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机器猫),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4日10:26:2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这一通常流行的见解,是自然而然地因货币有两重作用
而产生的。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因为它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我
们用货币,比用任何其他商品,都更容易取得我们所需的物品。我们总是觉得,获
取货币是一件要事。只要有货币,以后随便购买什么,都没有困难。因为它是价值
的尺度,我们便用各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量,来估计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有很
多货币的人,被称为富人;只有极少一点货币的人,被称为穷人。俭朴的或想发财
的人,被说成是爱货币的人;不谨慎的、不吝啬的或奢侈的人,被说成是漠视货币
的人。发财等于是有了货币。总之,按照通俗的说法,财富与货币,无论从哪一点
看来,都是同义语。
象富人一样,富足的国家往往被认为拥有很多货币。在任何国家,贮积金银被
认为是致富的捷径。美洲发现后,有一个时期,西班牙人每到一个生疏的海岸,第
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近处有无金银发现。他们就根据这种情报,判定那个地方有
没有殖民的价值,乃至有没有征服的价值。以前,法兰西国王特遣僧人普拉诺·卡
尔比诺去见有名的成吉思汗的一位王子。据这位大使说,鞑靼人所常常问到的,只
是法兰西王国的牛羊多不多。他们的问题和西班牙人的问题有同样的目的。他们想
要知道那个国家是否十分富足,值得他们去征服。鞑靼人和其他一切牧畜民族,大
都不知道货币的用处;在他们中间,牲畜便是交易的媒介,便是价值的尺度。所以
在他们看来,财富是由牲畜构成,正如在西班牙人看来,财富是由金银构成一样。
在这两种看法中,鞑靼人的看法也许最接近于真理。
洛克先生曾指出货币与其他各种动产的区别。他说,其他各种动产是那么容易
消耗,以致由这等动产构成的财富不太可靠;今年富有这等动产的国家,即使毫无
输出,只要是奢侈浪费,明年就可能很缺少这等动产。反之,货币却是一个可靠的
朋友,它虽然会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不容易浪费消
耗。所以,在他看来,金银乃是一国动产中最坚固最可靠的部分;他认为,由于这
个缘故,增加此等金属,应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
另一些人却以为,一国如能脱离全世界而存在,则国内流通的货币无论多少,
都毫无关系。借这种货币而流通的可消费物品,只会换取或多或少的货币;他们认
为,这样的国家实际上是富是贫,完全取决于此等可消费物品的丰饶或稀少。但对
于那些同外国发生联系,而且有时不得不对外作战,因而有必要在远地维持海陆军
的国家,他们的看法却又不同。他们说,除了送出货币来支付给养,否则就无法在
远地维持海陆军,但要送出货币,又非先在国内有许多货币不可。所以,每个这样
的国家都必须尽力在和平时期累积金银,一旦需要,才会有财力进行对外战争。
由于有这些通常流行的见解,欧洲各国都尽力研究在本国累积金银的一切可能
的方法,虽然没有多大成效。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以此等金属供给欧洲的主要矿山占
有者,它们曾以最严厉的刑罚或苛重的关税禁止金银输出。往时,其他大多数欧洲
国家似乎也都采用类似的禁止办法作为它们政策的一部分。在某些古代苏格兰议会
法案里,我们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亦曾以重刑禁止金银输出国外。法兰西和英格兰
古时候也曾采用同样的政策。
当那些国家成为商业国时,商人们在许多场合总感到这种禁令非常不便。他们
以金银为媒介,向外国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输入本国或运往别国,比用任何其
他商品为媒介,往往都更为有利。因此他们反对这种禁令,认为它妨害贸易。
他们说,首先,为购买外国货物而输出金银,未必会减少国内的金银量。反之
,还往往会增加那种数量;因为,如果外货消费额并不因此而在国内增加,那些货
物就可再输出国外,以高利润在那里售出,所以,带回来的财宝也许会比原来为购
买货物而输出的金银多得多。托马斯·孟把这种国外贸易的作用同农业的播种期和
收获期相比较。他说:“如果我们只看见农夫在播种时期把很多优良谷物撒播到地
里去的行为,我们一定会把他看做一个狂人而不是农夫。但如果我们再考察他在收
获期间的劳动,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行为是既有价值又有很大的收获的。收获才是
他努力的目的。”
第二,他们说,这种禁令并不能阻止金银输出,因为金银价值大体积小,极容
易向外走私。他们以为,只有适当地注意所谓贸易差额,才能防止这种输出。当一
国输出的价值大于输入的价值时,外国就欠它一个差额,那必然以金银偿还,从而
增加国内的金银量。当输入的价值大于输出的价值时,它就欠外国一个差额,这必
然也以金银偿还,从而减少国内的金银量。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禁止金银输出
,就不但不能阻止金银输出,而且将使金银输出加多一层危险,从而使金银输出加
多一层费用。所以,在这种禁令下,汇兑将更不利于有逆差的国家;购买外国汇票
的人,对于售卖外国汇票的银行,不仅要对运送货币的天然风险、周折与费用付出
代价,而且要对由于禁止金银输出而产生的意外风险付出代价。汇兑愈是不利于一
个国家,贸易差额亦必然愈是不利于这个国家。与贸易差额顺差的国家比较,贸易
差额逆差的国家的货币价值必定相应地低得多。譬如,英、荷两国间的汇兑,若百
分之五不利于英国,则在汇兑时便须以英银一百零五盎斯购买荷银一百盎斯的汇票
。英银一百零五盎斯既然与荷银一百盎斯的价值相等,故亦只能购得相应数量的荷
兰货物。反之,荷银一百盎斯却与英银一百零五盎斯的价值相等,故亦可购得相应
数量的英国货物。总之,售给荷兰的英国货物将以低得那么多的价格出售,而售给
英国的荷兰货物又将以高得那么多的价格出售,这都是由于汇兑的这种差额。英国
货物所换回的荷兰货币少得那么多,而荷兰货物所换回的英国货币却多得那么多。
所以,贸易差额就必然在那么大的程度上更不利于英国,必须把更大数量的金银输
往荷兰,以弥补差额。
以上的议论有一部分是有理由的,有一部分却是强辞夺理的。认为贸易上的金
银输出往往有利于国家的议论,是正确的。认为在私人觉得金银输出有利时,禁令
不能防止金银输出的议论,也是正确的。但他们如下的议论却是强辞夺理,即:要
保持或增加本国的金银量,比要保持或增加本国其他有用商品的数量,需要政府更
大的关心;自由贸易能确保这些商品的适量供应,毋需政府给予那样的关心。他们
又说,汇兑的高价必然加剧他们所谓的贸易差额的不利程度,或导致更多的金银输
出,这样的说法也是强辞夺理。诚然,这种高价极不利于该欠外国债务的商人。在
购买外国汇票时,他们要以高得那么多的价格付给银行。但是,虽然由禁令而产生
的风险可能使银行索取额外费用,却未必会因此而输出更多的货币。这种费用,一
般是在走私时在国内支付的,它不会使人在所需汇出的数目以外,多输出一文钱。
汇兑的高价,也自然会使商人努力平衡他们的输出和输入,使他们尽量缩小他们的
支付额。此外,汇兑的高价必定会产生类似课税的作用,因为它增高外货的价格,
从而减少外货的消费。所以,汇兑的高价不致于增加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而只
会减少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因而也会减少金银的输出。
尽管这样,那些议论却使听取它们的人深信不疑。它们是由商人们向国会、王
公会议、贵族和乡绅们陈述的;是由那些被认为了解贸易的人向那些自认为对这种
问题一无所知的人陈述的。贵族及乡绅和商人一样,都从经验中知道,国外贸易可
以富国,但对国外贸易如何富国的问题,他们却没有一个懂得清楚。商人们完全知
道,国外贸易如何使他们自己富裕。理解这个问题,原是他们的份内之事。但了解
国外贸易如何富国的问题,却不是他们的份内之事了。除了在他们要向国家请求改
订国外贸易法案的时候,他们从来不考虑到这个问题。只有在请求改订法律的时候
,他们才必须陈述国外贸易的有利结果,才必须陈述现行法律如何阻碍这种有利的
结果。他们向那些要对这种事情作出决定的裁判官说,国外贸易可以带货币回国,
但国外贸易法却使国外贸易所带回来的货币比没有这种法律的时候少。裁判官听了
这个说法,也觉得十分满意。这种议论于是产生了预期的效果。法兰西和英格兰的
金银输出禁令,仅以本国的铸币为限。外国铸币和金银块的输出,听其自由。在荷
兰和其他一些地方,这种自由甚至扩展到本国铸币。政府的注意力,从对金银输出
的监视,转到对贸易差额的监视,而把贸易差额看作能够引起国内金银量增减的唯
一原因。他们放弃了一种毫无结果的监督,转向另一个更为复杂、更为困难但却是
同样毫无结果的监督。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不仅成为
英格兰而且成为其他一切商业国家政治经济的基本准则。内地或国内贸易,尤其重
要的是,即那种以同量资本可提供最大收入而又能使本国人民获得最大就业机会的
贸易,却被视为只是国外贸易的辅助。据说,国内贸易既不能从外国带货币回来,
也不能把货币带出国外。所以,除非国内贸易的盛衰可以间接影响国外贸易的状况
,否则它就决不能使国家变得更加富裕或更加贫困。
没有葡萄园的国家,须从外国取得葡萄酒;同样,没有矿山的国家也无疑地必
须从外国取得金银。然而,政府似乎不必更多注意某一物品而更少注意另一物品。
一个有资力购买葡萄酒的国家,总会获得它所需要的葡萄酒;一个有资力购买金银
的国家,决不会缺少那些金属。金银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必须以一定的价格购买
;而且,正因为它们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所以其他一切商品也都是那些金属的
价格。我们完全有把握地相信,自由贸易无需政府注意,也总会给我们提供我们所
需要的葡萄酒;我们可以同样有把握地相信,自由贸易总会按照我们所能购人或所
能使用的程度,给我们提供用以流通商品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全部金银。
在各个国家,人类勤劳所能购入或生产的每一种商品量,自然会按照有效需求
,即按照愿意支付为生产这种商品和使它上市所需支付的全部地租、劳动与利润的
那些人的需求,自行调节。但按照有效需求而发生的这种调节作用,在金银这种商
品上最为容易,也最为准确;这是因为金银体积小而价值大,最容易从一处地方运
到另一处地方,从价廉的地方运到价昂的地方,从超过有效需求的地方运到不足以
满足有效需求的地方。譬如,如果英格兰除自己所拥有的黄金外,其有效需求还需
要一定数量的黄金,那末一艘兼载客货的定期邮船就可从里斯本或从其他可以购买
黄金的地方运来黄金五十吨,用以铸成五百多万几尼。但如果有效需求需要同等价
值的谷物,那末以五几尼换一吨谷物计算,输入这批谷物便需载重一百万吨的船只
,或每艘载重一千吨的船只一千艘。就是使用英格兰的海军船只,也运载不完。
当一国所输入的金银量超过有效需求时,无论政府怎样保持警惕也不能阻止其
输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严刑峻法,并没能使金银不外溢。从秘鲁和巴西源源而来
的输入,超过了这两个国家的有效需求,使金银在这两个国家的价格降低到邻国之
下。反之,某国的金银量如不足供应其有效需求,那就会使金银的价格抬高到邻国
之上,用不着政府操心去输入金银。即使政府尽力想禁止金银输入,亦决不能生效
。莱克加斯所制定的法律设置障碍以阻止金银输入斯巴达,但斯巴达人的充沛的购
买力却冲破了这一切障碍。一切严峻的关税法是不能阻止荷兰和戈登堡东印度公司
把茶叶输入英国的,因为它们比英国东印度公司运来的茶叶便宜一些。一磅茶叶的
价格通常以银计算,最高是十六先令,因此一碗茶叶的体积约一百倍于十六先令的
体积;如以金币计算,则在二千倍以上。茶叶走私的困难,亦当照此倍数增加。
有许多货物,因体积关系,不能随意由在货充足的市场转移到存货不足的市场
,但金银要由金银丰足的市场运到金银缺乏的市场,却很容易。一部分由于这个缘
故,金银的价格才不家其他大部分货物的价格那样在存货过多或不足时不断发生变
动。固然,金银的价格也不是完全不变动的,但其变动大都是缓慢的、渐进的和齐
一的。例如,有人也许没有多大根据地认为,在本世纪和前一世纪的欧洲,金银因
不断由西属西印度输入,其价值已经不断地但逐渐地下落。要使金银的价格突然改
变,从而使其他一切货物的货币价格立刻发生显著的涨落,那就非有象美洲的发现
所造成的那种商业上的革命不可。
尽管如此,一个有资力购买金银的国家,如果在任何时候缺乏金银,要想法补
足,那就比补足其他任何商品的缺乏都更方便。如果制造业的原料不足,工业必陷
于停顿。如果食粮不足,人民必然为饥饿所苦。但如果货币不足,则既可代之以物
物交换,又可赊账买卖而每月或每年清算一次,更可用调节得当的纸币来加以弥补
。第一种方法很不方便,第二种方法就比较方便了,至于第三种方法,则不但方便
,而且有时还会带来一些利益。所以,无论就哪一点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对于
保持或增加国内货币量的关心,都是不必要的。
可是,人们对于货币稀少的抱怨是再普遍不过了。货币象葡萄酒一样,只有那
些既没有购买它的资力,又没有贷借信用的人,才一定会经常感到缺乏。而有资力
又有信用的人,在需要货币或葡萄酒时很少会感到缺乏。然而抱怨货币稀少的人,
未必都是无远虑的浪子。有时,整个商业城市及其邻近地方都会普遍感到货币稀少
。营业过度是这一现象的普通原因。稳重的人要是不比照其资本订定经营计划,结
果也会象没有量入为出的浪费者一样,既没有购买货币的资力,又没有借贷货币的
信用。在计划实现以前,他们的资财就已耗尽,接着他们的信用也完了。他们到处
去向人借贷货币,但人家都说没有货币出借。即使这种对货币稀少的普遍抱怨,也
并不能经常证明国内流通的金银已失常量,而仅能证明有许多人想望金银但无力支
付代价罢了。在贸易的利润偶然较平常为大的时候,无论大小商人都容易犯营业过
度的错误。他们输出的货币并不总比平常多,但他们在国内国外都用赊账的方式实
进数量异常的货物,运往遥远的市场,希望在付款期前收回货物的代价。如果付款
期前不能收回代价,他们手上就没有购买货币的资力,也没有借贷货币的确实担保
品了。对货币稀少的普遍抱怨,不是起因于金银的稀少,而是起因于那些求借者难
以借贷,以及债权人害怕债款难以收回,不肯出借。
如果力求认真地证明,财富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并
且只在购买货物时货币才有价值,那就未免过于滑稽。无疑,货币总是国民资本的
一部分;但我们已经说过,它通常只是一小部分,并总是最无利可图的一部分。
商人所以普遍觉得以货币购买货物较易,以货物购买货币较难,并不是因为构
成财富的更主要的成分是货币而不是货物,而是因为货币是已知的和确立了的交易
媒介物,易于和一切物品交换,但要取得货币来交换货物,却不见得那么容易。此
外,大部分货物比货币更易于磨损,如果保存它们,可能往往要蒙受大得多的损失
。商人有货物存在手上,同有货物价格存在金库相比,更容易发生为他所不能应付
的对货币的需求。而且,他的利润直接出自卖货的多,出自买货的少,因此他一般
更急于以货物交换货币,而不那么急于以货币交换货物。不过,丰富的货物堆在货
栈,不能及时售出,这有时可能成为个别商人破产的原因,但决不能使一国或一个
地方遭受同样的灾难。商人的全部资本,往往由容易损坏的、须定用来购买货币的
货物构成。但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却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预定用来从邻国购
买金银。极大部分是在国内流通和消费的。就连运往外国的剩余物品,也常有大部
分用来购买他种外国货物。所以,预定用以购买金银的那部分货物,即使不能卖出
以换取金银,亦不至使一个国家破产。诚然,它可能遭受某些损失和不方便,也可
能不得不采用某种为替补货币所必需的办法。但是,它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却照
常一样或几乎照常一样,因为它有同样多的或几乎同样多的可消费资本来维持自己
。以货物交换货币,未必总象以货币交换货物那么容易,但从长远看来,以货物交
换货币却比以货币交换货物更有必要。除了购买货币,货物还有其他许多用处;但
除了购买货物,货币就一无所用。所以,货币必然追求货物,而货物却并不总是或
无需追求货币。购买货物的人往往打算自己消费或使用,并不总想再把货物出售,
但售卖货物的人却总想再购买。前者购买货物,往往完成了他的全部任务,而后者
售卖货物,顶多只能完成他的任务的一半。人们所以需求货币,不是为了货币本身
,而是为了他们用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
据说,可消费的物品不久会被破坏,而金银则具有较大的耐久性,只要不继续
输出,就可在长时期内累积起来,使国家的真实财富增加到使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所以,以这种耐久的商品交换那些容易损坏的商品,据说是最不利于国家的贸易。
不过,我国的铁器也是极耐久的商品,如不继续输出,也可能在长时期内累积起来
,使国内锅釜的数量增加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但如果我们以英国的铁器交换法
国的葡萄酒,却又不被看作是不利的贸易。我们一看就知道,随便在哪一个国家,
这类用具的数目必然要受实际用途的限制;我们也容易了解,在任何一个国家,锅
釜都是用来烹调通常在那里消费的食物的,不必要地增多锅釜是荒谬的;如果食物
的数量增加了,要连带增加锅釜的数目就很容易,只要用一部分增加的食物量来购
买锅釜,或增加以制造锅釜为业的铁工就行了。我们也同样容易看出,任何一个国
家的金银量都受这类金属的实际用途的限制,或是铸成硬币当通货使用,或是制成
器皿当家具使用。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铸币量都受国内借铸币而流通的商品的价值
的支配;商品的价值增加了,立刻就会有一部分商品被运到有金银铸币的外国,去
购买为流通商品所必须增加的铸币量。我们又知道,金银器皿的数量都受国内豪华
家族的数目与财富的支配,豪华家族的数目与财富增加了,就很可能会有一部分增
加的财富被送到有金银器皿的地方去购买所需要增加的金银器皿。要豪华家族购置
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输入
或保留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富,也是荒谬的。出资购买那些不必要的用
具,不仅不能增进而且会减损家庭食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样,出资购买不必要那么
多的金银,也必然会减少用于衣食住和用于维持人民生计的财富。必须记住,金银
无论铸成硬币或制成器皿,同厨房用具一样,都是器具。如果增加金银的用途,增
加可以用金银来流通、支配和制造的可消费的物品,就一定会增加金银的数量;但
是,如果你想用非常的手段来增加它们的数量,那就一定会减少它们的用途,甚至
会减少它们的数量,因为金银的数量必须受其用途的限制。如果金银累积得超过所
需的数量,那末,由于金银的运输是那么容易,而闲置不用的损失又是那么大,任
何法律也不能防止其立即输出国外。
一国要对外进行战争,维持远遣的海陆军,并不一定要累积金银。海陆军所赖
以维持的不是金银,而是可消费的物品。国内产业的年产物,换言之,本国土地、
劳动和可消费资本的年收入,就是在遥远国家购买此等可消费的物品的手段。有了
这种手段的国家就能维持对遥远国家的战争。
一国可循三种不同的途径购买远遣军队的饷给与食粮。第一,把一部分累积的
金银运往外国;第二,把制造业的年产物的一部分运往外国;第三,把常年原生产
物的一部分运往外国。
不妨称为一国累积或贮存的金银,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流通的货币;第二
,私人家庭的金银器皿;第三,由干多年节俭而业已聚存于国库的货币。
这样的金银很少能从一国的流通货币中节省下来,因为在这一方面不可能有多
大的剩余。无论在哪一个国家,每年买卖的货物的价值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来把
货物流通和分配给真正的消费者,但不能使用超过必要的数量。流通的渠道必然吸
引充足的货币额,但一到饱和就不能再加容纳。但在对外战争的情况下,通常从这
个渠道里抽取若干。由于有大量的人遣往国外,国内所要维持生活的人数便大为减
少了。国内流通的货物既已减少,为流通货物所必需的货币也必减少。在这样的场
合,通常发行大批纸币,如英格兰的财政部证券、海军部证券和银行证券。这些纸
币既然代替了流通的金银,就使国家有机会把较大数量的金银运往外国。不过,对
外战争费用浩大,而且延续几年,要靠上述办法所提供的资源来维持,那就极不充
分了。
熔解私人家庭的金银器皿,更无济于事。上次战争开始时,法兰西曾使用这种
办法,但从这方面所得的利益还不足补偿铸造的损失。
往时,君王累积的财宝曾提供一个大得多而且耐久得多的资源。但在今日,除
了普鲁士国王,全欧洲似乎没有一国君王以累积财宝为政策了。
本世纪的历次对外战争,也许是历史上费用最大的战争了,维持这种战争的基
金似乎很少依靠流通货币、私人家庭的金银器皿或国库财宝的输出。前次对法战争
使英国花费了九千万镑以上,其中不但有七千五百万镑新募的国债,而且还有每镑
土地税附加二先令的附加税,以及从还债基金中每年借用的款项。这项费用中有三
分之二以上用在外国,即用在德意志、葡萄牙和美利坚,用在地中海各口岸,用在
东印度和西印度群岛。英格兰国王没有累积的财宝。我们从来没有听说有非常大量
的金银器皿被熔解。那时人们一向认为,国内流通的金银不超过一千八百万镑。但
自从最近金币改铸以来,大家相信那种估计未免过低。因此,我们不妨按照我记得
曾经看到或听到过的最夸大的统计,假定我国金银合计达三千万镑。如果战争是用
我国的货币来进行的,那末甚至根据这个统计,在六、七年期间内也一定曾经把这
数目全部运出运回一共至少两次。如果可以作这样的假设,那就能提供最有决定性
的论点来证明政府没有必要注意货币的保存,因为根据这一假定,国内的全部货币
一定曾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在两个不同的时间行着无事地有了往返。可是,在这期间
内流通渠道并不显得比平常更空虚,有资力换取货币的人,很少感到货币缺乏。在
整个战争时期,尤其是在战争将要结束的时候,对外贸易的利润确较平常为大。这
种情况在英国各口岸引起了往往会引起的一种普遍的营业过度现象。这种现象又引
起了对货币稀少的不满,而这种不满常常是跟着营业过度现象出现的。许多人缺少
货币,因为他们既无资力可以换取,又无信用可以借贷,而且因为债务人觉得难于
借贷,债权人也就觉得难于收回。不过,拥有可以换取金银的价值的人,一般都能
以他们的价值换取金银。
所以,上次战争的巨大费用的支付,一定主要不是靠金银的输出,而是靠英国
某种商品的输出。在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同一个商人订约汇款至外国时,这商人就
向国外来往通汇处出一期票,他为了支付这张期票,自然会尽力把商品而不是金银
运出国外。如果那个国家不需要英国的商品,他就会设法把商品运往别国,购买一
张期票,来付清所欠那个国家的款项。把商品运往宜于销售的市场,总可取得相当
的利润,但运金银出国,却很难得到任何利润。当这些金属被运往外国以购买外国
商品时,商人所获得的利润不是来自商品的购买,而是来自回程货的售卖。但如果
他只是为了还债而运出金银,那他就不能换回商品,因而不能得到利润。所以,他
自然会绞尽脑汁,用输出商品而不是用输出金银的办法来偿还外债。《英国现状》
的作者指出,在上次战争期间,英国输出了大量货物,但没有运回任何回程货来。
除上述三种金银外,在一切大商业国中,还有大量金银块交替地输入和输出,
以经营国外贸易。这种金银块象国币在国内流通一样地在各商业国之间流通,可以
被看作大商业共和国的货币。国币的流动及其方向,受流通本国境内的商品的支配
,大商业共和国的货币的流动及其方向,则受流通于各国间的商品的支配。二者都
用来便利交换,一则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个人之间,一则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个人
之间。也许曾动用这大商业共和国的货币的一部分来进行上一次战争。在一场全面
战争的时候,人们自然要认为,这种货币的流动与方向和承平时期不同,它在战场
周围流通得更多,交战国军队所需的饷结和食粮都要在交战地点周围及邻近国家购
买。但英国每年这样使用的大商业共和国的货币无论多少,一定要年年购买,而用
以购买的,或是英国商品,或是以英国商品换取的其他物品。所以归根到底,仍是
商品,仍是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才是使我们能够进行战争的基本资源。人们
认为,每年这样大的费用一定从巨额的年产物中支付,那是很自然的。例如,
1761年的费用便在一千九百万镑以上。任何金银的累积都不会能够维持每年这样大
的费用。即使是金银,其年产额也无法维持这样大的开支。根据最可靠的统计,每
年输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金银一般不会大大超过六百万镑;就某几年来说,还不够
支付上次战争四个月的费用。
军队派往遥远的国家,其饷给和食粮要在远地购买。购买这些东西或买进大商
业共和国的货币以购买这些东西,要输出若干商品。最宜于为这目的而输出的商品
,似乎是制造得比较精巧的工业品,即体积小价值大,因而能以不大的费用运到遥
远地方的制造品。一个国家,如果它的产业每年生产这种大量剩余的制造品输往外
国,那末,即使它不输出大量金银,甚至没有如此大量的金银可供输出,也能进行
一场费用浩大的对外战争好多年。诚然,每年剩余制造品的很大部分必须在这种情
况下输出,而它虽给商人带回利润,却不给国家带回任何利润,因为政府向商人购
买外国期票,以便在外国购买军队的饷给和食粮。不过,总有一部分剩余制造品的
输出,仍可带回利润。在战争期间,政府将对制造业提出加倍的要求。第一,由于
购买军队的的给和食粮,政府向外国出了期票,为了付清期票,政府就要求制造业
制造商品,以便运往外国;第二,国内通常已经消费掉的外国货物,仍须向外国购
买,为了换回这种货物,政府又要求制造业制造商品运往外国。在破坏性最大的对
外战争中,大部分的制造业往往会极度繁荣;反之,在恢复和平的时候却往往会衰
落下去。它们可能在国家衰落时繁荣,而在国家恢复繁荣时衰落。英国制造业的许
多不同部门在上次战争期间和在战后一段时期的不同状况,可作我上面所说的例证
。
借土地原生产物的输出而进行费用浩大或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是不相宜的。把
大量原生产物运往外国以购买军队的饷给和食粮,费用太大。而且没有几个国家所
生产的原生产物,除了足够维持本国居民生活所需外,还能有大量剩余。因此,以
大量原生产物输往外国,实无异夺去人民一部分的必要生活资料。至于制造品的输
出,情形就有所不同。制造业工人的生活资料仍保存在国内,所输出的仅是他们产
品的剩余部分。休谟屡次注意到往昔英国国王不能不断地进行长期对外战争的事实
。那时英国除了土地原生产物和若干最粗陋的制造品,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用来购
买远地军队的饷给和食粮。但原生产物不能从国内消费中大量节省下来,粗制造品
和原生产物的运输费用又过于巨大。所以,他们不能长期对外作战,并不是因为缺
少货币,而是因为缺少比较精巧的工业品。英格兰的买卖在那时和现在都是以货币
为媒介的。那时货币流通量对通常买卖次数和价值的比例,必定和现在相同,更确
切地说,必定比现在大,因为那时没有纸币,现在纸币却已代替了大部分金银。在
商业和制造业不甚发达的国家,遇有非常事件发生,臣民对君主很难有多大援助,
其理由我将在下面说明。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里,君主都努力累积财宝,作为预防
不测事件的唯一手段。即使没有这种必要,君王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自然会倾向于为
累积所必需的节俭。在那样简朴的状态下,甚至君主的消费也不受爱好宫廷豪华的
虚荣心的支配,而用于赏赐佃户,款待家臣。虚荣心几乎总是导致浪费,但赏赐和
款待却很少引起这种结果。因此,每一个鞑靼酋长都有财宝。查理十二世有名的同
盟者乌克兰哥萨克酋长马捷帕的财宝据说很多。梅罗文加王朝的法兰西国王都有财
宝。在他们分封儿子时,也把财宝分给他们。撒克逊君王以及征服后最初几个国王
,也似乎曾经累积过财宝。每一个新朝代所做的第一件事通常就是夺取前王的财宝
,作为获得继承权的最重要的手段。先进的商业国家的君王,却没有累积财宝的同
样的必要,因为他们在非常事故发生时,通常都能得到臣民的特别援助。他们累积
的倾向也没有那样厉害。他们自然地、也许必然他仿效那个时代流行的办法,他们
的消费和领土内各大业主的消费一样,会受豪华的虚荣心的支配。宫廷中毫无意义
的装饰一天比一天华丽,其用费之大,不仅阻止累积,而且往往侵及预定供更必要
的用途的基金。德西利达斯关于波斯宫廷所说的话,可适用于欧洲一些君主的宫廷
。他说:他在那里只看到许多富丽的东西,看不到什么力量;看到许多奴婢,看不
到几个军人。
金银的输入,不是一国得自国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更不是唯一利益。经营国外
贸易的任何地方之间,毫不例外地都可从中得到两种不同的利益。那就是,输出他
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剩余部分,换回他们所需要的其他物品。通过以
剩余物品换取其他物品来满足他们一部分的需要并增加他们的享受,这种贸易使剩
余物品有了价值。利用这个办法,国内市场的狭隘性并不妨碍任何工艺或制造业部
门的分工发展到十分完善的程度。由于给国内消费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了
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这就可以鼓励他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竭力增加他们的年产
物,从而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与收入。对于彼此进行对外贸易的所有不同的国家,
对外贸易都不断地从事完成这些伟大而重要的工作。当然,经营国外贸易的商人一
般总是较多地注意供应本国人民的需要和输出本国的剩余物品,较少地注意供应别
国人民的需要和输出别国的剩余物品,所以最受国外贸易的利益的,是商人所在的
国家,但通商各国也都得到巨大的利益。以金银输入没有金银矿山但又需要金银的
国家,无疑是对外贸易业务的一部分,但这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单为了这种打算
而经营国外贸易的国家,恐怕在一世纪内还没有机会装满一船金银。
美洲的发现之所以使欧洲变得富裕,并非由于输入金银的缘故。因为美洲金银
矿山丰饶,这些金属的价格降低了。与十五世纪相比,现今购买金银器皿所需付给
的谷物或劳动,约为当时的三分之一。欧洲每年花费同量的劳动和商品,就能买到
大约三倍于当时的金银器皿。但是,当一种商品跌到从前售价的三分之一时,不仅
原来有资力购买这商品的人可购买三倍于此的数量,而且许许多多原来没有资力购
买这商品的人也能购买;现在有资力购买金银器皿的人数,也许比从前增加到十倍
以上,也许增加到二十倍以上。因此,欧洲现有的金银器皿,不仅可能比设若美洲
金银矿尚未发现而甚至在其目前进步状态下所会有的金银器皿多三倍以上,而且可
能多二十倍乃至三十倍以上。直到现在为止,欧洲无疑地已经获得了实在的便利,
不过那确是一种微不足道的便利。金银价格的低廉使这些金属不象以前那样宜于充
作货币。为了购买同一东西,我们必须携带较多的金银,并在口袋里带一个先令而
不象从前那样只带四便士的一个银币。很难说上述的便利和不便利,哪一种较不重
要,这两者本来都不会使欧洲的情况发生任何根本的变化。然而美洲的发现确曾使
欧洲的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美洲的发现给欧洲各种商品开辟了一个无穷的新
市场,因而就有机会实行新的分工和提供新的技术,而在以前通商范围狭隘,大部
分产品缺少市场的时候,这是决不会有的现象。劳动生产力改进了,欧洲各国的产
品增加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也跟着增大了。欧洲的商品对美洲来说几乎都是
新奇的,美洲的许多商品对欧洲来说也是新奇的。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以前从未想到
过的新的交易,它当然对旧大陆有利,但自然对新大陆也同样有利。由于欧洲人蛮
横地侵害别人的权利,一件对所有国家本来都是有利的事情,却成为若干不幸的国
家遭到摧残和破坏的根源。
几乎同时发生的经由好望角至东印度的航道的发现,也许开辟了一个比美洲更
大的国外贸易市场,虽然距离更远。美洲当时只有两个在各方面都比野蛮人优越的
民族,它们在被发现后不久就被消灭了。其余的都不过是野蛮人。但是,中国、印
度斯坦、日本等帝国以及东印度的几个帝国,虽然没有比较丰富的金银矿山,在其
他各方面却比墨西哥或秘鲁更为富裕,土地耕种得更好,一切工艺和制造业更为进
步;即使我们相信西班牙各作家关于那些帝国往昔情况的夸大记载,也仍得承认这
一点,其实这些作家的话显然是不足置信的。文明富国间交易的价值,总会比文明
富国与未开化人和野蛮人交易的价值大得多。但欧洲从美洲贸易所得的利益,却一
向比它从东印度通商所得的利益大得多。葡萄牙人独占东印度贸易几乎达一百年之
久,其他欧洲国家要把任何货物运到东印度去或从东印度购入任何货物,都须间接
经过葡萄牙人之手。上世纪初叶荷兰人开始侵入东印度时,他们把全部东印度的商
业交由一家独占公司经营。英国人、法国人、瑞典人和丹麦人随后都仿效他们的先
例,所以,欧洲任何大国都没有享受到对东印度自由贸易的利益。这种贸易之所以
不及美洲贸易有利的唯一原因是,美洲贸易、即欧洲几乎每一国家对其所属殖民地
的贸易是其一切臣民可以自由经营的。那些东印度公司的专营的特权、雄厚的财富
,以及这些财富为它们从本国政府获得的惠益和保护,已经引起不少嫉妒。这种嫉
妒心理使人往往把它们的贸易看作是完全有害的,因为经营这种贸易的国家每年都
输出大量的白银。有关的方面回答说,由于这种不断地输出白银,他们的贸易一般
说来可能使欧洲陷于贫困,但对于从事贸易的具体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
通过输出一部分回程货到欧洲其他国家,这种贸易每年给本国带回的白银数量远远
超过输出的白银数量。反对者和答辩者都以我刚才一直在考察的流行的想法为根据
。所以,关于他们任何一方,我们都不必多所论述了。由于每年有白银输往东印度
,欧洲的银器也许比另一种情况下稍为贵一些,银币所能购买的劳动和商品大概也
多一些。在这两个结果中,前者所受的损失很小,后者所得的利益很小,两者都微
不足道,不值得社会任何部分的注意。东印度的贸易由于为欧洲商品开辟了一个市
场,或者用近似的说法,为那些商品所购买的金银开辟了一个市场,就一定会增加
欧洲商品的年产量,因而也增加欧洲的实际财富和收入。它们至今增加得很少,也
许是因为那种贸易处处受到限制的缘故。
关于财富存在于货币或金银之中这一流行的说法,我认为有必要作详尽的考察
,虽然这样做难免令人感到沉闷。我已经说过,按照普通的说法,货币往往表示财
富;这种词义的含糊使这一流行的见解在我们听来非常熟悉,甚至那些确信这种说
法是谬论的人也往往会忘记自己的原则,在推理的过程中把它当做确定不移的、不
可否认的真理。英国有几个研究商业的优秀作家在开头就指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
仅在于金银,而且在于它的土地、房屋和各种各样可消费的物品。但在他们推理的
过程中,他们却似乎把土地、房屋和可消费的物品统统忘记了;他们的论证往往认
为:一切财富在于金银,增加那些金属是国家工商业的巨大目标。
但是,财富在于金银,以及无金银矿山的国家只有通过贸易差额、即使输出价
值超过输入价值才能输入金银这两个原则既然已经确立,那末,政治经济学的巨大
目的就一定变成尽量减少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的输入,尽量增加国内产业产品的
输出了。因此,使国家致富的两大手段就是限制输入和奖励输出。
输入的限制有二种。
第一,凡能由本国生产的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无论从什么国家输入,都一
律加以限制。
第二,在对某些外国的贸易中,如果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本国,那就几乎是
无论何种货物。只要是从那些国家输入的,都一律加以限制。
这些不同的限制有时采用高关税的方法,有时采用绝对禁止的方法。
奖励输出的方法,有时是退税,有时是发给奖励金,有时是同主权国家订立有
利的通商条约,有时是在遥远的国家建立殖民地。
在下述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允许退税。已纳关税或国产税的国内制造品,在输出
时往往将课税的全部或一部发还;输入时已经课税的外国商品,如再输出,则有时
将课税的全部或一部发还。
奖励金的颁发,用以奖励某些新兴的制造业,或用以奖励被认为应受特殊照顾
的其他一些工业。
通过有利的通商条约,本国的货物或商人在某一外国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货物和
商人所不能享受的特权。
在遥远的国家建立殖民地,不仅使殖民地建立国的货物和商人享有某些特权,
而且往往使他们取得独占权。
上述两种限制输入的方法连同四种奖励输出的方法,乃是使贸易差额有利,以
增加国内金银量的六种主要的手段,为重商主义所倡导。我将在以下各章分别加以
讨论。对于这六种手段有没有所说的把货币输入到国内来的倾向,我将不再多加注
意,而主要考察这些手段的每一种对于国家产业的年产物可能有什么影响。这些手
段既然会增加或减少国家年产物的价值,显然也一定会增加或减少国家的实际财富
和收入。
--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oooO Oooo.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 ) ( )
那么,再长久的一生, \ ( ) /
不也就只是, \_) (_/
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1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