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ender (fender),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合集]饥荒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9月18日11:35:26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fender (fender)                      于 2003年09月09日23:06:41 星期二 说道:

在人们为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进行辩护时,总是津津乐道20世纪的那一场凯恩斯革命,
而发生在同一时期另一个面向的例子却很少被提及。那是在社会主义俄国,经历了2年的
饥荒,付出了饿死上百万人的代价之后,列宁不得不从意识形态领域上暂时退却,颁布
新经济政策。所谓的新经济政策不过是恢复私有财产、企业被命令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工资以市场来决定的市场行为。经过七年向资本主义回归,社会主义俄罗斯度过了危
机。
斯大林掌握了更为集中的权利,却仍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为获得对苏联农民的完全统治
,土地被收归集体所有。在粮食短缺的情形下,苏联政府倾向于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满足
工人的食物需求。于是在饥荒再度发生时,又有数百万人被饿死。与上次不同的是,这
次的受害者主要分布在农村。请注意政府在分配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似乎发生在上个世纪的饥荒更多在社会主义(或者集权)国家演变成了灾难,中国也没
有幸免。众所周知的三年自然灾害,到底饿死了多少人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40年
过去了,当时身处农村我的长辈们仍然清楚地记得每一种树叶的味道。天灾也许是祸根
(对此我心存疑虑),可是为什么在没有天灾的年份我们没有储备足够的粮食呢?如果
我们向前看看大跃进,或多或少可以找到些答案。无数本应该在田里种地的人砸了自家
的锅,怀着共产主义的憧憬去大炼钢铁,同时,成熟了的粮食被烂在了地里。用经济学
的语言说,政府把稀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到了工业中去。而在那一时期,粮食一直是短
缺的,由于缺乏价格机制,这一信息没有被及时反映出来。
非常可惜,在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之后,中国还是要经过20多年的时间才认识到价格
机制的作用。

────────────────────────────────────────
 Derivatives (寻梦五道口)             于 
对这一问题很不好说。因为我们找不到第一手的资料。
但我感觉,主要是在农村实行的制度问题。

当时,各个领域都在进行以放权让利为主的体制改革,农村却相反,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体
制。尤以高级合作社和共产风为主。记得看书好像有七十万个的队合成为2.7万个高级社,
政经一体,高度集中。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打击,同时又有浮夸风。粮食收购不上来时,中央认为农民抗粮,采取
了强制手段。同时各地又不许农民逃亡!!!于是大批人开始被饿死。

感觉这应该首先是政治悲剧,其次才是经济制度的悲剧。
主要是由于高度集中农民没有得到实惠而没有积极性,不是由于不实行价格体制。


────────────────────────────────────────
 fender (fender)                      于 饥荒换句话说就是粮食极度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怎样都要有人被饿死,不饿死乡下
人,就饿死城里人。

资源为什么没有配置到粮食生产上,是典型的经济问题。激励问题同样是经济问题。在谈
到价格机制的作用时,我觉得可以暂时把政治问题抛开,否则同样我们还可以把气候、农
业技术等等相关的问题全拿过来放在一块讨论,从各个不同的领域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
况,将各种情况进行组合,最终什么结果都得不出来 :-)

────────────────────────────────────────
 Derivatives (寻梦五道口)             于 

资源为什么没有配置到粮食生产上,这是因为政治和经济体制所决定的。目标是工业立国
,于是农村实行了我前文所说的变革。

激励确实是经济问题,我提到激励,也只是说明导致饿死人的,没有实行价格机制并不是
首要的原因。




────────────────────────────────────────
 yuwei (yuwei)                        于 有点道理

────────────────────────────────────────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