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2001年展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05日11:35:06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毕吉耀
 
    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全面复苏,已基本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不利影
响,呈现出较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石油价格高涨和欧元汇率一再下跌给世界经济
造成新的不利影响,并有可能影响到2001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但2000年的世界
经济增长仍将超出预期。据国际倾向基金组织9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200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4.7%,比4月份的预测值高出0.5个百分点,为近
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但2001年将放缓到4.2%。其中,发达国家2000、2001两年的
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2%和3.2%,通胀率分别为2.3%和2.1%;发展中国家2000、
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6%和5.7%,通胀率分别为6.2%和5.2%;而转轨国家
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9%和4.1 %,通胀率分别为18.3%和12.5%。


    虽然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总体看好,但也存在着风险和隐患,其中美国经济存在
的“硬着陆”风险和国际石油价格的继续走高以及当前发达国家可能过于偏紧的倾
向政策,都有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出现衰退。实际上,近来世界经济增
长已经出现放缓迹象,美国经济增长正在减速,而欧盟经济增长也有可能趋缓。总
的看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高潮期已过,2001年世界经济将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期,
全球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低于2000年。为此,一些国际权威机构近来纷纷调低了对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甚至不排除世界经济有出现衰退的可能性。

美国经济增速减缓,有可能实现“软着陆”

    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
高达4.8%和5.6%。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快造成经济过热和缓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
自1999年下半年起已连续6次提高利率,其中2000年5月最后一次上调了0.5个百分
点,终于使美国经济增速趋于减缓,据美国商务部最近发表的初步统计数据,三季
度美国经济年增长率陡降为2.7%,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总的来看,美国经济增速
趋于减缓已成定局。国际倾向基金组织预测,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仍将高达5.
2%,但2001年将降至3.2%。此外,2000、2001两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3.2%和2.
6%,失业率则分别为4.1%和4.4%。

目前,美国经济正处在历史上最长的扩张期,而“新经济”造就的高增长、高就业
和低通胀格局也正面临着新的考验。美国经济近10年的持续增长固然同健康的宏观
经济政策以及灵活的市场机制有关,但90年代中期以来在低通胀条件下实现的高增
长、高就业格局则更应归功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
的结构性提高。“新经济”不仅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也吸引
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向美国,从而导致美元升值和股市高涨,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
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和家庭储蓄大幅下降,并到达难以持续的地步。目前,美国
的经常项目赤字已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2%以上,家庭储蓄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通货膨胀率也因能源价格的高涨而上升到3.5%,工资等劳动成本的上涨压力加大
。此外,美国股市也动荡不安、波幅增大;以网络经济股和高科技股为主的纳期达
克股市自2000年3月从5000多点暴跌到3000多点后至今仍在低位徘徊,代表传统经
济的道琼斯股票指数2000年10月也一度跌破10000点大关,说明投资者对企业盈利
水平特别是主要靠风险投资支撑的长期不盈利的网络公司的前景丧失信心。因此,
代表“新经济”的网络公司和高科技企业能事继续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获得用于技
术创新的必要投资,就关系到美国有劳动生产率能否继续得到提高,并最终关系到
美国经济能否保持增长。

尽管美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风险,但从目前的形势看,美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则
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缩小经常项目赤字,基本上与美联储的宏观调控步调相
符,更像是趋于“软着陆”。目前,美国的短期指导利率已升至9年多来的最高水
平,并且高于几乎所有其他发达国家,财政盈余预计今年将到达国内生产总值的
1.5%。因此,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在倾向政策和财政政策上有较充分的调控余地来防
止美国经济滑向衰退。但无论如何,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
2001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仍以美国为最重要出口市场的亚洲新兴市场经
济国家以及同美国经贸关系密切的拉美地区的经济复苏。但欧盟经济有可能从中受
益,因为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向欧元区,并因此有助于欧元汇率的
回升。

欧元区经济保持增长,欧元汇率有望逐渐回升

    2000年以来,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强劲的增长,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年经济增
长率分别为3.4%和3.7%,三季度的年经济增长率据估计也将达到3.0%。全球经济复
苏和欧元疲软所导致的出口大量增加是推动欧元区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消
费者和企业信心高涨所带来的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的扩大则是支撑欧元区经济持续
扩张的重要支柱。经济持续扩张也带动失业率显著下降,8月份欧元区的失业率也
降至9.0%。虽然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从年中起就突破了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的警
戒上限,并且到9月份已升至2.8%,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石油价格上涨和欧元汇
率贬值所造成的。由于欧元区一般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不十分紧张,
工资上涨也受到工资谈判协议的节制,而公用事业部门解除管制和私有化改革又导
致相关价格和收费下降,因此一般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压力受到制约,剔除能源
和食品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目前仍低于2%。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的最新估计,2000年
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为3.4%,失业率降为9.0%,而通货膨胀率则将上升为2.3%。自
2000年下半年以来,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和欧元汇率不断贬值对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
的严重不利影响日渐显现。由于国际石油市场主要以美元结算,在欧元对美元汇率
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石油价格的上涨不仅加大了欧元区能源进口负担,致使欧元区
对外贸易开始出现赤字,而且导致欧元区能源、交通、石化等基本生产资料价格上
涨,进而抬高了工业生产成本,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欧央行虽一再调高短期指导
利率,但不仅没有起到支持欧元和抑制通胀的明显效果,反而对欧元区的经济增长
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经济大国德国的经济增势已趋于放缓。德国6大经济研究所
和摩根斯坦利添惠公司等权威机构已经将200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下调为
2.8%。总的看来,虽然欧元区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势趋缓,2001年将进入
相对平稳的增长期,而通货膨胀率短期内难以回落。

    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欧元汇率一再下跌,是目前欧元区所面临的两大经济难题
;前者欧盟难有重大作为,后者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到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大局。欧
元自诞生以来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就一直处于跌势,2000年的跌势则进一步加剧,兑
美元汇率更是连创新低,严重危及欧元的生存和国际倾向体系的稳定,迫使欧央行
与美、日等国央行于9月22日首次联手入市干预,一度将欧元兑美元汇率阻止在1欧
元兑换0.84美元的水平之上。此后,欧元兑美元汇率再次下跌,又连创新低,10月
25日竟跌至1欧元兑换0.8252美元的迄今最低点,总跌幅达30%。最近,受第三季度
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慢利好消息的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回升,欧央行也趁势
再度连续单独入市干预,以支持和巩固欧元汇率的上升势头。虽然目前欧元兑美元
汇率回升幅度不大,并且欧元兑美元汇率与其实际价值相比仍明显失调,但随着美
、欧经济增长和利率差的缩小以及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化,这种失调最终将会得到纠
正,欧元兑美元汇率有望进一步回升。

    尽管欧元区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具备保持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从外部条
件看,世界经济增长为欧元区产品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欧元汇率的走低又增
强了欧元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欧元区仍可依靠扩大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
。从内部条件看,欧元区的结构性改革已初见成效,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基
础经济部门的结构调整与重组进展显著,内部统一大市场更加完善开放,进一步提
高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潜力。欧盟2000年还制定了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规划,确定
了“电子化欧洲”的目标,正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促进向更具
竞争力和更有活力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为欧元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强大的内部动力。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脆弱,仍需宏观经济政策扶持

日本经济自1999年摆脱衰退开始止跌回升以来,2000年报经济形势有了进一步的改
善,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3%和4.2%。政府公共投资的扩大和
企业设备投资的增加是推动日本经济继续复苏的主要动力,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和
半导体、电子产品等领域的设备投资的强劲增长,为上半年日本经济实现4%的年增
长率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亚洲经济强劲增长,也为日
本的出口增长及其相关部门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另一方面,虽然
家庭收入已停止下降,但占国内生产总值60%以上的个人消费增长依旧难有起色,
失业率仍在上升。总的看来,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脆弱,尚未实现主要依靠私人部门
需求推动的可持续的自我复苏,仍需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据国际倾向基金
组织预测,2000、2001两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4%和1.8%,失业率分别为
5.0%和5.3%,通货膨胀率则分别为-0.2%和0.5%。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为尽早摆脱危机实现
复苏,日本政府在1998年4月至1999年11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连续出台了“综合
经济措施”、“紧急经济对策”和“经济再生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旨在扩大公共开
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进行金融改革以恢复金融体系稳定的紧急对策和措施,耗费财
政资金有150万亿日元之多。日本中央银行也在1999年2月宣布实施前所未有的“零
利率”政策,以防止日本经济坠入螺旋式下降状态的通货紧缩。这些政策措施的实
施,对于日本金融体系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免于崩溃和日本经济脱离战后最严重的衰
退而走向复苏,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造成日本政府财政状
况的急剧恶化,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高达8%和135%以上
,而且这些政策措施似乎也未起到刺激民间需求的明显作用。2000年8月,日本中
央银行不顾政府的反对,决定取消实行了一年半的“零利率”政策,将短期指导利
率象征性地上调到0.25%,理由是日本经济已经明显复苏,对通货紧缩的担心也已
消除。但是,近来国际石油价格的高涨和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趋缓给日本经济带来不
利的外部影响,而日本经济本身至今也未走上由私人需求主导的自我复苏道路,仍
需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为此,日本政府2000年10月又推出了总事业费为
11万亿元的“新经济发展政策方案”,进一步推动日本经济迈向自我持续的复苏道
路,奠定日本经济再生的基础。

   从中长期看,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是确保日本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表面上看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不振的直接原因是内需疲软和不足,但深层次原因却是日本经
济金融体制的内在缺陷和“泡沫经济”的后遗症等结构性问题在作怪。战后建立了
适合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制度以及受政府严格管制和充分保护的金融体制,导
致企业盲目扩张和银行滥发贷款,将个别个企业和银行的经营风险最终转变成全社
会共担的风险,形成了“泡沫经济”时代的所谓“三过剩”:即生产能力过剩、债
务过剩和就业过剩,严重妨碍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亚洲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日本经济金融体制的这种内在缺陷暴露无遗。近两年来,日
本政府虽然在经济金融改革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至今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
。只有进一步推进经济金融改革,尽快恢复金融体系的正常动作和彻底消除“三过
剩”,日本经济才有望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复苏,在新的世纪重新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亚洲经济继续强劲复苏,但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亚洲经济自1999年迅速复苏以来,2000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复苏势头。虽然亚洲
金融和企业部门的结构性改革困难重重,股市和汇市一再下跌,而石油价格高涨和
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又使亚洲经济复苏的外部条件有所恶化,但亚洲经济复苏势头进
一步巩固,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甚小。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最新预测,2000年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9%,2001年放缓到6.5%,而通货膨胀率则将
从2000年的2.7%上升到2001年的3.3%;其中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国家或地区)
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9%和6.6%,通胀率分别为1.0%和2.3%;东南
亚国家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为6.5%和6.6%,通胀率分别为6.3%和
5.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也与此基本类似。

    1999年亚洲经济的迅速复苏主要靠持续的财政倾向政策刺激和外部需求拉动,
特别是电子类产品出口的迅速增加,而2000年亚洲经济的继续强劲复苏则建立在内
需进一步改善和外需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虽然目前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内部投
资需求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随着过剩生产能力的逐步利用以及技术和设备
更新步伐加快,企业设备投资需求仍在继续增加。而消费者信心的增强也使得私人
消费进一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政府恢复财政平衡而减少的公共开支。此
外,虽然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将减少亚洲对美出口,但由于区内贸易的强劲增长以及
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的巩固,因此外需仍将保持增长。最后,石油价格的大
幅攀升虽然导致一些部门生产成本上升,给亚洲经济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并
且侵蚀了一部分贸易收支盈余,但只要石油价格的上涨不致持续到引发世界经济衰
退的地步,亚洲经济的复苏进程望洋兴叹会因此中断。

    2000年亚洲经济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股市汇市
大幅下跌和资金外流的现象,从而引发对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重演的担忧。从外部
因素看,美元利率上升及其所触发的全球股市的向下调整,以及世界范围内信息技
术类股票价格的普遍下跌,是引发亚洲股市和汇市下跌外在原因。从内部因素看,
亚洲有关国家金融和企业部门的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以及部分国家的政局不稳,则
是造成投资者信心低落、纷纷抛售本地股票和货币并向外转移资金的内在原因。当
然,亚洲国家的货币政策转向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而不再追求汇率目标,也是造成
货币疲软和汇率下跌的重要原因。但总的看来,亚洲股市汇市的下跌尚构不成金融
危机,不仅金融市场上并未出现两年前的那种恐慌状况,而且净资本外流的规模也
比1997年金融危机时小得多,并且主要是由偿还到期外债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
投资减缓或部分撤出所引起的,况且经济复苏势头的巩固也增强了亚洲经济抗冲击
的能力。不过,从长远来看,亚洲经济要想保持持续的复苏和增长,仍需继续推进
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银行和金融部门以及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以降低经济运行中的
金融风险,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近来韩国大宇汽车的破产以及现代集
团再次陷入困境等情况说明,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开始的结构性改革进程远没有
结束,仍然任重而道远。

拉美经济实现区域性复苏,非洲经济形势明显改善

    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好转、增长速度加快,是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突出
特点。除亚洲经济继续强劲复苏外,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经济2000年也都处于继续复
苏和增速加快之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0年拉美经济将实现区域性复
苏,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4.3%,2001年则将进一步加快到4.5%;通货膨胀率也
呈下降之势,预计2000、2001两年分别为8.9%和7.0%。非洲经济形势显著好转、增
速加快,预计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4%和4.4%,但通货膨胀率也呈
上升之势,预计分别为11.8%和12.7%。中东地区经济因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而
明显受益,预计2000年经济增长率可达4.8%,但2001年将回落到3.6%,而通胀率
2000、2001两年分别为7.9%和7.4%。

    拉美经济自1999年底开始相继走出衰退以来,2000年基本实现区域性复苏,经
济增长率显著回升,多数国家的通胀率已降至一位数之内,经常项目赤字也趋于缩
小,但各国间经济增长相差较大。主要经济大国巴西已恢复金融稳定,经济继续复
苏,预计2000、2001两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和4.5%,通胀率则分别为7.5%和5.
0%。巴西经济复苏先是靠出口增长带动,但近来则更多地依赖消费需求的增长,而
以稳定通货膨胀和消除财政赤字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则对稳定经济金融形势和巩
固投资者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预计2000、2001两年巴西经常项目赤字将缩小到国
内生产总值的4%以内,而财政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增加到3%以上。受金融
危机影响而在1999年陷入严重衰退的阿根廷经济2000年也开始缓慢复苏,预计
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7%,预计2001年的经济增长将加快到3.7%。在金融危机
中因得益于同美国的密切经贸联系而未受太大影响的墨西哥经济今年继续健康增长
,预计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高达6.5%。但随着美国经济增长的趋缓以及预计石油
价格2001年会出现回落,预计2001年墨西哥经济增长将放缓到4.8%。1999年出现衰
退的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乌拉圭以及委内瑞拉等也都实现了经济复苏,预
计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0%和6.8%、3.0%和3.8%、0.5%和3.5%、
2.0%和4.0%以及2.5%和3.0%。值得注意的是,拉美经济在传统上对美国市场和资金
的依赖较深。因此,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或者利率水平的上升,都会给拉美经济增
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2000年非洲的经济形势明显改善,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非洲最大经济
体南非的经济复苏势头虽仍较脆弱,但增速趋于加快,预计2000、2001两年的经济
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0%和4.0%。另外两个主要经济大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里亚则象
其他产油国一样得益于石油价格的上涨而加快了经济增长步伐,预计2000、2001两
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3%和4.2%以及3.5%和3.6%。此外,喀麦隆、加纳、坦桑尼
亚、突尼斯和乌干达等国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都将高于4%。但非常经
济过分依赖农业和出口产品过于单一等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同时,持续的高失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大量的贫困人口以及艾滋病的蔓延等也困
扰非洲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中东地区的经济增长2000年也明显加快。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以及欧
佩克组织2000年连续4次增加石油生产配额,中东产油国的石油生产和出口两旺,
获得了巨额石油收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财政和对外收支状况,而且增强了国内信
心并扩大了国内需求,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主要产油国沙特和科威特都已走出
衰退,预2000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5 %和3.6%,但2001年将降低为2.9%和2.0%。
中东经济大国埃及的经济增长则趋于放慢,预计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
为5.0%和4.5%。

俄罗斯经济增长高于预期,中东欧经济普遍恢复增长

    俄罗斯经济自1999年出人意料地克服金融危机影响而迅速复苏以来,2000年继
续强劲复苏,经济增长再次大大超出预期,通货膨胀率也大幅度下降。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预测,2000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将高达7.0%,不仅大大高于去年的3.2%,而
且远远超出春季预测的1.5%;通货膨胀率也将从1999年的85.9%降至18.6% 。预计
2001年俄罗斯经济将放慢到4.0%,通货膨胀率则将继续下降到13.8%。在经历了10
多年的转轨阵痛和种种危机之后,俄罗斯经济有可能正在走向复兴。此外,俄罗期
经济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和世界能源价格的上涨也为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提
供了有力支持,预计独联体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6%和3.8%,而通
胀率分别降至22.9%和16.2%。

    1999年带动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出口价格的回升和因卢布大
幅贬值导致的进口压缩,当时以为这些有利条件未必能够持续。然而,2000年以来
国际石油价格的继续大幅攀升和居高不下使得俄罗期的能源出口收入进一步增加,
而具有竞争力的卢布汇率又促进了其他产品的出口,预计2000年经常项目盈余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去年的11.3%上升到13.4%。出口的大量增加既巩固了俄罗斯
的国际收支地位,又大大改善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而增强了国内外投资
者和国内消费者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不仅企业投资继续增加,而且消费
支出和进口需求近来也开始回升,各类拖欠和实物交换以及资本外逃现象也趋于减
少,国内经济形势继续改善。

    中东欧地区经济形势2000年以来继续不断改善,几乎所有国家经济都已实现复
苏和恢复了正增长,通货膨胀率也已降至一位数,预计2001年仍将继续保持这一良
好的发展势头。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危机之后,中东欧地区经济的复苏和恢复增长,
先是得益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后所带来的出口增长,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
的大幅回升也有助于增强该地区的信心。同时,中东欧国家为申请加入欧盟而不断
深化的结构性改革以及近年来所实行的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对推动中东欧地区
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石油价格上涨和外资涌入所带来的进口增
加,也造成普遍较高的经常项目赤字,有可能影响汇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积极要求加入欧盟候选国中,波兰和匈牙利的经济增长在1999年稍有放慢后
2000年都出现回升,预计2000、2001两年后的经济增长率都在5%以上,而通胀率则
低于10%,但波兰的经常项目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7%。而连续3年负增长捷克和
罗马尼亚经济也已实现复苏,预计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和1.3%,而
2001年将分另加快到3.2%和3.0%,能货膨胀率也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来开始加大经
济改革力度的保加利亚也加快了经济增长步伐,预计2000、2001两年的经济增长率
分别为4.5%和5.0%,通胀率则低于8%。中东欧国家经济的普遍复苏和加快增长,反
映出这些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宏观经济稳定计划已经取得成效。随着这些国家申请加
入欧盟谈判进程的加快,其政治、经济和法律体制将按欧盟的要求做进一步调整和
改革,同欧盟的经济关系也会日益密切,这将对其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8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