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每日一道——农业的好消息能是农民的坏消息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5日06:34:3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现在我们回到本章开始提出的这个问题。当大学的农业科学家培育出能比现有品种
更高产的小麦新杂交品种时,种小麦的农民会发生什么变动,小麦市场又会发生什么
变动呢?我们还记得在第四章中我们用三个步骤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考察
是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第二,我们考虑曲线向哪个方向移动。第三,
我们用供求图说明市场金衡如何变动。

在这个例子中,新杂交品种的培育影响供给曲线。由于杂交品种提高了每英亩土地
上能生产的小麦量,所以,现在农民愿意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价格时供给等多的小麦。
换句话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需求曲线仍然不变,因为消费者在任何一种既定的
价格时购买小麦产品的愿望并不受新品种的影响。当供给曲线移动时,小麦销售量
增加了,而价格下降了。

但是,新品种的培育使农民的状况变好了么?要简单明了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考
虑农民得到的总收益发生的变动。农民的总收益是P×Q,即小麦价格乘以销售量。
新品种的培育以两种矛盾的方式影响农民。杂交品牌使农民生产更多的小麦(Q增加),
但现在小麦的价格下降了(P下降)。

总收益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在现实中,像小麦这种基本食品的需求一般是
缺乏弹性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比较便宜的,而且,很少有好的替代品。当需求曲线
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引起总收益减少。

如果这种新品种小麦的培育使得农民的状况变坏了,为什么他们要采用这种新品种
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使我们走进了竞争市场如何运作的中心问题。由于每个农民
都是小麦市场上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他把小麦价格作为既定的。对任何一个既定价格
来说,使用新品种以便生产更多小麦会更好一些。但当所有的农民都这么做时,小麦
的供给增加了,而且,农民的状况变坏了。

尽管这个例子咋看起来只是假设的,但实际上它有助于解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美国
经济的巨大变化。一百多年前,大部分美国人住在农村。对农业生产方法的了解是
相当原始的,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人不得不当农民,以生产足够的书物。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农业技术的进步增加了每个农民所能生产的食物量。这种食物供给的增加
与食物需求缺乏弹性相结合就引起农业总收益减少,这又鼓励人们离开农业。

一些数字表明这种历史变革的程度。到1948年为止,美国有240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
占人口的17%。在1993年,住在农村的人不到500万,或者是人口的2%。这种变化与
农业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时一致的:尽管农民人数减少了80%,美国农业1993年生产的
作物与牲畜仍然是1948年的2倍多。

这种对农产品市场的分析也有助于解释似乎自相矛盾的公共政策:某些农业计划
努力帮助农民减少某些作物的产量。为什么用这些计划来减少某些作物的产量呢?
它们的目的是要减少农产品的供给,从而提高价格。由于需求缺乏弹性,如果农民
向市场提供的作物减少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会得到更多的总收益。没有一个农民
愿意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选择毁坏农作物,因为每个农民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但是,如果所有农民都一起来这么做,他们每个人的状况都会变得更好。

当我们分析农业技术或农业政策的影响时,重要的是要记住,对农民有利的不一定
对整个社会也有利。农业技术的进步可能对那些日益变得不必要的农民是坏事,
但对能以较低价格买到食物的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好事。同样,旨在减少农产品供给
的政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这样做的代价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oooO  Oooo.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   )  (   )
那么,再长久的一生,                              \ (    ) / 
不也就只是,                                      \_)  (_/
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 修改:·rainy 於 06月25日07:52:08 修改本文·[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