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第六章 经济周期——初步评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0日10:47:2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

  下面关于危机的理论,更正确地说,关于经济重复变动的理论,甚至还不象已
经阐述了的关于企业家职能,信用、资本、货币市场、利润和利息等理论那样,有
一个对主题比较令人满意的表述。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论,今天比起过去来,将会更
加需要一种对于大量的日益增多的资料所进行的综合处理,以及依据那些表明经济
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各种不同的指数而制订出的许许多多的个别理论。我在这方面
的工作还只是一个骨架;我自己所许诺的彻底研究尚未完成,而且按照我的工作计
划,象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一段长的时期。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要把这一章 发表
出来,除了在文字叙述方面以外,没有作其它任何变更。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章 在
危机的考察中有其地位,而且也因为我仍然坚持它是正确的;不仅是因为我相信这
一章 包含的内容可以为本书对这一主题的论证作出贡献,而且也因为这种贡献表
达了事物的实质。为此,我准备在这一章 的基础上接受批评。 
  我把我所注意到的各种反对意见加以研究,就使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这里
我仅提出两种意见。第一,一种批评说我的理论只是“危机的心理”。这种反对意
见非常文雅,是由我最为尊重的一个最有才能的权威提出来的。为了使读者能了解
它的真实意义,我自己必须更加鲜明地阐述它的真实内容。“危机的心理”意味着
十分明确的某些事物,是与“价值的心理”不相同的。例如,它意味着坚信我们在
每一次危机中所注意到的,特别是在过去曾经注意到的,那种被吓怕了的经济世界
的“悲、喜剧式的畸变”。因此,作为一种危机的理论,它意味着把科学的解释依
据于明显的同时发生的或相应引起的现象(恐慌、悲观主义,等等);或者只是在
一种和缓程度上依据于先前对股票看涨的趋势、创办狂热,如此等等。这种理论是
枯燥乏味的,这样的解释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但这不是我的见解。不只是因为我经
常讨论外在的行为,从而心理因素在我的讨论中只能包含在每一种关于经济事件的
表述里,即令是最客观的表述,而且也因为我解释这种经济波动的现象——不管现
在是否发生——只是用一种自动运行的客观的一连串因果关系,那就是用新企业的
出现对现有企业情况的影响来解释,这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产生于本书第二章 所说
明的诸般事实。 
  于是,又有洛伊提出的反对意见,认为我的理论未能解释危机的周期性。但我
不理解这一点。所谓周期性可能有两种含义。第一,仅指每一次繁荣跟上一次萧条
,而每一次萧条又跟上一次繁荣的事实。但这一点是我的理论可以解释的。或者第
二,可能指周期的实际长度。但是这一点没有理论可以从数量上来解释,因为它明
显地要依靠个别情况的具体数据。不过我的理论仍然给予一种一般性的回答:经过
一段时间,直到新企业的产品能够出现在市场之前,繁荣结束,萧条开始。当创新
的吸收过程结束时,新的繁荣就开始,而萧条也就结束。 
  但是洛伊还意指一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由埃米尔·莱德勒整理于下。我的论
点被说成是:“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根本没有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企业家实
际上以周期性云集的方式出现,他们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出现,以及如果情况有利,
他们是否经常出现和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现在有人或许认为,我所未能确定地解
释的企业家们的云集性的出现,连同它引起的现象,构成繁荣阶段的唯一原因。但
是说我们根本没有试图去解释这一点——实际上我的整个论点都在于解释这一点—
—似乎是站不住脚的。企业家们所由以出现的条件——不管竞争性经济的一般的经
济和社会条件——已在第二章 阐述过,并且可以简要地和部分地描述为新的可能
性的存在,这种新的可能性,从私人经济的角度来看是更为有利的,——这样一种
条件是必须经常完成的;由于人们的主观限制条件和必需的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
可能性也只能有限地达到;还要加上一种经济情况,它是能够相当可靠地估算出来
的。假如人们坚持我们关于企业家概念所包含的假设条件的话,那么,为什么企业
家们出现在这些条件和情况下,就象任何人眼见有利就立刻抓住机会这一事实那样
,是比较易于理解了。 
  现在,我并没有任何批评意图,而仅仅是为了使这些观点更加明确,我打算将
我的理论与迄今在这一领域中作过最充分努力的斯皮托夫的理论加以比较——在彻
底性与完备性方面是难与后者相比较的。依照从尤格拉那里得出来的观点,经济的
波浪式变动,而不是危机本身,似乎是需要解释的基本问题;看来这个观点对两者
都是一样的。我们同意这个观点——我不仅在本章,而且在第二章 ,就已经确立
了这个观点——那就是变动着的状态(斯皮托夫称之为“Wechscllagen”)是资本
主义时代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方式。因此,我们也同意如下的观点,那就是完全发达
的资本主义只能在历史上追溯到这种变动状态明白无误地首次出现的时代(依照斯
皮托夫的观点,在英格兰只是从1821年开始,在德国则是19世纪40年代开始)。再
者,我们同意钢铁消费数字是经济情况的最好指标;也就是斯皮托夫发现并计算出
的这个指标——在这方面我没有作出什么努力——我承认这是从我的理论观点出发
的正确指标。我们同意这种因果联系首先开始于以资本购买的生产资料,而繁荣首
先实现于工业厂商(工厂、矿山、船舶、铁路等等)的生产中。最后,我们同意这
个观点,正如斯皮托夫所表达的,繁荣的出现是因为“较多的资本被投放了”,在
新的企业中固定了下来,并且这种冲击接着就传遍于原材料、劳动、设备等等市场
上。我们也可以同样来理解资本,从它在这里具有重要性这个意义来说;例外的情
形只是,创造购买力在我的论点中起着根本的作用,而在斯皮托夫的论点中则不是
。到目前为止,我只应该补充说明一点,那就是资本投资不是在时间上均匀分布的
,而是在间隔里大批、大批出现的。很明显,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根本的事实,对此
我提出了一种为斯皮托夫所不曾提出过的解释。我接受斯皮托夫关于“标准周期”
(musterkreislauf)的概念、 
  我们的差别,在于对那种使繁荣中断并引起萧条发生的环境,有不同的解释。
在斯皮托夫看来,这种环境就是一方面相对于现有资本,而另一方面又相对于有效
需求的资本品的生产过剩。作为对这些实际事态的描述,我也可以接受这个观点。
但是,斯皮托夫的理论只停留在这个要素上,并且试图使我们懂得,何种环境诱使
工厂设备、建筑材料等等的生产者周期地生产超出当时市场所能吸收的数量。而我
的理论却在于试图解释以本章所描述的方式出现的事态,这可以概括如下。考虑到
在第二章 中已经确认了的情况,那就是通常新企业并不产生于老企业之中,而是
出现在它之外,并以竞争的方式把它消除;所以,新企业的出现就大批、大批地给
予老厂商以及给予既成经济状况以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改变一切条件,从而就需要
有一个特殊的适应过程。我们之间的差别,将会通过更详细的讨论而进一步缩小。
 
  不可能使我原来的说明更加简短而又无懈可击。但是,我还是对它作了进一步
的削减以使这个基本思想显得更为明确。出于同样的理由,我将给论点的层次加上
标号。 

  1.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曾描述过的整个发展过程会不停顿地延续吗?它类似于
一棵树的渐进的有机成长吗?经验给予的回答是否定的。事实是,经济体系并不是
连续地和平滑地向前运动。大多数不同种类的逆运动、退步、事变的出现,阻塞着
发展的道路;在经济价值体系中也存在着对它产生干扰的崩溃瓦解。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新的问题。 
  如果经济体系对于发展的光滑线的偏高程度很小的话,那么它们便几乎不能构
成一个特别要求理论家注意的问题。在一个没有发展的经济中,个人或许会遇到对
它十分严重的倒霉事情,而理论又没有理由深入到这些现象之中去。同样地,破坏
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事件,如果很少,如果可以被设想为孤立的不幸遭遇,那么就
不需要一般的调查研究。但是,我们在这里论及的逆运动和退步却是经常的,经常
到好象在初次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必然的周期性便会显示出来。如果不是从逻辑上
考虑,那么实际上这就使得对这类现象的抽象,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进行的。 
  更有甚者,如果情况是这样,当一个挫折被克服之后,早先的发展又从它被打
断之前所已达到的那一点重新开始,那么这个挫折的意义从原则上讲就不是很大的
了。我们或许可以说,即使我们不能解释这些干扰事件本身,或者干脆把他们抽象
掉,我们却已经考虑到所有这些有关发展的基本事实。然而,情况却不是这样。逆
运动不仅阻碍发展,而且还使发展归于终结。大量的价值被消灭;经济体系中首脑
人物计划的根本条件和前提被改变。这个经济体系,在其重新向前发展之前,需要
重整旗鼓;其价值体系也需要重新组织。并且,重新开始的发展是一个新的过程,
而不简单是旧过程的继续。经验告诉我们,真实情况是,它或多或少地朝着一个与
早先相类似的方向运动,但是这个“计划”的连续性却被打断了。新的发展过程产
生于不同的情况,并且部分地产生于不同人的行动;许多旧的期望与价值被永远埋
葬,而完全新型的东西出现了。从经验上说,也许存在于各类挫折之间的所有这些
局部发展的主干线,正好与整个发展的大致轮廓相吻合,然而从理论上说,我们不
能仅仅考虑整个过程的轮廓线。企业家不能够越过挫折阶段并将他们的计划原封不
动地带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而且科学的解释也不能这样做,除非它完全脱离与事实
的接触。 
  现在我们必须考察这样一类现象,这一类现象与其它发展现象相对照显得十分
鲜明,而且与其它发展现象显然处于某种对立地位。一开始,就存在下述的可能性
。第一,危机可能是或可能不是一种一致现象。我们从经验中得知的并且描述为危
机的发展过程的特殊崩溃现象,似乎总是被即使是天真的人们看作是一种而且是同
一种现象的各种形式。尽管如此,可是危机的这种同一性确实并不持久。相反,它
主要只是存在于对经济体系与个人产生的影响的相似性上,并且存在于有些事件习
惯于出现在多数危机场合的这一事实中。但是这种影响与这种事件,倒是和经济生
活中大多数各种类型的外在与内在的干扰一道出现,而且不足以证明危机总归是同
一的现象。实际上,危机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原因是可以识别的。没有理由让我们事
先就作出这样的假定,那就是,危机彼此之间相同的地方,较诸作为我们出发点的
基本要素,要多一些,也就是说,危机是使先前的经济发展过程停步的所有事件。
 
  第二,不管是相同的或相异的现象,危机可能,也许不可能,作纯粹经济的解
释。当然,毫无疑问,危机在本质上属于经济范畴。但是,没有丝毫把握断定,他
们是属于经济体系的性质,或者甚至在它们必然地产生于经济因素的自身作用的这
种意义下,属于任何一种体系。相反,危机的真正原因极有可能存在于纯粹的经济
范围之外,换言之,危机是外界给予它们干扰的结果。危机的次数,甚至经常宣称
的危机规律性,都不能成为定论,因为可以很容易地设想,这些干扰必定经常出现
在实际生活里。简单地说,危机是经济生活使其自身适应新的情况的过程。 
  考虑到第一点,我们开头就可以谈到一件事。如果我们说到危机是涉及在任何
地方遇到大规模的干扰,那么除了干扰的事实外,就不存在一般的属性。目前,也
可以在这一广泛意义上设想危机。经济过程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不同的三类:循环流
转过程、发展过程、阻碍后者未受干扰的进程的过程。这种排列绝非远离现实。我
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清楚地区别这三类相互分离的现象。但只有更加详细的分析
,才能表明它们当中的一类是否归于其他两类中的一类。 
  不存在干扰的普遍特征,已为危机历史所证明。这些干扰已经在经济实体中的
每一个可以设想的地方爆发,甚至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爆发。它们有时出现
在供给一方,有时出现在需求一方:在前一种场合,有时出现在技术生产中,有时
出现在市场或者信贷关系中;在后一种场合,有时体现需求方向的变化(例如时装
的变化),有时体现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对绝大部分的各种工业集团来说,所受
的干扰不尽相同,但是第一个工业行业受到的干扰较多,然后是另一个行业。有时
危机以对资本家产生特殊影响的信用制度的崩溃为特征,有时则是工人或者土地所
有者受损失最多。企业家也会以极其不同的方式被卷入进来。 
  乍一看,在表现出来的形式上去寻求危机的共同要素,似乎更有希望。实际上
,正是这种要素导向这样一种流行的和科学的信念:危机总是同一的并且是同样的
现象。然而,我们容易看到,这些可以从表面上得到的外在特征,除了是干扰发展
的一种要素外,对所有危机来说,就既不是共同的,也不是本质的。举例来说,恐
慌(Panic)的要素就是非常明显的。它是早期危机(crisis)的突出特征。但是
也存在没有危机的恐慌。并且更进一步地说,也存在没有真正恐慌的危机。恐慌的
强度,无论如何与危机的重要性,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最后,恐慌大多是危机爆发
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这对诸如“投机狂热”、“生产过剩”等标语口号,也
都是适用的。一旦危机爆发并且改变了整个经济形势,那么大量的投机就变得没有
意义,并且几乎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每一数量都显得过大,尽管在危机爆发之前这两
者都完全适合于当时的情况。同样地,个别商行的倒闭,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
适当的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不一致性,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要素,都是结果,而不
是原因。在此种意义上不可能有判定危机的满意标准,这可以由下述事实看出:尽
管根据这一主题的描述文献,一定次数的危机必定复现,但是除此而外,危机的个
别内容细节就不再是互相符合的了。 
  现在我们转入另一个问题:是否所有危机没有一点是纯粹的经济现象,也就是
说,是否危机以及所有形成它们的原因和结果都能通过对经济体系的研究所得到的
解释因素而弄明白。很清楚,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也不一定必然是如此。我们可以
立即承认,例如战争爆发可以引起足够大的干扰以至形成我们所说的危机。当然,
这绝不是规律。例如,十九世纪的大规模战争大都并未立即导至危机。但是那种情
况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假定,一个积极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且其经济制度被设想
为在我们的含义上达到充分发展的海岛国家,被一支敌国舰队割断了与外部世界的
联系。进口与出口同样受到阻碍,价格与价值体系被扰乱,债务不能保持,信用的
锚链被拉断——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设想的,都已经实际上出现,并且的确代表一种
危机。这种危机不能单纯从经济上得到解释,因为原因、战争都是经济制度以外的
要素。由于经济范畴内这种外在实体的作用,危机便产生出来并且同时得到解释。
这些外部的因素屡次地解释危机。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坏收成,这样的收成明显地
会引起危机,并且众所周知,甚至已成为危机通论的基础。 
  但是,即使不象战争或气象条件那样显著地从外部作用于经济体系的各种环境
,也必须从纯理论的角度看作是外部干扰原因的结果,从而在原则上看作是偶然的
。举例来说,保护关税的突然废除也可能引起一场危机。这样一种商业措施当然是
一种经济事件。但是我们不能够精确地断定它的外貌,我们只可能考查它的结果。
从经济生活的规律的观点出发,它基本上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影响。这样,就存在并
非我们所谓的纯粹经济现象的危机。正因为它们不是纯粹经济现象的危机,所以,
我们从纯粹经济的观点不能一般地谈到关于它们的原因。对我们来说,它们必定会
被当作不幸的偶然事件。 
  现在问题产生了:是否存在着任何我们所说的纯粹经济危机呢?是否存在着没
有我们刚才举例所说的外界刺激而出现的危机呢?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可以理解的
,并且实际上已被确认:危机总是外部环境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它是非常似
是而非的。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就不存在关于真正的危机的经济理论,并且我们
将无所作为而只能简单地证实这些事实,或者至多试图对危机的那些外在原因,加
以分类。 
  在回答我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摆脱一种特殊的危机。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业
由另一个国家提供财政资助,如果繁荣的波浪冲击后者,而后者比前者对资本提供
了更为有利的用途,那么,就存在着一种从先前投资中收回资本的趋势。如果这种
事件很快地并且轻率地发生,那么它就显然能够在先前的国家里造成危机。这一实
例应该表明,一个经济地区的纯粹经济原因可以引起另一个地区的危机。这种现象
是屡次和广泛地被认识到的。很明显,这不仅可以发生于两个不同国家之间,而且
也可以发生于一个国家的不同部分之间,并且在一定情况之下,还可以发生于一个
经济区域内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当危机一旦在一个地方爆发的时候,它通常要涉及
其它地方。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现象是纯粹经济的,属于我们正在寻求的那一种吗
?回答是否定的。其它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任何给定经济体系的材料数据;并且在解
释该体系内的现象时,只能够充当非经济要素的角色。对于正在考察中的经济体系
,它们是偶然事件;并且,如果试图为这种危机找到一条普遍规律,那将是徒劳的
。 
  最后,在抛弃了危机的所有外来原因之后,我们还找到了属于纯经济性质的其
它原因,意思是说,这些原因产生于经济体系之内,但尽管如此,它们却未呈现出
一个新的理论问题。每一种新的联合,用我们的老话说,都有招致失败的明显危险
。尽管工业的所有部门铸成致命错误的情况极少,但是它们还是发生了,并且,如
果存在问题的企业具有足够的重要性,那么危机的大多数症状便可由它们而产生。
然而,话说回来,这类事件只不过是小小灾难,可以在每个场合作个别解释;但从
作为经济过程本质要素或因素的结果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并不是经济过程所固有
的。 
  如果我们考虑到这种干扰的一系列可能的原因,那么当我们对所有项目进行抽
象时,是否还剩下什么就很值得怀疑;并且,因此而除了说,如果由于外部或内部
的偶然事件的结果,任何具有足够重要性的事情出了毛病,危机就这样发生了,那
么关于危机的因果关系,我们也就不能多说什么。历史并不与这个理论相矛盾。因
为几乎每一种历史场合都存在很多偶然事件,这些偶然事件可以认为对实际发生的
危机负有责任,而没有任何明显的荒唐悖理之处,从而使得任何寻求更加普遍的和
根本的原因的必要性,并没有象我们当中有些人所相信的那样明显。顺便要注意的
是,尽管我们可以决定这个问题,但历史上大多数大规模危机的个别背景,对于解
释每一种场合所观察到的实际发生的事情,较诸进入一般性理论的任何事情更为重
要——假定这种理论是可能的——因而这种理论除了是作为对任何一种实际情况中
的诊断或补救方针的一种贡献外,我们再也不能从它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如果工
商业者几乎总是试图用手头掌握的特殊情况来解释危机,那他们也不都是错误的。
经验主义者对于试图建立一种缺乏基础的一般性理论的对抗态度,也不都是错误的
——尽管它不是这种场合所需要的对抗,而只是对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任务的一个
明确的区别。 
  这个决定性的发现,这个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并同时将我们的讨论转移到略有不
同的境地的发现,确立了如下事实:无论如何存在着一类危机,它们是繁荣与衰退
交迭时期的波浪式运动的要素,或者无论如何也是有规律的,即使不一定是必要的
事变,而这一类要素自从资本主义时代开始就渗入到经济生活之中。这个现象产生
于一大批各种各样的和各不相同的事实,它们可以用来解释各种挫折和崩溃的情况
。经济生活的巨大突变正是我们必须首先解释的。一旦我们抓住了这个问题,为了
理论分析的目的,我们不仅有理由假定,而且被迫假定不存在所有其它由工业生活
所招至的外部的与内部的干扰,以便于从理论的角度分离出唯一有意义的问题。虽
然是这样做,但是我们决不应该忘记,我们所抛弃的那些东西并不是由于它们不甚
重要;同时我们的理论,如果限制在我们所讨论的问题的狭窄范围内,那么必定与
所有更广大范围的分析的努力不相称,而这种努力是旨在为完全理解事物的现实过
程,提供一种工具。 
  现在这个问题可以概括如下:为什么我们意指的经济发展,不是象一棵树的生
长那样均匀地向前发展,而是跳跃式地向前发展,为什么它呈现出那种特有的上升
与下降呢? 

  2.回答不可能简短,也不可能是足够精确的:这完全是因为新的组合,不是象
人们依据一般的概率原理所期望的那样,从时间上均匀分布的——按照这样一种方
式,让人们能够选择等距离的时间间隔,在每一个间隔里可以安置实现一个新的组
合——而是,如果一旦出现,那就会成组或成群地不连续地出现。 
  现在,(a)将要解释这个答案,(b)然后解释这种成组方式的出现,(C)
再据而分析这一事实的结果以及由它们引起的因果关系的过程(见本章3.)。第三
点包含一个新问题,不对此问题加以解决,这一理论就不是完全的。尽管我们接受
尤格拉的论点,即衰退的唯一原因是繁荣——这意味着衰退只不过是经济体系对于
繁荣的反响,或者是对于繁荣所带给这个体系的新情况的适应,这样,对衰退的解
释也就根源于对繁荣的解释——然而,从繁荣走向衰退的方式本身却是一个单独的
事物,正如读者所能立即看出的斯皮托夫与我之间在这一点上存在的差异一样。人
们还可以立即看到,这个问题已由我们的论点——在不存在困难与不存在新的事实
或理论工具的帮助之下——予以回答了。 
  (a)如果我们所谓的新企业真是彼此独立地出现,那么,就不会存在象特殊
的、可区别的、显著的和有规律复发的现象那样的繁荣和衰退了。因此,它们的出
现一般就会是连续的;它们将会在时间上均匀分布。并且在循环流转中受它们影响
的各种变化都相对地小,因此,干扰仅仅具有局部重要性,且从整个经济体系来说
是易于被克服的。于是将会不存在循环流转的重大干扰,从而就根本不存在增长的
干扰。应该注意,这适用于有关把那种要素当作危机原因的任何危机理论,特别是
一切“比例失调”理论;这种现象是从来不会让人们弄明白的,如果不论原因如何
,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原因不能这样来发挥作用,从而让其结果得以被连续地和普遍
地吸收。 
  即使这样,还是存在繁荣之时与不景气之时。黄金或其它通货膨胀将会仍然加
速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将会阻碍它;政治和社会事件以及经济立法都将会施加它们
各自的影响。例如,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件,以及被迫为适应战争需要而对经济体
系进行的调整,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必要清理,对所有经济关系的干扰,战争的蹂躏
与社会的动乱,对重要市场的破坏,对所有数据的改变,等等,都将会告诉人们危
机和不景气是个什么样子,即使人们对它们还不了解。但是,上述这些将不是我们
在这里所考虑的那种繁荣和萧条。这类事件不是有规律的,也不是产生于经济体系
自身的活动那种意义上的必然性,而是正象已经足够强调的那样,它们必须通过特
殊的外在原因来加以解释。我们应该特别记住一种总是促成,并部分解释繁荣的有
利情况,这也就是每一时期的萧条所造成的事态。众所周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
存在着大宗失业者,存在着原材料、机械、房屋等等堆集的库存品,以低于生产成
本的价格待售,通常还存在着异常低的利率。如同在说明斯皮托夫与米切尔时举例
那样,这些事实确实几乎在每一次考查这种现象中都起作用。但是很清楚,我们绝
不能依靠这些结果来解释这种现象,如果我们希望避免首先从繁荣中得出萧条,然
后又从萧条中得出繁荣的话。因此在这里,由于只有关于事物的原理的问题——并
不是关于彻底阐述那些在繁荣或危机中具体起作用的情况(坏收成、战争谣传,等
等)的问题——我们将完全忽略这些结果。 
  有三种情况增强了新企业成群出现的效果,但是它们却不是与它相等同的那些
真正原因。第一,我们在第二章 中的观点允许我们期望:大量新的联合将不会产
生于老的厂商或者立即取而代之,而是与它们并行出现并与它们相竞争——经验也
已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在解释波浪式运动幅度时它显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从我们
的理论角度出发,这既不是一种新的要素,也不是一种独立的要素;对于繁荣与不
景气的存在它也不是关键性的。 
  第二,企业家的需求大批出现的事实,表明整个商业界购买力的极大增加。这
就开始了第二性的繁荣,这一繁荣将传遍整个经济体系并且成为普遍繁荣现象的传
递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理解它,否则便不可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因为新的购
买力大量从企业家们手中转移到生产资料所有者,转移到“再生产消费”(斯皮托
夫)用品的生产者,转移到工人,然后渗入每一个经济渠道,从而所有现存的消费
用品最终都会以不断上升的价格出售。于是零售商大量订货,制造商扩大业务,而
且为此目的,越来越多的不合式的和通常往往已被抛弃了的生产手段又被重新使用
起来。仅仅由于这个原因,各个地方的生产和贸易都暂时获利,如同在通货膨胀时
期,比如当战争开销是用纸币支付,从而暂时获利一样。许多事物漂浮在“次级波
”上,而并不具有任何来自真正驱动力的新的或直接的冲击,最后,投机性预期会
获得因果意义。繁荣征兆本身,最终将以众所周知的方式,成为繁荣的因素。对于
商业指数理论以及对于理解整个商业情况,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我们的
目的而言,唯有第一级波与第二级波之间的区别才是实质性的;并且我们还要注意
,后者可以径直追溯到前者,而且根据一种以我们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而推敲出来的
理论,任何在周期运动中观察到的事物都将会找到它的确定的位置。但是在一种象
当前这样的阐述中,不可能对这种事情做得公正,因此便产生了一个远离现实的印
象,而这在实际上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从我们的论点得出的结论是,在繁荣的开始以及在萧条的过程中,误差
必定起着重大的作用。大多数危机理论实际上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利用这个要素。可
是,误差不会在超过所需要的程度上正常出现;神志清醒的人们,只有在或多或少
仔细地考查了事实的基础上,才进入生产过程。尽管估计不周会发生到危及个别企
业生存的程度,在特殊场合或许要危及整个工业,然而通常这却不足以危及整个经
济体系。这种一般性错误究竟是如何能产生的,从而使整个体系都受到影响,并且
,作为不景气的一个独立的原因,而不只是作为不景气的结果,又将如何得到解释
?一旦不景气由于其它理由而来临,它自然会扰乱许多先前相当合理的计划,并且
会造成否则就很容易克服的错误变得危险。最初的错误需要特别的解释,否则就什
么都不能解释。我们的分析则可以提供这种解释。如果繁荣时期的特征不仅仅是如
此增加了的商业活动,而且是实现新的和未经试验的组合,那么,正如第二章 已
经提到的那样,我们会立即可以明白,误差在那里必定起着特殊的作用,起一种从
性质上来看不同于在循环流转中的作用。尽管如此,可是在这里将不会找到“误差
理论”(error theory)。相反,为了摆脱任何一种这样的印象,我们将隔离这个
要素。它的确是一种支持和加强的情况,而不是理解这个原理所必需的基本原因。
即使没有人做过任何从他自己的观点出发都不可能认为是“虚假的”工作;即使不
存在技术的或商业的“差错”,或“投机狂热”,或毫无根据的乐观和悲观;即使
每个人都赋有广阔的先见之明,但仍然会存在周期运动——尽管采取比较温和的方
式。如同我们将要看到的,繁荣所必然创造的客观情况,将独一无二地解释这个事
物的性质。(b)为什么企业家的出现不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只是在每一个适当
选定的时间间隔内出现,而且是成群地出现?这完全因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家
的出现可以促使其他企业家出现,于是又可促使更多的企业家以不断增加的数目出
现。 
  这意味着,第一,由于第二章 已经解释了的原因,实现新的组合是困难的,
并且只是具有某种特性的人才能接触到。关于这个问题,最好是通过设想一个较早
时期的例子,或者设想一个非常类似于处在经济尚未发展阶段的经济状况,也就是
处于高级停滞阶段的经济状况的例子。只有少数人具备这种领导才能,而且只有少
数人在这样一种状况里,也就是在一种本身尚未成为繁荣的状况里,能够沿着这个
方向获得成功。可是,如果一个人或少数人成功地前进,那么许多困难便会消失。
于是其他人便会步这些先驱者的后尘,就象在此刻所能达到的成功的鼓舞下,他们
将要明确地去进行那样。他们的成功,通过不断完全克服第二章 所分析的障碍,
将再次使得上述进程变得更加容易,因为更多的人跟踪而来,直到最后创新为人们
所熟悉,并且成为一种自由选择的事情。 
  第二,因为,象我们已经看到的,作为企业家的资格或要求条件,同其它特性
一样,是依照误差法则在纯一种族群体中分布的,所以,在这方面满足累退标准的
个人数目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忽略一些例外情况——在黑人人口中少数欧洲人的
存在便是一例——连续地日益减轻这项任务,那么,更多的人能够和将会成为企业
家,于是,在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出现之后,不仅伴随以简单地出现其他企业家,而
且出现的数目不断增加,尽管他们日益更不合资格或更不合乎要求条件。这就是实
际情况,而对它的证言我们只不过加以解释。在仍然存在竞争和大量独立的人们的
企业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创新的单独出现——压倒多数地在工商业中特地创
造出来的——然后我们可以看到现存的工商业如何以变化不同的速度和完整度来掌
握它,首先是少数单位,后来是不断增多的单位。我们已经遇到了这个与消除企业
利润过程相关的现象。这里,我们又将对它进行考虑,尽管是从另一个角度。 
  第三,这解释了企业家成群出现的现象,一种首先在创业者出现的企业部门确
实达到了消除企业家利润的地步。实际情况也揭露了,每一个正常的繁荣开始于一
个或少数几个企业部门(铁路建设,电力、化学工业等等),并且从它所开始产生
的企业的创新中获得特征。但是创业者不仅在他们首先出现的生产部门里为他人消
除了障碍,而且由于这些障碍的性质,事实上也在其它部门里消除了障碍。许多事
情可由后者所摹仿;这样的例子也可以对他们产生作用;许多成就也直接适用于其
它部门,例如国外市场的开发,且不论不久就要出现的、具有第二位重要性的情况
——上升着的价格等等。因此,第一批领导人物在他们最直接行动的范围之外发生
作用,于是企业家团体将更进一步地增加,经济体系较之在另外的情况下,将更为
迅速地和更为完全地被拉入到技术的和商业的重新组织过程,而这一过程将构成繁
荣时期的涵义。 
  第四,发展过程越是变得为人们所熟悉,并且变得对一切有关方面只是一个计
算问题,障碍随着时间的进程越是变得微弱,那么,激发创新所需要的“领导”就
越少。这样,企业家成群的出现就变得越是不显著,周期运动也就变得越是温和。
很清楚,我们解释的这种结果也明显地为现实所证实。经济生活的日益托拉斯化在
同一的方向发生作用,即使在今天,和它的销售及金融上的要求的大规模联合仍旧
仰赖于市场情况,而这一现象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通过竞争来决定,这样,创新的
普遍有利的延迟到萧条时期,特别是在建筑业,——有如美国的铁路政策——就偶
尔地成为可能。可是,只要能发挥作用,这个要素也就能证实我们的解释。 
  第五,新组合的成群的出现,很容易并且必然要对繁荣时期的根本特征作出解
释。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增加资本投资正是未来繁荣的第一个征兆,为什么生产生
产资料的企业第一个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奋,尤其重要的是,为什么铁的消费增加
。它能够解释繁荣时期新的购买力的大量出现,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的特征性上升
,而对于这些问题,单靠引用增加了的需求或增加了的成本都不能作出解释。更有
进者,它能够解释失业的下降与工资的上升,利率的上升,货运的增加,对银行收
支和银行储备的日益抽紧,等等;并且,象我们已经说过的,还能解释第二性波或
次级波的放出——繁荣传遍及于整个经济体系。 

  3.(c)企业家成批的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它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性
质上不同于企业家按时间均匀分布的连续出现对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影响,只要它不
象后者那样,意指一种连续的,并且甚至是不可察觉的,对均衡位置的干扰,而是
一种跳跃式的干扰,一种具有不同数量级的干扰。当由企业家们的连续出现而引起
的干扰可以被连续吸收,企业家成批或成群的出现则需要一种特殊的、可识别的吸
收过程,一种合并新事物并使经济体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一种清理的过程,或者
,象我过去常说的那样,一种探索以达到新的静止状态的途径。这个过程是周期性
萧条的本质,因此,依据我们的观点,它可以被定义为经济体系奋力走向新的均衡
状态,适应于由繁荣的干扰所改变了的境况。 
  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下述事实,即仅仅关心自己企业制订计划的各个企业
家,完全不考虑他人成批地接踵而来,因此,遭到失败。从个别企业的角度认为是
正确的行为,其成果有可能被多数人的同样行为的普遍作用所剥夺或抵悄,这一点
当然是真实的。当我们解释生产者在他们各自努力获取最大利润的过程中,是如何
发动了趋向于消除整个体系的剩余价值的机制并使其运转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了
这方面的最重要的事例。同样,普遍作用在这里也可能使那些对个别人正确的东西
变成为谬误,并且,这种要素实际上将在大多数的危机中起作用,因为,尽管处于
这个企业家之后的这种蜂拥而至的情况,是他事先所知悉的,并且也不能对他攻其
不备,然而对情况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却可能常常估计错误。可是,由繁荣引起的干
扰的本质,却并不在于它时常扰乱企业家的打算这一事实,而是在于下述三种情况
: 
  第一,新的企业家基于新的购买力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著名的在繁荣时期“
争夺生产资料的竞争”,引自莱德勒的话——提高了这些物品的价格。实际上,这
种趋势已被下述事实所减弱:至少有些新的企业不会与老的企业并行出现,而是从
老的当中产生;并且老的企业也不会光生产而不要利润,而是仍然要赚取一些“准
地租”。可是,我们能够对这种经营的性质作出最好的说明,如果我们假设所有的
创新都体现在新建立的行业中,都单独由新开辟的购买力提供资金,并且发生在一
些完全属于循环流转的,并且无利润可得的,因而由于成本增加而开始亏本生产的
行业之旁。现实生活与这种构想相抵触的情况,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少。实际上,仅
仅是笼罩于繁荣时期的气氛就掩盖了这一事实,那就是在繁荣开始以后不久,并且
只要它只是以增加的需求来表达,那么这一繁荣对许多生产者来说便意味着苦难,
尽管当产品价格开始上升的时候它又将减轻。这种苦难,正象在第二章 所解释的
那样,是将生产资料从老行业撤出并用于新用途的过程的一种形式。 
  第二,新产品在几年以后或更快地找到市场,并与老的产品竞争;先前创造的
购买力的商品补充——从理论上说抵消购买力而有余——进入到循环流转。另一方
面,这个过程的结果实际上为前一节所述原因所缓和;更进一步,由于如下事实而
缓和,也就是由于某些投资在程序上远离最终产品,因而这种补充只能逐步地出现
。但是,这还没有接触到过程的本质。在繁荣的开始时期,老行业的成本上升;以
后,只要消费者的需求变得对创新有利,那么同创新竞争的那些行业的收入便首先
减少,然后所有老行业的收入都减少。且不论创新带来赢利(次要地)的可能性如
何,他们的亏本生产便只能受到仅仅暂时有效的缓冲器“准地租”的牵制。正因为
老行业大都底子较厚,并且看来特别值得享受信用待遇,从而他们的亏本生产并不
会立即导致崩溃。他们的部分破产会影响新企业的成功。这种破产受到下述与我们
的解释框架极相符合的事实的缓冲:这种繁荣首先从来不是普遍的,而是集中于工
业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从而让其它领域不受到干扰,并且后来仅仅以一种不同
的和次要的方式影响其它领域。正象企业家成群地(enmasse)出现那样;他们的
产品也是成批地出现,由于企业家们不是各做各样,而是做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因
而他们的产品几乎同时出现在市场上。在新产品出现之前必须经历的那段平均时间
——尽管实际上很自然地要依赖于许多其它要素——可以从根本上解释繁荣时期的
长短。新产品的出现引起价格的下跌,这一下跌从自己这一方面来说终止了繁荣,
或许会导致危机,或必然要导致萧条,于是所有其余的事情接踵而生。 
  第三,新企业这种结果的出现导致信贷紧缩,因为企业家现在正处于——具有
充分的积极性——偿清债务的地位;同时因为其他借入者没有插手进来,这就导致
新近创造的购买力的消失,恰好正当这种购买力的商品补充物出现之时,于是它能
以循环流转的方式不断重复生产。这个论点需要细心维护。首先,这种通货紧缩必
须和其它两种情形区别开来。新产品的出现一定会引起通货紧缩,这不仅逆向着繁
荣时期的价格水平,而且也逆向着前段萧条时期的价格水平,即使支付手段在企业
家偿还欠债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很明显,新产品的价格之和在正常情况下
要大于这些欠债的总额。这也本应该,尽管在较小的程度上,产生和欠债清理一样
的效果;但是我们现在只考虑欠债减少的效果。通货紧缩还出现于已经存在的或者
为银行界所预期的不景气之中,因为银行主动努力限制信贷。这个因素实际上是非
常重要的,并且常常引起真正的危机;但它是附带的,而不是这个过程所固有的。
这里,我们还是不考虑这个因素,尽管我们既不否定这个因素的存在,也不否定它
的重要性,而只是考虑它的最初的因果作用。于是,更进一步,我们的公式包含两
个抽象概念,它们将使那些实质性的东西显得更为清晰,但却排除了具有极大的现
实重要性的缓冲影响。首先,它忽略了如下事实:新产品一般仅仅包含生产过程的
投资折旧额的一小部分份额,因此,当新企业准备投入生产时,在繁荣时期的总费
用中,只有一部分,并且大都只是一小部分,便以可销售的形式来到市场;所以新
创造出来的购买力也只是逐渐地离开流通,部分地也只是在繁荣的后一段时期当更
多的信贷追求者(credit seekers)被带入到货币市场的时候。通过储蓄对新的购
买力的重新吸收,并不改变通货紧缩过程中的任何东西——但是许多国家、自治区
以及农业抵押银行一旦遇上正在减缩的企业方面的需求,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除
了企业家负债的逐渐消失外,我们还必须记住,当利息渗入到循环流转的现代经济
体系时,信贷甚至有可能永久在流通中保存,只要现在有年复一年生产的商品与之
相对应——这是进一步缓冲这个过程的第二个因素。然而,由于所有那些原因,通
货紧缩的趋势还是有效的,并且出现成功的企业对欠债进行清理的情况。因此,当
繁荣已经充分发展的时候,通货紧缩即使以一种非常温和的形式,也一定会自动地
由于客观情况的必然性而出现。这个理论导致了长期的物价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必定
下跌的结论,事实上已经被19世纪的物价历史对此作出了值得注意的证明。未曾被
革命性的货币制度变动所扰乱的两个时期,即从拿破仑战争至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
时期,以及1873-1895年时期,实际上展现了我们从理论上所预料的特征,即每一
个周期性低潮都比以前更深,同时,消除了周期波动的物价曲线是向下倾斜移动的
。 
  最后,还必须解释,为什么其他寻求信贷的企业家没有经常地进入清理债务的
境地。这有两个原因,并且在实际上还可加上其它的原因,这些其它的原因可被描
述为或是我们称为基本要素的结果,或是偶然性的,或是由于外界产生的影响,并
且在这种意义下或是次要的、非本质的、附属的。首先一个原因是,如果在那种呈
现繁荣的工业的成功的刺激之下,许多新的企业涌现出来,以至于在充分发挥作用
的时候,生产大量的、通过价格下跌和成本上升——这种下跌和上升,即使在我们
考察中的工业服从于所谓报酬递增规律的情况下,也仍然会出现——消除了企业利
润的产品,那么,沿着这个方向进一步向前的冲击力就会消耗殆尽。实际上,即使
在有竞争的社会里,消除利润也仅仅是近似的,并且这一过程既不排斥某些利润的
保存,也不排斥损失的立即出现。对企业家在其它工业里得以出现的限制,以及对
发展的次级浪潮所引起的现象的限制,可以类似地加以确定。当达到限制的时候,
这种繁荣的冲击力便被耗尽。第二个原因则解释为什么新的繁荣并不径直地随之而
来:因为一批企业家的行动同时改变了经济体系的各项事实,破坏了它的均衡,因
而引起了经济体系中显然不规则的运动,而这是我们所设想的一种向新的均衡位置
的挣扎和斗争。这使精确计算一般成为不可能,而特别是对规划新的企业。实际上
,仅仅是后一要素——那种源于繁荣的新创造而特有的不确定性——常常是可以立
即观察到的;第一个命名的限制大都仅表现在个别地方。可是,他们两者,第一,
便会被许多个人的先见所预料的那种相应而生的现象,弄得含糊不清。有些人会较
其他人更快地开始感觉到紧张,如同银行的情况;有些人又感觉到成本以及其它要
素上升,如同许多老企业的情况;并且由此而相应地发生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
反应确实为时过晚,但是当时他们,尤其是较弱小者,确实是以受恐慌冲击的方式
发生反应的。第二,他们又会被偶然发生的事件弄得含糊不清,这些事件虽然总是
会出现的,然而这些事件却是在繁荣所产生的从不曾有的不确定性中获得重要意义
。这便解释了为什么有经验的人,在几乎每一次危机中,都设想他可以引证偶然发
生的事件,例如说,不利的政治谣传,作为原因,以及为什么推动力实际上经常由
这些而产生。第三,他们还被来自外部的干涉行为弄得含糊不清,中央银行对这种
缰绳的有意识的拉动通常是干涉行为中最为重要的。 

  4.如果读者对于所论述的东西加以深思,并且基于实际素材或者基于危机和经
济周期的任何理论的论点,加以检验,那么,他必定会懂得繁荣(现正在被解释中
)是如何从自身创造出一种客观的情形,而这种客观的情形,即使忽略了所有的附
属物和偶然的要素,也将使繁荣结束,轻易地导致危机,必然地导致萧条,并从而
导致相对稳定性的暂时状态以及发展的消失。这种萧条,我们可以称之为再吸收和
清理的“正常”过程;至于以下述一系列事件为特征的危机爆发——恐慌、信贷制
度崩溃、破产扩散以及其更进一步的结果——。我们则可以称之为“清理的非正常
过程”。为了完成和重复一些观点,我们现在对这个过程有几件事情要说一下,但
这只是对正常过程而言,因为非正常过程并未表现出有什么根本问题。 
  以上所述,直接导致对萧条时期所有基本的和次要的特征的理解,这些特征现
在表现为单一因果联系的组成部分。繁荣本身必然引起许多行业经营亏损,引起通
货紧缩之外的物价下跌,此外,还通过信贷收缩引起通货紧缩——在一系列事件进
程中所有处于次级增加的现象。更有进者,资本投资和企业活动的减少,由此而出
现的生产资料生产工业的停滞,斯皮托夫指数(钢铁消费)以及相类似标记的下跌
,例如美国钢铁公司未满额的定单,都可从这里获得解释。随着生产资料需求的下
降,利率——如果保险系数被消除——以及就业量也都会下降。随着货币收入的下
降,这种下降可以从原因上追溯到通货紧缩,即使这种需求由于破产等等而增加,
但对所有其它商品的需求最终仍将下降,并且,这个过程已经透入到整个经济体系
之中。萧条的图景至此宣告完成。 
  可是,有两个原因使得这些特征不能够按照它们在因果关系上所处的地位,依
时间次序表现出来。第一个原因是这样一种事实,那就是它们不仅被个人的行为所
预料,而且是在极不相等的程度上被预料的。这尤其发生在专门投机起着巨大作用
的市场上。这样,股票市场有时远在一个真正的转折点到来之前,就表现出投机的
初步危机,这个危机于是又被克服,并为仍然属于同一繁荣时期(1873年和1907年
)的更进一步的上升运动,创造条件。但是还有一些别的事情却更加重要得多。正
如实际上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常常预期那种不过是作为原因的成本的增高一样,
因而一个相类似的现象在这里出现。只要当繁荣达到其外部极点之前,考虑到这个
过程的必然结果,那么,在刚才所说的意义上所指的资本投资的减少,企业家活动
的同样减少,以及例如生产资料工业的停滞,可能都会出现;但是并不一定它们应
该这样。相反,如果这些症兆在繁荣终止之前照例地出现,那么,这便是因为它们
处于那种相当迅速地能预测什么将要到来的因素的影响之下。但是,第二,各种各
样的情况将导致在事情发生的实际过程中,次要因素常常显得比主要因素突出。例
如,出借者对利率的上升表现出焦虑,并且仅仅到了不景气的晚期,那种作为事物
最本质特征而通常在正常过程中很早就显示了出来的影响,才会表现出来。对劳动
需求的减少应当是这种变化的一个极早的症兆,但是,正如由于照例存在着失业工
人,因而工资不会在繁荣时期立即提高一样,工资和就业数额由于一系列众所周知
的障碍存在,因而通常也不会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下降。工商企业界努力保护
自己以防价格下跌,并且在竞争不是完全“自由”的地方——这种完全“自由”实
际上哪儿也不存在——,当银行提供其资助的时候,它与暂时的成功相抗拒,这样
便使最高价格水平常常迟于转折点。这是危机调查的基本工作所应得到的所有这些
要点。但是,无需进一步的证实,这里足以说明,所有这些并不改变事情的实质,
只不过我在上面所提及的发生在其它领域的相类似的现象,却支持着反对价格理论
的论点。 
  不景气时期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了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的景象,这种不确定性
和不规则性是我们从寻找一种新的均衡的角度,或是从适应于已经相当迅速和相当
可观地改变了的一般情况,来进行解释的。这种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倒是易于理解
的。日常的资料围绕每一行业而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的程度和性质,只能通过经验
而了解。有了新的竞争者:老主顾和过往商人没有出现;对新的经济事实的正确态
度必须找到;不可估计的事件——对信贷的不可置疑的拒绝——可能出现于任何时
候。“纯工商业者”面对存在于常规之外的问题,面对他并不习以为常的问题,面
对这些问题,他造成错误,而这些错误将成为进一步出现麻烦的重要次级原因。投
机是一个进一步的原因,通过投机者所经历的苦恼,同时也通过投机者对价格进一
步下跌的预测,使得所有这些众所周知的要素互相激发而增长。没有一个地方能看
清楚最后的结果;而与危机无关的弱点则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来。企业的收缩与
企业的扩展,最终将会证明是反应的正确方式,而不可能是在当时提出的对这一问
题或那一问题值得相信的理由。情况的这种复杂性以及不明确性,在我看来,理论
毫无根据地利用它们来解释不景气的原因,将真正成为实际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包含在新的调整过程中数据和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有规律地和不可预料地明
显出现的损失,造成不景气时期的独特气氛。产生票据交易看法的以及在繁荣时期
从商业上和社会上表现得特别显著的投机要素,尤其遇到困难。对许多人,特别是
对投机阶层以及部分依赖于需求的奢侈品生产者,情况在实质上比它们所表现出来
的还要坏——对于它们,似乎所有这些事物的末日已经来到。从主观上来说,特别
是如果生产者抵制不可避免的价格下跌,那么转折点出现在生产者面前,就象是迄
今为止的潜在的生产过剩的爆发以及作为其结果的不景气一样。已经生产出来的商
品的缺乏销路,更严重的是那些还将要继续生产出来的商品的缺乏销路,这些在仅
够偿付成本的价格之下所引起的银根紧缩,甚至可能是无力支付等等进一步的众所
周知的现象,是如此的典型,以致于每一种经济周期理论都必须对它作出解释。正
如读者所看到的,我们的理论也是这样的,但它并不把这种典型的事实作为基本的
和独立的原因。这种生产过剩被我们已经注意到并作了解释的繁荣的扭曲所加重了
。一方面这种环境条件,以及另一方面在不景气过程中出现在许多工业中的有效供
给和有效需求之间的脱节,使得有可能用各种不协调的理论来描述不景气的外部形
式。每一种这样的理论的要旨,都在于试图解释不协调的出现,以及据认为不协调
存在其中的有关的特殊数量。对我们来说,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不协调,这在许
多地方是由于经济体系中失掉均衡而产生的,正象生产过剩一样是一种中间现象,
而不是一个基本原因。与此相联系,在各个工业的收入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协调,但
在不同经济阶层的收入之间却不存在不协调,因为企业家利润与他人的可能受到干
扰的收入之间,不存在正常的比例关系;并且除了以货币形式固定的收入之外,其
它收入则具有以同一速度移动的趋势,有损于或有利于固定收入而相应获利或受损
,但让总的消费者需求不受干扰。 
  繁荣的偏斜或偏离正轨,在很多情况之下也具有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局势的紧
张和危险,对工业的一切部门来说,并不是同等程度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正如阿
弗达农已经说明了的,许多部门几乎完全不受干扰,有些部门也仅仅受到较小的干
扰。在每一个工业范围内,新企业一般比老企业受牵连更重,这似乎与我们的说明
相矛盾。这一点可以这样来解释:老企业拥有缓冲器“准地租”,并且更重要的,
普遍有积累储备金。它被埋置在保护关系之中,常常得到具有多年地位的银行网络
的有效支持。它可能失利若干年,而其债权人却并不感到不安。因此,老企业要比
新企业维持长久得多。而新企业总是严格地和被怀疑地受到考查;它没有准备金,
至多只有透支便利;并且它只要显出一点遭遇困境的信号,就会被认为是频临破产
的债务者。这样,所有情况变化产生的反应作用,对新企业就比对老企业,要显露
得更早一些和更加惊人。所以,它在前者场合比在后者场合更容易导致最后的结果
——破产,而对于后者则开始了一种缓慢的衰变。这就歪曲了现实的图景,并且也
是为什么对危机中的一个选定过程只能以一种重要的限制而加以论述的原因;因为
只有那种受到大力支持的厂商,而不是自身最为完善的厂商,具有渡过危机的最好
机会。但是这不影响这种现象的本质。 

  5.尽管我们有理由说,形成不景气周期的调整和再吸收过程,使经济体系中最
有活力、对决定商业界的气氛贡献最大的要素,引起不安;并且,尽管即使一切都
以理想的完善形式出现,它也必然要消灭许多价值和存在实体;然而,如果只从繁
荣刺激的终止方面来观察,或者仅仅用消极的特征来描述,那么对不景气的性质和
结果也就仍然不能充分掌握了。关于不景气,还有更多令人感到高兴方面的事情,
比起刚才指出的事情来,能更好地表达它的特征。 
  首先,这种不景气,正如已经阐述的那样,引向新的均衡位置。为了使我们自
己相信,其中发生的所有问题确实可以从这个观点得到理解,并且它不过是显然无
意义的和未经限制的,让我们再一次来考虑一下许多个别人在不景气时期的行为。
他们必须使自己适应于由繁荣引起的干扰,也就是由新的组合及其产品的蜂群般出
现所引起的干扰,由他们与老企业的并肩出现以及由他们的单方面出现所引起的干
扰。老的企业——也就是理论上所有的现在企业,除了在繁荣中形成的企业,以及
进一步除了由于垄断地位,由于拥有特别优势,或者由于持久的优良技术而实际上
脱离危险的企业——面临着三种可能性:衰败下去,如果由于客观的和个人的理由
而不能适应的话;开始收敛,并且试图在一个较合适的位置上生存下来;最后,以
其自己的资源或借助外界的帮助,或改而从事另一种工业,或采用其它技术性的或
商业的手段,以较低的单位成本扩大生产。新企业不得不经受他们的头一次考验,
一种比他们如果是陆续出现而不是蜂群般地出现所要经受的考验困难得多的考验。
一旦建立起来,他们必定要适当地参入循环流转,并且,即使在他们建立时没有差
错,但在许多方面也必定有很多地方需要加以修改。即使从不同的次要原因来看,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选择可能性,也同老企业所面临的,有相类似之处;而且,如
上所述,在许多方面他们应付问题的能力比老企业要差。在不景气中,商人的特有
行为包括采取一些措施,措施的改正,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措施。所有这些
现象,暂且不论没有事实依据的恐慌以及错误引起的后果——它们表现为危机中事
物的非正常过程的特征——可以包含在这种由繁荣造成的情况的概念之中,也就是
包含在商人被迫采取的行为,包含在均衡受到的干扰及其反响,或者包含在论据的
改变以及对它的成功或失败的适应等等的概念之中。 
  正如趋向新的均衡位置的努力挣扎,它使创新具体化并对老厂商产生影响等等
,是我们从经验中得知的不景气时期的真正意义一样,于是也可以同样表明,这种
努力挣扎必定实际上导致非常接近于均衡位置:一方面,不景气过程的能动冲击,
从理论上讲,除非在它发生作用,并真正带来均衡之后,是不会停止的;另一方面
,除非到那时,以新的繁荣形式发生的新的干扰,也是不会从经济体系本身中出现
的。工商业者在不景气时期的行为,显然是由现实的或者即将来临的损失因素所支
配的。但是,损失会出现或者已经逼近——并非必然地产生于整个经济体系之中,
而只是部分地招至危险——这只要所有的企业,从而整个的体系,不是处于稳定的
均衡中;这实际上也等于是说,直到他们再次以接近偿付成本的价格生产为止。因
此,只要这样的均衡未接近于达到,那么在理论上就总是存在不景气。这一过程当
它在这个意义上发挥了它的作用之前,也不会被一个新的繁荣所打断。因为直到那
时,必然存在着关于什么是新数据的不确定性,它使得不可能去估算新的组合,并
且使得难以得到必不可少的因素的协作。如果遵守以下的限制条件,那么两个结论
都是符合事实的。对于现代工商业界所特有的关于周期运动及其机制的认识,足以
使工商业者,只要当最坏的情况过去了,就能预测将要来临的繁荣,特别是它的次
级现象;许多个人对于新的均衡的适应性,从而许多价值对于新的均衡的适应性,
常常被这样一种期望所延缓或者阻止,那就是,如果他们多少能坚持的话——这常
常是以他们的债权人的利益为依据而进行通融——那么他们就能够在下一个繁荣中
以有利的条件进行清理,或者根本上就认为完全没有清理的必要,——这在具有优
势的繁荣时代,尤其重要,并且拯救了许多实际上不适于生存的厂商,同许多适于
生存的厂商一样保存下来。但是无论如何,它延缓或者阻止达到稳定均衡位置的过
程。 
  经济生活的日趋托拉斯化,促进了既在大型联合企业的本身,从而也在它们的
外部,失调的持久而又连续的进行;因为,如果在生产的一切部门中都存在自由竞
争的话,那么,实际上就只能是完全均衡了。而且,由于某些厂商特别是那些老厂
商的财政能力,调整并不总是迫切的,并不总是与生死存亡紧密相关的问题。此外
,还存在有外界给予处在困境的厂商或整个工业以支持的做法,例如政府补助金,
它的给予是基于认为困难只是外部环境所引起的一种暂时的困难这种善意的或弄虚
作假的设想。在不景气时期,也常常有要求实行保护关税的呼声。所有这些,都以
和老企业的财政实力相同的方式,发生作用。不仅如此,也还存在着机遇因素——
例如出现在正需要的时候的好收成。最后,不景气过程中的非正常情况有时候产生
补偿过度的效果;例如,假使一种未被证实的恐慌曾经不恰当地贬低了一个企业的
股票的价格,结果矫正性的上升运动开始,那么这个上升运动便会反过来进行得过
火,以不适当的高价维持其股票行情,并导致小规模的虚假繁荣,这种虚假繁荣可
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持续下去,直到真正的繁荣开始。 
  当然,最终达到的境地从来不会和一个没有发展的体系的理论图景完全相符合
,在这一图景中将不再存在利息形式的收入。不景气的相当短暂的持续时间,就独
自阻止了这个现象的发生。尽管如此,可是一种对没有发展的境况的接近,总是会
出现的;并且这种境况,由于相当稳定,可以再次成为实现新组合的开端。于是,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进而得出结论:依照我们的理论,在两个繁荣之间,必定存在
有一个到头来接近均衡位置的吸收过程,而导致均衡便是它的作用。这个问题对于
我们是重要的,这不仅因为这样的中介位置实际上存在并且对它的解释是每一种周
期理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因为只有对这种周期性的“准均衡”位置的必要
性的证明,才算完成了我们的论点。因为我们是从这个位置开始的,而发展的波浪
首先使从这里产生——不管在历史上是否有过或者何时有过此种情况。我们甚至可
以仅仅假定一种初期的“静止”状态,以便于让波浪的性质清楚地显示出来。但是
,就我们用以解释这种现象的本质的理论来说,只说周波的一个低潮事实上跟随周
波的每一个顶峰是不够的:还要说明它必须是必然地这样去进行——这不能简单地
假定,也不能用指出它的事实来代替证明。由于这个原因,一定份量的学究行为似
乎在这一节是需要的。 
  第二,暂且不论对刚才已占据我们注意力的创新的消化,不景气周期起了某些
其它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如它因之而获得名声的现象那样显著:它完成了繁荣所允
许的东西。这种影响是持久的,而被感到不愉快的现象则是暂时的。货流得到充实
,生产被部分地改组了,生产成本有所减少;并且,最先作为企业利润出现的东西
,最终则增加了其它阶层的永久性的真实收入。 
  尽管这些效应结果一开始就遇到各种阻碍,但从我们的理论得出的这一结论(
也参看第四章 ),却仍被如下的事实证明为正确,那就是不景气的正常过程的经
济图景,在整个过程中,并不象渗透于其中的情绪引人想象的那样暗淡。除了经济
生活的一大部分通常几乎未被触及之外,在大多数场合,总交易额的物质数量的降
低只是微不足道的。任何官方对危机的调查都表明,关于不景气引起荒废的流行概
念是如何被夸大了。尽管在繁荣时期出现通货膨胀以及在不景气时期出现通货紧缩
的周期性运动,必然特别强烈地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这仍然不仅适用于依
据商品所作的分析,而且也适用于依据货币所作的分析。与平均年份的数字比起来
,繁荣时期总收入的上升和不景气时期总收入的下降,都不超过8%到12%,甚至
在美国也是这样,那里发展强度可能使波动较之在欧洲更为显著(参阅米切尔的著
作)。阿弗达农已经表明,不景气期间价格的下跌,平均而言,仅仅构成一个低的
百分比,而真正大的波动则产生于个别物品的特殊情况,与周期运动没有什么关系
。同样的事可以用来说明所有真正大规模的一般性运动,例如战后时期。当那些事
件(恐慌、倒闭风潮等等)的不正常过程的不断减弱的症象,以及伴随它们而产生
的对于不可预料的危险的焦虑,都归于消失的时候,公众舆论也将对不景气作出不
同的判断。 
  如果我们考虑到不景气所带给不同类型个人的,以及不景气从不同类型个人那
里取去的——总是从事件的不正常过程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对这点我们暂不在这
里涉及,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不景气时期的真正的特征。它使得企业家及其跟随者
们,特别是那些偶然地或者利用投机享受繁荣期间价格上升的果实的人们,失去了
获得利润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投机场合,只能是极不完善地代之以在暴跌中出现
的看跌的可能性。企业家在正常情况下已经获得利润,并且已经把它包括在现在已
经建立起来和经过调整的企业中;但是他并未进一步获得利润,相反,他倒有蒙受
损失的威胁。在一般的情况下,他的企业家利润将会枯竭,他的其它企业家收入也
将会是最小的,即使是在事件的理想过程之中。在事件的实际过程中,许多不利的
影响,即使被某些已经提及的因素减轻了,也是会并发出来的。与老企业相联系的
既在事物,现在正被竞争所制服,自然要吃些苦头。拥有固定货币收入或者拥有只
是在一段长时间之后才可能改变的那种收入的人,诸如领取年金的人、靠租金或息
票过活的人、政府官员、以及以长期条件出租土地的地主,都是典型的受益于不景
气的人。他们的货币收入的商品内含,在繁荣期中曾经被压缩过了,而现在却得到
扩展;并且,诚然从原理上说,正如已经表明的那样(参阅上面3.“第三”),它
必定扩展得比原来被压缩的程度更大一些。短期投资的资本家,从单位收入和资本
的比前增大了的购买力中获利,但又由于较低利率而受到损失。在理论上,他们受
的损失必定高于得利,但是,无数的次要情况——一方面是损失的危险,另一方面
是高度冒险的奖赏和过分的需求——使这个原理失去了它的实际的事要性。那些并
不把地租用长期合同固定于货币上的土地所有者——因而首先是所有拥有土地的农
民——基本上完全处于与工人相同的位置,这样,现在为工人申辩的问题也适用于
他们。在实际上具有重要性而理论上不值得考虑的差别是一般都很熟悉的,所以我
们将不加以论述。 
  在繁荣期间,工资必定上升。因为当次级周波上升的时候,首先是来自企业家
的,然后是来自所有扩张业务活动的人的新的需求,直接和间接地,主要是对劳动
的需求。因此,就业量必定首先增加,并且劳动工资的总额亦随之增加;然后,工
资率以及个别工人的收入亦随之增加。正是由于工资的上升,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
增加,而这又将导致一般物价水准的上升。由于与工人在理论上具有同等地位(第
一章 )的土地所有者的收入的一部分,出于上述原因不与工资一起上升,并且固
定收入根本就不会增加,因而,工资总额的增加也不仅仅是有名无实的,而且是相
当于更大的实际劳动收入,并且还相当于尚未增加的社会产品的重大份额。这是普
遍真理的一个特殊情况:如果,并且只要新产生的购买力在能对消费品价格发生影
响之前首先作用于工资,那么通货膨胀便不能立即有损于工人的利益。只要不属于
这种情况,或者只要工资的上升遇到外部障碍(例如在世界大战中),那么工资便
会以经常描述的方式落在后面(落后于物价)。如果真的这种通货膨胀是消费中一
种过剩的转递手段,例如,假若战争是用通货膨胀来通融资金的,那么经济体系的
最终陷于贫困必定也对工人的地位产生反响,即使这种反响不如它对于其他个人团
体的地位所产生的反响那样严重。但是在我们的场合,显然相反的情况发生了。 

  在不景气中,单位工资的购买力上升。另一方面,对以货币表现的对劳动的有
效需求,由于繁荣引起的自动通货紧缩的结果,而将会下降。只要仅仅是这种情况
出现,那么对劳动的有效实际需求就能仍旧不受干扰。于是劳动的实际收入,将会
不仅比以前接近均衡位置时要高,而且比在繁荣时也要高。因为,原来的企业利润
,便会流向——理论上并且依照我们的概念全部流向,但实际上却是逐渐地和不完
全地流向——劳动和土地的服务,只要它没有被产品价格的下跌所吸收(第四章 
)。但是,下述情况却暂时阻碍了这种事情的发生,并且引起了由统计所实际表明
的真实收入的暂时下跌;而与此同时,最终所期待的与我们的理论相一致的收入上
升,实际上又常常为下一次繁荣的出现所掩盖了。 

  (a)首先,我们所称作不景气时期数据与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明显的不规则
性,还有更多的事件的非正常过程的恐慌和错误,使得许多厂商受到困扰,并且使
其他厂商暂时无事可做。这必定引起失业等等事情的发生,而它在实质上的暂时特
征并不改变如下事实: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为有关方面消除厄
运;至于对它的恐惧——仅仅是因为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实质上则是添加了不景
气的气氛。这种失业情况是不景气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劳动过剩供给的来源,这样
。就将会导致极大地损害原来由于工会的活动而得到的地位,以及有时,虽不是必
然地,将会引起对工资的严重压力,而其影响可能比单纯从失业数字所想象到的结
果,还要大一些。 

  (b)由此,我们必定要识别清楚:新企业或者完全消灭老企业,或者迫使他
们限制他们的业务活动。为了抵消由此而引起的失业,可以肯定,就会有新的对劳
动的需求,以继续经营新的企业。这种需求常常超过所引起的失业人数究竟有多少
,可以用铁路与公共马车的例子来说明。但是并非必然如此;即使是如此,也可能
会存在一些困难和摩擦,而这些困难和摩擦,加上劳动市场上的不完全运行,总的
说来倒占有不相称的偏重的势头。 

  (C)上面提到的产生于繁荣到来时对劳动的新的需求,由于曾经引起新投资
的企业家对劳动的需求的最终停止,因而也失去了重要性。 

  (d)通常繁荣最终意味着迈向使生产过程机械化,从而使单位产品所需劳动
量必然减少;它也常常,虽然不一定必然,包含着我们所讨论的工业所需求的劳动
量的减少,尽管出现了生产的扩张。技术失业因此而表现为周期失业的一个组成部
分,而且不应与后者相对立,以致似乎它与这个周期循环无关一样。 
  实际上每一次不景气这种要素,都表现为巨大的和使人感到痛苦的,但却又主
要是暂时的困难。这是由于对劳动的总的实际需求一般不可能永久性地下降。因为
,不管所有补偿以及所有次要因素如何,企业利润中未被价格下跌所消除的那一部
分支出,必然要高到足以阻止任何永久性的收缩而有余。即使它仅仅是支出在消费
上,它也必定要分解为工资——和地租,因为我反复说过,这里谈到的每一个问题
,在理论上对它们也是适用的。一旦只要它是被投资时,对劳动的实际需求便会开
始增加。 

  (e)繁荣不论是直接地,或是以其影响,只能以一种方式永久地降低对劳动
的实际需求:如果在新的组合(指生产要素的组合——校者)中,它能够改变在对
劳动极为不利的老生产组合中所得到的土地与劳动的相对的边际重要性。于是,不
仅社会产品中劳动所占的份额,而且劳动的实际收入的绝对数量,都可能永远下降
。实际上比这种情况更为重要的——但也不一定属于永久性质——是一种有利于对
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的需求的转变。 

  基于这种限制条件,于是我们就可以回到我们的结论上来:不景气的经济特征
,在于通过力求均衡的机制,把繁荣所带来的成就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而那种对
于这个体系仅仅是部分必需的暂时反应,却掩盖了这个基本特征,产生了以不景气
这个名词所表达的气氛,同时也产生了甚至为那些指数所呈现的不属于(或不完全
属于)货币、信贷及价格的范畴,并且不单单反映不景气时期所特有的自动通货紧
缩的特性的那种反响。 

  6.危机的爆发开始了事件的非正常过程,或者开始了在事件的发展进程中那
些不正常的事物。正如已经谈到的,它并未提出新的理论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
恐慌、破产、信贷制度的崩溃、等等,不一定,然而却可能易于在繁荣转变为不景
气的转折处出现。这种危险会持续一段时间,然而只要不景气过程更加充分地发挥
其作用,危险就会变得更小。如果出现恐慌,那么一些差错和失误,而它们大都首
先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况里或者只是被它投入到待救援的地步,以及公众舆论等等,
这些在正常过程中本来不会发生的各项事物,便成为独立的原因;从而它们就成为
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并且导致偏离正常过程的各种最终结果的不景气的原因。在这
里最终建立起来的均衡,不同于那些在相反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均衡。这些巨大的
错误和破坏,一般不能被改正或重新修复,并且它们将依次构成进一步产生影响的
局面,而这一举动最终必定会自寻出路;它们意味着新的干扰,并且将强迫施行,
否则就成为多余的那种适应性的过程。事件的正常与非正常过程的这种区别极为重
要,这不仅是为了便于理解事物的性质,而且也是为了理解与这种事物有关的理论
上和实际上的问题。 
  我们已经看到——这与那种学说不同,那种学说在经济周期中主要是看到货币
现象,或者它以银行信用为其产生根源,并且它在今天特别是同凯恩斯、费希尔、
霍特里的名字以及联邦储备局的政策相联系的——不论是繁荣时期的利润,或是不
景气时期的损失,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和不产生作用的。相反,在与对手竞争的私营
企业家仍然发生作用的地方,它们是经济发展机制的基本要素,并且它们是不能被
消除的,否则就会使经济发展机制受到损伤。这种经济体系,如果不进行把那些同
没有希望改变的事物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的实体加以完全破坏的最后斗争,那就
不能发生作用。但是伴随非正常过程的损失和破坏,确实没有意义,并且不发生作
用。关于预防与治疗危机的各种建议的论证,主要就依靠它们了。其它关于治疗方
案的正确起点是这个事实,那就是即使是正常的——尤其是非正常的——不景气,
也涉及到那些与周期的原因和意义没有什么关系的个人,首先是工人。 
  最为重要的长期治疗,并且是唯一不会引起反对意见的做法,是对经济周期预
测方法的改进。工商业者对经济周期的了解日益增加,这一事实连同托拉斯组织逐
渐形成的事实一道,成为为什么真实的危机现象——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件以及象
战后时期这样的时间,都不属于此列——变得越来越弱的主要原由。由国营企业或
者大联合企业进行的新的基本建设延迟到不景气时期,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似乎是
对新联合体成群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缓和,也似乎是繁荣时期的通货膨胀和不景气时
期的通货紧缩的一种冲淡,因而似乎是减轻周期运动和危机危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不加区别的和一般的信贷便利的增加,简直就意味着通货膨胀,正如同政府纸币的
统治作用一样。它可能完全阻碍正常的过程,也可能完全阻碍非正常的过程。它不
仅遇到了反通货膨胀的一般论点,并且还遇到了如下的论点,那就是,它消毁了那
种仍可归因于不景气的选择性措施,它使经济体系负担着那些不适应的和不适于生
存的厂商。与此相对照,通常由银行无系统地并且没有多大远见地施行的信贷限制
,却出现在至少值得公开讨论的政策面前,而这种医治弊病的政策却又听任其剧烈
的后果自行蔓延。这种程序,本可以用那些将使个别生产者们难以抵制价格的必然
下降的其它措施,来加以补充。但是也可以想象出另一种信贷政策——在那些个别
银行本身方面,而更多的是在对私营银行界产生影响的中心银行方面——这种信贷
政策将会区别那种具有经济功能的不景气的正常过程中的现象,与那种只破坏而无
功能的非正常过程中的现象。可以肯定,这种政策将导致一特殊种类的经济计划,
这种经济计划将无限地增加政治因素对个人和团体命运的影响。但是这又涉及政治
判断,我们在这里将不予讨论。这种政策的技术性的先决条件,以及对经济和文化
生活的若干事实和可能性的综合洞察,尽管在理论上可以如时得到,可是目前仍然
毫无疑问地无从获取。但是在理论上,证实如下事实却是有兴趣的,那就是,这种
政策并不是不可能的,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幻想,或者等同于那种本来就不适合于
用作达到目的的一些措施,或者最后等同于那种反作用必然大于直接结果的报偿的
一些措施。事件的正常过程的现象与非正常过程的现象,并不只是从概念上加以辨
别的。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事物;随着足够深入的洞察,甚至今天遇到的具体情况
也可以立即被普遍认出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或另一种。在一群已受过任何不景气的灾
害的威胁的工商企业中,这种政策应该将那些被繁荣弄得在技术上或商业上过时的
企业,同那些被次要情况、反作用和偶然事件陷入危险境地的企业,区别开来;它
将会对前者听之任之,而通过给予信贷以支持后者。这种政策也许可以成功,在同
一意义上,正如同自觉制定的种族卫生政策好象也可能导致成功,而实际上只要事
情是留待自动地去实行,那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尽管如此,可是无论如何,作为
资本主义产儿的危机,将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早地消亡。 
  但是,没有一种疗法能够永久地阻止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过程,在此过程中,
工商企业、各个人的地位、生活方式、文化的价值和理想等等,将以整个社会的规
模下沉,并最终消失。在一个存在私有财产和竞争的社会里,这一过程是对新的经
济和社会形态的不断出世的必要补充,也是对所有社会阶层的不断增高的实际收入
的必要补充。如果真的不存在周期变动,那么这个过程就要缓和一些;但是,这并
不能整个地归因于前者,事实上这倒是独立于它们而被完成的。在理论上和实际上
,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这些变化倒是比长期以来被集中了的所有的分析注意的经济
稳定性,要重要得多。而且家庭和厂商的兴与衰,在它们变动的特殊方式中,较之
在以固定速度进行反复的自我再生产过程的这种含意上的静态社会里所观察到的任
何事物,更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包括它的文化和它的成果方面的特征
. 
--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               .oooO  Oooo.
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   )  (   )
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冷水味道,           \ (    ) /
静静中体味被爱的味道.                    \_)  (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7.9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