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C++2Java),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三、权威观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30日07:50:0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邱晓华:预计上半年我国GDP增长近8%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6月13日在京指出,尽管世界经济增势减缓,我国全
年经济仍能保持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格局。他预计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接近8%。
 
  邱晓华说,今年前5个月,我国投资增长17.6%,比去年同期高5%左右;消费增
长10.1%, 
比较稳定。这说明,我国内需动力比较稳健;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能够接近8%。 

  他说,如果世界经济下半年不出现剧烈震荡,我国出口实现8%的增长还是可能
的。今年内需会增加一块,增加的幅度有可能大致达到外需减少的一块。今年
1500亿特别国债,“大头”资金还在国家手上,没有拨付到位;随着市场准入门槛
的下降、投融资渠道的进一步疏通、政府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公正和透明、投资者权
益法律保障制度的健全,民间投资将更趋活跃。当前引进外资的增势下半年仍能保
持。估计全年投资能够达到10%或超过这一目标。 
  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下半年增长将加快,全年消费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长。
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会比上半年有一定程度回落,但是回落的幅度十分有限。 
  他还说,我国通缩在去年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今年以来物价继续平稳回升,全
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能够控制在2%以内。因为,目前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根
本改变,物价回升更主要的还是服务和住房价格回升所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趋势
减缓,减轻了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今年不会产生明显的通胀。


袁钢明:中国偏重出口的政策空间已不大
  自2000年年末以来,受美国经济放缓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滑,给
宏观经济走势带来了新的压力。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回升具有重要影响,但出口对
经济回升的拉动作用要从与进口抵消之后的净出口变化情况来观察。 
  2000年上半年,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净出口12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43.5亿美元,对经济回升起到需求拉动作用;下半年出口慢于进口,净出口额比上
年同期减少92.4亿美元,从需求形成角度看,下半年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回升起了负
作用。2000年全年进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增长速度,造成2000年全年净出口下降为
241.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1亿美元,从而全年净出口从需求方面对经济回升起负
作用。2000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经济下滑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
底累计出口增长速度下降至27.8%,与上半年相比下降了10.5个百分点。2001年1-
4月,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到13.2%,净出口53.6亿美元,同比减少19.6亿美元。由于
净出口下降,外贸从需求方面对经济回升的负作用增大。 
  净出口下降,使得出口未能形成新增需求,对经济起不到直接的拉动效应。出
口增速加快可以通过支持进口扩张间接地对经济回升发挥作用。去年年初宏观经济
出现回升以来,进口增长速度也出现同步加快。如果是在前两年宏观经济低落、国
内需求疲弱的情况下,进口量增大容易对国内需求形成竞争和替代,使部分国内需
求被国外进口所利用,造成国内需求的外流,对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而在去年
出现的国内需求扩张的经济回升过程中,进口增长速度的加快,是应国内需求的扩
张所致,进口投资品支持国内投资实现较快扩张,对形成国内新增需求起到互补作
用。在进口增速加快的情况下,出口的并行快速增长有利于贸易收支的平衡,或防
止贸易逆差扩大和汇率下跌,从而对进口扩张及经济的稳定回升提供后续性支持。
 
  从1997年以来的各年情况看,净出口增减与宏观经济起落没有明确的关联关系
。1997年和1998年,净出口大幅度增加,宏观经济反而明显下落;1999年净出口急
剧减少,宏观经济进一步下落;2000年净出口继续减少,宏观经济反而出现回升。
净出口变化,主要是出口和进口分别受国际市场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不同影响
增速出现差异。1997年和1998年,东南亚金融动荡影响出口增长出现波动,但国内
需求下落影响进口下降幅度更大,因而形成净出口大幅度增加;1999年和2000年,
国际经济变动平缓,出口快速增长,同时期,国内市场需求出现由弱转强的变化,
引致进口更快增长,从而形成净出口减少。   由此可以看到,近几年的净出口
变化对宏观经济的起落起不到多么重要的影响。反过来,进口及至净进口的变化主
要受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宏观经济的起伏主要决定于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
需求的涨落。 
  从净出口与宏观经济的变动关系看,净出口也没有对宏观经济回升作出贡献,
如果把出口与进口分离开来看,不看净出口,只看出口,那么,2000年的出口高速
增长对经济回升的积极作用似乎可以体现出来。出口高速增长与工业出口交货值及
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出口高速增长表现出出口部门利用外部需求
而使国内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通过国际交换形成新增GDP,对经济增长加速作出
贡献。 
  出口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与国际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实施出口退
税等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有关。因此,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应当说对经济回升发挥
出了一定效果。但是,事实上,我国这一时期出口的高速增长与进口的高速增长很
大部分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我国出口增长的很大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的高
速增长是以进口的高速增长为基础进行的,对于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能
根据净出口变化来衡量。单用出口增长来衡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很大的水
分。即使不完全用净出口指标衡量,只是部分地考虑净出口因素即考虑与出口关联
的进口抵消因素,出口增长的贡献作用也要大打折扣,因此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效
果并不像通常想象的那样大。出口退税政策造成国内出口产业和经营与非出口产业
和经营的不平等环境,实际上是以非出口产业对出口产业进行补贴,在出口产业和
经营受到鼓励而加快增长的同时,非出口产业和经营受到压抑。因此,出口退税等
出口鼓励政策包含着对国内内需型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的成本。出口退税还有可能形
成扭曲性诱导,导致骗税事件大量发生,更导致出现大量难以发现的以出口之名进
行的假出口、真进口不当经营行为,很多? 匠隹诰疃邢吕矗峁丛斐
山诖笥诔隹冢怀隹谖骸? 
  目前,出口退税率平均已?5%以上。今年以来,受美国经济放缓影响,我国出
口增长率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即使出口退税政策能够真正完全有效率地起到促进出
口的作用,以鼓励政策促进出口增长的空间也已近穷境。如果经济增长对出口形成
很强依赖,那么,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将急剧增大。随着出口困难加大,偏重鼓励
出口的政策的局限性及其弊端愈益明显。 


李善同:中国经济20年内潜在增速可达7.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部长李善同日前指出,中国经济从2000年到2020年
之间,平均潜在增长速度可达7.3%左右。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GDP将比2000年翻
两番多;按汇率计算,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即相当于1997年世界人均GDP的平
均水平,GDP总量可以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和欧共体位居世界第三;按购买力平
价计算,GDP总量可能接近当时美国的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TFP)保持年均增长2.5%-3%是前提

  李善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贡献特别强调。“尽管在未来20年的前10年里,
资本的劳动力仍然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2010年之后,资本增
长将趋于缓慢,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减少到0。资本和劳动力逐步停止
增长将导致后10年比前10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下降1.3个百分点。未来经济增长将
主要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后者”。    
  “在未来20年中,全要素生产率(TFP)保持年均增长2.5-3%是基本前提。这
就是说,在未来20年中国仍然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
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不断转移、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加深、国
际环境也保持稳定等等,都是假设的条件”。 
  她认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很多困难、风险和挑战。“种种困难、风
险和挑战都可能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因此,选择恰当的战略、政策与措施,
是使增长潜力变为现实的一个充分条件”。 
  李善同解释,“我们所模拟的基准情景,就是基于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内外政
策环境都较为乐观的估计上的。这种对未来的分析,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可计算
模型模拟出来的可能情景。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情景分析并不是一种精确预测,但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

  2000-2010年间的总投资率将维持在40%左右 

  在假设的前提下,李善同认为,2000-2010年间,资本存量仍将快速增长,总
投资率将维持在40%左右。 
  她分析,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中国居民相对高的储蓄倾向不可能在短
时期内改变,政府可能坚持相对审慎的财政政策也会使财政赤字保持在很低或者为
零的水平上。这一时期将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水平和高投资率。 
  “但是,进入2010年以后,抚养率的逐步提高和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
居民储蓄水平下降。在2020年,总投资率将降至35%以下”。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20年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李善同判断,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未来20年产业结构还会出现大的变
化。“到2020年,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约下降一半,但农业部门仍拥有近2亿劳动力
,约占总劳动力的26%——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稀缺的国家这一基本国
情在20年内不会改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是吸纳新增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转移
的主要部门。其中,服务业、建筑业、电子、电机和部分轻工业部门都是未来20年
就业增长较快的部门”。 
  但她认为,结构转变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资本/劳动比的提
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将有利于技能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竞争力的提高,但不会改变
中国的比较优势”。 
  “对外贸易充分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前20年取得成功的重
要因素之一。”李善同分析,“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较高
份额,难以获得大幅度的增加,出口的进一步增长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升级和新市场
的开拓。在未来20年中,对外贸易的增长将慢于GDP的增长速度,2020年外贸占
GDP的比重约在30%左右。但这与大国通常的外贸依存度更为接近”。 
  “重要的是,尽管外贸增长速度将会放慢,占GDP的比重也将会下降,但对外
贸易的内在质量将会提高。”李善同认为,未来20年中国对外贸易内在质量的提高
,具体将表现为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升级、加工贸易的比重下降、外贸与国内经济
活动的联系将会加强。 
  “由于产品结构和出口的调整,中国的农产品、矿产品、食品和纺织品出口的
比重将会下降,而电子、机械等资本品和服装的出口比重会上升,但并不意味着中
国比较优势的根本改变。”李善同说,“非熟练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成本相
对低的事实不可能很快改变,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升级到技能或资本
密集型产品出口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部门在2020年仍是第
一大的出口部门”。 

  2000-2010年将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李善同将未来20年划分为前10年和后10年两个阶段。她认为,2000-2010年
将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时期。“在未来的20年里,机遇和挑战并非均
匀分布。在上述假设下,在2000-2010年间,GDP增长相对较快,年均增长可达7.
9%;到2010年之后则会有所下降,2010-2020年间年均增长可能只有6.6%”。 
  李善同的判断,很大程度基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人口的比重从
2010年起将明显加快。到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中国将开始逐
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而在2000-2010年期间,我国劳动力仍将保持较高速的增长,
人口抚养率也在继续下降,是实现高速增长的大好时期”。 
  李善同估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的趋势将保持到2010年,最高达到71%。
其后,由于少儿人口减速变缓和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逐步下
降。在2000-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1.23%,但在2010-2015年间,其年
均增长率将降至0.54%,2015-2025将降至0.06%,在2025年之后,劳动年龄人口将
呈负增长。 
  “人口结构变化不但直接决定劳动力的供给,也会对社会储蓄、公共支出等方
面产生间接的影响。”李善同说,“老龄化问题同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的
挑战。老龄人口增多将导致储蓄水平下降和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公共开支的增加和
政府财政赤字的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税收负担加重,都将影响经济增长”。 
  另外,她指出,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后10年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压力
各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也将比前10年更为突出,整个经济都将处于相对低速增长时期
。 
  “我们必须抓住2000-2010年这前1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机会。”李善同认为,
在这一时期,加快实施企业、银行和社会保障等微观领域的改革,加速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进程,加大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投入致力于人口素质的提高,都将获得事半功
倍的效果。


丁宁宁:我国经济高增长阶段并未过去
  丁宁宁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一个“稳定增长”新阶段的说法值得商榷。“稳定增
长”指的是二战后成熟工业国家的经济特征,不可能为刚刚完成初级工业化的发展
中国家所具有。虽然我国经过20年的调整,目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有了较
大调整,但依然没有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一般标准。加之较低的人均GDP水平和过
高的农村劳动力比例,表明中国依然处于典型的经济“起飞”阶段。产业结构、就
业结构、城乡结构、进出口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适应市场经
济需要的各种必要的法规、制度也处于建立、完善的过程之中。由于资源从低效益
部门向高效益部门的转移,经济应当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又是缓解结构剧烈变化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的必要前提。 
  根据人口模型推算,我国确实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但离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
至少还有20年的时间。况且,社会抚养率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老龄人口的比例,还
要考虑未成年人口的比例。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抚养率
较低、劳动力增长较快的阶段。应该抓住时机把经济搞上去,尽可能在人口老龄化
之前进入那种特殊的“稳定增长”时期。 
  从构成生产函数的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这三个因素看,中国目前依然具备高
速增长的潜力。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国际资本流入保持
着稳定增长态势;如果我国城市化率能从目前的20%提高到2030年的50%左右的水平
,每年可有约2000万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市场;加上国有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的
不断推进,从宏观经济学的“供给”方面看,我国经济完全有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
速度。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