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资源不足 VS 体弱多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日本濑户内海治理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4 18:26:52 2006), 转信
石 破
濑户内海治理记
日本濑户内海的原貌、遭受污染及治理污染的过程,与渤海有许多相似之处。
跟渤海一样,濑户内海也是半封闭的内海,原本也是天然的鱼仓,日本列岛最富足的
海湾。但到1940年代末,日本战败后需全力发展经济,工业布局开始向沿海集中,濑户内
海沿岸更被选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而濑户内海很快成了这些工业部门的共用下水道,工
厂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随意排入内海,这些废水里,铜、铅、汞等重金属含量高得惊人
。
1955年以后,濑户内海的污染日甚一日,原来十几年一次的赤潮,后来发展到一年几
百次,鱼虾绝迹,1/3的海底成了臭泥塘。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熊
本县水俣湾的百姓吃了从濑户内海中捕捞的含有高毒性的汞污染的海产品,导致痴呆麻痹
、精神失常,而且这种病会遗传,居民一代一代地往下发作。因为当地的环境已经受到汞
的深度污染,只有4万居民的水俣湾镇,竟有1万人得了这种病。
水俣病震惊了世界。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着手治理濑户内海,用了长达近30年
的时间,才把濑户内海还原成基本清洁的海域。
按照我国很多官员和专家的说法,当时的濑户内海,污染程度远甚于现在的渤海。濑
户内海治污成功了,渤海现在也在治污,濑户内海成功的因素,渤海是否也都具备呢?
日本强调以法治海,除了颁布实施《水质污染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
法》外,还针对濑户内海,特别制订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临时措施令》,决定对排入濑
户内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工业废水负荷量减少一半,并规定3年之内,逐步将与工业废水有
关的污染负荷量减少到规定程度。
《濑户内海环境保护临时措施法》是由环濑户内海各府、县、市推选出来的国会议员
起草,然后直接递交国会审议的。这项法律实施了3年,又延长了2年。2年后,日本看到
它对恢复该海域的良好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濑户内海的环保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必须
要子子孙孙坚持做下去,才不会前功尽弃,因此,日本国会通过决议,将《濑户内海环境
保护临时措施法》改为永久性的法律,更名为《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这条法
律的实施对日本成功地治理濑户内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法规定,企业要设置向公共水域排放污水的设施,必须提前向府、县知事提出申请
;府、县知事收到申请后,应立即公布其概要,并将有关书面材料提供公众阅览3周;同
时,府、县知事还要将此事通知与该环境有关的府、县知事和市、镇、村长,征求该有关
府、县知事和市、镇、村长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府、县知事随时可因该设施不符合有
关法律规定而不予批准其申请。
而且日本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都作了明确的分工,如全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由环
境厅协调,海上污染事宜由海上保安厅处理,其他各个省厅、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要负责各
自管辖海区的污染监测。
日本还建立了该海区沿岸13个府县和5个市的知事、市长参加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制
度。在防止海洋污染的过程中,这种联席会议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同时,日本大力加强内海环境调查与监视、监测的投资,1972年在整个濑户内海共设
700个观测站,各种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一年到头连续在海上观测,并多次开展大规模的
海洋污染综合调查,对濑户内海的污染现状、如何治理了然于胸。通产省成立了防止濑户
内海水质污染研究会、海洋生物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其他许多省厅和地方政府的研究
所,以及大学和民间团体也都从事着与防止海洋污染有关的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半官方的濑户内海环境保护协会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民间环保组织更是大量诞生,规
模之大居全世界之首。社会各阶层都在宣传保护濑户内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外,为了切断污染源头,日本政府将污染严重的化工厂迁离濑户内海,并大大减少
填海造地的面积,濑户内海的大部分区域都被规划为国家公园,建立了800多个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
到1980年代初,濑户内海水质已基本恢复到良好状态,海洋渔获量超过1950年代。迄
今,该海域和沿岸资源、环境都得到恢复和发展,濑户内海地区经济发展已超过1960年代
的水平。
--
正如政府的意志并不必然是真理一样,民意也有它的盲目性,有着不可尽信的一面。民意具
有情绪性,有时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二战前的希特勒就曾获得德国绝大多数民众的民意
支持;而几乎为全世界所反对的美国的反恐战争,却获得了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民意还具
有不确定性。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其《回顾——越战的经验与教训》一书中,所说
的一个事实耐人寻味:在越南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70%以上的美国人支持战争,但到战争
相持不下时,却有70%以上的人开始反对战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6毫秒