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经济学家介绍(10)——穆勒
穆勒(Mill ,John Atuart 1806~1873)英国著名改良主义经济学者,李嘉图国际
贸易学说的著述者与补充者。生于伦敦,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士 穆勒(
James Mill,1773~1836)之子。从孩提时期其父即授以严格教育。3岁学希腊文,
8岁习拉丁文。在少年时代已熟读大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名著。13岁时已
完成相当于大学的学业,并开始攻读政治经济学。由其父讲解,常在一同散步时口
授,经他记录整理。詹姆士 穆勒所著《政治经济学纲要》即是在笔录稿基础上改
写而成。其父与李嘉图交往甚密,小穆勒常到李嘉图家当面受教。1820年14岁时去
法国,颇受萨伊 圣西门的影响。翌年回国,继续钻研。1823年起任职于英属东印
度公司,长达30余年,1858年公司解散,退休。1844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中若干
未解决的问题》一书,收集了他在1830~1831年间所写五篇学术论文。1848年出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出版过《论自由》、《逻辑体系》等书,又是著名哲学家
。1865年被选为国会下院议员,1868年继续当选。1873年受丹毒感染去世。
穆勒在国际贸易学说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是他的"国际介值论"或称"相
互需求规律"。认为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不同,在国内交换中,商品价值决定于生
产成本,商品的生产成本比例最终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国内价值的内涵是生产成
本。在国际交换中,商品价值不决定于产生成本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其价值不
决定于输出 国的生成成本,而决定于输入国为支付输入商品而输出的商品生产成
本,即输入国为输入一定数量商品而附出的输出商品数量--国与国间商品的交换比
例,或称"交易条件"。国际价值的内涵是国与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而它又是由各国
对参加交换商品的相互需求决定的。相互需求也就是需求与供给。因为一国对他国
的需求即他国对该国的供给;而一国对他国的供给即他国对该国的需求。在相互需
求平衡、需求与供给平衡、输出数量恰足以支付输入数量时,所形成的交换比率或
交易条件决定各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
穆勒强调在国际市场供求平衡时所形成的交换比例,必须参参加交换双方均属有利
,即各国用本产品所换得外国产品的数量,在该项外国产品国内也有生产的条件下
,必须比在国内换得者为多,否则将无任何贸易利益,分工与交换将不会发生。由
于国际交换比例随国际供求变化而变化,即使各国用本国产品所换回的外国产品比
在国内交换所得者为多,但多的程度显然不同,因而交换比例又是决定各国间贸易
利益归属的 因素。互利是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各国在贸易中所获利益则有多
有少,这是由各国商品需求弹性大小决定的。
穆勒除分析贸易利益的产生与归属以外,特别强调由贸易所诱发出的间接利益。这
种 利益往往难以用数量方法加以说明。他认为贸易且有扩大市场,改进生产,采
用新技术,增加积累,起到产业革命的作用。通过贸易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世界生
产力。贸易还能传播知识,传播文明,传递经验,增加享用,促使懒惰者勤奋,安
逸者进取。并把国际贸易的扩大与急速增加看作是保障和平的手段,是人类思想进
步、制度进步的保证。
穆勒是比较成本原理的信奉者,"比较成本"(Comparative Cost)一词,即是他首
先使用。他认为,成本均等差异,不可使贸易发生,只有成本较差异才是贸易发生
的必要条件,他一面承认国家间资本劳动移动不自由是比较成本原理的前提,但又
认为移动自由与不自由只是相对的,并且国家间有逐渐移动自由的趋势,甚至国内
远隔地区间比国际比邻地区间移动更不自由。只要国内各地区存在工资差异、比较
成本原理在国内同样发生作用。穆勒主张自由贸易,但对于生力低、成本高、不能
向外国竞争的产业,如采用免税,补贴等措施使之将来得以发展起来,在自由贸易
不可以获得利润,应该给予界进保护。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