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机器猫),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第二十二章 通货对汇兑和对外贸易的影响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7日07:42:2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
第一节 由通货造成的汇兑变化
在研究有关国际贸易的各项法则时,我们首先考察了在物物交换的假设下决定
国际交换和国际价值的各种原理。接着,我们说明了,采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不
会对国与国之间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法则和价值法则产生任何影响,因为贵金
属在这些法则的影响下分配干世界各国的比例,会使货币制度下的交换和交换的价
值同物物交换制度下的情况完全一样。最后,我们考察了,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或商
品生产费用的变化所引起的贸易状况的那些变化,如何影响货币本身的价值。尚待
考察的是,不是由商品而是由货币引起的贸易状况的变化。
金银的生产费用虽然不象其他各种物品那样容易发生变动,但也同其他各种物
品一样会发生变动。外国对金银的需求也会变化。使用在工艺和装饰上的金银增加
,或生产和交易的增加使经由流通媒介来完成的业务量扩大,都会使对金银的需求
增加。相反的原因,或节省金属货币的方法得到推广,则会减少对金银的需求。这
些变化会影响采矿国和非采矿国之间的贸易,会按照有关输入品的一般法则影响贵
金属的价值;这一点前几章已有详细说明。
我在这一章 要考察的,不是改变货币永久性价值的那些因素,而是货币价值
偶然成暂时的变动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货币价值的这种偶然变动与影响货币永
久性价值的各种原因毫无关系。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同过去60年间引起许多辩
论的一个实际问题、即通货管理问题有关。
第二节 金属通货突然增加,或突然发行银行券或其他货币代替物,会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假定某国的流通媒介完全是用金属制成的,由于下述那样的原因,这种流通媒
介由于偶然原因突然增加,例如由于过去在外国人侵或国内动乱时期隐藏的金银财
宝被投入流通领域。其自然结果是物价上涨。这将阻碍输出,鼓励输入;输入将超
过输出,汇兑将不利于该国,新获得的货币将散布于与该国进行贸易的一切国家,
并进而逐渐散布于整个商业世界。这样溢流出去的货币将均匀地散布到一切商业国
家。因为货币在输出和输入再度平衡以前会不断外流;而(由于假定国际需求的经
常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输出和输入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能恢复平衡,即,货币
将非常均等地散布,致使所有国家的物价都以同样的比率提高,从而物价的变动没
有任何实际意义,输出和输入的货币估价虽然较高,实际上却和原先完全相同。全
世界货币价值的这种降低(至少如果降低的幅度很大的话),将使矿山每年的供给
暂时停止,至少是有所减少,因为所产贵金属不再具有与其最高生产费用相等的价
值。因此,每年的损耗将不能得到充分弥补,通常的损毁原因将使贵金属总量减少
到先前的数量;此后,贵金属的生产将重新以先前的规模进行。由此可见,金银财
宝的发现只能产生暂时的影响,即,在金银财宝散布到全世界以前暂时扰乱国际贸
易,接着使贵金属的价值暂时降低到为生产或获得贵金属所需的费用以下,这种降
低将因贵金属生产国的生产暂时减少和输入国的输入暂时减少而逐渐得到纠正。
随同纸币或其他货币代替物取代贵金属的过程而产生的结果,同金银财宝的发
现所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假定英格兰拥有完全是贵金属制成的通货2000万镑,但
突然有2000万镑纸币投入流通。如果这些纸币是由银行家发行的,它们就会用于贷
款或购买证券,因而使利率突然下降;利率的下降,很可能使2000万镑金币中的大
部分来不及影响物价就被当作资本输出国外,去寻求较高的利率。但是,如果我们
假定,这种纸币不是由银行家发行或任何种类的放款人发行的,而是制造商在支付
工资和购买原材料时发行的,或政府在支付经常费用时发行的,则全部纸币将迅速
为交换商品而进入市场。其自然结果将如下述,即,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将上涨;输
出几乎停止;输入受到异常的刺激;有大量的差额必须偿付;汇兑转为对英格兰不
利,不利的程度高到等于输出货币的费用;剩余的货币将按各国在地理上和商业上
与英格兰接近的程度,迅速地流向世界各地。这种流出将一直进行到各国的通货达
到同一水平为止;所谓达到同一水平,不是指货币在任何地方都达到同样的价值,
而只是指各国货币的价值恢复到先前与货币获得费用的经常差额相当的程度。如果
所有国家的物价以同样的程度上涨,则任何国家的输出和输入都将恢复原状,相互
抵消,因而汇兑也将恢复平价。象2000万镑这样大的金额散布于整个商业世界,虽
然会明显地提高一般物价水平,但其所起的作用却不会持久。获得贵金属的一般条
件无论在整个世界还是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降低的价值将得
不到补偿,而矿山的供给将部分地停止或全部停止,直到这2000万镑全被吸收为止
;在其被吸收以后,一切国家的通货在数量和价值上都将几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我说“几乎”,是因为精确地说,会有微小的差别。此时,由于世界上遭受损耗的
金属货币少了2000万镑,因而每年所需要的贵金属的供给将略有减少。所以,自此
以后,各采矿国与世界其余国家之间的收支要保持平衡,各采矿国就必须多输出一
。些金属以外的物品,或少输入一些外国商品;这意味着,各采矿国的物价水平将
略低于过去,其他一切国家的物价水平将略高于过去;前者的通货较少,后者的通
货较多。这个结果是发行纸币可能使国际贸易或各国的通货价值或数量发生的唯一
永久性变化,但是这个结果太微不足道了,除在说明原理时外毋须加以注意。
然而,还可能产生另一种结果。过去处于非生产形态的2000万镑金属货币,现
在转变成了生产性资本,或者可以转变为生产性资本。这种利益最初由英格兰在损
害其他国家的情况下获得,后者买走前者昂贵的非生产性剩余物品,而为此向前者
提供价值相等的其他各种物品。这些国家的损失,会随着从矿山流入的贵金属不断
减少而逐渐得到弥补,最后,整个世界的生产资源实际上将增加2000万镑。亚当·
斯密所作的说明虽为人们所熟知,但因其十分恰当,仍值得在这里复述。他认为,
用纸币代替贵金属,好比在空中架设公路,使现今被道路占用的土地可以用于农业
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是一部分土地得到了解放,而发行纸币则可以使一部分积蓄
的财富得到解放,过去这部分财富的职能只是使其他土地和资本用于生产,现在它
本身也可以用于生产;它过去所履行的职能将由无所花费的媒介物同样出色地执行
。
不使用金属货币而为社会节省的价值,是提供货币代替物的那些人净得的一种
利益。他们可以使用2000万镑流通媒介,而所费只是雕版工制作铜版的费用。如果
他们将所增加的这笔财产用作生产性资本,则它将和同等数额的其他任何资本一样
,可以使一国的生产物增加,使社会受益。是否这样使用,多少取决于发行方式。
如果是由政府发行,并用以偿还公债,它就很可能成为生产性资本,然而,政府可
能更愿将这一特别财源用作经常费用;可能将它毫无禆益地挥霍掉,或者只是用以
暂时代替同等数额的赋税;在最后那一情况下,全体纳税人可以将这笔钱节省下来
,他们或者将它加入自己的资本,或者作为收入用于消费。如果纸币象在我国那样
是由银行家和金融公司供给的,则这一金额几乎全部会变成生产性资本;因为既然
发行者有义务随时偿付,他们就决不会将它浪费掉,倘若发行者不能随时予以偿付
,那就肯定有人在搞欺诈,或者是管理不当造成的。银行家的业务乃是贷款者的业
务,因而他发行纸币,只是扩大了他的通常业务。他将这一金额贷给农场主、厂主
或商人,他们将它用于各自的业务。如此使用,它就会象其他任何资本那样,给劳
动带来工资,给资本带来利润。这种利润将在银行家和一系列借款者(大部分是短
期借款者)之间分配,银行家获得利息,借款者获得支付利息后剩下的那部分利润
,或相当于利润的便利。资本本身最后会全部变为工资,而且在通过出售产品而得
到偿付时会再次变为工资;由此而为维持生产性劳动提供了价值2000万镑的永久性
基金,并增加了一国的年生产物,增加额相当于用这笔资本所能生产的全部产品。
此外还有一种利益,这就是可以为一国节省补偿金属通货的磨损和其他损耗所必需
的贵金属的常年供给。
因此,只要能确保安全可靠,就应尽量用纸币代替贵金属;所需保有的金属通
货额,只要能在事实上和公众的信心上保持纸币的可兑换性就行了。象英格兰那样
具有广泛商业关系的国家,往往要突然向外国支付巨额款项,有时作为贷款或其他
海外投资,有时作为特别输入某种货物(最常见的事例是歉收时大量输入粮食)的
货款。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流通领域或银行的金库中必须拥有巨额铸币或金银块,
而且由于某一突然事件而流出的这些铸币或金银块,在突然事件过去以后,必须能
流回来。但是,因为输出所必需的黄金几乎总是取自各银行的准备金,在银行还有
偿付能力时决不会直接取自流通领域,所以为日常需要而保持一部分金属通货所能
获得的唯一利益是,各银行有时可以由此补充它们的准备金。
第三节 增加不兑现纸币所产生的影响:实际汇兑与名义汇兑
当金属货币已为等额纸币所取代,而完全被逐出流通领域时,如果纸币是可以
兑现的,则力图在流通领域增加更多纸币的任何尝试,就必然会完全失败。进一步
发行纸币会再次产生那一系列躯逐金币的后果。此时贵金属会同先前一样需要被输
出,而为此目的从银行取出的数量将等于过剩纸币总额;因此,这些过剩纸币不可
能再流通。固然,如果纸币是不兑现的,则其数量的增加就不会受到这样的阻碍。
当流通领域仍有可以取代的铸币时,不兑现纸币起作用的方式会与可兑现纸币一样
;只有当所有铸币(除为了便于小额兑换而保留的一些以外)都被逐出流通领域,
而纸币发行额仍在增加时,二者的差别才会显露出来。纸币在数量上一旦超过其所
驱逐的金属通货,物价很自然地就会上涨;根据具体情况,原来值5镑金属货币的
物品,现在也许会值6镶不兑现纸币,或6镑以上不兑现纸币。但是,这种物价上涨
和前面考察的情况不同,不会促进输入,抑制输出。输入和输出是由物品的金属价
格决定的,而不是由物品的纸币价格决定的;只是在纸币可以随意与贵金属交换的
时候,纸币价格才必然与金属价格一致。
我们假定,英格兰是一个纸币贬值的国家。假定在其通货仍为金属通货时,英
格兰的某种产品可以用5钱购得;而在法国则可以卖5镑10先令,二者的差额用以偿
付开支和所冒的风险,并向商人提供利润。由于纸币贬值,这种商品现今在英格兰
的价格为6镑,而在法国却不能卖到5镑10先令以上,尽管如此,它仍将象过去一样
输出。为什么?这是因为,输出商在法国出售这种商品所能得到的5镑10先令,不
是已经贬值的纸币,而是黄金或白银;在英格兰,金银块已按与其他物品相同的比
率涨价,因而,如果商人将黄金或白银带回英格兰,这5镑10先令就可以卖6镑12先
令,同过去一样,可以获得豆0畅的收益作为利润和补偿开支。
由此可见,通货贬值并不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将和通货保持原来价
值时一样进行。但是,虽然贸易不受影响,汇兑却受影响。当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
状态时,在使用金属通货的情况下,汇兑将按平价进行;与5金镑硬币等值的一张
法国汇票仍值5金镑硬币。但是,5金镑硬币或其中的含金量,如果在英格兰已值6
镑,则法国兑付的5镑汇票也值6镑。因此,当实际的汇兑为平价时,会出现一种名
义上的汇兑,它按通货贬值的幅度不利于一国。如果通货贬值10%、15%或20%,
则无论实际的汇兑会因国际债务和债权的变动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汇价总是会同
实际的汇兑相差10%、15%或ZO7o。但无论这种名义上的升水多么高,它也不会使
人们将黄金运出本国,并发出用它抵付的期票,以谋取这种升水的利益;因为这样
输出的黄金不象可兑换通货那样可以按平价由银行取得,而必须在市场上以较高的
价格(提价程度相当于这种升水)取得。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平价有
所变动,而不是汇兑不利,因为同过去相比,现在要有较多的英格兰通货才能与某
一数量外国通货的价值相等。然而,汇兑依然按照金属平价计算。因而,在通货贬
值时,汇价是由如下两种要素或因素合成的,即实际的汇兑和名义上的汇兑,前者
随着国际收支的变动而变动,后者则因通货贬值而变动,而只要通货有所贬值,这
种汇兑总是不利的。通货贬值多少可以按照金银块的市场价格超过造币厂估价的幅
度来精确计算,因此我们有了一种可靠的标准,可用以决定汇价的那一部分与通货
贬值有关,可以作为名义上的汇价加以核减;这样订正后的结果就是实际的汇兑。
增加可兑换纸币的发行额会扰乱汇兑和国际贸易,扩大信用同样会扰乱汇兑和
国际贸易,因为扩大信用同增加通货一样会影响物价,这一点我们已在前面作过详
细的说明。每当投机受到刺激,致使依靠信用进行的购买大为增加时,每个依靠信
用进行购买的人象用货币购买一样,总是使货币物价上涨。因此,一切结果必然相
似。物价上涨的一切结果是,输出受到阻碍,输入受到刺激:不过,输入事实上几
乎不会等到物价上涨(这是投机的结果)之后才能增加,因为某些大宗输入品通常
属于最早进行投机性过量买卖的物品。所以,在这样的时期,输入常常大大超过输
出;当这些输入品必须以货币偿付时,汇兑就转为不利,黄金也就流出该国。黄金
的流出究竟会对物价产生什么影响,取决于我们即将详细说明的各种情况:但是,
黄金的流出会使物价回跌,这是肯定无疑而且很明显的。物价回跌一旦开始,一般
就会造成总崩溃,信用的异常扩张迅即变为信用的异常收缩。因此,当信用轻率地
过度扩张,因而人们过分热中于投机时,汇兑发生转变以及银行因此而不得不获取
黄金输往国外,是突变的近因。不过,这些现象虽然明显地伴随着信用崩溃(也称
为商业危机),却不是信用崩溃的本质部分;如前所述,信用崩溃在完全没有对外
贸易的国家(如果有这样的国家),也完全有可能发生,而且有可能以同样大的规
模发生。
--
明明知道我们已经跋涉千里, .oooO Oooo.
我仍觉得你我才初初相遇. ( ) ( )
胸怀中满溢着幸福, \ ( ) /
只因你就在我眼前, \_) (_/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