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不辞职●不自杀●死守紫丁香),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生物入侵再敲警钟 世界罕见“植物杀手”入侵广州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01日16:47:1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Alee 所发表 】
世界上罕见的“植物杀手”惊现白云山!在上个月一次考察中,植物专家们在白云山突
然发现了一种叫薇甘菊的植物,这让他们大吃一惊:如任其生长,这种植物在几年间就
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这种例子在国外甚至国内都已有发生。目前,当地
有关部门已加大了对登山道路的巡查力度,严防有害植物的“入侵”。
  考察偶见植物杀手
  据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叶创兴教授介绍,上个月,白云山风景区管理局邀请他和一些
专家对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调研。9月8日,当叶教授与其他专家来到鸣泉居后面的
山坡进行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株看似弱小的藤本植物攀爬在路边的小灌木上。长期
以来关注薇甘菊扩散的叶教授敏感地觉得,这可能就是薇甘菊!经多位专家的仔细检验
,证实了叶教授的判断。
  据介绍,以前在白云山内从未发现过这种植物,“鸣泉居”恰是游客比较集中的地
方,根据目前的判断,该植物很可能是通过游客带入白云山的。
  薇甘菊“危”力惊人
  据叶教授介绍,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印尼,当地人想把它
种到本国的一些垃圾填埋场及什么也不生的废弃地中。借助于当地温暖潮湿的泥土,薇
甘菊很快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蔓延开来,给种植香蕉、茶叶、可可、
水稻等经济作物的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薇甘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扩散
蔓延,对广东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大威胁。被称为“植物杀手”的
薇甘菊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深圳以来,已由“星星之火”发展到泛滥成灾。目前,深
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遇树攀
援、遇草覆盖的薇甘菊已从郊野向市内发展,不少市区内公园、绿化带已发现薇甘菊的
踪迹。
  薇甘菊喜欢阳光,只要一生根就想尽办法攀着大树向上爬,爬到顶上就迅速蔓延,
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而下面的植物就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另一方面,薇甘菊还会分
泌一种“他感”物质并通过根系渗入泥土,这种物质会对其他植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
其生长。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一位学者对“薇甘菊”作了这样的一个描述:“
西方有学者夸张地形容,薇甘菊一小时就可蔓延1.6公里!”
  据了解,白云山由于此前曾受大规模人为破坏,现生长的植物中近一半是外来物种
,植被基础较弱,如被薇甘菊侵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杀灭“薇甘菊”尚属难题
  据叶教授讲,该株微甘菊已被铲除。此外,白云山管理局组织专家们多次在山上大
范围搜索。他说,尽管当日在白云山上发现的薇甘菊很小,只有1米长左右,且孤立生长
,但因为薇甘菊的繁殖和传播的能力非常强,所以不能掉以轻心。据介绍,薇甘菊的生
长期很短,在广东常常春天发芽,秋天就可开花了,从花蕾到果实成熟只需半个月左右
。薇甘菊的种子量非常大,一株就有几千粒,随风散播的能力比蒲公英还强,也可通过
人畜携带传播,加上它的种子还有无性繁殖能力,尤其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是
迅速繁衍。
  对此,白云山管理局绿化处处长梁铅飞也表示,白云山管理局对此事十分重视,正
密切注视。
  据叶教授介绍,杀灭“薇甘菊”目前在世界上尚属科研难题,有关专家未能研究出
针对它的特效除草剂。国外曾有学者建议对其使用天敌,如利用昆虫和菌类等进行杀灭
,但依然没有成功。所以,叶教授认为,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防”,及早发现、及早
铲除。
  “生物入侵”已成国际难题
  据有关学者介绍,类似于“薇甘菊”这种植物进入某个地带,并对周边植物产生危
害的现象,目前很普遍,被称为“生物入侵”。即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
民”,它们可能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后,由于失去
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
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生物入侵人们也许陌生,然而,一提起口蹄疫、疯牛病,甚至艾
滋病,人们却并不陌生,其实这些都是生物入侵的一种。
  据国家环保总局介绍,目前,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的豚草,入侵西南
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薇甘菊,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作
为饲料引进的空心莲子草与水葫芦,沿海省区引进的大米草等都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
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
  据介绍,大米草本是为了保护沿海滩涂而从英美等国引进的,但由于其覆盖面积越
来越大,近年来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沿海大片红树林消亡,引发赤
潮,堵塞航道。
  水葫芦繁殖快,有净化水质作用,还可以作猪饲料,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被大量引
入。但是没有想到,现在猪也不吃这种青饲料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又促成了水葫芦的疯
狂繁殖,成片聚集的“绿岛”不仅堵塞河道影响通航,更严重的是它们已成了破坏江河
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而每年光是
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专家分析说,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且代价昂贵。我国每年
几种主要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574亿元。
我来说两句 推荐给我的朋友(短信或Email)
----------------------------------------------------------------------------
----
相关新闻: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威胁中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10/14 11:15)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威胁中国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10/13 23:15)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正威胁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10/13 17:54)
“生物入侵”的阴影下(09/06 05:15)
----------------------------------------------------------------------------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c.hit.edu.cn]
--
※ 修改:·yekai 於 11月01日16:48:07  修改本文·[FROM: 210.72.8.236]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72.8.2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