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de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ceriver (Embedder), 信区: Embedded_system
标  题: 蓝牙vs红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13日12:22:1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蓝牙vs红外
按:此文为PDA时代网站与[科学时报-中关村周刊]合作推出的蓝牙专题文章之一,
原载2000年3月15日出版的中关村周刊(总1831期)第8版。

从蓝牙诞生之日起,人们便要时不时地考虑:“是蓝牙还是红外,这是一个问题。
” 

由于几次全球性IT产业的展示会上大张旗鼓的宣传,蓝牙已经被红口白牙的鼓动者
们说成是又一次技术创造的奇迹。在炒作轰炸面前,很多人也已开始逐渐趋同一个
事实:“蓝牙”将成为未来短距离无线连接的主宰者,而传统的红外线传输已经逐
渐退出舞台,但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距离
目前,相距很近的便携硬件之间的链接是通过红外线链路(简称IrDA)进行的。应
用红外线收发器链接虽然能免去电线或电缆的连接,但使用起来仍有许多不便,不
仅距离只限于1~2m,而且必须在视线上直接对准,中间不能有任何阻挡。同时只
限于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不能同时链接更多的设备。 

“蓝牙”技术的无线电收发器的链接距离可达30英尺,并且没有直线链接要求,甚
至不在同一间房内的设备也可以形成相互链接。链接最大数目目前可达7个,相信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限制很快就将被突破。 

产业
红外无线传输步入大量应用已有六年的历史,约有1亿台设备包含了红外无线传输
端口。红外无线传输的应用非常成熟,你可以在办公室的打印机等许多地方找到。
 

基本上可以认为现在蓝牙的设备大多还在原型机阶段,而应用红外无线传输的设备
却已经是铺天盖地。近一点的例子是HP推出的CapShare,这是一种手持式扫描器,
通过红外无线传输端口直接把扫描数据以4MBits/s的速度发到PC或是打印机。另一
项大规模应用是,日本NTT宣布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在全日本投放400000门带
红外无线传输口的付费电话。在此之前他们已在成田机场投放了5000门电话作为实
验,例如在候机时利用这种电话收发Email和下载文件。 

速度
蓝牙的全方位特性使之非常灵活,而且多点通信能力允许设备被共享。但就目前而
言,蓝牙的通信速度为750Kbits/s,带宽仅1MBps。而现在带4Mbits/sIR端口的产
品比比皆是,最近16Mbits/s的扩展也已获批准,估计今年上半年能见到产品上市
。如果你喜欢玩MP3播放器,通过红外无线传输口下载一首4MByte的歌曲只需区区
5秒钟!

安全
红外无线传输要求设备在视距以内,但如果通过监测光线并滤除噪声,进行窃听也
并非不可能。红外无线传输没有提供链接级别的安全措施,它依靠上层协议提供的
授权与安全功能。

由于蓝牙的全方位特性,它能被任意方向的设备窃听。所以,蓝牙在其基段(
Baseband)协议中就提供了授权和安全特性。授权利用了密匙(口令或PIN),每
台设备都可以授权给其他设备,之后将内容加密传送。 

成本
在最近一次蓝牙的会议上对实现蓝牙的材料成本做了估计,大概会给设备增加25到
100美元的成本,当蓝牙设备大规模量产后,这一价格会快速下滑。作为一个对比
,红外无线传输端口的实现成本却在5美元以内,如果对速度要求不高甚至可以低
到1.5美元以内。注意,两台用红外无线传输建立连接的设备平均实现成本甚至可
能比传统使用DB9连接头的线缆还低。 

联手
蓝牙和红外的之间其实并非有什么解不开的世仇。实际上,没有哪一种技术能够满
足一切用户需求。从长远来看,蓝牙所具有的灵活性显然是更为引人注目的技术亮
点,红外线信号传送在某些领域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也许恰恰弥补了无
线传输未来霸主蓝牙的罩门。蓝牙和红外这两种以光谱的两极为名的技术也许预示
着只有它们充分结合才能给世界提供一个全面的、色彩缤纷的无线传输服务。它们
所应当瞄准的并不是对方,而应当是目前单薄的应用开发、可怜的支持体系和媒体
不负责任的承诺。 
    
--

  Everything 
     is 
  embedded!!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4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8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