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DEC),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市场与道德的经济学随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2日10:13:55 星期三), 转信
“予人玫瑰之手,手中会有玫瑰的香味”,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恰恰是送出最
多玫瑰的手
------------------------------------------------------------------------
本文由一篇文章引起。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白领,月薪近万元,但看到身
边度日维艰的人们,他感到很不安,心中困惑、痛苦兼而有之。
文章在万科经纪人俱乐部贴出后,反响强烈,跟贴如云。在讨论的漫漫硝烟散
去后,我继续“冷”思考这一问题。诸多的感想很难在一篇短文中说完。在此先谈
一个观点:市场救世,慈悲救人。意思很清楚:碰到一个可怜人,慈悲或可救之;
遭遇全社会的可怜人,只有市场可救之。
经常有人攻击经济学家不讲道德。问题就在于,经济学家需要借助“冷冰冰手
术刀”(顾准语)来确定: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值得向人们推崇的救世方式?
这冷冰冰的分析由内心最热的亚当斯密最早完成: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需要兄弟朋友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
之心,他将会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从而证明帮助他人是
对自己有益的事,那么这个人的成功机会较大。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何形式的交易
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的,我就会给你所需要的,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
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所获的会比我们所需的更多。我们的晚餐可不
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
关注。我们认为他们给我们供应,并非行善,而是为了他们的自利。”
“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来争取最大的利益。一般而言
,他不会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关心的仅是自己的安全
、自己的利益。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
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做出贡献,其对社
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做出的大。”
这两段话仿佛有千钧之力,仿佛盗取了上帝的秘密,读来令人屏息。
这可信吗?难道百姓福利的改善除市场外别无他途,计划经济不行,道德救世
也不行?对于类似的问题,我只是微笑着反问一句:“一般人均以施舍一元钱于街
头乞儿为善,那么你与他做一笔合法合理交易,令其赚上百元、千元、万元,两者
功德岂有本质不同?”
要说两者的不同,就在于前者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常态,只能成为社会机制的一
种补充。退一步而言,就算前者成为社会的常态,也无法推动社会持续的发展。惟
有后者才可能主导全社会资源配置,“普渡众生”。
让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社会福利的演变。很多人常常想不起来经济增长其实是一
个典型的现代故事,与市场经济来到人间有关。在市场经济前数千年的文明演化中
,无论是在亚当斯密时期的英伦三岛,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无数次的“马尔萨斯
陷阱”将人均收入和人口总数钳压在一个狭窄的箱体区域。只是到了14世纪市场
经济在低地国家尼德兰出现后,人类社会才首先出现了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提高比
翼齐飞的情景——这就是经济学家诺斯谈到的“西方社会的兴起”。统计数据证明
了这一点。1500年-1820年,世界GDP平均每年增长才0.33%,人
均GDP的增长更低,仅0.04%。1820年后,经济增长变得特别迅速,1
820年-1992年,世界GDP增长了40倍,人均产值增长了8倍。
中国也是如此,只是道路更加曲折。1900年,中国GDP为2606亿美
元(为1990年盖凯美元,以下同),1950年为3355亿美元。也就是说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进步甚小——GDP总共才增长28%,年均
增长近乎为零。人均GPD增长的情况更糟。1900年人均GDP为652美元
,到了1950年反倒下降为393美元,如果只用人均GDP来计算,1950
年的中国人反而不如1900年的中国人生活得好,其生活水准绝对下降约40%
。
如果要问本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我会投邓小平一票。是这个务实、智慧
的小个子为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从而带来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增长,使
得中国人民真正开始过上有尊严和富庶的生活。
相比之下,20世纪最后20余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之光比历史上一切奇迹更
为眩目。1978年-199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8%,大大高于
发达国家2.3%和发展中国家4.4%的平均水平,其结果中国10多亿人口的
收入提高了4倍多。这一成就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
中国的进步靠的不是“救世主”的仁慈,也不靠发达国家的施舍,而是靠市场
经济下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靠分工与交易,是“无情的跨国公司和贪婪的
本地企业家的行为间接而无意识的结果,而后者追求的仅仅是廉价劳工带来的利润
机会。无论这些人的动机如何,其结果虽然算不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却确实使
成千上万人摆脱了赤贫状态;现在的生活虽然有时候还令人生厌,但比过去好多了
”。
今天的世界,市场化和全球化并没有完全消除贫穷,以市场化为驱动的全球化
所带来的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为此成为众多道德性谴责的原因。毕竟,以第一
世界的标准看,那些工人的处境是悲惨的。但是,正如克鲁格曼正确地指出的,这
些批评者根本缺乏耐心考虑,对第三世界的工人来说,那种悲惨的工作和悲惨的工
资,总比没有工作好得多。更公正的是许多人道主义者所指出的,世界还有相当大
的一部分人根本没有享受到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好处。笔者相信,“予人玫瑰之手,
手中会有玫瑰的香味”,而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恰恰是送出最多玫瑰的手,每
个遵循公平、合法交易者则必定留下最甜美的香味。(完)
--
明明知道我们已经跋涉千里, .oooO Oooo.
我仍觉得你我才初初相遇. ( ) ( )
胸怀中满溢着幸福, \ ( ) /
只因你就在我眼前, \_) (_/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 修改:·rainy 於 08月22日10:14:03 修改本文·[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