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机器猫),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第一章 论分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4日10:20:0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
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
分工状况。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不重
要制造业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但是,目的在于供给
少数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
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厂内,使观察者能一览无遗。反之,那些大制造
业,要供给大多数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门都雇有许许多多劳动者,要把
这许许多多劳动者集合在一个厂内,势不可能。我们要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
人,也不可能。象这种大制造业的工作,尽管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成多得多的部分
,但因为这种划分不能象小制造业的划分那么明显,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
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
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
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
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
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
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
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
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
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
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
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
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
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
,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
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
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就其他各种工艺及制造业说,虽有许多不能作这样细密的分工,共操作也不能
变得这样简单,但分工的效果总是一样的。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
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
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
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未开化社会中一人独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
,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
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
。试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亚麻及羊毛的生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呢绒的染
色和最后一道加工,各部门所使用的不同技艺是那么多啊!农业由于它的性质,不
能有象制造业那样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不能象制造业那样判然分立。木匠的职
业与铁匠的职业,通常是截然分开的,但畜牧者的业务与种稻者的业务,不能象前
者那样完全分开。纺工和织工,几乎都是各别的两个人,但锄耕、耙掘、播种和收
割,却常由一人兼任。农业上种种劳动,随季节推移而巡回,要指定一个人只从事
一种劳动,事实上绝不可能。所以,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
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现在最富
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
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富国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较好,投在土地上的劳动与费
用也比较多,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土地面积与肥沃的比例来说也较多;但是,这样
较大的生产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过所花的较大劳动量和费用。在农业方面,富
国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贫国劳动生产力大得多,至少不象制造业方面一般情况那样
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质同样优良,富国小麦在市场上的售价,未必都比贫国低廉
。就富裕和进步的程度说,法国远胜于波兰,但波兰小麦的价格,与品质同样优良
的法国小麦同样低廉。与英格兰比较,论富裕,论进步,法国可能要逊一筹,但法
国产麦省出产的小麦,其品质之忧良完全和英格兰小麦相同,而且在大多数年头,
两者的价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兰的麦田耕种得比法国好,而法国的麦田,据
说耕种得比波兰好得多。贫国的耕作,尽管不及富国,但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
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但是,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
和富国竞争;至少在富国土壤气候位置适宜于这类制造业的场合,贫国不能和富国
竞争。法国绸所以比英国绸又好又便宜,就是因为织绸业,至少在今日原丝进口税
很高的条件下,更适合于法国气候,而不十分适合于英国气候。但英国的铁器和粗
毛织物,却远胜于法国,而且品质同样优良的英国货品,在价格上比法国低廉得多
。据说,波兰除了少数立国所需的粗糙家庭制造业外,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
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
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实施的结
果,各劳动者的业务,既然终生局限于一种单纯操作,当然能够大大增进自己的熟
练程度。惯于使用铁锤而不曾练习制铁钉的普通铁匠,一旦因特殊事故,必须制钉
时,我敢说,他一天至多只能做出二三百枚针来,而且质量还拙劣不堪。即使惯于
制钉,但若不以制钉为主业或专业,就是竭力工作,也不会一天制造出八百枚或一
千枚以上。我看见过几个专以制钉为业的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在尽力工作时,每
人每日能制造二千三百多枚。可是,制钉决不是最简单的操作。同一劳动者,要鼓
炉、调整火力,要烧铁挥锤打制,在打制钉头时还得调换工具。比较起来,制扣针
和制金属纽扣所需的各项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以此为终生业务的人,其熟练程度通
常也高得多。所以,在此等制造业中,有几种操作的迅速程度简直使人难于想象,
如果你不曾亲眼见过,你决不会相信人的手能有这样大的本领。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间而得
到的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到使用完
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进行的另一种工作。耕作小农地的乡村织工,由织机
转到耕地,又由耕地转到织机,一定要虚费许多时间。诚然,这两种技艺,如果能
在同一厂坊内进行,那末时间上的损失,无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损失还是很
大。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要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势
难立即精神贯注地积极工作,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当时间内,与其说他是在
工作,倒不如说他是在开玩笑。闲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
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几乎每天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
说是自然会养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
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纵使没有技巧方面的
缺陷,仅仅这些习惯也一定会大大减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这必定是大家都
知道的,无须举例。我在这里所要说的只是: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那些机械的发
明,看来也是起因于分工。人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许
多种事物上,更能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结果,各个人的全
部注意力自然会倾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各
个劳动部门所雇的劳动者中,不久自会有人发现一些比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来完
成他们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细密的各种制造业上的机械,有很
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发明。他们从事于最单纯的操作,当然会发明比较便易的
操作方法。不论是谁,只要他常去观察制造厂,他一定会看到极象样的机械,这些
机械是普通工人为了要使他们担当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发明出来的。最
初的蒸汽机,原需雇用一个儿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断开闭汽锅与汽筒间的通路。
有一次担任这工作的某儿童,因为爱和朋友游玩,他用一条绳把开闭通路的舌门的
把手,系在机械的另一部分,舌门就可不需人力自行开闭。原为贪玩想出来的方法
,就这样成为蒸汽机大改良之一。

  可是,一切机械的改良,决不是至由机械使用者发明。有许多改良,是出自专
门机械制造师的智巧;还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智能。哲学家或思
想家的任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只他们常常能够结合
利用各种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哲学或推想也象其
他各种职业那样,成为某一特定阶级人民的主要业务和专门工作。一此外,这种业
务或工作,也象其他职业那样,分成了许多部门,每个部门,又各成为一种哲学家
的行业。哲学上这种分工,象产业上的分工那样,增进了技巧,并节省了时间。各
人擅长各人的特殊工们不但增加全体的成就,而且大大增进科学的内容。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
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数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
可以出卖;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
产物,换得其他劳动着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
价格。别人所需的物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
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

  考察一下文明而繁荣的国家的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罢;你就会看到,
用他的劳动的一部分(虽然只是一小部分)来生产这种日用品的人的数目,是难以
数计的。例如,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级上衣,就是许多劳动者联合劳动的产物。为完
成这种朴素的产物,势须有牧羊者、拣羊毛者、梳羊毛者、染工、粗梳工、纺工、
织工、漂白工、裁缝工,以及其他许多人,联合起来工作。加之,这些劳动者居住
的地方,往往相隔很远,把材料由甲地运至乙地,该需要多少商人和运输者啊!染
工所用药料,常须购自世界上各个遥远的地方,要把各种药料由各个不同地方收集
起来,该需要多少商业和航运业,该需要雇用多少船工、水手、帆布制造者和绳索
制造者啊!为生产这些最普通劳动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种类的劳动啊!复
杂机械如水手工作的船、漂白工用的水车或织工用的织机,姑置不论,单就简单器
械如牧羊者剪毛时所用的剪刀来说,其制造就须经过许多种类的劳动。为了生产这
极简单的剪刀,矿工、熔铁炉建造者、木材采伐者、熔铁厂烧炭工人、制砖者、泥
水匠、在熔铁炉旁服务的工人、机械安装工人、铁匠等等,必须把他们各种各样的
技艺联结起来。同样,要是我们考察一个劳动者的服装和家庭用具,如贴身穿的粗
麻衬衣,脚上穿的鞋子,就寝用的床铺和床铺上各种装置,调制食物的炉子,由地
下采掘出来而且也许需要经过水陆运输才能送到他手边供他烧饭的煤炭,厨房中一
切其他用具,食桌上一切用具,刀子和叉子,盛放食物和分取食物的陶制和锡蜡制
器皿,制造面包和麦酒供他食喝的各种工人,那种透得热气和光线并能遮蔽风雨的
玻璃窗,和使世界北部成为极舒适的居住地的大发明所必须借助的一切知识和技术
,只及工人制造这些便利品所用的各种器具等等。总之,我们如果考察这一切东西
,并考虑到投在这每样东西上的各种劳动,我们就会觉得,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帮
助和合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这是我们很错误地想象的
)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的。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2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