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经济学家介绍(3)——纳什


纳什故事 

8月21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国际公认的天才数学家、博弈论的创始人纳
什在北京作了一场公众报告,题目是《通过代理来研究博弈中的合作》。
  演讲进行了半个小时,虽然整个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竟然一次掌声都没出现
,这其中肯定有大家不愿打断纳什演讲的因素,但也许有纳什的理论太过精深的原
因。作为一个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国际公认的天才数学家、博弈论的创始人,或许只有少数经济学者才能感受到他
的“博弈论”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但不管怎么说,人们仍通过倾听来表达对大
师的崇敬之情。 ——编者注

  一个数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点怪异。更可怪异的是,这个数学家
从而立之年起,就已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之中。精神分裂,诺贝尔奖,它们之间
的空间维度太大了,想象的翅膀往往不请自来,于是有些空头学问家就喜欢往歪道
上想了,非要赋予精神病以美感的光环不可。所以,这本书的中译本原来叫《普林
斯顿的幽灵——纳什传》,是奥斯卡的8项提名及4项大奖让它有了这个新名字:《
美丽心灵》。
  这就是商业的力量。按中译者王尔山的陈述,电影里的纳什和传记中的纳什已
经出入太大了,更别提真实生活中的纳什了。一个幽灵,一个数学的幽灵,在普林
斯顿大学校园里徘徊,经常在深夜溜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成串谁也看不懂的数字
,这就是纳什。他还曾给毛泽东寄过明信片,上面写的是一句关于某个数学问题的
神秘评语。美丽心灵,是编剧对纳什生活的极度想象,因此,电影得了“最佳改编
剧本”奖,也算名至实归了。
  这本书中有关纳什的数学成就的论述,是我等门外汉很难理解的。但我知道,
纳什获诺奖是因为他在博弈论领域的贡献,关于博弈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囚徒困
境的故事。说的是有两个人,纵火之后被警察抓获,因为证据不足,法官分别劝他
们说,如果你招了,他不招,你会作为证人而被无罪释放,他将被判15年;如果你
招了,他也招了,你们都被判10年;如果你不招,他招了,他被无罪释放,你被判
15年;如果你们都不招,各判一年。
  这两个人都会做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如果他招了,我不招,我得坐15年牢,招
了才10年,所以招了划算;如果他不招,我不招,坐一年牢,可如果招了,马上获
释,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考虑,还是招了划算。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
招,结果都被判10年刑期。
  这个故事说的是,在一个集体里,有可能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整个
集体来说却不是理性的。而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个
人的理性选择最终会造成对整个集体的最大利益。问题是,就像囚徒困境一样,要
让整个集体真的得到最大的利益,可能需要另寻一条出路。
  这样的经济学成就,在纳什30岁前就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几十年时光,用后来
又逐渐病愈了的纳什的话来说,就是一直在休息。“患上精神分裂症后,你可能产
生超凡的思想,但这些思想很难体现其他人能够理解的东西。”美国一个叫怀亚特
的精神卫生专家这样说。他是针对纳什说的。他认为,纳什的创造力是他患病以前
产生的。至于电影《美丽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娜萨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一切
跟纳什无关,与这部传记无关。人们竟然将一些并不真实且非常伤人的事情加在一
个贡献卓著的人身上,对此我感到非常痛心。”
  电影《美丽心灵》获奖后,纳什一时间对来访及来电应接不暇,他会不会对当
初允许投拍这部电影有一点悔意呢?纳什同意拍摄,是为了供养妻子与两个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和他年轻时一样,精神分裂,声称自己是一位宗教界传人。实际上,
他的这一选择,已经与年轻时的他大相径庭了,看起来像是别人的故事。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