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经济学家介绍(11)——李嘉图  


李嘉图(Ricardo, David 1772~1823)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近代国际贸易理
论的的奠基人。出生于伦敦,系英籍犹太人后裔,幼年在英受普受教育,12岁时赴
荷兰留学,2年后返英,即结束学生生活,随父经商。21岁时因婚姻问题,与其父
关系决裂,被赶出家门,从此独立经营,任交易经纪人,1797年25岁时,已发财致
富。27岁时,偶然阅读《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从此一面经商,一面研究
经济问题,1809年匿名发表《黄金价格》一文,此时已成为腰缠万贯的金融家。深
受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J.Bentham)的影响。师承亚当 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
,和当时著名经济学家詹姆士 穆勒(James Mill)交谊很深,他于1817年出版的
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就是在詹姆士 穆勒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同马尔萨斯()T.R.
Malthus )多次展开论战,但友谊与日俱增,传 为佳话。1823年突患耳疾,在剧
痛中不数日即去世,年仅51岁。
李嘉图在19世纪初创建的国际贸易学说,后人称之为"比较成本说"或"比较成本规
律",是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古典理论。他同亚 斯密斯一样,用从个人推及
到国家的方式,说明自己的主要观点。先举个人为例:假定2人均能制鞋制帽,其
中一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人强一些,不人仅制帽仅强1/5,制鞋则强1/3。这个
较 强的人专门制鞋,那个较弱的人专门制帽,对双方都有利。个人间这种分工关
系,同样适用于国家这间。假定英国制毛呢需要100日劳动,制葡萄酒需要120日劳
动,英国以输出毛呢换回葡萄酒为有利,葡国以输出酒换回呢为有利。即便葡国进
口的呢在该国生产时所需要劳动少于英国,这种交换仍可以发生。因为葡国与其用
资本制呢还不如用来制酒 ,可以从英国换得更多的呢。对英国来说则相反,与其
用资本制酒还不如用来制呢,可从葡国换回更多的酒。
以上两个例子包含着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基本原理,即比较成本理论。就葡英两
国而言,葡国制酒制呢所需成本都比英国绝对低,即都处于绝对优势。但制酒低的
程度甚于制呢,两相比较,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制呢成本相对高,下
于比较劣势。但制呢高的程度低于制酒,两个比较,制呢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
势,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呢,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酒;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
的呢,如此分工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酒和呢,英国用呢还可以换到较多的酒。两
国同获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按生产力比较差异、生产成本比较差异进行分
工与交换是国际贸易所以不断发展并给各国带来利益的根本原因。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是以各国间劳动、资本不能自由移动为前提的,而在一国之内
,劳动、资本则可以自由移动,只能按生产力绝对差异,按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分工
与交换。因而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特殊理论。他还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
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
。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
李嘉图的国际贸易学说是以劳动价值说为理论基础的。但又认为国际交换中价值规
律并不发生作用,对外贸易不会增加一国价值量,对外贸易不会增加一国价值量,
对外贸易的作用在于取得使用价值。对外贸易不能增加利润,不能增加资本积累。
他的许多学术观点,包括比较成本理论在内,从其问世起,一百多年来不论引起争
论,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