长度最短。接地平面,可以是设备的底板,也可以是贯通整个系统的
地导线,在比较大的系统中,还可以是设备的结构框架等等。混合接地是将那些只需高
频接地点,利用旁路电容和接地平面连接起来。但应尽量防止出现旁路电容和引线电感
构成的谐振现象。
4.2 屏面
——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
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
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
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因为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
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体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
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所以屏
蔽体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
——屏蔽体材料选择的原则是:
——(1)当干扰电磁场的频率较高时,利用低电阻率(高电导率)的金属材料中产生的
涡流(P=I2R,电阻率越低(电导率越高),消耗的功率越大),形成对外来电磁波的抵
消作用,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2)当干扰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要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从而使磁力线限制在屏
蔽体内部,防止扩散到屏蔽的空间去。
——(3)在某些场合下,如果要求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时,往往
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多层屏蔽体。
4.3 其它抑制干扰方法
——(1)滤波
——滤波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滤波器可以显著地减小传导干扰的电平,
因为干扰频谱成份不等于有用信号的频率,滤波器对于这些与有用信号频率不同的成份
有良好的抑制能力,从而起到其它干扰抑制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采用滤波网络无论
是抑制干扰源和消除干扰耦合,或是增强接收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都是有力措施。用阻
容和感容去耦网络能把电路与电源隔离开,消除电路之间的耦合,并避免干扰信号进入
电路。对高频电路可采用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电感器(高频扼流圈)组成的CLCMπ型滤波
器。滤波器的种类很多,选择适当的滤波器能消除不希望的耦合。
——(2)正确选用无源元件
——实用的无源元件并不是“理想”的,其特性与理想的特性是有差异的。实用的元件
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干扰源,因此正确选用无源元件非常重要。有时也可以利用元件具有
的特性进行抑制和防止干扰。
——(3)电路技术
——有时候采用屏蔽后仍不能满足抑制和防止干扰的要求,可以结合屏蔽,采取平衡措
施等电路技术。平衡电路是指双线电路中的两根导线与连接到这两根导线的所有电路,
对地或对其它导线都具有相同的阻抗。其目的在于使两根导线所检拾到的干扰信号相等
。这时的干扰噪声是一个共态信号,可在负载上自行消失。另外,还可采用其它一些电
路技术,例如接点网络,整形电路,积分电路和选通电路等等。总之,采用电路技术也
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重要措施。
5 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规范和标准
——在电磁兼容性方面有一系列各国必须遵守的国际协定以及建设性的规则。电磁兼容
性有关组织——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的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主要研究无线电系统中干扰噪声的测量。1976年,CISPR开始制订电磁干扰的EMI标准。
1900年10月在几经修订基础上公布再版标准,随后该委员会还与国际无线通信资询委员
会一起审议,为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的检测制订数据要求及具体方法。制订了以信息技
术装置噪声为对象的“工业、科学及医疗用无线电仪器的干扰特性允许值及其测量方法
”(标准11号);“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驱动装置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
及允许值”(标准12号);“无线电和电视接收机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
值”(标准13号)等。直至1992年中期,国际EMI标准才最终完善起来。CISPR推荐的容
限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并作为其国家条例的基础。
——无线电发射机功率电平是影响周围无线电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电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无线电发射机功率电平应该受到限制。例如,根据无线电通信咨询委员会357-1号
建议,在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线路共同使用的(5800~8100MHz)频段上,
当给到天线上的功率不超过13dBW时,应该限制微波中继通信线路的发射机有效辐射功率
(即发射机功率和天线增益的乘积)数值为55dBW。建议同时限制卫星通信的地面站的功
率及通信卫星辐射功率通量密度。许多其它的无线电业务,例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
移动通信系统等的发射机功率的最大值也应该受到限制。
——频率规划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采用,是提高射频资源利用率的一种途径
,也是保证无线电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应严格按照国际协议(无
线电频率分配表)和全国文件,实行国家、地区的频带划分和业务之间的频带分配。根
据频率—空间分配的原理进行无线频道分配。频率规划必须保证每个无线电电子设备干
扰电平最小,或消除干扰,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
——近年来,我国许多部门都在开展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研究和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例如,国家标准GB3907-83为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
;GB4824.1-84为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GB6279-86为车辆、机
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装置无线电特性测量方法及允许值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
会对工、科、医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带宽和最大辐射场强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对
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促进现代科学技术更迅速发展,都起了
重要的作用。
6 一些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
——由于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人类活动的空间无处不充斥着电磁波,
因此,电子设备不解决电磁波干扰问题,就不能兼容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在研究
抗干扰技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断地研究出许多实用的方法来消除电磁干扰。
——实验发现汽车工作时,电磁干扰相当突出,严重时会损坏电子元器件。因此,汽车
电子设备的电磁环境最为恶劣,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
。汽车点火所产生的高频辐射最为突出。日本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环保部门为防止汽车
电气噪声对环境的污染,规定只能使用带阻尼(如碳芯)的屏蔽线作为点火线,实践表
明这是很有效的措施。
——为了解决微电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推广,根据需要和实际要求,
可以设计出效果良好的滤波电路,置于前级可使大多数因传导而进入系统的干扰噪声消
除在电路系统的入口处;可以设置隔离电路,如变压器隔离和光电隔离等解决通过电源
线、信号线和地线进入电路的传导干扰,同时阻止因公共阻抗、长线传输而引起的干扰
;也可以设置能量吸收回路,从而减少电路、器件吸收的噪声能量;或通过选择元器件
和合理安排电路系统,使干扰的影响减小。
——微机设备的软件抗干扰主要是稳定内存数据和保证程序指针。微机是一个可编程控
制装置,软件可以支持和加强硬件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微机系统中随机内存RAM主要用于
测量和控制时数据的暂时存放,内存空间较小,对存放的数据而言,若将采集到的几组
数据求平均值作为采样结果,可避免在采集时因干扰而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如果存放
在随机内存中的数据因干扰而丢失或者数据发生变化,可以在随机内存区设置检验标志
;为了减少干扰对随机内存区的破坏,可在随机存储器芯片的写信号线上加触发装置,
只有在CPU写数据时才发。软件抗干扰的措施也很多,如数字滤波程序、抗窄脉冲的延时
程序、逻辑状态的真伪判别等。有时候,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抑制干
扰,常用的办法是设置一个定时器,从而保护程序正常运行。
——近年来,电子仪器向着“轻、薄、短、小”和多功能、高性能及成本低方向发展。
塑料机箱、塑料部件或面板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仪器上,于是外界电磁波很容易穿透外壳
或面板,对仪器的正常工作产生有害的干扰,而仪器所产生的电磁波,也非常容易辐射
到周围空间,影响其它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为了使这种电子仪器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
求,人们在实践中,研究出塑料金属化处理的工艺方法,如溅射镀锌、真空镀(AL)、
电镀或化学镀铜、粘贴金属箔(Cu或AL)和涂覆导电涂料等。经过金属化处理之后,使
完全绝缘的塑料表面或塑料本身(导电塑料)具有金属那样反射(如手机)。吸收、传
导和衰减电磁波的特性,从而起到屏蔽电磁波干扰的作用。实际应用中,采用导电涂料
作屏蔽涂层,性能优良而且价格适宜。在需要屏蔽的地方,做成一个封闭的导电壳体并
接地,把内外两种不同的电磁波隔离开。实践表明,若屏蔽材料能达到(30~40)dB以
上衰减量的屏蔽效果时,就是实用、可行的。
——由于电子技术应用广泛,而且各种干扰设备的辐射很复杂,要完全消除电磁干扰是
不可能的。但是,根据电磁兼容性原理,可以采取许多技术措施减小电磁干扰,使电磁
干扰控制到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系统或设备的兼容性,例如,通信系统最初设计时,
就应该严格进行现场电波测试,有针对性地选择频率及极化方式,避开雷达、移动通信
等杂波干扰;高压线选择路径时,应尽量绕开无线电台(站)或充分利用接收地段的地
形、地物屏蔽;接收设备与工业干扰源设备适当配置,使接收设备与各种工业干扰源离
开一定距离;在微波通信电路设计中,为了减少干扰,可采用天线高低站方式调整微波
电路反射点,并利用山头阻挡反射波,使之不能对直射波形成干扰。另外,微波铁塔是
独立的高大建筑物,应采用完善的接地、屏蔽等避雷措施。
7 结束语
——保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任务,对于这个问题不存在万能的解决方
法。电磁兼容技术涉及面很广,电磁兼容性领域也正在发展,重要的是掌握有关电磁兼
容的基本原理,认真分析和试验,就能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
--
我的友情测试更新了,欢迎测试!
有事找我可以到P_zjliu版给我留言,那里是我的地盘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