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9.2宏观经济学述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2日07:05:5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
家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以货币的大小来表示,现代西方经
济学这种认为是存着明显问题的。最终产品也就是最终成品商品,最终成品商品的
价值是由原始原料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人们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
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和生产工具在相应的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
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组合而成。劳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在各种场合、
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最终成品商品的价值已包括了人
们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用局部商品的价值。因此,现代西方
经济学的国民资产总值的计算是错误的把人们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
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两次计算人国民生产总值之中。不过,按现代西方经济学
对广告市场,律师服务市场等市场的看法,一般都不把广告、律师服务等看成是商
品,对这些商品的消费看成一种纯粹是浪费的现象,可能不会把这些都不计算在国
民生产总值之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两次计算人们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
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值,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但不管怎么说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统计方法所统计出现的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是没有一点准确性
,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经济运作的需要。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体系内的经济流量必须不断地循环、流动,才
能维持国民经济的运转增长。国民经济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三大市场(产品市场、要
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四大部门(企业、家庭、政府和国外部门)进行的。现代西
方经济学这些认为及对这些认为所进行的分析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是根本不存在现
代西方经济学所认为的国民经济循环现象的。其实,现代西方经济学连工资、利息
、租金、利润、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基本概念都无法搅清楚。在货币的假定
价值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工具在相应的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得的各种服务作为
局部商品与替代商品货币进行等价值交换时,所交换到的货币量,就是生产工具在
相应的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格,即为利润。利
息是货币的租金,租金是指租用生产工具所需支付的租费。利息、租金应为略低于
较好利润的平均值。劳动和管理都是人们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进行着各种服务,
只是服务的形式不同、实际上是同一回事。资本这里是指投资消费所形成的生产工
具资本,土地也是生产工具资本。土地只是一种特殊生产工具,土地这一生产工具
是天然存在,不是投资消费所形成,也不会出现折旧的现象。投资消费所形成的生
产工具资本,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投资消费所形成的,是会出现折旧现象的。但投
资消费所形成的生产工具和土地作为生产工具在本质上是同一回事。因此,现代西
经济学认为,家庭部门在要素市场上向企业部门提供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然
后从企业部门获取相应的要素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家庭部门再用这笔
要素去产品市场购买所需的产品和劳务。而企业部门又用这笔出售产品和劳务所得
到的收入再去要素市场上购买所需的生产要素。这种认为在表述上和观点上都与事
实不符,都是错误的。按照一般概念,企业就是拥有生产某一商品或某些商品的生
产工具的主人,企业部门也就指拥有生产工具的部门。家庭部门在要素市场上的企
业部门提供生产工具(资本、土地),这与事实不符。企业部门存在就意味着生产
工具存在,生产工具存在是企业部门的物质表现。家庭部门在要素市场上只有企业
部门提供劳务(劳动和管理),只获得工资。生产工具拥有者即企业部门获得利润
。从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错误观点可以看出,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搅清楚两个最基
本的概念:(一)现代市场本质是通过替代商品货币,由商品(包括局部商品、下
同)与替代商品货币交换,再由替代商品的货币与商品交换,实现间接时商品与商
品交换;(二)现代经济是一种分工全作的经济,分工是指可以分解为原始原料作
为局部商品,很多不同人们在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很多不同
的局部商品,和很多不同的生产工具在相应的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
务作为很多不同的局部商品,合作是指相关的各种局部商品组合成最终成品商品。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各种局部商品的价值由市场所决定,彼此不存在着利益冲突
。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有同方向
变动,即收入增加会来消费的减少。现代西方经济学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实际上,
在各种商品的库存不变;对外贸易,出口等于进口;不存在自足自给消费的情况下
,国民总收入将等于国民总消费,根本不存在消费随收入的变动的同方向变动的问
题。即使对于个人来说,也不存在着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如一般的人
,如果积累较多的资本,他们失业了完全没有收入时,他们都可能会借这个机会出
去旅游等,他们的消费会有明显的增加;一般的人,如果所积累的资本还相当的少
,他们的收入即使有着明显的增加,他们的消费可能不会出现增加。其实,如果消
费真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会带来消费的增加,收入减少会带
来消费的减少的话。那么如发展中国家经济一旦开始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和人们
消费的增加将产生相互作用,又有足够潜在富余劳动力,经济自然将会极为迅速的
发展,而事实上这是不能成立的。同时,经济一旦出现问题,人们的收入减少和人
们的消费减少将产生相互作用,必然会使经济受到重挫。尤其是出现危机时,由于
人们收入减少和人们的消费减少将产生无法自动停止的互相作用,即使有着二、三
万美元人均收入的美国、日本、欧洲各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危机,不到一年时间人均
收入就可能会下跌到比贫困国家还要低。不管怎么说,如果消费真的随收入的变动
而同方向变动,经济现象起码将会成为一种极不稳定的现象,而不是现在的相对相
当稳定的现象。经济现象之所以是相对相当稳定的现象,是由于人们所进行的消费
量由人们的所拥有的资本量所决定的。每个人要生存、生活,都要不断的进行消费
;每一个拥有原始原料的人,每个在进行的生产供应的人,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大
多都会获得一定的收入。不管是一次性完全消费,还是长期逐步消费,都会使人们
所拥有的资本量减少;不管是那一种收入,都会使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增加。人们
收入和消费都会不断的存在,人们所拥有资本增加和减少也会不断的存在。当人们
的收入大于人们的消费,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将
增加;当人们的收入等于人们的消费,人们所拥有资本量将基本不变;当人们的收
入少于人们的消费,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将减少。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虽然都会不断
的存在,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虽然会不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在一般情况下,都是
不大的。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都是相对相当稳定的。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人
们进行消费量,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是相对相当稳定的,经济现象也就是成了相对
相当稳定的现象。即使在出现经济危机时,只要不出现严重经济运作的错误,不造
成太多倒闭、破产,股票资本、地产资本大幅度减值等现象,使人们所拥有的资本
量不至于太大的减少,经济就不会出现太大的下滑。象发达国家即使出现经济危机
,只要使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不出现太大的减少,经济会出现太大的下滑,不会出
现如人均收二万美元减少到一万美元以下的现象。由于出现经济危机时,人们所拥
有的资本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经济会有明显的衰退。但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在
经过一定时期的减少之后,该减少的资本减少的差不多了,就会使人们所拥有的资
本量自然就会停止减少。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人们所进行消费量,人们所拥
有的资本量停止减少,人们所进行的消费量也就停止减少,经济也就会停止继续衰
退。因此在出现经济危机时,经济不会一直不断的下滑,而是在下滑到一定程度时
,自然会止跌回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的收入和消费都会不断的存在”中
的消费是一次性完全消费和长期逐步消费;“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人们所进
行的消费量”中的消费量是指购买各种商品所支付的货币总量。如某人一个月化二
百元购买粮食、蔬菜、鱼肉等并完全消费掉,这种消费,前面所指的消费和后面所
指的消费都包括在内。某人化十万元购买了一间商品房,该人对该商品房消费一年
折旧一万元,这里的消费,前面的消费是只消费了一万元,使该人所拥有的资本量
因此而减少了一万元。后面的消费量就是指所有十万元的消费量。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其它多种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也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同
方向变动,即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现代西方
经济学这种认为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实际储蓄即实际货币资本永远等于实际货
币供应量,债权等于债务。其实,对于储蓄的直接研究是没有一点意义的,也研究
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应从资本持有形式的改变问题,及货
币流通速度变化问题进行研究。每个人都会把获得的货币资本用于消费,或以货币
资本持有或转换成债权资本、股票资本等。获得的货币资本减去消费用去的货币资
本,等于还持有的货币资本和转换而成的债权资本、股票资本等。用于消费的货币
资本加上还持有的货币资本和转换而成的债权资本,股票资本等,等于获得的货币
资本。但用于消费的货币资本,与还持有的货币资本和转换而成的债权资本等之间
并不存在其它任何的必然关系。如凯恩斯认为,由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和收入
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而不断地加速度增长的储蓄,因各种原因难以全部转为投资
,所以经济萧条难以避免。凯恩斯这些认为是完全错误。现代西方经济有关这方面
的研究,如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消费曲
线和储蓄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等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都是完全错误。
其实,货币是商品实现市场消费流通的“载体”,市场的本质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
。因此,一般来说,作为“载体”的货币的流入,迟早必然会全部流出。也就是说
使获得的货币迟早会全部的用于消费。在货币流入到货币流出的过程上,只是存在
着资本持有形式和资本转换的问题。并不存在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认为的其它各种问
题。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投资函数是表示投资与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
关系。投资主体的目的是赚钱,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取决于投资者对该项投资预
期的利润率。预期利润率的大小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该项投资的成本;二是
该项投资的预期收效。投资成本取决于借款的利率。只一人因素是预期的未来利益
。但未来的100美元的收益不等于现期的100美元,如现期的96美元存入银行后,第
二年年底,连本带息可扩充为100美元,这意味着,第二年年底的100美元只相当于
现期的96美元,即未来收效力要小于同量的现期收益,所以一项投资的预期未来收
益必须贴现为现值以后,才能与投资成本相比较,从而估计出预期利润率。现代西
方经济学的这些认为是错误。投资主体的目的不是赚钱,投资主体的目的是进行商
品的生产供应;投资消费不是取决于投资者对该项投资预期的利润率,投资消费费
取决于直接消费,即直接消费决定投资消费。赚钱只不过是投资者的一种愿望,这
种愿望在经济学中说明不了什么。如在某商品的生产供应和直接消费之间保持供需
平衡的情况下,直接消费不变,扩大商品生产供应的投资消费较多的增加。这将会
造成该商品供大于求,商品的价格下跌。商品价格下跌,利润率将普遍下降,一些
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的,将会出现亏损直到破产、倒闭。其实一般商品的生产供应有
能力进行投资消费并不是一、二个投资者,而是相当多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都能
够估计预期利润率。如果某商品的生产供应的利润率较高,这些投资者都进行投资
消费,该商品的生产供应很快就会大于消费需求。该商品出现供大于求,商品的价
格将下跌,利润率很快就会下降,对于这一点每个投资者都会明白。因此,现代西
方经济学不假设一些前提,对预期利润率与投资关系所进行的讨论,与事实完全不
符。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当预期利润率大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时,企业便会投资或
增加投资,反之,当预期利润率小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时,企业便不会进行新的投资
。而预期利润率本身也是受市场的利率左右的。市场利率的下降意味投资成本的降
低和预期利润率的提高,投资会增加;反过来,市场利率的提高意味着投资收益的
降低即预期利润率的降低,投资会减少。也就是说,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相关。现
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是错误的。其实,就是现在人们进行投资最关心都是消费市
场的现状和前景,正常情况下最需要做的是对消费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如
果投资者真的如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把两眼盯在利润率上,看到别人的利润率就
“眼红”,不对消费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所进行的投资消费将会是很容易
失败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利率和利润率的关系并没有搞清楚。在各种商品在不管
生产供应发生变化,还是消费需求发生变化,还是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同时发生变
化,各种的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之间总是保持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利润率、
租金、利率将总是相等的。仅是商品的生产供应或仅是商品消费需求或商品的生产
供应和消费需要两者同时,都是会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的,这些变化将会造成商品的
供需变化。商品的供需变化将会造成商品的价格变化。商品的价格变化将会造成利
润的变化,预期利润本身也就成了一个很不清晰的概念。对本来利润进行估计最多
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严格的说,市场千变万化,未来利润是不可能预测,现代西
方经济学引入的预期利润概念是无法成为研究可以应用的概念。同时由于各种商品
不会总是保持供需平衡,使得利润率,利率不会相符。自然利率将由利润率所决定
,自然利率本身是一个略低于较好利润和较差利益的平均值。现代西方经济学能对
预期利润与利率进行清楚的讨论,这与事实不符。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供求的相等决定产品的价格,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决
定整个国民产出量即国民收入。现代经济学这种认为是完全错误的。供求的相等不
可能决定得了商品的价格。如果真的供求相等决定商品的价格,那么各种供求平衡
的商品的价格都将是相等的。圆珠笔、电视机、轿车等商品的供求都平衡,一支圆
珠笔、一台电视机、一辆轿车等商品的价格将相等,这显然是不可能。事实上,在
货币的假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求总是保持平衡时,该商品的价格将等于
组合该商品原始原料作为局部商品的价格,加上人们为该商品生产供应在各种场合
、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格,再加生产工具为该商品生产在
相应的各种场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的价格。现代西方经济
学认为,各种商品的供需都平衡的情况下,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需求等于总的消
费需求加上总的投资需求。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是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现代西
方经济学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把投资看成是消费的一种形式,而
看成是与消费有本质区别的一种经济概念,那应该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失败的一
个重要的原因。投资也是一种消费,把消费分为直接消费与投资消费,国民总消费
等于国民总的直接消费加上国民总的投资消费,这更符合事实,更有利于对经济学
的研究和理解。各种商品供需都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并不存在对外贸易差额,不存
在自给自足消费,不存在库存变化等。国民总产值、国民总消费、国民总收入将是
相等的。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决定整个国家产出量即国民收入
的说法显然是存在着问题的。同时,现代西方经济学从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关于国
民收入的决定,这与事实经济不符,本身是无法进行研究、讨论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政府增加投资100万美元,最初,这100万美元投资的增
加直接使国民收入增加100万美元。不过,增加并没有到此为止。这仅是第一轮反
应,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80%,则其
中将有80万美元,即使整个的国民收入增加了80万美元,这是第二轮反应。假设边
际消费倾向不变,这新增加的80万美元的收中将有64万美元用于消费支出,从而使
国民收入增加64万美元,这是第三轮反应……,这个过程继续下去还有第四轮反应
,第五轮反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少于1,随着这种反应过程的继续,国民收
入的增量和消费的增量将一轮比一轮小,最终趋近于0,所以国民收入的增量的总
和收敛于一个常数。这就是所谓的乘数原理。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是错误的。
如果政府不是生产供应者和原始原料拥有者,政府增加500万美元投资消费或直接
消费,在消费掉500元美元之后,这500万美元将全部成为国民的收入。而国民获得
这500万美元之后,迟早会全部的用于消费去出,而不是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80%,
则其中将有80万美元用于消费。但国民获得这500万美元迟早会全部都用于消费,
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如国家举债消费能否有效的刺激的增长,主要看能否使国民
所拥有资本量因此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国民所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国民进行的
消费量。如果国家举债消费能使国民所拥有的资本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将可以
使国民所进行的消费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即国民的收入将行到较多的增加;如
果国家举债消费不能国民所拥有的资本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将无法使人国民所
进行的消费量得到增加,即国民的收入将只人较少的增加。根本不会出现现代西方
经济学所说的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增加;投资的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
入的倍数减少的现象。如果现代西方经济学这种说法真的成立的话,要想刺激经济
发展,使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简直是易反掌。同时,一不小心经济就会出现迅
速衰退,一句话,经济发展将会是极不稳定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所谓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存货币的要求,
简言之,就是人们的持币要求。货币要求也叫“流动偏好”,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
物,具有非常的流动性,从而使人们喜爱持有货币。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是完
全错误的。货币需求并非是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休持货币的要求,货币需求是商品及
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对作为“载体”货币的需求。就象是货物对船只的需求并非产
人们愿意保持对船只的要求,而是所运载的货物对船只的要求。货币在人们手中持
有,就象是船只停靠在某地一样,区别只是,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船只在甲、乙
两地的流通速度都是7天,那么,货币平均在每7天时间里进行一次流通,是在很
短的时间里完成,一般在此之前的7天进间里被某人持有,在此之后的7天时间里
被另一人持有。而船只平均在每7天时间里在甲、乙两地进行一次流通,是在较长
时间里完成。从甲地运载货物到乙地的时间为7天,其中在甲地停靠1天,在途中
运行5天,到乙地停靠1天,在途中运行5天,在甲地停靠1天。如果每张纸币的流
通速度为7天,那么,每张纸币平均7天时间进行一次消费流通,变换一个货币持
有者。货币的持有就象是船只的停靠,与人们喜不喜爱持有货币的是没有关系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交易动机引发的货币
需求和投机动机引发的货币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应付日常的交
易或日常的经济往业而持有货币。货币的交易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个人、企业的收入
量是收入的函数。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情况从事
交易而获利的目的所发生的持币要求。货币的总需求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加上货币
的投机需求。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都是完全错误的。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的
情况下,所有各种商品及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完全决定是着对货币的总需求。货币
的需求根本不存在着投机需求的问题。如认为人们进行买卖证券,需要保持相当一
部分货币,这种认为是完全错误的。人们进行买卖证券,是不会对货币生产需求,
事实上会由于买卖证券而使货币的流通速度有所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有所加快,商
品及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不变,对货币的需求量将有所减少。象中国如果把几乎所
有的上千万元以上的生产工具资本都利用股票进行转换之前,到把几乎所有的上千
万元生产工具资本利用股票资本进行转换之后,股票资本达二、三百万亿元,并且
股票市场已变得相当成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一倍以上,对货币的需求量将减少为
原来的一半不到,因此,这在经济运作中是必须要特别重视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认
为,买卖证券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事实上买卖证券对货币的需求量将有所减少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货币的总需求等于交易需求加上货币的投机需求,以及有
关货币的供求均衡研究,利率变化与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关系的研究等,也就全部都
是完全错误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研究完全偏离了正确的研究轨道,几乎所有的研
究结果都没有价值的。事实上决定着就业的两基本因素是: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
费析消费需求量和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当人们对各种商品
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
越低,就业机会将越多,失业率将越低;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的生产力
水平越高,就业机会将越少,失业率将越高。当人们对各种商品时行消费的消费需
求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
就业机会将不断的减少,失业率不断地升高。当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力水平一
定的情况下,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越大,就业机会将越多,失业
率将越低;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越小,就业机会将越少,失业率
将越高。当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人们对
各种商品进行消费时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将不断的增加,失业率将
不断地下降。在事实的经济发展中,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
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需求量都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
的过程中,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各种商
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将不断的增加。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
平不断的提高将使就业机会不断的减少,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不
断的增加将使就业机会不断的减少。因此,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增加,随人们对各种
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和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
量不断的增加而同时存在。当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
就业机会减少的程度大于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不断的增加而使就
业机会增加的程度,总的就业机会将减少,失业率将上升;当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
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就业机会减少的程度和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
消费需求量增加而使就业机会增加的程度基本相同,总的就业机会将基本不变,失
业率也将不变;当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就业机会减
少的程度小于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增加而使就业机会增加的程度
,总的就业机会将增加,失业率将下降。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就业问题时,既没有对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需求量
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也没有对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与就
业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决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研究将必然是失败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进行就业问题研究时,竟然对工资和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是完
全偏离了正确研究轨道的就业问题。工资和就业关系进行研究所得出的就业论必然
是错误的。事实上,工资和就业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明确的关系。工资和人们掌握的
知识,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等一样,只要不影响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
求量或影响人们的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都与就业之间不存在任
何直接明确关系,人们的一般直觉可能会出现差错。不过,工资,人们所掌握的知
识,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等,是会使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消费需求量或人们
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就业状况。其实,不管
什么经济因素,如果能影响就业状况,将都是通过影响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消费的
消费需求量和人们对各种商品进行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来影响就业状况的。在现
代西方经济学中,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其研究得出结论:失业率每降低
1%,实际GNP需要增长3.2%左右,而且,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劳动力的增长率越
高,减少失业所必需的实际GNP的增长也要越高。这就是所谓的奥肯定律。奥肯定
律表述,具体数据可能与事实不符,但基本思想可以认为正确的。实际GNP增长应
是指各种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同步增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生产
力水平提高的最重要的手段。奥肯定律把失业率的变化与各种商品消费需求量的变
化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连系在一起,并且知道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增加,就业机
会增加,失业率趋于下降;生产力水平提高,减少失业所需增加的各种商品消费需
求量越多,意为生产力水平提高,会使就业机会减少,这种研究显然完全是在正确
的轨道上的一种研究。从奥肯定律可以看出,其实现代西方经济学完全可以研究出
正确的就业论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显著的上涨。现
代西方经济学这个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似的各种通货膨胀的定义都是错误的。事实
上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假定价值共同所决定的。在货币流通速度一
定的情况下,由于作为“载体”货币的实际供应量与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
消费流通量所需的货币供应量之间出现供需失衡,造成货币的假定价值上升或下降
,进而造成商品的价格下跌或上涨,这才是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现象。商品的价值
出现下降或上升,进而造成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这不属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现象,而属于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现象。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区分通货膨胀、通货
紧缩与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应该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研究失
败根本原因。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随时随地是货币现象。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对通货膨
胀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认识,通货膨胀是需求普遍过度的状况,即“太多的货币追
逐太少的货物。”现金交易学说认为,货币流通量与进入流通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总
额之间,必然存在等量关系。若以P代表平均物价不平,M 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
货币流通速度,T代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美国经济学家弗雪提出
的交易方程式:P=MV/T或MV=PT。从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研究成果来看,现代西方
经济学对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研究有时是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研究。但现
代西方经济学连商品价格由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假定价值共同所决定的,这种最基础
内容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研究,这必然使现代西方经济学对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
缩的研究在一般时期都偏离了正确研究轨道。其实,如果现代西方经济学成功地研
究了商品价格由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假定价值共同所决定的,再结合通货膨胀随时随
地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是需求普遍过度的状况,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
”,对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就不难会有着正确的研究结果。计算是否存在
“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把弗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进行修改一下,就
可以进行计算。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现金交易学说认为P代表平均物价水平,T代
表一年时期内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㈠劳务是局部商品,
已经组合在商品之中,T不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㈡ 各种商品的价格差别可
以是很大的,各种商品的交易数量差别也很大,不能给出一个可以与交易总量相乘
的平均物价水平。因此,应该把PT改成是P1T1+P2T2+P3T3+P4T4……,正确解释是
P1、P2、P3、P4……代表每种商品的一般价格,T1、T2、T3、T4……代表每种商品
一年时期内的一般交易总量,P1T1+P2T2+P3T3+P4T4……其实就等于国民总消费即
国民总收入。现金交易学说认为,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MV=P1T1+P2T2+P3T3+P4T4……这种方程式可以说是基本上正确了。但现代西方经济
学把所有货币流动都计算在货币流通速度之内,如银行、股票、债券等优化型市场
中的货币流动,二手货买卖时的货币流动等都计算在货币流通速度之内,这是完全
错误的。货币的流通速度是货币通过市场进行消费流通时的速度,优化型市场中的
货币流动,各种其它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的资本转换等都不包括在货币流通速度之
内的。如果每张纸币通过市场进行一次消费流通的平均时间为7天,一年365天,每
张纸币一年内通过市场进行约50次的消费流通,则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为50次;如果
每张纸币通过市场进行一次消费流通的平均时间为10天,一年365天,每张纸币一
年通过市场进行约36.5次的消费流通,则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为36.5次。因此,当
MV=P1T1+P2T2+P3T3+P4T4……,就是实际货币供应量M乘以货币的流通速度V,等于
国民总消费即国民总收入时,货币的供需平衡;当MV>P1T1+P2T2+P3T3+P4T4……
,就是实际货币供应量M乘以货币的流通速度V,大于国民总消费即国民总收入时,
这就会出现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现象;当MV<
P1T1+P2T2+P3T3+P4T4……,就是实际货币供应量M乘以货币的流通速度V,小于国
民总消费即国民总收入时,这就会出现货币供应不足,可能会引起通货紧缩现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成本推进所致,(一)成本
的上升主要是由工资的增加引起的。工资的过快上升,引起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
不断上涨。而工资的过快上升是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这种劳工市场之
所以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是因为强大的工会存在,工会可以迫使企业提高工资。
(二)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在追求更大的利润时,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引起通货
膨胀。正如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是工资推进通货膨胀的前提一样,不完全竞争的
产品市场是利润推进通货膨胀的前提,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都是完全错误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认为错误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搞清楚商品的价格是由商
品的价值和货币的假定价值共同决定所造成的。在古典经济学中,对商品价值的研
究是特别重视的,而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基本上没有对商品价值进行有效的进一步
的研究,这就造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认识上的错误,工资和
利润变化是造成商品的价值变化,商品的价值变化造成商品的价格变化是属于商品
的正常价格调整,而不属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因此,根本上不存在成本推
进的通货膨胀现象。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是必然存在的,也
是绝对不可以进行任何的直接干涉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把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看成
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被认为是应该进行干涉的现象
,现代经济运作也就会在无意之中经常的直接干涉市场,这是实际市场经济所不允
许,是错误的现代经济动作。同时,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工资的过快上升是由于
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这种劳工市场之所以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是因为强
大的工会存在,工会可以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认为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在追求更大
的利润时,会提高产品价格,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上升的原因。现代西方
经济学这些认为都完全错误的。工资和利润的变化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
人们的服务能力、服务水秤不断的提高,人们能利用的资金不断的增加等原因所造
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还错误认为工资和利润变化只会造成商品的价格上涨,并没
有观察到二类市场商品的价格是会不断的小幅下跌的。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提到,停滞膨胀简称滞胀,指的是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同
时并存的社会经济状况。由于经济衰退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失业,所以停滞胀又意味
着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并存。根据凯恩斯的理论,通货膨胀是过度的总需求造成的
,失业是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所以,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然而
70年代以后,滞胀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实,通货膨胀现象是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是由于作为“载体”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大于要被“运载”货币的实际供
应量大于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消费流通所需的货币供应量所致;经济衰退
是由于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同步减少所致;失业是由人们对各种商
品的消费需求量和人们进行各种商品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共同所决定的,在生产
力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出现衰退即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同步减
少,失业率自然会上升。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是过度的总需求造成的,失业是总
要求的不足造成的,所以,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这种认为也就是
完全错误的。在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失业是不会并存在的。这是由
于出现通货膨胀时,纸币的假定价值会下降。纸币的假定价值下降,人们不愿太长
时期的持有货币,而更愿意在较短时期内把货币用于消费。这就是说,在通常情况
下,通货膨胀会刺激人们消费需求的增加。商品的生产供应随商品的消费需求的增
加而增加,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也就得相对应的同步增加。经济业就得到了
增长。商品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力水平基本不变,失业率也就会不断的下降。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出现通货膨胀时,经济会较快速度的发展,失业率会不断的下降
。出现通货膨胀时,经济出现衰退,失业率上升的现象,虽然比较特殊,但出现也
是正常的。在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一类市场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在数量上都已
处于饱和状态;二类市场并没有出现大的发明、开发,二类市场新的市场扩增、市
场扩容非常有限,而原来的二类市场商品的消费需求在数量上基本上也都已处于相
对饱和状态;由于交通、通讯等原因,三类市场进行新的较大的市场扩增、市场扩
容的条件并不成熟,原来的三类市场商品的消费需求在数量上基本上也都已处于相
对饱和状态。在西方国家当时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较多的增加造成了通货膨胀现
象没有有效的刺激了人们消费需求的增加,如果在其它原因的作用下,商品的生产
供应和消费需求出现相对的同步减少,即出现经济衰退,自然会是很正常的现象。
商品的消费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基本不变,失业率将上升,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滞
胀现象。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电脑等高科技商品迅速的市场扩增、市
场扩容,及三类市场商品进行新的较大的市场扩增、市场圹容的条件成熟,使得西
方国家得到较好、较快的民展。但如果在一、二十年以后,电脑等高科技商品及三
类市场可以进行新的市场扩增、市场扩容的消费需求在数量上基本上达到饱和状态
,而没有大的新的发明、开发的话,在一、二十年以后,西方国家如果较多增加的
供应量,还是会出现滞胀现象。有必要进行强调一下,在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
滞胀时,在统计时可能存在着一些差错,把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可能都统计在通货
膨胀之内,这会夸大了经济衰退的程度的。
传统经济理论主张自由放任,通过市场竞争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政府的功能
仅限于私人部门不愿或难以从事的国防、司法和公共工程,甚至认为“管理最少的
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传统经济理论这种主张是错误。其实,市场中那只
“看不见的手”只能对市场本身进行最成功的调控,而对市场以外的其它经济现象
是根本不能起着调控作用的。要想使经济健康、迅速的发展,市场以外的其它经济
现象是必要进行及时、有效地干涉的。不过,国防、司法和大多数公共工程都是可
以进行商品化、市场化改革的。在进行成功的商品化,市场化改革之后,都是不应
该进行干涉的。要想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对市场绝对不进行任何的直接干涉,而
对市场以外的经济现象进行及时、有效地干涉的,这就要求进行全面的商品化、市
场化改革,同时要求能准确的区别市场与市场以外的经济现象。但现代西方经济学
并不清楚全面的商品化,市场化改革是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的基础,对现代经济运
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不清楚如何的进行全面的商品化、市场化改革,还不清
楚如何准确地区别市场以外的经济现象,甚至市场经济的本质都是不清楚的。从
30年代出现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时,现代西方经济学从中得出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
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即得出存在所谓的“市场失灵”的结论,就可以看出现代西
方经济学对有关市场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很不清楚。在30年代之前,对市场以外的一
些需要及时有效干涉的经济现象,都没有进行干涉;到30年代之后,对市场进行频
繁的直接干涉,这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对有关市场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清楚所造成一种
难以避免的结果,这是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的错误做法。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调整自己的收入和开支来影响国民经济,以使其达
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对市场会
产生一定扰乱作用,但在现代经济中税收是要存在。不过,税收也是进行商品化、
市场化改革。财政政策是现代经济运作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如在经济出现
停滞、甚至出现衰退时,国家举债消费是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发展的。在现代西方
经济学中对增加财政支出存在着一些争议。反对增加财政支出者认为,增加的这笔
财政支出要么来自私人(包括个人和企业的纳税,要么来自向私人发行的公债,或
者不管来自什么渠道,总是会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因为私人本来是要作这笔支
出的,现在转移到政府作支出,从而一边的增加便另一边的减少,总需求并未变化
。因而政府增加支出是多此一举。支持增加财政支出认为,在经济衰退、产品滞销
时期,私人不愿投资,这时增加政府支出谈不上排挤私人投资的问题。而且,只要
财政支出合理,就会改善投资环境,增加产品需求,提高私人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这样,不仅不会挤出私人投资,还会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从而产生挤入效应。反
对增加财政支出和支持增加财政支出的认为都是不正确的。如果增加财政支出来自
增加私人纳税,由于增加纳税会扰乱市场,阻碍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增加私人
的纳税来增加财政支出不但不能起到刺激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使经济状况变得更糟
。因此,增加的财政支出应该来自向私人发行的公债。政府向私人发行公债,私人
只是把货币资本转变为借权资本,私人所拥有的资本量及资本效用将不会变化。人
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人们所进行的消费量。私人所拥有的资本量及资本效用没
有因把货币资本转变为债权资本而发生任何变化,私人所进行的消费量自然也就不
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政府向私人发行公债也就根本不存在被挤占的问题,私人的投
资消费也就不存在被挤占的问题。因此,反对增加财政支出者认为,增加一定数额
的财政支出,便会排核或减少相应数额的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不变,这种所谓
的挤出效应的认为是完全错误的。物质商品是原始原料作为局商品,人们在各种场
合、各种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和生产工具在相应的各种场合、各种
岗位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作为局部商品所组合而成的。在出现经济停滞,甚至出现经
济衰退时,一般都会存在较高的失业率;大多数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时间都明显短于
一般的可以达到的生产时间,有些生产工具甚至出现闲置的现象;原始原料没有通
过股票进行资本转换,原始原料资本一般都是低效用资本,甚至是零效用资本。如
在某国政府举一千亿元的债进行消费之后,由于政府所拥有的资本量和政府进行的
消费量之间不存在任何明确的关系,政府所欠的一千亿元债务只要不引起信心危机
等问题,是不存在着任何的负面影响的,而政府把这一千亿元债务全部用于消费,
这一千亿元将会成为国民的收入,这一千亿元政府举债消费,将使一些失业而没有
收入的人实现就业并获得工资收入,使大量生产工具可以开足马力,增加利润收入
,还会使一部分闲置的生产工具可以重新开工,并获得利润收入。政府举一千亿元
的债务并全部消费掉,国民将可能因此的直接增加几百亿元的资本,同时大量生产
工具可以开足马力,利润收入增加,一部分闲置的生产工具可以重新开工并获得利
润收入,会使生产工具资本的资本价值及资本效用明显提高。国民所拥有的资本量
决定着国民所进行消费量。国民所拥有的资本量及资本效用因政府举债消费而有一
定幅度的提高,国民所进行的消费量将随之有所增加。国民所进行的消费量有所增
加,国民所获得的收入将有所增加,国民所拥有资本量将会有所增加,国民所拥有
的资本量有所增加,国民所进行的消费量又会随之有所增加……在消费量增加、收
入增加、资本量增加的循环作用,一般都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就使经济复苏,并很快
就可以转为强劲的增长。因此在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出现衰退时,政府进行举
债消费一般都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的复苏。
货币是商品的实现实现市场消费流通的“载体”,不在市场的范畴之内,在现
代经济运作中要求对货币进行进及时、有效的干涉。干涉货币,调控货币,及时有
效的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健康、迅速的发展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行
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保证作为“载体”的实际货币供应量与要被“运载”商品
及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所需的货币供应量之间能保持最有利于经济健康、迅速发展
的关系。实行的一般货币政策都是要不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要不改变货币的实际
供应量,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改变货币流通速度的方法常用的有:改变利
率;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行银根调控;在进行正确的股票运作之后,股票资
本与货币资本进行资本转换时,改变每只股票,开盘价和成交价的最大差额百分比
等。在货币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改变货币流通速度,将起着改变货币供应量相同
的效果,直接改变实际货币供应量,可以采取印刷、发行更多的纸币,使其进入流
通领域,或紧缩银根、收回部分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纸币的方法。因此,现代西方
经济学对银行、股票等的作用,对实行货币政策的方法的认识都是存在着明显的错
误的。银行、股票等的根本作用是: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并使货币的流通速度长
期保持较快的程度,及提高各种资本的资本效用。货币政策是不存在着中间目标的
,改变利率、改变货币供应量,改变商业银行准备金等都是实行货币政策可以采取
的办法。货币政策略的最终目标也不是充分变业,价格稳定、持续、稳定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单凭货币政策还起不到这大的作用。实行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
,保证作为“载体”的实际货币供应量与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消费量所需
的货币供应量之间能保持最利于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关系。实行货币政策实际上
就是改变货币流通速度,起着相当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间接改变实际货币供应量
的效果或直接改变货币供应量。如弗里德曼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那
是不可取的。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交易方程式:MV:PT,虽然这一方程式存在
着明显的错误,也不能把这一方程式进行实际应用。但这一方程式能表明对货币的
研究是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的。而弗里德曼的货币然求函数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取决
于多种因素,使货币的需求量变得不可估计,不可计算,那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正确
的研究轨道。我们现在知道,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要被“运载”商品及
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完全决定了作为“载体”货币的需求量。而不是由多种因素的
所决定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情况下,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
的变化将是不同的。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的变化不同,对作为
“载体”货币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将不同。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情况下,对作为“载
体”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不同,如果按弗里德曼的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必然会频繁造成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量所需的作为“载体”货
币的供应量与实际货币供应量之间供需失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实行完全正
确的现代经济运作,在人均收入从一千美元增加到二万美元的过程中,年经济增长
率可以以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货币的供应量也就需要以百分之五十
至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而当人均收入超过二万美元之后,年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
百分之十以内的增长速度,货币的供应量也就应下降到百分之十以内的增长速度,
如果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显然是根本不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国内需求的变动,对于国民收人变化具有乘数效应,净
出口作为一种来自国外的需求,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净出口的增加会直接增加总需
求,从而使国民收入相应地增加,并产生连锁的反应。假定某个国家增100万美元
的出口,生产出口商品的厂商便增加了100万美元的收入。这样,国民收入增加
100万美元。这是国民收入第一轮的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80%,边际进口倾向
等于10%的条件下,消费支出增加80万美元,但用于进口的支出也增加了10万美元
。因此,对国内消费品净支出的数量为70(=80-10)万美元。加了潢足这70万美元
的需求,生产消费品的厂商将增加70万美元的产量。这样,国民收入增加70万美元
,这是国民收入第二轮的增加。同样,生产消费品的厂商得到70万美元的收入以后
,将把56万美元用于消费,但其中7万美元用于进口,对国内消费品的净支出是49
万美元。因此,消费者品的生产再次增加49万美元,这是国民收入第三轮的的增加
。当这个过程一直继续下去的时候,出口的增加可以导致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对
外贸易乘数清楚地表明了净出口的增加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正由于此,许多
国家力图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以解决国内的失业和萧条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这
些认为都是错误的。其实,国民总消费等于国民总收入,国内消费求的变动,根本
不可能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乘数效应。在人们的信心、利率、货币的假定价值等
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及资本量的变化完全决定了人们所进行
的消费量的变化,国民的消费量等于国民收入。因此,只有在人们所拥有的资本量
发生变化时,才能使人们所进行的消费量和人们的收入发生变化。净出口作为一种
来自国外的需求,同样不具有乘数效应。某个国家某一生产出口商品的厂商增加了
100万美元的出口,也就增加了解100万美元的收入。这一生产出口商品的厂商在出
口商品之前,该商品还是未成品商品时,具有未成品商品资本价值。在该商品出口
之后,并与别国的货币资本进行交换之后,将获得100万美元的货币资本。在出口
这一过程中,该生产出口商品的厂商所拥有的资本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人们所拥
有的资本量,决定着人们所进行的消费量,所拥有的资本量没有明显的增加,所进
行的消费量自然不会有明显的增加,更不可能出现乘数效应。事实上,对外贸易对
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很有限,如中国向日本出口1亿美元的衣服、鞋类,日本向
中国出口1亿美元的电器,很难想象这对经济发展会产生的多少的积极影响。在一
个国家里,有着较多对外贸易、外国投资的地7投酝饷骋住⑼夤蹲式仙俚牡厍
啾龋凶沤隙喽酝饷骋祝夤蹲实牡厍梅⒄够崦飨钥煊诙酝饷骋祝夤
蹲式仙俚牡厍馐怯捎诙酝饷骋住⑼夤蹲驶崞鹱鸥谋湟淖饔谩R母谋
洌跃玫姆⒄够崞鹱琶飨缘挠跋熳饔谩5谋湟强梢圆扇∪宋氖侄危宋
母谋湟崞鹱琶飨缘挠跋熳饔谩5谋湟强梢圆扇∪宋氖侄危宋母
谋湟崞鹱鸥玫男Ч⑶铱梢员苊舛酝饷骋住⑼夤蹲驶岽吹母髦植涣己
蠊?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即汇率,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
,将导致该国的汇率上升,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该国的汇率下降,汇率的
变动有两种情况:一是一定量的本币可以兑换较变动的前为少的外币,称为贬值,
一是一定量的本币可以兑换较变动前为多的外币,称为升值。可见,汇率下降是指
本国货币的价值下跌了,而汇率上升是本国货币价值提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些
认为都是错误的。货币是商品实现市场消费流通的“载体”,不管是本国国内的商
品市场消费流通,还是国际间的商品市场消费流通都有一样的。各国的货币都具有
一定的假定价值,商品(包括局部商品,下同)与替代商品货币之间的交换是等价
值交换,是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与只有假定价值、没有实际价值的替代商品货币之
间的等价值交换,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商品的正常价格调整造成了各国
相同商品的价值不同。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交换,利用本币和外币与某些相同商
品等价值交换,来计算各国货币的假定价值并确定货币之间的交换的比率是无法实
现的。但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管存在着多大的不同,由于在商品的正常价格过程中
,原始原料作为局部商品的平均价值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交
换,利用本币和外币与原始原料作为局部商品的平均价值的等价值交换,来计算各
国货币的假定价值并可以确定货币之间交换的比率即汇率。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的假
定价值的变化,与别的国家的货币无关。只有在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消费
流通量所需的货币供应量与作为“载体”货币的实际供应量之间出现供需失衡时,
才会使一个国家货币的假定价值发生变化。现代西方学把汇率的变动,一定量的本
币可以兑换较变动前为少的外币,称为贬值,一定量的本币可以兑换转变动前为多
的外币,称为升值。并且认为汇率下降是指本国货币的价值下跌了,而汇率上升是
指本国货币价值提高了,那显然是完全错误的。其实,一定量的本币可以兑换转变
动前为少的外币称为贬值,把一定量的本币可以兑换较变动前为多的外币称为升值
,这种定义就是不正确的。汇率的下降或上升根本不可能造成国货币的假定价值下
跌或提高,事实上也是根本不可能观察到因汇率的变化而造成本国的各种商品价格
的变化。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将导致该国的汇率上升
或下降,这种认为也是完全错误的。各国货币的汇率变化应由各国货币假定价值的
变化所决定,各国货币的假定价值的变化是由各种要被“运载”商品及商品市场消
费流通量所需的货币供应量与作为“载体”货币的实际货币供应量之间的供需状况
所决定的;与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等都是无关的。各种货币都不是商品,货币
之间的交换不属于消费型市场,是不存在着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因此实行浮动
汇率制,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率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汇率,
是一种错误的经济运作。正确的经济运作汇率应该由人为进行控制,由各国货币的
假定价值及货币的假定价值的变化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及汇率变化。现在因经
济运作上的错误,对外贸易、外国投资等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包括积极
的和消极的影响,当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及汇率变化对经济发展也就有了较大的影响
。在完全正确的经济动运作下,对外贸易、外国较资金对各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是很有限的,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及汇率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微不足道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的定义是指一国的生产能力扩大。现代西方经济学
这个经济增长的定义可以说是错误的,同时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的定义可以
看出,现代西方经济学还是特别的强调生产供应,而对消费需求没有进行特别的强
调。其实,经济增长的定义应该是指一国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同步增加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生产供应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是一样重要的。但从事实
的经济运作角度来讲,现代各国的经济运作,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作中,消
费需求的增加要比生产供应的增加对经济增长要来得重要。在通常情况下,某商品
消费需求的增加先于生产供应的增加,该商品将趋于供不应求,该商品的价格将趋
于上降,该商品的生产供应者所能获得的利润率将上升。该商品的生产供应者所能
获得的利润率上升,在相同的时间,该商品的生产供应者将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
。该商品的生产供应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将使更多的人们对该商品的生产
供应进行更多投资消费,使该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较轻松的得到相对应的
同步增加。要是在消费需求和生产供应之间保持供需平衡情况下,消费需求不增加
,生产供应也就不能增加,生产能力自然不能扩大,这就是说,要想使一国生产能
力扩大,关键不在于生产供应的本身,关键在于消费要求的增加。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许多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
大类(1)生产要素的数量;(2)人力资本;(3)技术;(4)经济组织;(5)
制度。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的看法,是建筑错误的经济增长概
念的基础上。自然也就会是不正确的。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具体讨论来看,基
本上都是错误的。如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存量越大,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就
越雄厚。但资本存量是投资的结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投资的大小决定了增长的
快慢。事实上,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同步增加,
投资消费是决定不了经济增长的快慢。在格种商品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之间保持供
需平衡的情况下,各种用于直接消费商品的消费需求没有增加,如果增加投资消费
,增加这些用于直接消费商品的生产供应。这将会造成各种用户直接消费商品的生
产供应大于消费需求,商品出现供大于求,商品的价格将趋于下跌。利润率将随之
下降,尤其是那用于直接消费的商品的消费需求没有增加,而增加的投资增加,而
增加的投资消费较大,使商品的生产供应较大程度上的大于商品的消费需求,这会
使生产供应这些商品的利润率下降到很低的程度,甚至会出现生产供应的这些商品
的整个行业普遍亏损。生产供应者出现亏损,生产工具又会出现折旧,生产供应者
所拥有的资本有的资本量将减少。人们所拥有的资量决定着人们所行的消费量,所
拥有的资本是减少。所进行的消费量将随之减少。消费需求和生产供应之间保持供
需平衡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减少,生产供应不变或增加,都将造成商品的供大于求
,商品价格将下跌,利润率将随之下降,其中会存在更多亏损现象。在这些过程中
,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将会出现相对应的同步减少,即出现经济衰退现象。这就是
说,投资消费的大小不但决定不了经济增长的快慢,投资消费不随直接消费的变化
而变化,或投资消费过多都会很容易的造成经济衰退。还如,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生
产要素:土地等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讨论
;企业家的管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讨论,对于资本家与经济增长的讨论都是不正
确的。其实,经济增长的本质是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同步增加。生产供应
的增加主要依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加主要依靠人们所拥有资本量增
加。然后通过市场把生产供应和消费要求,很好的协调起来,这就是对经济增长研
究的中心内容。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有经济学说认为,经济增长是有限的。甚至认为,经济增
长达到一个期限,然后整个人类经济将会崩馈。这种认为完全错误的。经济增长的
本质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求相对应的同步增加。人们消费欲望是无限的,人们
的消费需求的增加也就将是无限的;人们进行各种商品生产供应的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也将是无限的。商品的生产供应的增加也就将是无限的。至于有些矿藏资源、能
源会在一定时期内会被全部开采,是完全可以依靠科技进步,由其它矿藏资源、能
源来取代,这不足以影响商品生产供应的无限增加。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都
是可以无限增加,经济自然将可以无限增长。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很多的经济学家主张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甚至有人
说,现在世界上没有“无计划的市场经济”,也没有无市场的计划经济。从现代西
方经济学这些主张、认为中可以看出,现代西方经济学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这两
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是错误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这两个词经济学中的专
用名词,并非是指有计划的经济是计划市场,有市场的经济是市场的经济是市场经
济,计划经济是指在市场中不由那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本身进行调控,而是由
人为的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中由那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
控,而不对市场进行人为的调控。实行计划经济目标是存在着市场的,不可能没有
了市场,只是对市场进行了人为的调控。实行市场经济中只是在市场中完全由那只
“看不见的手”来对市场本身进行调控,而在市场之外的经济现象,那只“看不见
的手”是无法进行调控的,市场之外的经济现象自然就需要采取人为的手段进行调
控,需要有一定的计划。这里需要搅清楚的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经济学中的
专用名词,与计划、市场的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些经济学家如阿明、海默等人主张停止利用外资,认为
引进外资弊大于利。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应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只要采取措
施,就可使外资引进发挥积极效应。现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在积
极的引进外资。阿明、海默等人的主张是正确的,引进外资是弊大于利。钱纳里和
期特劳特提出的“两缺口模型”认为,当国内出现储蓄缺口,即储蓄不足以支持投
资时,应用外汇缺口来填补。反之也一样。如果引进外资,则既可填补储蓄缺口,
又可填补外汇缺口,克服储蓄和外汇的双重约束,而这双重约束正是发展中国家要
面临的难题。因此,引进外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对于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就业,改善管理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意义。钱纳里和斯特
劳特这些认为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着储蓄缺口、外汇缺口的问题的,引
进外资也根本不存在填补缺口的问题。其实,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能有大量的
资本输出,主要是凭借了股票来进行资本转换。虽然所进行的股票运作是不正确的
,但还是在股票运作中获得了大量的高效用资本。如果发展中国家进行正确的股票
运作,把大量的低效用资本或零效用资本通过股票来进行资本转换,使其变为高效
用资本之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资本都将会变得非常充裕,届时,任何一个国家
都将不再引进外资。
至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在发展过
程上,通常会出现不同的原因经济波动,其中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危机和信心危机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混为一谈,并忽视了信心危机,从根本上
决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现象研究的失败。经济周期、经济危机、信心危
机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引起经济周期,经济危机、信心危机的原因是不同,经济
周期,经济危机,信心危机出现时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同的,预防经济周期,经济
危机、信心危机的出现的方法及在经济周期、经济危机出现时的解决方法也都是不
同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波动现象称为经济周期,提出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
康德拉耶夫周期,库兹涅茨周期等,并把经济周期形成原因解释为如太阳黑子、战
争、人口和移民的增长,科学发明、消费、投资、货币供给等到因素所造成,这一
些研究内容都是完全错误的。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可以说对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但不管
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还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都不存在着就连现代西方
经济学界自身所能被公认是正确的研究结果。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个研究结果如
果不能被普遍公认为完全正确的,就应该认为是不正确。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几乎所
有的经济学说都不能被普遍认为是正确的,事实上,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并不存在着
可以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经济学说。
--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 .oooO Oooo.
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 ) ( )
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冷水味道, \ ( ) /
静静中体味被爱的味道. \_) (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2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