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ngs (网络神经),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经济解释-2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5日20:18:0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经济解释:验证条件是假说的关键 日期:2001年04月18日
张五常
第六章 小试牛刀
第二节:验证的条件
其他因素(otherthings)、验证条件(testconditions)与局限条件(
constraints)这三者有相同之处,但在角度上有重要的差别。我们不妨以需求定
律来解释清楚。
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右下倾斜是定律)约束某物品的价与量的关系,
二者皆是变量。「其他因素」是指这两个变量之外的所有其他变量,有些我们让其
变,有些不让其变。变与不变的选择,我们在上一章分析过了。这里要补充的,是
好些其他变量与我们要分析的需求物品扯不上关系,这些无关的我们不要管。
「验证条件」这一词,在经济学上很少用,是我从逻辑学中的科学方法论那里
借过来的。以需求定律而言,验证条件是其他因素中的一小部分,是那些为了要创
造一个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而指定的条件。我在第一章谈及,一个验证含意(
implication),或一个假说(hypothesis),若不被事实推翻,就算是解释了事
实,也算是推测了事实的发生。但这推测是要有条件的:依照需求定律,以逻辑推
出来的假说,在某种情况下,甲的出现会导致乙的出现。这里所说的情况,就是验
证条件了。
虽然验证条件在经济学上很少用--经济学者喜欢用其他因素或局限条件--但我
是喜欢用的。衡量理论的含意,三者的角度不同,而我认为验证条件的角度看得最
清楚。
在科学验证中有一种叫作关键验证(criticaltest)。要解释事实或行为,我
们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假说。如果在你面前有两个不同的假说,你可以先验证一个,
然后再验证另一个。但你也可以想呀想,想出一个或几个验证条件,指定了之后,
在逻辑上事实或现象只可以支持两个假说的其中一个。那是说,指定的验证条件若
选得高明,验证可以有如下的结果:一个假说是对另一个假说必定是错。这就是关
键验证,是科学验证上最精彩、最令人折服的。调查局限条件来解释人的行为,若
从验证条件的角度看,推出关键验证可事半功倍。在第四节我会以例子作示范。
「局限条件」是指约束行为的所有条件,是经济学最常用的了。以需求定律而
言,局限条件不仅包括其他的有关因素,包括验证条件,也包括价格。从验证一个
假说或含意那方面看,局限条件的角度不及验证条件的角度来得尖锐,但若要把问
题放大一点看,局限条件的角度就比较优胜了。艾智仁(A.A.Alchian)喜欢从产
权的局限入手,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认为产权的局限与竞争的局限是同一回事,使
我茅塞顿开。高斯(R.H.Coase)的本领,是把所有局限条件归纳在成本之内。
整个经济学的原理或定理其实不多;如果你有明师指导,你会知道这些原理很
简单,可以把重点拿得准。问题是运用起来,以这些原理解释世事,其困难程度的
上升以十倍计。大致上,困难是有三方面的。此前我提过了,这里要有系统地再说
一次。
(一)世界的局限条件--约束每个人争取最大利益的局限--非常复杂。局限是
真实世界中的事,我们不可以随意假设。我们可以简化,但简化后的局限条件必须
与真实世界的大致吻合。另一方面,局限条件数之不尽,与一个现象有关或无关的
要分清楚--此「分」也,不可以乱来,而是要受到理论的约束。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审查有关局限的困难。在经济学的推理上,要政府资助教育
,学券制是最可取的办法。不少人认为香港要推行学券制(包括有相当话事权的曾
荫权)。然而,大家都同意,推行学券制的机会微乎其微。那是为什么?说是压力
团体反对当然是对的。但在什么局限条件下他们的反对会有这样的力量?我可以肯
定的,是若要解释为什么学券制在香港不被采用,一条需求曲线,加上局限条件,
就足够了。需求曲线浅,局限条件深,是以为难。
(二)验证含意--甲的发生会导致乙的发生--这里的甲与乙,又或加上丙、丁
等的有关变量,必须可以在真实世界中观察到。但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是一个意
图变量,并非事实。那是说,需求定律的本身是不可以验证的。我们要以需求定律
,加上逻辑,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那是说,我们必须推出一些含意,在逻
辑上避去了抽象的需求量的困扰。要做到这一点,验证条件的指定就要讲功夫了。
(三)其他因素(变量)的变或不变的选择我们谈过了。如果你假设某些其他
变量不变,你怎可以知道它们在实际上真的不变?你可以作大量的调查,然后用统
计学控制变与不变。但你也可以想呀想,想出一些验证条件,证实这些条件的存在
后,其他因素或变量我们不需要知道。这样做,也要讲一点功夫。
第三节:不管成交量的含意
真实世界没有需求量,只有生产量或成交量。因为需求量看不到,以需求定律
来解释世事就多了一重困难。数之不尽的经济学研究,其作者根本不知道需求量只
是一个概念,洋洋大观的方程式实在令人尴尬。专家如是,准专家的分析员更如是
。
以亚洲人熟知的股票市场为例吧。图表派(我称之为风水派)常用股市成交量
的升降来推测股市的走势,其准确性与风水先生的水晶球差不多。然而,此派盛行
了那么多年,像风水那样,信者大不乏人。原则上,股市完全没有成交--成交量是
零--股价可以大升或大跌。
无论怎样说,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的灵魂,而这灵魂的重点是需求量这个抽象概
念。这是科学起点的需要了。以需求定律解释行为,我们要不是能以逻辑把需求量
与成交量挂,就是不管成交量,单以需求量转变的含意来阐释现象。先从这后者举
几个例子示范,因为比较浅。
上一章分析消费者的盈余时,我们提到榨取这盈余的一种办法,是收会员费。
会所收此费后,所内的食品供应价格比外间类似的供应价格低廉。这是需求曲线向
右下倾斜的含意。若收了可观的会员费,所内的食品价格反而提升,需求定律就被
推翻了。
又例如,本章开始时提出的百元钞票在街上不翼而飞,我指出警察或公安人员
愈少,钞票失的机会愈大。要是有两位警察站在钞票之旁,行人反而蜂拥地去抢拾
钞票,需求定律就被废了。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街上的商店用大红纸写:「加价大倾!」没有见过讨价还价
时大打出手,因为顾客坚持多付钱而卖家挥拳相向。没有见过排队轮购是因为价格
太高。没有见过手表的保证书上写明:「三个月之内必定不灵!」没有见过女人求
偶时把自己的脸涂上黑色。这些都是需求定律的含意。
可以这样说吧:所有人类的行为,都是受到需求定律的约束的。且让我们转到
深入一点的现象去:以指定验证条件的办法来使需求量与成交量挂。
(《经济解释》之二十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25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