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microeconomics),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经济学家的幽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14日06:50:4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一、从来不能互相说服的经济学家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
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它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
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况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
尔和哈耶克。”
  还有人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
;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都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
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
  基于经济学家总是相互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
:“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
  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惟一比经
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
学家。”

二、又聪明又“愚蠢”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
你的错误。”这句话,很难判断人们是觉得经济学家聪明还是愚蠢。
  杜鲁门也曾经被经济学家的含糊其辞折磨过。杜鲁门总统曾经恨恨地说:“我
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在提出经济建议时总
是说,一方面。。。另一方面。”
  在对经济学家的幽默中,也有旗帜鲜明地称赞经济学家的智慧的。有3个经济
学家和3 个数学家一同外出旅游。去的时候,3 个数学家买了3张票,而3个经济
学家只买了1张票,数学家心想:“这下经济学家要被罚款了。”但是,当过来查
票时,3个经济学家一起躲进洗手间。看到有人进了洗手间,查票的就紧紧跟到洗
手间门口敲敲门,躲在里面的经济学家递出一张票,查票员看看就算了。数学家们
觉得这是一个节省开支的好办法,于是,在回来时,3个数学家只买了1张票,准备
如法炮制。奇怪的是,3个经济学家连一张票也没买。上车后,数学家一看到查票
员就躲到洗手间,当数学家听到敲门声就把买的一张车票递出来,但票并没有还给
他们。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敲后把票拿走,并躲到另外一个洗手间去了。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旗帜鲜明地发表关于经济学家“愚蠢”的观点。在著名经
济学家克鲁格曼的一本著作中了一个故事:一个印度的经济学家向他的学生解释他
个人领会的转世再生理论:“如果你是一个尽职尽责、高尚的经济学家,你将转世
为一个物理学家;如果你是一个邪恶的、水平低下的经济学家,那你就将转世为一
个社会学家。”
  加尔布雷斯似乎对经济预测比较反感。他说:“有两类经济预测专家:一类是
并不知道经济状况的;另一类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与此有曲异同工之妙的幽
默是比特所说的:“经济学家是这样一种专家,他明天就会知道,为什么他昨天预
言的事情在今天没有发生。”
  经济学家追求的是经世济民,因而政策主张总是希望能够被采纳。但是,Alan
 S.Blinder的“墨菲经济政策定律”给了当头一棒:“经济学家们在他们最为了解
、也是最易达成一致的领域,对政策的影响越小;而在他们最不了解、分歧最大的
领域,对政策的影响最大。”

三、双脚并不立在地面上的经济学家

  尽管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但是,为了保证分析的严谨和推理的严密,经济
学家要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许多假定。于是,有不少人认为经济学家是“双脚并不
立在地面上”的脱离实际的人物。这个评价来源于一句戏语:“经济学家和商人有
什么区别?经济学家的脚并不放在地面上,而商人则把四只脚都放在地上。”至于
经济学家所醉心其中的经济学,似科用处也不大。有语为证:“经济学在什么时候
最有用?经济学只是在招考经济学家时才最有用。”
  经济学家也常常自嘲:“经济学并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是,当你失业时,经
济学可以让你明白你为什么失业。”
  也有人认为经济学家讲的都是对的,但是没有什么用处。说是有两个热气球爱
好者乘坐气球,结果被大风吹得偏离了方向,于是他们就将气球降低了高度,以便
找一个人问问现在飘到哪里了。这时正巧过来一个人。一个气球爱好者问:“请问
我现在在哪里?”那人答:“你现在在热气球的下边。”这时,另外一个热气球爱
好者说:“这个答案完全正确,但是绝对毫无用处。这个人一定是个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常常要设立很多的假定,萨缪尔森由此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物理学家
、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这时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
,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砸开罐头。”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
将罐头加热。”经济学家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启罐头的起子。”

四、简洁的、节约感情的经济学家

  尽管经济学著作汗牛充栋,但是在书摊上依然可以看见“五天成为经济学家”
之类的小册子。这实际上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了经济学的简洁。当然,经济学在讲
求简洁时,自然也就不分析感情等等因素,而是用冷酷的“供给”、“需求”、“
成本”、“效益”来剖析人们心目中温情脉脉的结婚生子等活动,如贝克尔的家庭
经济分析。于是也有人说:“经济学节约了感情。”
  经济学的简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供给和需求的广泛而深刻的运用。所以有
人说:“会说供给和需求的鹦鹉也是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的简洁还在于问题总是那些问题,但答案却一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
化。一位经济学家回到母校,他在校时对考试很有热情,所以对当前学生的考试题
目十分感兴趣。于是他到教授那里找到目前正在运用的试卷。令他惊讶的是,这些
试卷上的问题与他十年前回答的一样。
  经济学的冷冰冰自然也不会逃脱人们的幽默。一位颇有身份的教授即将结婚,
他衣冠楚楚地到珠宝店为他的末婚妻选购结婚戒指。好心的珠宝店老板认真地为他
选购,并告诉他,只要另外花20美元,就可以将他末婚妻的名子刻在戒指里面。教
授连连摇头:“不行,不行,这样的话,会降低戒指转卖时的价值。”珠宝店老板
大骇道:“你怎么能够这样说,难道你是一个街头小贩吗?”“不,”这位经济学
家回答“我是一位经济学家。”

五、乏味又有趣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有时是十分有趣的,这种有趣有时还表现出一定的杀伤力。话说美苏
两国冷战时期,常常互相炫耀实力,表彰破坏对方实力的有功之臣。一次苏联大阅
兵,坦克、部队走过,飞机飞过之后,走过来十位身穿黑色服装的人。旁观者好奇
地问:“他们是刺探美国情报有功的间谍吗?”一位克格勃官员回答说:“他们是
经济学家。你们可以想想,我们曾经把这些经济学家送到美国,结果给美国经济造
成了多大的混乱!”
  经济学家的有趣表现在他们的职业:“经济学家通过解释其他人为什么穷而富
有。”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们的坦率:“我宁肯含含糊糊地对,也不愿严谨
无误地错。”这句由凯恩斯说出的话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经济学家的有趣还表现
在他们的遮遮掩掩:“经济分析就像比基尼,其所暴露的都是重要的;但是其所掩
盖的,却是致命的。”
  经济学家自然难免给人留下乏味的印象,以致于使大家对于经济学家的不满延
伸到经济政策专家身上:“经济政策专家没有律师的严密,不像神学家那样身体力
行,但比经济学家更能卖弄学问。”
  于是,就有人说:“应当说,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当他出发去寻找美洲
大陆时,他却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当他到达美洲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但是,他的所有活动都是由政府无偿支持的。”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