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nderer (海王星的小鱼★苦心学习中),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生态旅游的含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24日22:33:15 星期一), 转信

生态旅游的含义
作 者: gzwing(文丹) 2001-05-20 15:24:50
  去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宣传得轰轰烈烈,旅游业的火爆是
有目共睹的事实。
  到底什么是生态旅游?
  一般说来,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
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
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定义很严谨,不过有点高深莫测。我们来用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生态旅游。
  一是观鸟。旅游者手拿望远镜,早出晚归,仅凭鸟的鸣叫或飞行的姿势,就能准确鉴
定出鸟的种类。
   二是乘船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寻觅鲸鱼。
   一道喷水柱,或鲸鱼庞大的躯体下跌时溅起冲天的水花,令人心旷神怡。
   三是背起行囊,乘一叶扁舟深入神秘的亚马逊腹地:
   藤蔓低垂,猿猱长啼,食人鱼在水中唼喋作响。四是自愿参加一些研究项目的野外工
作,用支付的食宿费来支持研究的进行。这些有利于自然保
护,以及使游客从中接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上风靡一时,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是由于在理论上
它比传统的大众旅游有不少优越之处,如在适当利用的同时保
护资源;为自然保护提供资金,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赚取外汇;提高地方和民间对自
然保护的重视等等。
  不过要开展生态旅游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首先,保留着丰富
自然资源的地区通常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生
态旅游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费用高,有时连基本的生活条件也难以保障。第二,游客对
生态旅游的期望经常无法实现。比如说,你花钱去陕西长青保护
区看熊猫,若是能在野外痛快地看上一通熊猫,你才会觉得钱没白花。而实际上在野外
能看到熊猫的机会非常低。我在野外研究了几年的熊猫,也只看
到过一次,而且是屁股一闪而过。一般的游客要想在几天的时间里就看到熊猫,无疑是
不现实的。第三,生态旅游的客源比较少。生态旅游要求游客具
备比较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大自然有浓厚兴趣。那些满足于走马观花、游山玩水,照
张相转身就走的游客,对生态旅游是不感兴趣的。第四,生态旅
游的经济效益规模有限。生态旅游的游客分两种:一种是“吃苦”型,多是年轻学生,
几个人背上帐篷、揣上几包方便面就敢进山,风餐露宿,栉风沐
雨,条件虽苦,乐在其中。不幸的是,这些人往往精神可嘉,却囊中羞涩,拿不出几个
钱来。另一种是“享受”型,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富人、受过
良好教育的人和年老的人。他们有钱也舍得花钱,但他们的要求也不含糊:住宾馆,有
餐厅,有车船飞机。因此能够接待他们的景点是不多的。所以,
尽管有人把生态旅游夸得天花乱坠,事实上,连生态旅游的鼓吹者也不得不承认,基本
上是雷声大雨点小。
  既然生态旅游要求这么苛刻,政府又怎么能大张旗鼓地推广呢?这其中的奥妙是,旅
游行业和政府把自然旅游(即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与生
态旅游等同了起来。这样一来,生态旅游的范围可就没边了。哪种旅游能脱离自然环境
?认真起来,连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态旅
游与普通旅游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国家和地方政府才能把旅游列入经济发展计划,制
定生态旅游发展目标;才能在缺乏全局的自然保护规划和不征求
当地社区意见的前提下,上演全民发展生态旅游的“节目”。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生
态旅游的招牌下,将无序旅游的破坏,肆无忌惮地扩展到自然保
护区的每一个角落。
  我曾经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看到我们国家惟一的热带雨林被索道、空中走廊、人造景
点、旅馆、道路践踏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生态旅游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天南海北不加区别地滥用一通。一个
地区能否开展生态旅游以及如何确定其合适的规模,取决于当
地的面积、人口和生态系统的敏感度。
  生态旅游成功的关键,在于旅游开始前的细致规划和不同利益集团的综合协调管理,
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管理问题。客观地讲,我国目前基本不具备
广泛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因为现在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很低,生态旅游客源匮乏;旅
游基础服务设施尤其是软件设施不完备,缺乏对国外生态游客的
吸引力。最令人担忧的是,旅游的管理跟不上去,多头插手,急功好利,经常是开发一
片,破坏一片。要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水平,需要的是扎扎实实
的工作。指望挂上一块生态旅游的牌子便万事大吉的想法,不过是自欺欺人。
  从根本上讲,所有关于旅游的争论都可以归结到规模上。各种旅游形式之间主要是“
程度”上的差异。游客数量少,对生态和当地社区带来的影响
就少。这种旅游强度是可持续的,亦可称之为生态旅游。如果像今年五一期间许多景区
游客爆满那样,生态旅游事实上早已名存实亡,其造成生态环境
的退化甚至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了。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要求日益增加。这种正当的需求
要积极满足,必要时可以丢卒保车,牺牲一批景点。但是,我
们必须明确生态旅游的定义,严格控制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时要
无比慎重,应尽量保持原始的环境,尽可能地不进行开发建设,
可以考虑提高门票价格来控制游客数量而不减少经济收入。 

--
  滚滚红尘,我是从何而来?
     茫茫人海,我是为何而来?
        日复一日的等待,因为我知道,你依然存在。
           就在那人潮汹涌似海,我却被你勾魂的双眸深深牵拌。
              尽管容颜易改,灵魂却是相逢于古老的年代。
                 终于我明白,你就是我生死轮回追寻的永恒的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