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C++2Java),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二、形势判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30日07:49:3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可望增长7.5%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6月14日发布的《200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预测,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估计为8.0%,全年可
望实现7.5%左右的增长。
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是内需在结构调整中逐步增强,但还未完全步入
良性循环轨道。主要体现在:结构调整效应正逐渐体现;投资增长加快,企业投资
趋于活跃;消费平稳增长,消费结构正酝酿升级。
报告建议,下半年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应适时调整政策力度,加快培育汽车
、住房和通讯消费等新热点,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从更宽广的范围解决农民
增收问题,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要适应国际资本流动出现的新趋势,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必要
短期措施刺激出口。
樊纲:中国经济今年仍可能增长8%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北京指出,中国经济下半年将
保持适度增长,预计全年达到8%的经济增长仍有较大可能性。他表示,这主要基于
以下理由:
一是投资增长幅度高于预期,前五个月中国固定投资增长了17.6%,估计上半
年的实际增长不会低于15%,比去年同期高出五个百分点。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从去
年以来也是呈增长趋势,这也是促使投资增长的一个积极因素。
二是消费增长仍保持在10%的水平。虽然农村消费仍难以增长,但今年首季度
农民纯收入增长4.8%,大大高于去年1.9%的增长率,因此预计近期内农村消费也不
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三是出口增长幅度虽然回落,前五个月增长11%,大大低于去年同期增幅,贸
易顺差也减少了20多亿美元。但考虑到去年出口增长幅度较高,今年的基数较大,
而随著国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长期趋势,中国贸易顺差逐步减少也将是一个长期
趋势。而且,前五个月的出口增长仍高于预计的8%,贸易顺差也高于预计水平。因
此,出口下降对工业生产当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看工业生产的增长还基本处
于正常的状况。
四是中国国内物价水平进一步回升,特别是4月份零售物价指数自1997年10月
以来第一次呈正增长,虽然幅度不大,但确实说明通货紧缩缓解的趋势仍在继续。
樊纲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仍主要取决于国内供求关系,而不是主要取决于外
部需求,而国内经济目前仍在复苏过程中,因此今年达到8%的增长仍有较大可能性
。
他还估计,今后2-3年,中国有可能出现一个既没有通货紧缩,也没有通货膨
胀,增长率维持在7.5%至8%之间的稳定增长时期。
樊纲建议,针对当前经济中的一些特别的薄弱环节,可以考虑取消本身占财政
收入比重很小、又有利于农民收入改善的农业税,对出口产品实行“全额退税”,
迅速在沿海地区对民间资本开放基础设施投资,尽早开放二板市场等措施。
今年出口增速预计将大幅下降至7.1%
中国外经贸部主任研究员李健撰文指出,受世界经济减速影响,2001年中国进
出口增速明显放慢,预计出口将增长7.1%左右,较2000年的27.8%大幅下降。
另外,2001年进出口总额增长预计为8.6%左右,2000年则增长31.5%;进口预
计增长10.2%左右,2000年增长为35.8%。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贡
献率将会明显小于2000年。
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外贸发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美国是中
国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2000年对美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21%,如果考虑经香港转
口因素,这一比重还要大一些,因此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可低估
。
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逐季度减速,相应地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也逐季度降低.2001
年前4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比2000年第四季又有所降低。应当看到,这种影响
存在一定时滞性,目前尚未完全显现。
该报告预计,2001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会比2000年的241亿美元大幅减少,因中
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今年以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增长正面临较大压力和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包括
外商投资在内的投资需求开始回升,未来一个时期机械设备,资源和原料性商品的
进口将继续增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进口快速增长将是一长期趋势,而进口的持续快
速增长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该报告还指出,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潜力,伴随著国际资本流向
变化,外商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正逐步回升。在外商投资协议金额和实际利用外
资金额继去年下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后,今年头四个月又分别同比增长38.3%和
12.4%,预计这一增长势头将保持下去,并将带动中国进出口贸易,尤其是机器设
备进口的进一步增长。 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5.4%;出
口同比增长13.2%,进口同比增长17.8%;贸易顺差53.8亿美元。
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展望
2000年,GDP增长从1999年的7.1%上升至8.0%,增长主要由工业、国内需
求和投资带动。工业增长由8.1%增至9.6%,这是由于消费需求增加,和诸如债转股
等改革措施使得私营和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升。服务业同样有所发展,同1999年
7.5%的增速相比,2000年增长率为7.8%。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由于严重的干旱影响
,粮食零售价格有所下降。2000年谷物产量降至9%。在连续下降5年后,商品零售
增长从1999年的6.8%升至9.7%。
一系列财政政策刺激和私人投资重新活跃使得2000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有了
9.3%的扩张。适度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内需求:主要贷款利率99年6月为5.9%,而
96年中期为11%。从99年6月以来,国内银行贷款利率一直比相应的国际市场上美元
标的资产利率低。
前两年通货紧缩的趋势在2000年得到大幅控制: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了0.4%。
不过,剔出与石油相关产品和某些服务业产品的一次性价格调整的因素,指数是略
为下降的,这主要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下跌。
官方估计的失业率为:城镇劳动力约为3.1%,同去年持平。但是,这只包括那
些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的人数,并未涵盖约700万的下岗职工(即,在国有
企业改革中失业的人),他们还未找到另外的工作。如果把下岗职工算在内,城镇
失业率上升至大约7%。
2000年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8月,宣布了另一500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
。税收收入比1999年上升16.9%。主要归功于工业部门的发展良好,近期的财政改
革措施,包括打击走私,和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除此之外,2000年度的财政赤字
扩大到占GDP比例的2.8%,而1999年为2.1%。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长了12.3%,比
1999年略微下降。
为了准备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中国人民银行考虑采取机制来逐步允许由市场力
量决定利率。第一步就是在第三季度宣布超过100万美元的外币贷款和外币存款自
由兑换。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经济逐渐复苏和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2000年出口
激增27.8%,进口增长36.8%。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达140亿美元,即GDP的1.5%。实
际国外直接投资增长4%,已签约的国外投资增加51%。外汇储备为1650亿美元,外
债1560亿美元,对外支付情况良好。
受国内需求增加驱使,2001至2002年的GDP增长预测分别为7.3%和7.5%。这段
期间内,工业和服务业应以8%的增速发展,农业为3%。据预测,由于总体国内经济
环境的发展,国内需求会保持旺盛。
随着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通货紧缩的趋势会逆转。另外,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会推动生产成本。考虑到许多企业过剩的生产力,包括一些生产消费品的产业,综
合来看2001至2002年度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为2-2.5%。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进行,城镇失业率还会上升。出口增长预测为
10-15%,这是由于全球经济减缓地影响和2000年已达到高峰的结果。随着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和贸易政策自由化的发展,包括更低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进口会持续上
升,在今后的几年内增速超过出口。结果,经常项目盈余会逐步减少。但是,经常
项目盈余的减少会被更多的外资投入和外汇储备水平进一步上升所抵消,后者提供
的进口数额大致为8个月的进口额。外汇水平预期保持稳定。
政府在今后几年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强化金融系统,解决城镇贫困问题,根据
WTO准则调节经济,减少地区间的贫困差异。建立4个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不良贷款
的问题是1999年金融部门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许多金融部门的问题同不
景气的国有企业有关,一大部分的不良资产都与之相关。虽然将相当部分的不良资
产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会改善银行的财政状况,资产管理公司最终成功还要靠能够
解决定不良资产的比例。
亚发行:今明二年中国经济将由内需拉动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日前预测,2001年和2002年,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下,中国经济增
长将分别为7.3%和7.5%。其中,工业和服务业将增长8%左右,农业将增长3%左右。
由于国内经济环境改善,预计国内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国内消费和经济的增
长,物价下降趋势将得以扭转。此外,由于2000年全球油价上升,生产成本将会升
高。去年下半年粮食产量下降,2001年上半年食品价格将略有上升。由于许多工业
,包括一些消费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预计2001年至2002年的通货膨胀率在2%至
2.5%之间。
亚发行认为,2001年和2002年,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和2000年的出口基数较高,
预计出口增速将下降到10%至15%。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贸易政策的开放,由于关
税税率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减少,今后两年内的进口增速将高于出口。因此,目前
的贸易顺差将逐渐下降。但是,由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国外投资者的开放,大量
的国外资本流入将弥补出口额的减少。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中国的国际收支仍将保
持100亿—120亿美元的顺差。到2002年,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将增至接近1850亿美
元。
亚发行说,通过三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已克服了亚
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中国保持了汇率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目前,
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较平稳的财政货币环境下保持总需求的高速发展以
及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亚发行指出,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在2000年已升至2.8%。虽然这一数字远低于发
展中国家的财政赤字水平,但这并没有完全反映中国潜在的财政风险,因为这一数
字不包括:用来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进行资产重组所需的准财政支出;政府在
弥补养老金缺口方面的隐性负债以及必要的社会保障支出。
另外,2000年全球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都具有负面影响。今后
,中国经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在未来10年中,原油需求每
年将增加4%。而国内供应占石油总需求的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78%下降到2010年
的71%和2020年的62%。除非中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新的国内资源供应,开辟
其他能源资源替代品,否则石油进口将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沉重负担。
亚发行提出,未来几年内,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强化金融体制、减
少城市贫困、按照WTO规则调整经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亚发行说,对多项法规进行调整,使之与WTO规则相适应,是中国政府在未来
几年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政府应加强金融体系的调整、缩小收入差距、解
决城市贫困问题。要特别警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转移到其他金融部门。
亚发行指出,中国政府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应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
系,取代原有的主要由国有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
施密特:30年内中国将成世界经济三强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30年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超过日本而与美国
和欧盟并驾齐驱,届时,人民币将和美元、欧元一道成为全球的三种主要货币。施
密特是在5月10日于北京的“世界新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上述看法的。作
为一个地缘战略家,施密特把演讲的主题定为全球结构的演变以及未来三十年的不
确定性。
中国:与美、日、印良性关系至关重要
施密特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命运。他说,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取得的
文明和经济的成就令人难以置信,今天中国在政治上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也将成
为一个工业和经济的世界强国。“如果中国能够维持稳定和良好的政府,在三十年
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将会超过日本,达到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水平。那时世界上将会
有三种主要货币,即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而日元只能起地区性的作用。”施密特
说,“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贵国会遇到巨大的问题,同时也很可能会遇到挫折。
”
这一前景会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主要取决于中国能否和美国以及日本和印
度这两个邻居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关系,尤其是中美之间能否确立一种可预测的良性
关系。施密特说,“中美未来关系的不确定性主要因素在美国。基辛格博士曾经多
次警告美国人,不要将中国视作是自己的对手和敌人,因为这样的政策随着时间的
流逝将会使美国在亚洲和世界受到孤立,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而且在很多场合我
都告诉我的美国听众,一旦美中发生冷战,欧盟是不会帮助美国的。”
另一个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外部因素是日本。施密特说:“八年前我在上海预
测,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紧张局势将会持续五十年,这个紧张局势将是亚太地区压倒
一切的问题,今天这个令人不快的预言仍然无法完全排除。”他认为,要拆除中日
对抗这颗定时炸弹的引信,东京的政治家和政府应当就1895年到1945年这50年间日
本对中国的侵略、占领和掠夺公开向中国道歉。
施密特建议,中国在把目光集中在太平洋方向的同时,也应不时回过头来向西
边看一看。印度作为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中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将使它变成另一个大国的角力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
紧张局势一触即发的地区。
美国:成为世界的最大变数
在他看来,美国今天已经成为决定世界明天走向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我要问
一个问题,美国的优越性会持续多长时间?美国是要在未来几十年当中起一个世界
警察的作用呢?还是将自己融入国际普遍规则,与其他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利?”
他非常不安地说,“如果这种不确定性持续的时间过长,那么对于中国、欧洲、俄
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都会造成问题。”
施密特不点名地抨击说,尽管冷战和军备竞赛已经结束,中国和苏联之间的紧
张局势也已经结束,但是现在还有一个危险,就是“一些政客和军事战略家在寻找
新的敌人”,因为“他们有了军队就想找到新的敌人”。他告诫说:“我们都要学
会在一个没有威胁性敌人的环境中生存,这是一个很新颖的观点。这对于美国、北
约、德国、日本和中国都有好处。”
施密特认为,全球化需要有一些最基础的价值观念和规则,包括尊重人类的生
命和尊严,遵守法律,遵守我们已经签订和接受的条约、协议等,尊重和容忍理念
和意识形态不同的人。他意有所指地说:“竞争是必要的,我们也想要高科技,任
何人都有权为他自己的福祉而奋斗。但是,在邻国和其它国家面前要负责任地去行
动,这个义务是任何人都无法摒弃和消除的。”
掠夺资本主义要不得
他认为,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全球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进展,使所有的人都可
以轻易地利用其他人的科学成果和技术创新,不管他是住在巴黎,还是住在新疆的
乌鲁木齐。闭关自守,不与全球化接触的国家一定会被抛在后面,而管理不善、组
织无力的那些国家则会被淘汰出局。
施密特不无担忧地表示,随着电子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出现全球性
的大众精 神异常的危险的可能性大大升高了,这既容易引发各种意识形态方面的
原教旨主义,也能够很方便地使金融市场的投机狂热迅速扩散。比如过去两年的全
世界股市热,如果没有电子传播手段的话,就不会出现了。“我们必须淡化掠夺性
资本主义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来自少数几个金融心),因为短期的资本流动和
投机主义已经现在变得非常危险了。”不过施密特对此也不表乐观,“我们能否通
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经济强国之间的协议,来创建一个更加稳定的世界金融秩
序和强大货币之间的稳定关系,这一点还是不可确定的”。
楼继伟: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7%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表示,他有很强的信心认为今年我国7%的经济增长目标能
够达到而且有可能超过;今明两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谈到今后的趋势时,楼继伟说,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特别是存在通货紧缩的趋势。1997年以来,我国政府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之
上的经济政策已起到积极效果,这将起主导作用。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我国保持高
储蓄率,去年达到36%,占了GDP很大比重。预计今后几年经济增长仍然是强劲的。
而我们最大的挑战是面临加入WTO,农业和某些资本密集的制造业将呈弱势,而劳
动密集的制造业将具备优势。加入WTO,对我国贸易的扩张、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其影响总的来说是正面的,估计每年能
促进GDP额外增长0.5%~1%;微观层面上,劳动密集制造业的优势也将得到发挥。
在谈到政府面临的政策责任时,楼继伟说,要增强加入WTO后的正面效果。一
是增大经济规则的透明度,目前财政部正在进行财政制度方面的改革;二是整顿市
场秩序,整合国内经济,使竞争更加充分;三是支持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以增强
抵御冲击的能力;四是采取多项措施增强企业和银行以及以银行为主的服务业的活
力;五是采取鼓励投资的措施,目前在税收上已有一些想法。而财政政策的最大责
任则是减少加入WTO的负面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更好配合,达到无通货膨
胀下的国民福利的最大化。按目前情况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今年明年还不能退出;
要采取有效措施从东部地区集中财力,进一步支持西部地区作结构调整;进一步推
进城镇化,在二、三产业发展基础上适当转移农业人口。他表示,估计在5年之内
财政政策都有必要而且也有能力承担起这些责任。
--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oooO Oooo.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 ) ( )
那么,再长久的一生, \ ( ) /
不也就只是, \_) (_/
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1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