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9.1微观经济学述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2日07:05:3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影响一种商品的的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P)
:需求量的多少与该产品的价格成反向变化,价格愈高,需求量愈少,反之亦然。
有关产品价格(Pr):产品价格本身虽无变动,但与它有关的其它产品价格发生变
动,也会影响到这种商品的需求量。预期价格(Pe),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可能对
需求量有重大影响。如果行情看涨,消费者可能大量抢购;如果行情看跌,消费者
可能适当减少当前的购买,待价格进一步下跌后再买。家庭收入(M):一般来说
,家庭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产品的需求量,反之,就会减少对产品的需求量。个
人偏好(F):消费者个人的偏好对需求量有明显的影响,一种产品的价格虽无变
动,但个人对这种产品的偏好增强或减弱,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时间变化
(T):一种产品的需求量,还与年、季、节、月、日、昼、夜有关。例如:旺季
的需求量高于淡季的需求量,白天的电报需求量高于夜间的电报需求量,冬季的棉
花需求量高于夏季的棉花需求量。一种产品的需求量Q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以表示为需求函数:Qd=f(P,Pr,Pe,M,F,T,……)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主要因素的认为可以说是完全错误
。事实上,在其它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决定着人们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的
是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本量决定了一个人对商品的消费需求量
。一个人对商品的消费需求量被这个人所拥有的资本量所决定了的情况下,这个人
对各种商品消费的需要程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各种商品或某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所
有人对各种商品或某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就是市场对各种商品或某种商品的消费
需求量。如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利率提高或利率下降,收入增加或收入下降,对
未来经济信心较大或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等是会影响人们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
,但这种是在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所决定着的人们所进行的消费需求量的范围内有
限程度的影响。正因为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人们所进行消费需求量,使得每
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是相对相当平稳的,一般不会出现如人均收入从一千美元一下
子上升到三千美元,或从三千美元一下子下降到一千美元这种不稳定的现象,即使
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只要采取正确的现代经济运作,保证人们所拥有的资本不出
现明显减值和人们所拥有的资本的资本效用明显下降,就不会出现严重后果。

    现在西方经济学认为,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需求及其变化取决于其
销售价格,即有需求函数:Q=F(P),需求与价格成反向变化,并得出一条规律
: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买者或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
会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买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
量就会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买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数量就会减少。事实上,需求与价格是不会成反向变化,需求与价格之间不存在
任何明确的关系。比如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经济增长
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将使一类市场、三类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二类市场商品的
价格下降。一类市场、三类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二类市场商品价格的下降,与
人们对一类市场、三类市场的消费需求量变化根本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三类市场的
理发等商品,由于理发等商品的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提高。因此,在经
济增长人均提高一倍之后,理发等商品的价格也就会上涨一倍。在理发等商品的价
格上涨一倍之前和上涨一倍之后,人们对理发等商品的消费需求量,是不会发生任
何明显变化的。其实,现代西方经济学得出的那条规律是根本不成立的,某一商品
的价格下降或上涨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购买的数量是无一般性规律可循的。尤其是
一类市场粮食等商品,当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达到一定程度,同时人们对这些商品
消费需求在数量上处于饱和状况,人们对这些商品的消费数量是不会因这些商品的
价格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从个人消费需求着手,得出了错误的价格
和需求关系的需求规律,造成了对所有人的消费需求即市场消费需求的讨论的完全
错误。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影响一种商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P):供
给量的多少与产品价格的高低或正面变动,价格愈高,供给量愈多,价格愈低,供
给量愈少。有关产品价格(Pr):产品价格本身虽无变动,但与它有关的其它产品
价格发生变动,也会影响到这种产品的供给量。当某种产品的替代品涨价时,这种
产品的厂商就会转向其替代品的生产,因而减少这种产品的给量,当某种产品的互
补品涨价时,由于这种产品也会随之涨价,厂商就会增加这种产品的供给量。预期
价格(Pe):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可能对供给量有重大影响。如果行情看涨,厂商
就会囤积储存,待价而沽。生产成本(C):生产成本的变动,主要来自要素价格或
技术变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减少供给量。生产技术的进步
,往往意味着产量的增加或成本的降低;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在原有价格下增加供给
量。自然条件(N):很多产品的供给量,与自然条件密切有关。例如,雨季和旱季
的水电供给量就大不相同。一种产品的供给量QS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
示为供给函数QS=f(P,Pr,Pe,c,n……)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所影响一种商品的供给的主要因素的认为可以说也是错误的
。事实上,决定各种商品的生产供应量的是人们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人们所
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人们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因此,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
里,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即人们的富裕程度不变,各种商品生产供应的量是不同的
。长期以来,生产供应和需求消费之间追求是供需平衡,生产供应围绕消费需求量
变化而变化。如果不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及经济运作的失误,由于某些特殊
原因,使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之间严重的供需失衡。这种严重的供需失衡应
该相对短期的现象,在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将会在一定时期内自
然恢复供需平衡。如果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及经济运作存在严重的失误,就
可能会出现各种商品的生产供应普遍大于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甚至普遍远大于各
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并引发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其实,如果现代西方经济学所
认为的供给函数成立的话,应该是不会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更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引发经济危机的现象。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认为的影响一种商品的供给的因素是不值
一提的,在实行市场的情况下,这些因素是属于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能够自行调
控的范围。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供给及其变化仅取决于
其销售价格,即有供给函数QS=f(P)。并得出供给规律: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
时,厂商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减少;反之,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厂商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
数量就会增加。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是错误的。供给与价格之间是不存在任何
明确的关系,可以说,商品生产供应量完全由商品的消费需求量所决定的。比如,
在货币币值一定的情况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经济增长商品正常价格调整将使
一类市场、三类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二类市场商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一类市场
、三类市场的各种商品消费需求如果基本不变,一类市场、三类市场的各种商品的
生产供应是不会因价格上涨而不断增加的,而是基本不变。二类市场各种商品的消
费需求如果不断增加,二类市场各种商品的生产供应也是不会因价格下跌而减少或
不增加,而是不断的增加。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共同所决定的,当商
品出现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上升;当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商品的价格下跌;
当商品供求平衡时,商品的价格将呈现稳定状态。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在货币的假
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变化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变化。亚当、斯密在《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断言商品的价值由工资、利润、地租组成。其实,
 亚当.斯密的断言在商品的价值组成的研究方向上是正确的,不过研究的结果是
错误的。事实上商品的价值是由原始原料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人们在各种场合、
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和生产工具在相应的各种场合、各
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所组合而成的。而现代西方经济学认
为商品的价值由需求与供给共同所决定的,这种研究结果可以是正确的。在任意一
个时刻里,任何一个商品都是有且只有一个价格。在货币假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
一个商品只有一个价格,一个商品也就只有一个价值。各种局部商品的价值组合成
最终成品商品的均衡价值,但在最终成品商品的供需发生变化时,最终成品商品的
价值会发生变化,这就相当于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价值。这两个不同的价值将产生相
互作用,最终将必然产生一个价值。货币的假定价值一定,最终所产生的一个价值
, 将最终决定了一个价格。因此,商品价格的决定,并非象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认为
那么简单。如果商品的价格决定,象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认为那么简单,也就不会出
现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现象。中国老百姓也不会经历如二十年前自行车二、三百元
钱一辆,黑白电视机三、四百元钱一台,现在自行车也是二、三百元一辆,黑白电
视机也是三、四百元一台;而二十年前理一次发一元钱不到,买一斤鱼一元钱不到
,现在理一次发十元、八元的,买一斤鱼十元、八元的现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价格,同
时,价格反过来又自动地影响和调节供给与需,使市场趋于均衡。这种调节功能就
是价格机制,或叫市场机制。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生产与消费,在
指挥着价格运行与产量变动。如果价格高了,供求力量会促使它下降,反之不然,
如量产量少了,供求规律会诱使产量增加,反之亦然。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是
错误的,对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如果市场中那只“看不见
的手“所起的作用真的这样简单的话,实行计划经济也不会对经济产生太大的损害
。事实上,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各种局部商品的
供需变化与各种局部商品的价值变化相互作用,各种局部商品价值组合而成最终成
品商品的价值;各种最终成品商品的供需变化与各种最终成品商品的价值变化相互
作用;各种局部商品价值组合而成最终成品商品的价值和最终成品商品供需所决定
的价值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价值,反过来各种局部商品的价值影响和对
最终成品商品供需的影响……,一句话,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是一
个很复杂很多连续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没有了价值的概念,这在经济学研究中会造成很多的问
题,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假定价值所共同决定的,如商品的供需变化
只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变化,而决定不了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在商品出现供不应求,
商品的价值上升时,货币的假定价值也上升,并且货币的假定价值上升幅度大于商
品的价值上升幅度。商品的价格不是上涨,而是下跌;在商品出现供大于求,商品
的价值下降时,货币的假定价值也下降,并且货币的假定价值下降幅度大于商品的
价值下降幅度,商品的价格将不是下跌,而是上涨。因此,在没有假定货币的假定
货币的假定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讨论商品供需变化及其它因素变化与商品价格
变化的关系,这是极不严谨的研究,也是经济学研究不允许的。

    货币的假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里,人们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
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的各种服务作用局部商品的价格即工资。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
,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工资,这种认为
是错误的。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是决定不了最后工资的,仅从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
是讨论工资,是根本无法合理解释为什么随着经济增长,货币的假定价值一定,人
们的工资会不断上升的现象。其实,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只是决定工资一个因素,
而决定最后工资是非常复杂,是由很多复杂的相互作用下最后决定工资。不过,在
完全的市场经济下,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可以成功的决定人们的工资。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工资是绝对不可以进行直接干涉的,任何直接干涉工资的行
为都是扰乱市场,都会损害经济的发展,如货币的假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工资上
升是好事。工资上升使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积累资本增加,人们富裕程度提高,
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但人为的去提高人们工资,那是不允许。而人为的控制工资
的上升,都是很不应该的作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利率是资本要求的价格,利率的高低决定于资本的供求
状况,这种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威廉.配弟在《赋税论》中认为,利息是货币的税
金,收取利息同收地租一样“合理”。约翰.洛克在《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
的后果》中认为,货币产生一定的年收入--利息,同土地产生一定的年收入--
地租,是根据同一个道理。杜尔阁在《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中认为,有
息贷款,也是一种“商业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货款人是出卖货币使用权的人
,借款人则买进这种使用权的人。”正如一份地产的使用权在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
场主之间的卖出和买进一样。租进土地要交地租,租进货币要纳利息。虽然威廉.
配弟、约翰.洛克、杜尔阁等人利息的认识并不很正确,但比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利
息的认识更趋于正确。其实,利息的来源是在理论中讲由于货币资本与各种生产工
具资本能随时的进行资本转换。而生产工具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的各种
服务作为局部商品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因此,货币资本的借贷自然就会有一定的利
息。假设一亩耕地资本的价值为一万元,一亩耕地一年的地租为一千元。由于在理
论上讲价值为一万元的一亩耕地资本与一万元货币资本随时可以进行资本转换,因
此,一万元货币资本的年利息应为一千元。如果一万元货币的年利息低于一千元,
人们愿意把一万元的货币资本转换成耕地资本来获取地租,而不愿意把货币资本借
贷给别人获取利息;如果一万元货币资本的年利息高于一千元,人们愿意把一万元
的货币资本借贷给别人获取利息,而不愿意把一万元的货币资本转换成耕地资本来
获取地租。同样,假设一亩耕地的价值为一万元,一亩耕地一年的地租为二千元,
那么,一万元的货币资本的年利息应为二千元,这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生
产工具就是土地,也就是在农业经济时期,可以说地租基本上决定了利息。因此,
在威廉.配弟、约翰.洛克、杜尔阁的那个时期,用类比地租来说明利息的做法是比
较成功的。但威廉.配弟、约翰.洛克认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市场上可供借用的货币
数量的多少,这是完全错误。如果说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地租,在当时,这种说法可
以说是比较正确的。

    约瑟夫.马西在《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中认为,自然利息率是由各项营
业的一般利润决定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也就由利润率所决定。杜尔阁
在《关于财产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中认为,货款的利息不是取自土地的收入,使
其取自农业、工业或商业企业的利润。约瑟夫.马西、杜尔阁对利息率、利润率所
决定的说法是基本正确。但是,他们并没有正确研究租金和利润的关系。某人拥有
土地或工厂或商场把其租给别人经营,将获得租金;某人拥有土地或工厂或商场并
雇佣别人自己经营,将获得利润。拥有土地或工厂或商场把其租给别人经营来获取
租金,是基本没有风险。拥有土地或工厂或商场并雇佣别人自己经营来获取利润,
那可能会获得远多于租金的利润,也可能只获得远低于租金的利润、甚至可能出现
免利润即出现亏损。在理论上讲,租金是可能的较好利润和可能的较差利润的平均
值。但由于经营是有一定风险的。同时由于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能够计
算得失,超利避害地从事经济活动。因此,使租金一般会略低于可能较好利润和可
能较差利润的平均值。在理论上讲,资本虽然能随时与土地资本或工厂资本或商场
资本等生产工具资本进行资本转换,利息应是可能的较好利润和可能的较差利润的
平均值。但货币资本借贷获取利息是基本没有风险的,把货币资本转换成土地资本
或工厂资本或商场资本等生产工具资本经营以获取利润是有风险的。由于所有的人
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能够计算得失,趋利避害地从事经济活动。因此,利息一般
会略低于可能较好利润和可能较差利润的平均值。租金和利息一般都是略低于可能
较好利润和可能较差利润的平均值,平均租金和平均利息也就是基本租等。约瑟夫
.马西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这种认为是不正确的。正因为约瑟夫.马西错误的
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份,因此,约瑟夫.马西错误的认为个别企业家由于技术进
步等而获得的额外利润,与利息率无关,个别企业家亏本甚至破产,也与利息率无
关。同时,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利率的高低与资本的供应状况或供求状况有关
,事实上是不存在任何关系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润就是企业家才能(管理)的报酬,资本要素的价格
是利息,这种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在货币的假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工具在相
应的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与替代商品货币进行等价
值交换,在一定时期内所交换到的货币量,就是在这一定时期内的利润,而不是利
息。利息只是与利润存在一定的关系:利息通常情况下都是略低于可能较好利润和
可能较差利润的平均值。现代西方经济学这种错误的认为可能受所谓的“斯密的教
条”:商品的价值最终必由工资、地租和利润的影响所致。其实,地租和利润不能
同时组合商品的价值。因此地租应为略低于可能较好利润和可能较差利润的平均值
。企业家是人,管理是服务,管理才能是服务能力。货币的假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
,人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和替代商品货币等价值
交换时,在一定时期内所交换到的货币量,就是在这一定时期内的工资,而不是利
润。利润的决定和工资的决定是一样的,都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市场那只“看不见
的手”所支配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由于土地供给量的不变性,一般地,地租的大小唯一地
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这种认为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地租是由可能的利润所决
定的,土地、工厂、商场等的租金一般都等于可能较好利润和可能较差利润的平均
值,但由于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即都是怀着利己动机,能够计算得失,
趋利避害地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因此,土地、工厂、商场等的租金会略低于可能较
好的利润可能较差利润的平均值。如中国的耕地,即使在土地肥沃的江南鱼米之乡
的耕地。现在由于粮食等农作物的价格相对较低,种值粮食等农作物基本没有利润
,因此,现在那里耕地的地租状况是:大多已没有地租,自给别人耕种,甚到有些
给别人耕种,还要倒贴给别人一些

钱。而几年前,由于粮食等农作物的价格要相对较高,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着一定
的利润,那时那里的地租状况是,把耕地租给别人耕种,可以得到一些租金或得到
一些粮食等。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如市场经济活动会产生外在不经济问题,如环境污染、
城市膨胀等;通过市场进行的收入分配难免很不平均,容易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市
场经济不能保证满足众多的社会目标;市场常受到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发
生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等等所谓的市场失灵现象。并认为市场失灵表
明市场并不是万能的。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说明现代西
方经济学并没有对市场及市场经济有正确的认识。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只能
对市场本身进行成功的调控。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在市场中完全由那只“看不见的
手”只能对市场本身进行成功的调控。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在市场中完全由那只“
看不见的手”对市场本身进行调控。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是绝对不允许对市场进
行直接干涉,现代经济学认为政府应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那是错误的。在市场之外
的经济现象,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发挥不了作用的,也就根本不能进行成
功的调控。对市场已外的经济现象是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干涉,才能使经济更健
康,更迅速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所造成的劳动富余和生产过剩问题也是需
要进行间接干涉,也就是说市场也需要间接干涉的。因此,要想保证对市场绝对不
进行直接干涉,而对市场之外的现象进行及时有效干涉,及对市场内的一些现象进
行及时、有效的干涉。是必须要严格的区分与市场之外的经济现象,现代西方经济
学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区分市场与市场之外的经济现象。

    至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其它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是编离了正轨,
那些研究基本上都是没有价值的研究。如对决定产品需求的消费者行为;对决定产
品供给状况及其变化的生产者行为;为了取得利润极大化,厂商如何组织生产与销
售,如何确定价格与产量;完全垄断市场的价值与产量决定;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
与产量决定;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等等的研究,都是偏离了正轨,这些
研究基本上都是没有价值研究,其中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或与事实不相符合。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1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